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肝炎的注射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新藥研發領域,涉及一種治療肝炎的注射劑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含有胡黃連苷II單體的注射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肝炎在我國罹患率居高不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我國發生率已逾10%。肝炎的發生和發展涉及到較為復雜的病理生理機制。急性肝炎的發生,多由于大量病毒侵入機體或者機體的抵抗力降低等原因。急性肝炎多為自限性疾病(依賴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但約1/3的患者轉為慢性。慢性肝炎(病毒基因多已整合到人肝細胞中)患者臨床上多表現為肝細胞受損,血清轉氨酶反復升高,肝臟纖維結締組織反應性增生,最后發展成肝硬化甚或肝癌。肝臟由于是脂類、蛋白質和糖類的主要代謝器官,肝功能受損則可導致脂質代謝紊亂、高膽紅素血癥、膽汁淤積等,進一步加重了肝臟的損害,形成惡性循環。近年研究還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多發生紊亂,肝細胞的壞死主要是由自身免疫攻擊所致,而非由于病毒復制的直接損害;另外肝細胞膜脂質過氧化、線粒體能量代謝紊亂、肝細胞凋亡等也參與了肝炎的發生發展過程。
胡黃連是玄參科植物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Pennell干燥根莖,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高寒地區的巖石上及土堆中,或者淺土層的向陽處,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中藥胡黃連治療肝炎有著深厚的中醫理論和實踐的基礎。《唐本草》謂其“大寒”,“主骨蒸勞熱,補脾膽,明目”。《新修本草》曰“主骨蒸勞熱,補肝膽,明目,厚腸胃”。《雷火熗制藥性解》中,其歸經為“入肝、膽、胃三經”。繆希雍《本草經疏》曰“胡黃連,善除濕熱,一切濕熱、邪熱、陰分伏熱所生諸病,莫不消除”。鑒于其歸肝、膽經,且“善除濕熱、消積聚,補肝膽,助除疫毒”,并依據中醫對肝炎的辨正理解,研究從胡黃連中提取含量較高的有效成分,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采用現代制劑制備技術將其開發出治療肝炎的有效藥物極具潛力。
據文獻記載,胡黃連中含有環烯醚萜苷類、葫蘆素類、酚苷類,另外還含有少量的芳香酸和D-甘露醇。其中胡黃連苷II(Picroside II)是胡黃連中含量較高的單體成分,屬于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具有顯著的保肝降酶、抗乙肝病毒、利膽退黃、降脂和免疫調節功效,且毒性小,在體內無蓄積,用藥安全,可用于治療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因此研制以胡黃連苷II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新藥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含有胡黃連苷II單體的注射劑。該發明為供靜脈注射給藥的劑型,相對于其他劑型療效確切,質量穩定,能快速發揮藥物作用。同時還提供含有胡黃連苷II單體的注射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制備工藝簡單,能夠滿足于工業化大生產的需要。
本發明所述的胡黃連苷II是從玄參科植物胡黃連中提取的一種活性成
分,其為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化學結構式如下分子式C23H28O13分子量512熔 點214℃-215℃胡黃連苷II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極性較大的溶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本發明所述的治療肝炎的注射劑,其有效成份為胡黃連苷II單體。該注射劑中各組成成份的重量比為胡黃連苷II單體90%~100%,填充劑0~9%,抗氧劑0~1%,其優選配比為胡黃連苷II單體94.5%~100%,填充劑0~5%,抗氧劑0~0.5%。注射劑中控制胡黃連苷II單體的含量50mg~70mg/支。
本發明所述的注射劑可以是藥劑學上所述的任何一種注射液或注射粉針劑。
本發明還進一步提供了治療肝炎的注射劑的制備方法取胡黃連苷II單體、填充劑和抗氧劑,加入注射用水,使其充分溶解,過濾,加入活性炭脫色除熱源,過濾,分裝,灌封或干燥成粉后分裝或冷凍干燥,包裝,即得。
本發明所述的胡黃連苷II單體的制備方法可采用本領域已公開的制備方法制備。
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的填充劑選自甘露醇、葡萄糖、乳糖、右旋糖苷、聚乙烯吡咯酮、甘氨酸或尿素中的任一種或多種。抗氧劑選自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焦硫酸鈉、硫代硫酸鈉、檸檬酸鈉、維生素C或氮氣中的任一種或多種。
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的過濾是采用微孔濾膜、超濾膜或納濾膜過濾。
根據《中藥注射劑研究的技術要求》及《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IB注射劑項下的規定,對本發明進行性狀、鑒別、檢查等研究。本發明為淺黃白色或類白色疏松塊;氣微,味極苦;易溶于乙醇,甲醇和水;略溶于丙酮,微溶于氯仿、乙醚;不溶于石油醚;具有苷類和酚羥基反應;通過薄層、紫外、液相鑒別,鑒定出制劑中含有胡黃連苷II。各項檢查指標均符合中藥注射劑有關技術要求的規定。
本發明優選劑型為凍干粉針劑,其優點(1)冷凍干燥在真空中進行,藥物不易氧化,也減少了酸堿影響,增加了藥物的穩定性。(2)固體制劑保持了原來凍結前的體積,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復藥液原有特性。(3)含水量低,便于充填惰性氣體,有利于藥品貯存;(4)產品劑量準確、外觀優良。經注射劑安全性試驗,結果表明,胡黃連苷II無溶血現象,無過敏、刺激性反應。
本發明人使用實施例2方法制備的凍干粉針劑完成了以下藥效學試驗,具體試驗內容如下,但本發明不限于以下試驗例所包含的內容。
試驗例一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對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預防保護作用昆明種小鼠96只,雌雄各半,按體重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對照組、甘利欣(50mg/kg)組、凍干粉針劑小(10mg/kg)、中(20mg/kg)、大(30mg/kg)劑量組,各組均按0.1ml/10g尾靜脈注射給藥,每日1次,共7日,并于給藥后第6天,腹腔注射0.12%的CCl4花生油溶液0.1ml/10g進行造模,造模后16小時摘眼球取血測血清ALT、AST值。試驗結果見表1。
表1對CCl4致小鼠急性肝損傷血清ALT、AST的影響(x±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ALT、AST明顯升高,△△△P<0.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ALT、AST明顯降低,*P<0.05,**P<0.01。
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各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ALT值、AST值均明顯降低,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且具有較好的劑量效應關系。結果表明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對CCl4誘發的小鼠急性肝損傷有明顯的預防保護作用。
試驗例二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對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治療作用將動物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對照組、陽性藥甘利欣組、凍干粉針劑小劑量組(10mg/kg)、中劑量組(20mg/kg)、大劑量組(30mg/kg)共6組,每組10只。用0.12%的CCl4花生油溶液0.1ml/10g進行造模,并于造模后1小時、10小時及21小時尾靜脈注射相應藥物3次,空白對照組和模型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生理鹽水。于造模后22小時,摘眼球取血測血清ALT、AST值。試驗結果見表2。
表2對CCl4致小鼠急性肝損傷血清ALT、AST的影響(x±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P<0.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1。
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中、大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ALT值、AST值均明顯降低,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而小劑量組ALT值、AST值亦有降低的趨勢,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果表明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對CCl4誘發的小鼠急性肝損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試驗三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對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損傷的治療作用取SD大鼠根據體重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對照組、陽性對照組(甘利欣30mg/kg)、凍干粉針劑小(7mg/kg)、中(14mg/kg)和大(28mg/kg)劑量組,共6組。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各組大鼠均皮下注射25%CCl4花生油溶液2ml/kg,每周二、五各一次,連續8周,進行造模。各給藥組均于造模第2周尾靜脈注射給藥,每天1次,連續6周,并于給藥6周后,各組腹腔注射劑量為30mg/kg的戊巴比妥鈉麻醉,腹主動脈取血,離心取血清,測血清ALT、AST、TP、ALB值。試驗結果見表3,表4。
表3對CCl4致大鼠慢性肝損傷血清中AST、ALT含量的影響(x±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1,***P<0.01。
表4對CCl4致大鼠慢性肝損傷血清中TP、ALB、A/G含量的影響(x±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P<0.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結果表明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對CCl4致大鼠慢性肝損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試驗例四胡黃連苷II凍干粉針劑體外抗病毒試驗采用胡黃連苷II單體完成本試驗。
用MTT法檢測胡黃連苷II對2.2.15細胞的毒性;用ELISA方法檢測不同濃度胡黃連苷II作用于2.2.15細胞不同時間后細胞培養上清中HBV相關抗原——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水平,計算藥物對細胞的半數毒性濃度(TC50)和對抗原的半數抑制濃度(IC50),以TC50和IC50的比值(即治療指數)來評價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TI>2為安全有效。選用拉米夫定(3TC)作為陽性藥平行操作。實驗結果見表5,表6,表7,表8。結果表明胡黃連苷II體外對HBV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表5胡黃連苷II對2.2.15細胞的毒性作用
注TC50=5.2443±0.0213mg/ml;無毒濃度為2.0094±0.0392mg/ml。
表6胡黃連苷II作用于2.2.15細胞4天對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表7胡黃連苷II作用于2.2.15細胞8天對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注胡黃連苷II對HBsAg和HBeAg的IC50分別為1.3939±0.0305mg/ml和1.3484±0.0483mg/ml;3TC對HBsAg和HBeAg的IC50分別為24.0597±0.0969μg/ml和76.7258±0.1227μg/ml。
表8胡黃連苷II對乙肝病毒抑制作用的治療指數
判定標準為TI>2為有效;1≤TI≤2為有毒有效;TI<1為毒性作用上面試驗結果表明胡黃連苷II體外對乙肝病毒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發明人通過以下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詳細闡述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實施范圍。
實施例1取胡黃連苷II 60.0g,加入注射用水約2800ml,65℃水浴使溶解,加入配制量2‰的活性炭(6.0g),攪拌半小時,過濾,于濾器上加水至3000ml,繼以0.22μm微孔濾膜分級過濾,濾液以每瓶3ml定量分裝于10ml西林瓶中,冷凍干燥,回充高純度氮氣,包裝,即得。
對上述制得的注射劑進行含量測定及穩定性考察胡黃連苷-II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VI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吸附劑;乙腈-1%的36%醋酸溶液(22∶78)為流動相,檢測波長265nm。理論塔板數按胡黃連苷II計算,應不低于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胡黃連苷II對照品約1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適量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胡黃連苷II 0.1m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裝量差異項下內容物約6m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適量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用微孔濾膜(0.22μm)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
穩定性考察1)室溫留樣觀察初步穩定性試驗報告
注“——”表示未做檢查。
2)加速實驗報告
注“——”表示未做檢查。
本品穩定性好,常溫下放置6個月未發生明顯質量變化,加速實驗3個月未發生明顯質量變化,初步認為可保存2年。
實施例2取胡黃連苷II 62.0g,加入注射用水約2800ml,65℃水浴使溶解,加入配制量2‰的活性炭(6.0g),攪拌半小時,過濾,于濾器上加水至3000ml,繼以0.45μm、0.22μm微孔濾膜分級過濾,濾液以每瓶3ml定量分裝于10ml西林瓶中,冷凍干燥,回充高純度氮氣,包裝,即得。
含量測定 同實施例1所述。測定結果含胡黃連苷II 58.5mg/支。
其他同實施例1所述。
實施例3取胡黃連苷II 58.0g,加入1%甘露醇,溶于65℃注射用水約2800ml,加入配制量1.5‰的活性炭(4.5g),攪拌半小時,過濾,于濾器上加水至3000ml,用超濾膜過濾(截留分子量1萬),濾液以每瓶3ml定量分裝于10ml西林瓶中,滅菌,包裝,即得。
含量測定 同實施例1所述。測定結果含胡黃連苷II 55.0mg/支。
其他同實施例1所述。
實施例4取胡黃連苷II 55.0g,加入0.9%NaCL、0.2%NaHSO3,溶于65℃注射用水約2800ml,加入配制量1.5‰的活性炭(4.5g),攪拌半小時,過濾,于濾器上加水至3000ml,繼以0.45μm微孔濾膜過濾,濾液冷凍干燥,包裝,即得。
含量測定 同實施例1所述。測定結果含胡黃連苷II 50.0mg/支。
其他同實施例1所述。
實施例5取胡黃連苷II 72.0g,加入0.5%葡萄糖、0.2%NaHSO3,溶于65℃注射用水約2800ml,加入配制量1.5‰的活性炭(4.5g),攪拌半小時,過濾,于濾器上加水至3000ml,用超濾膜過濾(截留分子量6000),濾液以每瓶3ml定量分裝于10ml西林瓶中,冷凍干燥,回充高純度氮氣,包裝,即得。
含量測定 同實施例1所述。測定結果含胡黃連苷II 70.0mg/支。
其他同實施例1所述。
實施例6取胡黃連苷II 68.0g,加入0.5%葡萄糖、0.2%NaHSO3,溶于65℃注射用水約2800ml,加入配制量1.5‰的活性炭(4.5g),攪拌半小時,過濾,于濾器上加水至3000ml,繼以0.45μm、0.22μm微孔濾膜分級過濾,濾液以每瓶3ml定量分裝于10ml西林瓶中,滅菌,包裝,即得。
含量測定 同實施例1所述。測定結果含胡黃連苷II 65.0mg/支。
其他同實施例1所述。
實施例7取胡黃連苷II 68.0g,加入1‰右旋糖酐,溶于65℃注射用水約2800ml,加入配制量1.5‰的活性炭(4.5g),攪拌半小時,過濾,于濾器上加水至3000ml,用超濾膜過濾(截留分子量6000),濾液冷凍干燥,包裝,即得。
含量測定 同實施例1所述。測定結果含胡黃連苷II 65.0mg/支。
其他同實施例1所述。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炎的注射劑,其特征在于各組分的重量比為胡黃連苷II單體90%~100%,填充劑0~9%,抗氧劑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劑,其特征在于各組分的最佳重量比為胡黃連苷II單體94.5%~100%,填充劑0~5%,抗氧劑0~0.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劑,其特征在于該注射劑可以是藥劑學上所述的任何一種注射液或注射粉針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劑,其特征在于填充劑選自甘露醇、葡萄糖、乳糖、右旋糖苷、聚乙烯吡咯酮、甘氨酸或尿素中的任一種或多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劑,其特征在于抗氧劑選自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焦硫酸鈉、硫代硫酸鈉、檸檬酸鈉、維生素C或氮氣中的任一種或多種。
6.權利要求1~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注射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取胡黃連苷II單體、填充劑和抗氧劑,加入注射用水,使其充分溶解,過濾,加入活性炭脫色除熱源,過濾,分裝,灌封或干燥成粉后分裝或冷凍干燥,滅菌,包裝,即得。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過濾采用微孔濾膜、超濾膜或納濾膜。
8.權利要求1~7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注射劑在制備治療肝炎藥物中的應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備治療急性、慢性肝炎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中藥新藥研發領域,涉及一種治療肝炎的注射劑及其制備方法。該注射劑含有活性成分胡黃連苷II單體及藥用輔料,各組成成份的重量比為胡黃連苷II單體90%~100%,填充劑0~9%,抗氧劑0~1%。所述注射劑可以是藥劑學上所述的任何一種注射液或注射粉針劑。本發明為靜脈給藥劑型,療效確切,質量穩定,能快速發揮藥物作用。對肝炎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文檔編號A61P1/16GK101040953SQ20061006521
公開日2007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0日
發明者周亞偉 申請人:周亞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