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抑郁癥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一種情感狀態,情感性精神障礙是指以心境顯著而持久的改變(高漲或低落)為基本臨床表現,并伴有相應思維和行為異常的一類精神障礙。抑郁癥的主要表現為心境抑郁、悲觀失望、興致喪失、精力減退和行動遲緩,心境抑郁是最核心的癥狀。
抑郁癥發病常緩慢起病,往往先有失眠,食欲不振以及各種軀體不適感。而主要由精神因素誘發抑郁的病例起病較急。秋冬季抑郁發作多見,少數病人似有自己的好發季節。本病病程呈發作性,間歇發作或與躁狂癥交替發作,有較為明鮮的緩解期。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多數為6個月,少數發作持續長達1-2年。病程的長短與年齡、病情嚴重度以及發病次數有關,一般發作次數越多或年齡越大,病程持續時間就越長,緩解期也相對縮短。
抑郁癥在祖國醫學屬郁證范疇,中醫認為郁證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一類病癥。主要表現為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脅肋脹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異物梗阻,失眠等各種復雜癥狀。抑郁的發生是由于情志所傷,肝氣郁結,逐漸引起五臟氣機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臟受累以及氣血失調而成。總之中醫認為郁證的發生,因郁怒、思慮、悲哀、憂愁七情之所傷,導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初病因氣滯而挾濕痰、食積、熱郁者,則多屬實證;久病由氣及血,由實轉虛,如久郁傷神,心脾俱虧,陰虛火旺等均屬虛證。
目前對于抑郁癥的治療可以采用抗憂郁劑、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等藥物,但是毒副作用大,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且價格昂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治療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全部選用天然中草藥,配以適當的心理療法能夠有效治療抑郁癥。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份為鉤藤15~18、白芍10~17、柴胡10~17、天麻10~15、酸棗仁10~15、茯苓10~15、丹參12~15、葛根8~12、牛膝6~12、川芎9~13、香附8~15、知母9~12、珍珠母20~30、石菖蒲5~10、遠志5~8、甘草8~15。
配制及服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2次調勻,早晚分服,連服7天為1療程。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份為鉤藤10、白芍15、柴胡15、天麻12、酸棗仁12、茯苓12、丹參15、葛根10、牛膝10、川芎10、香附12、知母10、珍珠母25、石菖蒲8、遠志6、甘草10。
配制及服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2次調勻,早晚分服,連服7天為1療程。
藥理作用鉤藤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壓癥。
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柴胡苦,微寒。歸肝、膽經。疏散退熱,舒肝,升陽。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
天麻平肝息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酸棗仁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等功效。
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強精益髓。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肝脾腫大、心絞痛。
葛根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牛膝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川芎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
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
香附辛、微苦、甘、平。歸肝、三焦經。疏肝益氣,活血調經。
珍珠母益陰,平肝潛陽,定驚止血。治癲狂驚癇、頭目眩暈、耳鳴心悸、吐血衄血、崩漏等癥。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利水消腫、滋陰降火,潤燥滑腸。
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
遠志苦、辛、溫。歸心、腎、肺經。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胃經。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厥。
本發明具有取材容易、制備方便、費用低廉、見效快的優點。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具能夠快速達到緩解癥狀和治療抑郁癥的目的。
典型病例病例一王某,男,56歲,患者是一位科研單位的退休醫務工作者,去年3月,患了抑郁癥,經常內心出現郁悶,孤寂、凄涼、悲哀、喪失與親友、外界交流來往的興趣,不時嘆息,沮喪、流淚、哭泣甚至自殺。曾用過許多藥物均未奏效。帶著試試看的心情,服用了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不久,病獲痊愈。
病例二文某,女,49歲,患失眠抑郁癥已達5年之久。每天除了睡覺就什么也不想干。她覺得每時每刻都很痛苦!用過很多抗抑郁的藥,可是始終恢復不到發病前的狀態,西藥停停吃吃,不知如何解脫,甚至想一死了之。多年來到處尋醫,但效果總是不理想,后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聽病友介紹采用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治療,一個月后,癥狀逐漸緩解,后追加半個月治療后已痊愈。至今未復發。
病例三李某,男,25歲,因失戀,心情煩躁,患上了抑郁癥,懶散、不愿出門、悲觀厭世、不愿與人交往不能正常學習,曾多次想到過自殺,他去過多家醫院治療,可病情反復無常,不見好轉。后來其家人為其買來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三個個療程的藥物,服用6天后,病情明顯好轉,每天就能睡5-6個小時的覺,精神也開始好轉,兩個療程后完全康復了,睡覺正常,情緒穩定。
病例四郭某,男,20歲,2006年因高考落榜心情郁悶,幾夜沒合眼,患上了抑郁癥,愛發脾氣、經常大吵打鬧、砸摔東西、并仇視父母、到處亂走,父母非常著急,四處求醫。曾去上海、杭州的幾家大醫院,經西藥治療癥狀雖有減輕,但不穩定,經常復發。經病友介紹,采用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配合心理療法進行治療,兩個療程后徹底康復。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一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鉤藤15、白芍10、柴胡10、天麻10、酸棗仁10、茯苓10、丹參12、葛根8、牛膝6、川芎9、香附8、知母9、珍珠母20、石菖蒲5、遠志5、甘草8。
配制及服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2次調勻,早晚分服,連服7天為1療程。
例二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鉤藤18、白芍17、柴胡17、天麻15、酸棗仁15、茯苓15、丹參15、葛根12、牛膝12、川芎13、香附15、知母12、珍珠母30、石菖蒲10、遠志8、甘草15。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三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鉤藤16、白芍15、柴胡16、天麻12、酸棗仁14、茯苓13、丹參13、葛根12、牛膝10、川芎11、香附12、知母10、珍珠母25、石菖蒲7、遠志7、甘草12。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四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鉤藤15、白芍17、柴胡17、天麻12、酸棗仁10、茯苓14、丹參15、葛根12、牛膝6、川芎7、香附14、知母11、珍珠母20、石菖蒲9、遠志7、甘草8。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五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鉤藤18、白芍16、柴胡11、天麻15、酸棗仁105、茯苓10、丹參13、葛根8、牛膝7、川芎12、香附9、知母9、珍珠母28、石菖蒲7、遠志6、甘草14。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六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鉤藤17、白芍17、柴胡17、天麻12、酸棗仁12、茯苓12、丹參15、葛根12、牛膝10、川芎10、香附10、知母10、珍珠母21、石菖蒲6、遠志6、甘草10。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七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鉤藤10、白芍15、柴胡15、天麻12、酸棗仁12、茯苓12、丹參15、葛根10、牛膝10、川芎10、香附12、知母10、珍珠母25、石菖蒲8、遠志6、甘草10。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權利要求
1.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份為鉤藤15~18、白芍10~17、柴胡10~17、天麻10~15、酸棗仁10~15、茯苓10~15、丹參12~15、葛根8~12、牛膝6~12、川芎9~13、香附8~15、知母9~12、珍珠母20~30、石菖蒲5~10、遠志5~8、甘草8~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份為鉤藤10、白芍15、柴胡15、天麻12、酸棗仁12、茯苓12、丹參15、葛根10、牛膝10、川芎10、香附12、知母10、珍珠母25、石菖蒲8、遠志6、甘草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屬中藥領域。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由鉤藤、白芍、柴胡、天麻、酸棗仁、茯苓、丹參、葛根、牛膝、川芎、香附、知母、珍珠母、石菖蒲、遠志和甘草按一定重量份配制而成。水煎服。本發明具有取材容易、制備方便、費用低廉、見效快的優點。該種內服治療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具能夠快速達到緩解癥狀和治療抑郁癥的目的。
文檔編號A61P25/24GK101085231SQ20071001449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0日
發明者王芬 申請人:濟南新境界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