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二
背景技術:
遺尿癥是臨床上常見的小兒疾患,對兒童的正常發育以及健康成長均有很大的影響。本癥以下焦虛冷,小便失約及脾、肺不足,水液運化敷布失調為病機特點,每與稟賦素弱或腎、脾、肺三臟不足有關。目前采用內服藥、針灸等方法治療遺尿癥,使用這些方法,普遍存在著治療費用高,治愈率低等缺陷,采用針灸方法,病人還需承受扎針之苦,尤其是兒童更不宜接受。
三
發明內容
本分明提供一種治療脾腎不足,肺腎虛弱引起的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解決目前治療方法中存在的治療費用高,治愈率低,病人需承受扎針之苦,不宜為兒童所接受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麝香0.5-1份,山藥0.5-2.5份,桑螵蛸1-3份,菖蒲2-5份,遠志2-6份,烏藥1-3份,益智仁3-5,白果2-5份。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粉碎成細粉,過500——800目細篩,以75%乙醇調合,捏成片狀即可。使用時,直接敷于神闕穴、關元穴并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按照中醫相關理論,結合本癥下焦虛寒,小便失約及脾肺不足,水液運化敷布失調的病機特點,組成本發明的外用藥物。藥用烏藥溫散下焦虛冷,以助膀胱氣化;益智仁溫腎納氣,暖脾攝津;山藥補脾肺腎,收澀縮尿;桑螵蛸補腎固精縮尿,為溫暖下元,縮尿止遺的良藥;患兒每見神迷不清,昏冥不靈,此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故用菖蒲遠志交通心腎以醒神;白果斂肺氣,縮小便;麝香開竅、通絡,激發經氣,調節人體之經絡,使藥效到達病所。全方共奏健脾益氣,溫陽補腎,斂肺攝水之功。神闕穴、關元穴為任脈重要經穴,是元氣所藏之所,三焦之氣所生之處,具有培元固本,益氣扶陽之功效,藥物敷貼于此,能溫腎健脾補肺,調整臟腑之功能,在治療中各顯其長,相得益彰,故可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無服藥,扎針之苦,療效好,易為兒童所接受。在治療過程中,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少數復發者或在其它治療方法無效時,用之仍然有效。
臨床資料在病情輕重及病程長短無明顯差異的情況下,隨機分為治療組,辨證用藥組和針灸治療組。三組進行對照治療,治療組100例,對照組各50例。
病例選擇 (1)3周歲以上,夜寐遺尿,且不止一周者;(2)3周歲以下或偶有遺尿者,不在統計之內;(3)炎癥及器質性病變所致者不在統計之內。
一般情況 所有病例均系門診病人,男130例,女70例;年齡最小3周歲,最大25歲;病程最短一個月,最長20年;學齡兒童占大多數,成人僅13例。
臨床表現 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且夜眠不易叫醒或醒后不知所以,甚至表現為恐慌狀。玩耍疲勞,天氣變化時更易發生,輕則數夜一遺,重則每夜必遺,甚至一夜遺尿兩三次。患者常兼見面色少華,注意力不集中,頭暈,乏力,畏寒,四肢欠溫,精神緊張等癥,舌質多胖嫩,舌苔多無變化。
治療方法治療組,每晚睡前將本發明藥物隔一層沙布敷于神闕穴和關元穴,然后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冬季可隔日換1次藥)。
內服藥物治療組 根據中醫辨證屬脾肺氣虛或下元虛寒之不同,分別用益氣健脾攝水或益腎溫陽固澀之治法,予煎服湯藥,每日一劑,部分病例同時服用鹽酸丙咪嗪或粘附加壓素鼻腔給藥,7天為一療程。
針灸治療組 (1)體針中極透關元,氣海透關元,交替使用;雙側三陰交直刺,交替使用,百會平刺,采用補法,留針30分鐘,對不配合治療的小兒可快速捻轉,不留針;(2)耳針腎膀胱交感神門予中等強度刺激,每次1-2分鐘,7天為一療程。
療效標準治愈停止遺尿,且6個月以上再未復發者;好轉遺尿次數較治療前減少或遺尿停止后終止治療仍有復發者;無效經連續治療1療程而不見效者。
治療結果治療組痊愈95例,占95%(其中1療程治愈69例,2療程治愈20例,3療程治愈6例),好轉4例,無效1例;內服藥物治療組痊愈35例,占70%(其中1療程治愈10例,2療程治愈19例,3療程治愈6例),好轉9例,無效6例;針灸治療組痊愈32例,占64%(其中1療程治愈11例,2療程治愈17例,3療程治愈4例),好轉10例,無效8例。
典型病例程某,男,8歲,自小一直遺尿至今,每晚必遺,睡中不易叫醒,有時一晚遺尿兩三次,經多方治療效果不佳。遂來我院就診。患兒面色蒼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每日兩次,尚能成形,舌質淡,苔薄,脈沉細略緩。此屬脾腎虛弱,膀胱失于約束而尿自遺。予本發明藥物敷貼神闕穴、關元穴,連用半月,病告愈。
張某,女,18歲,自小到今遺尿時輕時重,遇著急或大笑或用力過度,則尿自遺而不禁,面色少華,形寒肢倦,腰困,小腹墜脹不適,舌質淡紅,脈短濡。此脾肺虛弱,下焦虛冷,腎關不固,不能約束水道而為病。予本發明藥物敷貼神闕穴、關元穴,經治療兩療程,經用藥一療程緊張或用力時已不在遺尿不禁了,又繼續用藥一療程,病告愈。經隨訪病未再發。
李某,男,12歲,學生,遺尿四年,經多方治療無效,近兩月來加重,每周遺尿4-5次,睡中不易叫醒,強迫拉起叫醒時,呈驚恐狀,遂來我院就診。患兒面色少華,自汗乏力,大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濡緩,辨其脈證屬脾肺氣虛,下元不固,膀胱失約,予本發明藥物敷貼神闕穴、關元穴,經治3天,患兒夜間以易叫醒,能自行下床排尿,經治1療程,夜間叫時易醒,有時自己能醒,經治3-7天間僅遺尿1次,為鞏固療效,繼續治療7天,病告痊愈,一年后追訪未復發。
四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麝香1份,山藥2.5份,桑螵蛸1份,菖蒲2份,遠志3份,烏藥2份,益智仁4份,白果4份。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粉碎成細粉,過800目細篩,以75%乙醇調合,捏成片狀即可。使用時,直接敷于神闕穴、關元穴并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實施例2一種治療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麝香0.5份,山藥0.5份,桑螵蛸3份,菖蒲5份,遠志6份,烏藥1份,益智仁3份,白果5份。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粉碎成細粉,過600目細篩,以75%乙醇調合,捏成片狀即可。使用時,直接敷于神闕穴、關元穴并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實施例3一種治療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麝香0.8份,山藥1.5份,桑螵蛸1.5份,菖蒲3.5份,遠志2份,烏藥3份,益智仁5份,白果2份。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粉碎成細粉,過500目細篩,以75%乙醇調合,捏成片狀即可。使用時,直接敷于神闕穴、關元穴并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麝香0.5-1份,山藥0.5-2.5份,桑螵蛸1-3份,菖蒲2-5份,遠志2-6份,烏藥1-3份,益智仁3-5,白果2-5份;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粉碎成細粉,過500-800目細篩,以75%乙醇調合,捏成片狀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遺尿癥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麝香0.5-1份,山藥0.5-2.5份,桑螵蛸1-3份,菖蒲2-5份,遠志2-6份,烏藥1-3份,益智仁3-5,白果2-5份。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粉碎成細粉,過500-800目細篩,以75%乙醇調合,捏成片狀即可。本發明具有溫腎健脾補肺,調整臟腑功能之作用,成本低,療效好,且無服藥、扎針之苦,易為兒童所接受。
文檔編號A61K35/55GK101036765SQ200710014509
公開日2007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5日
發明者史愛國, 史懷春, 史洪彥, 牛乃則, 靳存杰 申請人:史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