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止血藥及其應用和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草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止血藥及其應用和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出血病,是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 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 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 受傷,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出血病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征。肺絡傷則
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 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 出血癥以前傳統治療采用口S艮、肌肉或靜脈注射止血劑,療效不可靠, 效果不佳,出血后破損的血管易形成炎癥不易愈合,病情拖延時間長、痛 苦大,醫療費用多等缺點。中醫雖有許多止血藥,雖有止血效果,但是有 的藥量比較多,成本較高、治療較慢、療效不是很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種治療效果好、治愈率高的止血藥。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上述止血藥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還提供上述止血藥在制備治療鼻出血、吐血、咳血、咯血、尿 血、便血或臟腑出血的藥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止血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白茅根30-60g, 藕節30-60g,生地30-60g,地榆炭10-20g。
本發明的止血藥,優選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白茅根30g,藕節30g, 生地30g,地榆炭10g。
上述止血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向原料藥中加水650 — 800ml,常溫下浸泡30-60分鐘,文火煎煮, 煮沸后10 — 15分鐘,去渣煎出藥液150 — 200ml;2) 然后再向上述藥渣加開水600-750 ml,煮沸后10-15分鐘,去渣 煎出藥液100 —150ml;
3) 將上述2次藥液兌勻即可。
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熱,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功效。 因它有利水作用,故能導熱下行。它的特點是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 礙胃,利水而不傷陰。
藕節,甘、澀,平。歸肝、肺、胃經。具有止血,消瘀功效。用于 吐血,咯血,尿血,崩漏。
生地,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肺經。生地有清熱涼血、益陰生 津之功效。
地榆炭,性苦、酸,涼。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瀉火斂 瘡的功效。
本發明的止血藥主治適應癥鼻出血、吐血、咳血、咯血、尿血、便
血或臟腑出血,有顯著療效,有較好的治療的作用。
本發明的止血藥的功能涼血止血、清熱涼血、收斂散瘀及消腫解毒。
服用方法及用量早、晚飯后2次服用。5天1個療程, 一般1一2個
療程痊愈。
臨床研究總結資料-
1藥方來源及機理
本發明經過多年探索,長期積累,親身實踐,既有個別(對癥)又兼 一定普遍性(對病)因而對一種或一類病癥體現較明顯而有穩定的調理修 復治療康復。中藥只憑單味藥照顧不全面,故須將多種藥物適當配合,利 用相互間的協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療效而減少不良反應。
2.臨床觀察
(1) 一般資料
本發明人對595例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鼻出血90例、吐血50例、 咳血120例、咯血40、尿血80例、便血30例、臟腑出血55例,其他各 種急慢性出血130例。(2)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活動恢復正常。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或明顯改善。 "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或好轉。 "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 (4)治療效果
臨床治愈540例,占90. 7 %;顯效18例,占3%;有效7例,占1. 2%;
無效30例,總有效率94.9%。
3.臨床驗證舉例
1) 李莉,女,23歲,鼻出血3年,每年復發2-3次,每年春夏之交發 作尤頻,每次發作時出血量比較多,伴有頭暈需要用中西藥物才能止血, 但反復發作不能根除,甚感痛苦。醫院檢査為鼻粘膜干燥及毛細血管破裂 所致。服用本發明藥物3副,痊愈,又服2服藥后再沒有復發。
2) 咳血李明憲,男,38歲,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郭莊村,肺癌咳 嗽痰中帶血1月余服抗癌止血藥效果不佳,1996年3月4日專程前來救治, 經用本發明藥物l個療程,就不咳血,服2個療程痊愈,患者為了不復發, 每個月服一個療程,連用三個月,現在也不咳血了,肺癌控制的也穩定了。
3) 尿血康明霞,53歲,女,山東省高唐縣大市場演藝員,因患膀胱 癌尿血深紅色3月余,用抗癌藥及服本發明藥物2個療程痊愈,5年后, 由于病情復發,抗癌藥結合本發明藥物又用2個療程康復痊愈。患者痊愈 后說"其它的止血藥用了很多,雖然也能止血,但復發快,復發后較重。"
4) 劉某,男,32歲,干部,在醫院確診為內外混合痔,肛裂腫痛, 便血有5個月多,用痔瘡藥及服本發明藥物2個療程痊愈。
5) 王立山,男,48歲,平時大量飲酒并愛吃辣椒,幾年養成了習慣, 很難戒掉,7年前1次飲酒量在700ml左右,飲完后30分鐘便將酒與食物 和鮮紅血液一起吐出,以后又吐過3次血,服用本發明藥物1個療程痊愈, 又鞏固一個療程,5年后回訪未再復發。
6) 姜明震,男,52歲,既往有支氣管擴張病史,病情嚴重時咯血,已咯血3個月,肌注靜給止血藥不太理想,服用本發明藥物2個療程痊愈。 注意事項
虛寒出血者、孕婦禁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 具有涼血止血、清熱涼血、收斂散瘀及消腫解毒功能,不僅對鼻出 血有突出的療效,而且對吐血、咳血、咯血、尿血、便血或臟腑出血具有 顯著療效;
2. 取材容易、見效快、療效穩定、費用低、無毒副作用;制作方法簡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
一種止血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白茅根30g,藕節30g, 生地30g,地榆炭10g。
上述止血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向原料藥中加水650 — 800ml,常溫下浸泡30-60分鐘,文火煎煮, 煮沸后10 — 15分鐘,去渣煎出藥液150 — 200ml;
2) 然后再向上述藥渣加開水600-750 ml,煮沸后10-15分鐘,去渣 煎出藥液100 —150ml;
3) 將上述2次藥液兌勻即可。 實施例2
一種止血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白茅根60g,藕節60g, 生地60g,地榆炭20g。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一種止血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白茅根45g,藕節45g, 生地45g,地榆炭15g。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 一種止血藥,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白茅根30-60g,藕節30-60g,生地30-60g,地榆炭10-20g。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止血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藥的重量配比是白茅根30g,藕節30g,生地30g,地榆炭10g。
3. —種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血藥在制備治療鼻出血、吐血、咳血、咯 血、尿血、便血或臟腑出血的藥中的應用。
4. 一種權利要求1或2所述止血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驟1) 向原料藥中加水650 — 800ml,常溫下浸泡30-60分鐘,文火煎 煮,煮沸后10—15分鐘,去渣煎出藥液150—200ml;2) 然后再向上述藥渣加開水600-750 ml,煮沸后10-15分鐘,去 渣煎出藥液100 — 150ml;3) 將上述2次藥液兌勻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止血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白茅根30-60g,藕節30-60g,生地30-60g,地榆炭10-20g。上述止血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向原料藥中加水650-800ml,常溫下浸泡30-60分鐘,文火煎煮,煮沸后10-15分鐘,去渣煎出藥液150-200ml;然后再向上述藥渣加開水600-750ml,煮沸后10-15分鐘,去渣煎出藥液100-150ml;將上述2次藥液兌勻即可。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具有涼血止血、清熱涼血、收斂散瘀及消腫解毒功能,不僅對鼻出血有突出的療效,而且對吐血、咳血、咯血、尿血、便血或臟腑出血具有顯著療效;取材容易、見效快、療效穩定、費用低、無毒副作用;制作方法簡單。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279052SQ200810015400
公開日2008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5日
發明者王金貴 申請人:王金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