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穿刺設備及構成該穿刺設備的柳葉刀組件及推出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5863閱讀:27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穿刺設備及構成該穿刺設備的柳葉刀組件及推出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為了采集體液例如血液,利用銳利的穿刺部件例如針等而向身體 的規定部位穿刺時所使用的穿刺設備以及構成該穿刺設備的柳葉刀組件及推出器組件。
背景技術
為了測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使用各種穿刺設備來采集少量的血液。這種設備 由柳葉刀以及推出器構成,并通過將具有穿刺身體的規定部位的穿刺部件的柳葉刀裝入到 將該柳葉刀朝向規定部位發射的推出器中,且利用在推出器內壓縮的發條的伸長作用朝向 規定部位發射柳葉刀而使用。在采用這種穿刺設備采血的情況下,對使用后的柳葉刀的處理需要特別注意。穿 刺后的柳葉刀中,通常情況下,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在沾有微量采血者的血液的狀態下從柳 葉刀身露出。例如,被采血者本人以外的人(例如實施采血作業的護士)的身體的一部分 誤接觸到該前端部的情況下,前端部劃傷該部分,被采血者的血液從該傷口進入到被采血 者以外的人的體內,其結果,就會有這個人被感染的危險。在已知的穿刺設備中,對于穿刺后的柳葉刀的處理,并沒有進行足夠的研究,而提 出有一種例如在穿刺后在露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蓋上套的方案(參照后述的專利文獻 1)。該設備中,為了蓋上套,有必要對前端部露出的狀態下的柳葉刀進行處理,在這種意義 上,并沒有消除上述的危險。從而,穿刺設備中,穿刺后的柳葉刀的處理非常重要,期望一種在穿刺后在使之處 于更加安全狀態后能夠對柳葉刀進行處理的穿刺設備。專利文獻1 美國專利說明書第5385571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穿刺設備,其在穿刺后,在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從柳葉 刀身突出的狀態下,并不從推出器取下,而是將突出的前端部處于盡可能從其周圍隔離的 狀態后,再從推出器取下。在第1要旨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穿刺設備,其具有(a)由柳葉刀以及保護罩構成 的柳葉刀組件,以及(b)由推出器主體以及配置于其中的推桿以及推進器構成,且發射柳 葉刀的推出器,其特征在于,(1)柳葉刀具有柳葉刀身、柳葉刀套以及穿刺部件,穿刺部件跨越柳葉刀身以及柳 葉刀套而存在于其中,穿刺部件的前端部被柳葉刀套包圍,(2)保護罩配置于柳葉刀身的周圍,穿刺后可移動以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 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
(3)推桿對柳葉刀身的后端部分進行保持,并以使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穿刺 規定部位的方式發射柳葉刀身,(4)推進器在穿刺后向前方推壓配置于柳葉刀身周圍的保護罩,并使其移動以使 其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在第2要旨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柳葉刀組件,其具有柳葉刀以及保護罩,其特征在 于,(1)柳葉刀具有柳葉刀身、柳葉刀套以及穿刺部件,穿刺部件跨越柳葉刀身以及柳 葉刀套而存在于其中,穿刺部件的前端部被柳葉刀套包圍,(2)保護罩配置于柳葉刀身的周圍,穿刺后可移動以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 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在第3要旨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推出器組件,其具有推出器主體以及配置于其中 的推桿以及推進器,且發射具有保護罩的柳葉刀,其特征在于,(1)推桿對柳葉刀身的后端部分進行保持,且以使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穿刺 規定部位的方式發射柳葉刀身,(2)推進器在穿刺后向前方推壓配置于柳葉刀身周圍的保護罩,并使其移動以使 其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在該說明中考慮的“前”以及“后”的方向是發射柳葉 刀的方向,即以柳葉刀移動的方向為基準。即,在表示為了穿刺而使柳葉刀移動的方向(從 而,穿刺部件露出的前端部朝向規定穿刺部位移動的方向)時,使用“前”、“向前”或“前方 向”等用語,表示與其正相反的意思時,使用“后”、“向后”或“后方向”等用語。并且“上” 以及“下”等用語是相對于上述“前”以及“后”垂直的方向,是以所參照的圖為基準進行考 慮的。在使用本發明的穿刺設備的情況下,穿刺后將柳葉刀從推出器組件拆下時,從柳 葉刀身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由于被保護罩包圍,因此可以對處于比較安全狀態下的柳 葉刀進行處理。


圖1是用立體圖來表示可用于本發明的穿刺設備中的柳葉刀組件的圖。圖2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在將圖1中的柳葉刀組件的靠近面前一側的一半切 除的狀態的圖。圖3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構成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的柳葉刀101的圖。圖4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構成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的保護罩102的圖。圖5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穿刺時使被發射的刺通元件的前端部露出的狀態 下的柳葉刀組件的圖。圖6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穿刺后保護罩移動到前方后的柳葉刀組件的狀態 的圖。圖7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將圖6的柳葉刀組件的靠近面前一側的一半切除掉 的狀態的圖。圖8是用俯視圖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其他方式的柳葉刀的圖。
圖9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可使用于本發明的穿刺設備中的推出器組件的外 觀的圖。圖10是示意性地表示將圖9所示的推出器組件的靠近面前的一半切除而可看到 其內部樣子的立體圖。圖11是示意性地表示推桿204的立體圖的圖。圖12是示意性地表示推進器206的立體圖的圖。圖13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構成推桿204的下半主體224的圖。圖14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將柳葉刀組件插入于推出器組件中, 并使柳葉刀身的后方部分位于推桿臂間的狀態的圖。圖15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柳葉刀身的后方部分包含其突出部完 全被把持于推桿臂間的狀態的圖。圖16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推桿從圖15的狀態向后方移動,推桿 的突起抵接于觸發器部件的后端部的狀態,即柳葉刀組件的裝填完成后的狀態的圖。圖17是在柳葉刀組件中通過扭轉柳葉刀套而將其除去的狀態,從而,與圖10 —樣 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柳葉刀的發射準備完成的狀態。圖18是與圖10—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按下按鈕發射柳葉刀,穿刺部件的前 端部從推出器組件的開口部突出的狀態,即穿刺規定部位的狀態的圖。圖19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穿刺結束而柳葉刀后退后的狀態的 圖。圖20是與圖10—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對于穿刺結束的柳葉刀身,為了使保 護罩向前方移動,開始向前方推壓推進器桿,其結果,推桿的懸臂向外彎曲,其前端部朝向 推出器主體的內壁突出的狀態的圖。圖21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通過從圖20的狀態進一步向前方 推壓推進器桿,突出的懸臂的端部與設于推出器主體的內壁上的擋塊抵接的狀態的圖。圖22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通過從圖21的狀態進一步向前方 推壓推進器桿,使保護罩向前方移動,而配置于露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的突出狀態 的圖。圖23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通過從圖22的狀態進一步向前方 推壓推進器桿,突出的懸臂的端部返回到原來的形狀,其結果,推桿處于可向前方移動的狀 態后,推桿臂的前端部嵌入于設置于推出器主體的內壁上的凹部中,臂向外側擴張,柳葉刀 身的后方部分處于釋放狀態的圖。圖24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從圖23的狀態釋放的柳葉刀朝向 前方移動的狀態的圖。圖25是與圖10 —樣,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從圖24的狀態釋放的柳葉刀進一 步朝向前方移動,其結果從推出器組件飛出的狀態的圖。符號說明如下100.柳葉刀組件;101.柳葉刀;102.保護罩;104.柳葉刀身;105.穿刺部件;106.柳葉刀套;108.弱化部分;110…小翼元件;112...抵接元件;114...前方部分;116...后方部分;118...突出部;
120..突出部;122...突出部;124..穿刺部件前端部;125...開口部;
126..穿刺部件最前端;128...保護罩壁部分;130...圓錐面;
131..突出部;132...陡峭面;140..傾斜面;142...傾斜面;
150..后端部;152.突出部;200..推出器組件;202...推出器主體;
204..推桿;206.推進器;208套組件;210,210, 半個主體;
212..上膛部件(cocking) ;213.推進器桿;214...開口部;
220..主體;222...上半主體;224..下半主體;226...后方部分;
228..上半主體;230.下半主體;232.懸臂;234.后端;
235..傾斜面;236.前端;237.突起;238內...側面;
239..前方端部凹面;240...內側面;241...前方端部凹面;
242..凹部(或軸架);243.突起;244.桿狀部分;245. 凹部;
246..臂;247...凹部底;248.臂;249.傾斜面;250.前方部分;252,253,256,256.推進器的一部分;260.后方部分的空間;262...凹部;264,266...臂的前端部;268,270...曲面;502,504.臂前端部最外部;506,508.凹部;510,512...臂前端部最內部;514...觸發器部件;516...支點;518.盤;520.發條;524.突起;526.后方端部分;530.主體后端部;532.上膛部件前端部;534.間隔部件;536.上膛部件后端部;538.指示器;540.開口部;542. 按鈕(前方端部分);550.突出部;560,562.推出器主體內壁凹部;S1.推進彈簧;S2...復位彈簧;S3...推進器返回彈簧;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穿刺設備進行說明。另外,在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推出器 組件以及穿刺設備中,穿刺部件是金屬制(例如不銹鋼制),包含穿刺時在內,穿刺前后用 于產生使柳葉刀移動的能量的彈簧(或發條)由任何一種適當的材料制成都可以,例如塑 料制,優選為由金屬制成,其他的部分優選由任何一種適當的塑料材料制成,通常情況是這 樣。從而,在以下說明中,只要沒有特別限定,各種部件或元件都是以這些材料構成的情況 為前提進行說明。例如,穿刺部件是金屬制(例如金屬制針),彈簧也是金屬制(例如螺旋 彈簧),其他部件是適當的塑料材料制(例如成型品)。塑料材料通常由注塑成型來形成為 具有規定的結構。對于柳葉刀,可使用的塑料材料是例如低密度聚乙烯樹脂(LDPE)、高密度 聚乙烯樹脂(HDPE)、聚丙烯樹脂(PP)等,對于推出器組件以及保護罩,例如可以是聚碳酸 樹脂(PC)、丙烯腈_ 丁二烯_苯乙烯聚合體樹脂(ABS)、聚縮醛樹脂(POM)、聚苯乙烯樹脂 (PS)等。圖1是用立體圖來表示可用于本發明的穿刺設備中的柳葉刀組件的圖,另外,圖2 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將其柳葉刀組件的靠近面前一側的一半切除的狀態下的圖。圖示 的柳葉刀組件100由柳葉刀101以及保護罩102構成,在圖示的形態下,表示的是保護罩配 置于柳葉刀101的柳葉刀身104周圍的狀態。
圖3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構成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的柳葉刀101的圖。柳葉 刀101由柳葉刀身104以及柳葉刀套106構成。如圖2所示,具有穿刺規定部位的前端部 的穿刺部件105埋設于柳葉刀內,其前端部存在于柳葉刀套106內,另外,其他部分存在于 柳葉刀身104內。圖4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構成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的保護罩102的圖。在圖 示的形態下,箭頭A所示的方向是柳葉刀的發射方向,即向前的方向。另外,為了便于理解, 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是通過將柳葉刀的柳葉刀身的后方部分116沿著與箭頭A相反的方向 從保護罩102的前端部的開口部123插入而形成的。這種由柳葉刀101以及保護罩102構成的柳葉刀組件,在圖1所示的狀態下,被 插入于發射柳葉刀的推出器組件中而被裝入,之后,柳葉刀在使如圖5所示的穿刺部件105 的前端部124露出的狀態下被發射后,如圖6以及圖7所示,可處于保護罩向前方移動的狀 態。這些附圖所示的狀態,在穿刺部件105的前端部露出與保護罩的位置向前方移動這方 面上,與圖1以及圖2所表示的狀態不同,其他方面實質上沒有不同。柳葉刀身104與柳葉刀套106通過位于其中間的弱化部分108結合成一體。該弱 化部分可以通過在穿刺部件的周圍將柳葉刀身104與柳葉刀套106相對向相反方向旋轉來 破壞,即,可以進行所謂的擰斷。該柳葉刀優選地,在將穿刺部件105預先插入于模具中的 狀態下將塑料材料鑲嵌成形而形成為一體,弱化部分可通過將穿刺部件的周圍的塑料材料 的厚度減薄來形成。為了容易地進行該擰斷,柳葉刀套106具有小翼元件110以便可用手指夾緊而容 易進行旋轉。這也可以是例如平坦寬大的部分。在圖示的狀態下,該部分設于柳葉刀套106 的前方部分。另外,在柳葉刀106的后端部設有抵接元件112。該抵接元件112是從柳葉刀 套主體向外延伸的突出部的形態,例如也可以是凸緣的形態。從圖1以及圖2可以理解,在從保護罩102的前端部的開口部123插入柳葉刀身 104,并將保護罩102配置于柳葉刀身104特別是其前方部分114的周圍時,抵接元件112 可起到阻擋的作用,而處于保護罩102的前端部與抵接元件112抵接的狀態,保護罩102無
法進一步前進。柳葉刀身104的后方部分116如后述可位于推出器組件的推桿的相對置的臂之 間,且設于后方部分116的突出部118通過設于臂內側的凹部夾持并被把持。這樣由于突 出部118被把持,在推出器組件內柳葉刀被推桿保持。另外,柳葉刀身的前方部分114,在其后端部上具有突出部120,另外,在前端部上 也有其他的突出部122。該突出部120以及122,在將保護罩102配置于柳葉刀身104周圍 的情況下,相對于柳葉刀101對保護罩102進行定位。通過這種定位,如后所述,通過推進 器施加的力來使保護罩102移動,從而使保護罩102與柳葉刀101之間的位置關系發生變 化,即可以使保護罩102向前方移動,但在沒有作用這種力的情況下,位置關系實質上不會 發生變化。具體來說,突出部120在柳葉刀身104的前方部分114的側面上相對置地被配置, 對于突出部122而言也一樣。相對置的突出部120間的距離以及突出部122間的距離,如 圖1以及圖2所示地被配置的情況下,與突出部所在的部位相對應的、保護罩的內壁部位的 距離實質上是相同,或比其距離稍微大一些,利用塑料材料的彈性變形,也可以在圖1以及圖2所示的狀態下進行上述定位。即,突出部120的外側輪廓與保護罩的內側輪廓實質上 相同或稍大一些,對于突出部122也是一樣的。這種定位可以表現出柳葉刀身104與保護 罩102是壓配合的關系。保護罩102向前方移動將露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124完全覆蓋,之后,當其最前 端126位于距離保護罩102的前端面足夠靠后的位置即圖6以及圖7所示的狀態時,突出 部122嵌入于在保護罩102的后方側面設置的開口部125中,其結果,如圖6以及圖7所示 的狀態下,被設計成即使在使保護罩102相對于柳葉刀身104后退的力作用的情況下,通過 這種嵌入后退被阻止。即保護罩102的開口部125與柳葉刀104的突出部122協同動作, 來防止保護罩102的返回。保護罩的開口部的正前的壁部分128有必要跨越突出部122而 可向前方移動,因此突出部122如圖所示具有向前方擴大的圓錐面130,另外,為了防止已 經超越的保護罩102的返回,相對于保護罩102的側面具有與圓錐面130相鄰接的陡峭面, 優選為實際上垂直的面132。這種突出部122作為防止返回突起而發揮作用。特別優選的方式是,該突出部122如圖8所示,從柳葉刀身的前方部分114的前端 部或其附近(例如,如圖所示,前端部稍靠后)的側面沿垂直方向延伸,之后,向前方彎曲延 伸的形態(其中,折曲的部分也可以是彎曲狀態),即,優選的是從柳葉刀身的側面呈半“U” 字狀向前方突出的形態。特別是,如圖8所示,優選地,以保護罩的后端部特別是其開口部 可緊固地收納突出部的根部附近形狀的方式進行設置,或以后端部嵌入,保護罩的后端部 夾于柳葉刀身前端部與突出部122之間的方式進行設置。圖9中,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可使用于本發明的穿刺設備中的推出器組件的外 觀的圖,圖10是示意性地表示將圖9所示的推出器組件的靠近面前的一半部分切除而可看 到其內部樣子的立體圖。該狀態是等待柳葉刀裝填的狀態,即待機狀態。本發明的推出器組件200構成為具有推出器主體202以及配置于其中的推桿204 以及推進器206。該推出器組件裝填有具有上述保護罩的柳葉刀組件100,并可以發射穿刺 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葉刀。推出器主體202由套組件208、一對半個主體210和210’以 及上膛部件212構成。另外,為了簡單,將組合的半個主體210和210’稱為主體220。推出 器組件200在其前方端部具有貼緊應穿刺的規定部位(例如指尖部分)的開口部214。更 具體地說,套組件208通過其前方端部規定開口部214。另外,套組件208優選的是具有可 改變已知的穿刺深度的機構。如上所述可變換穿刺深度的機構本身是例如W01997/004707號公報(對應日本國 專利第3638958號,美國專利第5,730,753號)所公知的,該專利文獻所公開的內容通過該 引用而記載于本說明書中。例如,當發射柳葉刀時,瞬間停止穿刺部件的前端部突出的柳葉 刀身104向前方的移動,之后,使柳葉刀身104后退,從而可以改變柳葉刀身104碰撞的元 件(設于推出器主體內,并作為擋塊發揮作用的元件)與開口部214之間的距離。例如,將 這種作為擋塊發揮作用的元件設于半個主體的前端部,并可以改變其元件與開口部214之 間的距離。例如,通過螺紋方式將套組件208安裝于主體220的前端部從而可以改變距離。通 過將套組件208沿著設于主體220的周圍的螺紋旋轉,在主體220的長邊方向上套組件208 的位置變化,其結果,上述距離發生變化。推桿204保持柳葉刀身的后端部分116,并且具有將穿刺部件105的前端部124突出的柳葉刀身104向前方發射的功能,以使穿刺部件105的前端部124穿刺規定部位。另 外,在穿刺后,還具有將穿刺部件105的前端部124突出的柳葉刀身104向后方拉回的功 能。推進器206發揮如下作用,S卩相對于柳葉刀身104向前方推壓穿刺后被拉回的配 置于柳葉刀身104的周圍的保護罩102,并使之移動以位于從柳葉刀身104向前方突出的穿 刺部件105的前端部124的周圍。本發明的推出器主體202中,(例如通過卡扣裝接)相互組合,在內部規定空間部 的成對的半個主體210和210’的前方端部的周圍配置有套組件208。在這種規定的空間部 上,如上所述,配置有推桿204以及推進器208。圖11示意性地表示推桿204的立體圖,圖12示意性地表示推進器206的立體圖。 另外,推桿204由上半主體222以及下半主體224構成,表示將它們(例如通過卡扣裝接) 相互組合的狀態。推桿204構成為具有在內部規定貫通的空間部的圓筒狀的后方部分226以及從前 方端部向前延伸的2根相對置的上方臂228以及下方臂230。另外,在后半部分的內部規 定的空間的形狀,并不一定是圓柱狀,圖示的形態是角柱狀。規定推桿204的半個主體222 以及224實質上是同一個形態,但在下半主體224具有懸臂232以及上半主體具有突起524 這兩方面上有所不同。圖13是用立體圖示意性地表示構成推桿204的下半主體224的圖。懸臂232如 其名字那樣,是懸臂梁的形態,其后端234與下半主體224的后方部分的前方端部附近一 體地連接,前端236是自由端,并設有突起237。該突起具有對其進行規定的后方的傾斜面 235。推桿204優選地,其整體由塑料制成,因此若懸臂232向其前端236、突起237或其附 近作用向下的力,則前端236向下方偏離,作為整體彈性地變形為彎曲的形狀。相反,若解 除該力,則如圖13所示返回到原來的形狀。推桿204的上方臂228以及下方臂230分別在前方端部上具有凹部239以及241。 在這些凹部之間,嵌入有在柳葉刀身104的后方部分116設置的突出部118的一部分。艮口, 這種臂特別是其凹部239以及凹部241構成卡盤元件。這些凹部的形狀優選為突出部118 的一部分正好嵌入的形狀,即,關于沿著穿刺部件的長邊方向的截面,優選地,凹部239以 及241與突出部118是互補的。位于這些臂的凹部的后方的、相對置的內側面238以及240優選為與柳葉刀身104 的后方部分116的側面的一部分相對應。即,內側面238以及240優選為與柳葉刀身104的 后方部分116的側面相補,這樣,只要臂228與230不擴張,則后方部分116,不只是突出部 118即使是未突出的部分上,不僅是通過臂間簡單地夾緊保持,而且即使在有某種力作用的 情況下,也會防止柳葉刀身的軸相對于推桿實質上發生偏離,這些內側面作為后方部分116 向后方移動的引導發揮作用。從而,上述卡盤元件優選為位于凹部的后方,且還具有與柳葉 刀身的后方部分相補的內側面。一個方式是推桿的前方部分優選為在上述的內側面的后方 存在軸架。特別優選的方式是內側面238以及240構成卡盤元件,并在它們間形成的空間 部的最深部,存在軸架。另外,在圖示的形態中,在內側面238以及240的后方設置有凹部242 (參照圖 13)。設置于柳葉刀身104后端的突出部131的至少一部分恰好嵌入于該凹部242中。艮口,該凹部242作為承受柳葉刀身的后端部的軸架(或臺座)而發揮作用。在圖示的形態中, 在柳葉刀身104的后端面上設有十字形的突出部131,其一部分為嵌入于凹部242中而構 成。若這樣,在推桿的臂和柳葉刀身的端部設置相互卡合的機構(例如凹部與凸部或凸部 與凹部),則可防止柳葉刀在其穿刺部件的周圍相對于推桿相對旋轉。另外,在裝填柳葉刀組件時,在如圖10中箭頭F所表示的,或圖11箭頭B所表示 的方向上,柳葉刀身104的后方部分116從推出器組件200的開口部214插入于內部中,并 向配置于其中的推桿204移動。這時,插入的柳葉刀身116的后端部通過臂228的前端部 264與臂230的前端部266之間,柳葉刀身116的后方部分116的一部分進入到內側面238 與240之間,柳葉刀身116的突出部118與前端部264與266抵接。為了便于理解,推桿優 選地是可將上述相對置的2個臂作為整體具有U字狀的臂,但其他方式中,只要可以適當把 持柳葉刀身的后方部分,則可以具有多于2個的臂。從而,推桿至少具有2個臂。突出部118例如是輪圈或凸緣的形態,也可以是從柳葉刀身104的側面突出的形 態。一個形態是,如圖3所示,突出部108被從柳葉刀身104的側面朝向突出部的最外輪廓 部延伸的傾斜面140(圖示狀態下相當于圓錐臺的側面)以及142規定。另一方面,臂228 以及230的前端部264以及前端部266如圖11所示,具有朝向柳葉刀的發射方向擴張的曲 面268以及270,優選地,類似該曲面的曲面是與傾斜面140互補的。從而,如上所述,在插入上述柳葉刀身104,并突出部118與臂的前端部264以及前 端部266抵接的情況下,朝向柳葉刀的發射方向擴張的傾斜面140推壓朝向柳葉刀的發射 方向擴張的傾斜面268以及270,因此分別作用有使推桿的臂的前端部264以及266向上或 向下移動的力。臂228以及臂230由于其后方端部與推桿204的后方部分226成為一體,因此若作 用有如上述的力,(箭頭C以及箭頭D所表示的方向)則臂的前端部264以及266移動,臂 228以及臂230稍微彈性彎曲(即,向外擴張)。其結果,前端部264與266之間擴張,一邊 助長了柳葉刀身104的突出部118,對于沿內側面238以及240的柳葉刀身104的后方部分 116向后方的移動的引導,一邊通過臂的前端部之間,而嵌入到位于前端部的正后位置的凹 部239以及凹部241中。突出部118嵌入于凹部239以及241中之后,由于這些形狀是互補的,因此作用于 臂228以及230的力實質上不存在,其結果,彈性彎曲的臂返回到原來的形狀,由臂228以 及230對柳葉刀的把持完成。另外,在推出器組件內,如上述的臂可進行一時的彈性彎曲, 另外,把持后,為了阻止彈性變形,推出器主體具體說是主體的內壁設有具有與臂的前端部 264以及266的上側形狀以及下側形狀相對應的形狀的凹部。并且,在不存在這種凹部的區 域中,臂的前端部無法進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動,另外,在存在這種凹部的區域中,前端部的 上側形狀部分以及下側形狀部分嵌入于其凹部中,結果是前端部向上或向下移動,(即,朝 向推出器組件的內壁的方向擴張)而可以產生彈性彎曲。在如上述的推桿204上,組合圖12所示的推進器206來使用。推進器206具有前 方部分250,該前方部分250是由桿狀部分244以及從其前端部向前延伸的臂246以及臂 248構成。臂246以及248作為整體是U字狀的形態,在其根部附近形成有凹部245,且設 有連接凹部的底247與桿狀部分244的側面的傾斜面249。另外,圖示的推進器206,進行其表里(或上下)翻轉后,配置于如圖11所示的推
12桿的上半主體222與下半主體224之間,之后,將這些半個主體組合來構成推桿204,由此組 合成為可與推桿204進行操作。與推進器206的前方部分250鄰接的桿狀部分244從其前 方端部向后,截面在比較長的一段距離上呈矩形的一定形狀(部分252),之后截面的矩形 形狀逐漸變薄變小(部分254),之后,再次變厚(部分256)。截面為矩形的一定形狀的部分(部分252)在由推桿的后方部分226規定的空間 260內前后移動,優選為可進行滑動。若在空間260內推進器206向前方移動,則臂248以 及246的根部分上規定的凹部245中嵌入在推桿204的下側臂設置的懸臂232的前端部 236的突起237,之后,若繼續移動,則與凹部245鄰接的傾斜面249與推桿的傾斜面235抵接。若進一步繼續移動,則傾斜面235與傾斜面249相對反方向移動,另一方面,推進 器的部分252向上下方向的移動被推桿204的上側臂228以及下側臂230的后方部分226 附近一側的部分限制,因此結果,推進器206的傾斜面249向下方推壓懸臂232的突起237。 其結果,懸臂232向下方彈性彎曲。即,懸臂成為向下彎曲的偏倚的狀態,且向上方推壓推 進器的部分253的狀態。在該狀態下,若進一步繼續移動推進器,則推進器206的傾斜面249的更后方設置 的凹部262接近推桿204的突起237,之后因懸臂的彈性突起237嵌入于凹部262中。在突 起237嵌入的狀態中,懸臂處于沒有任何力作用的狀態,而返回到圖13所示的原來的形狀。通過利用如上述的懸臂的突起的動作,推桿204以及推進器208在將柳葉刀組件 裝填于推出器組件后,直到規定部位的穿刺結束為止,是可相互獨立移動,但在穿刺后使保 護罩在柳葉刀身的周圍向前方移動時,推進器對推桿進行約束而阻止推桿的移動。g卩,向下 彈性彎曲的懸臂的端部與推出器主體,具體說與主體的內壁抵接,且通過懸臂端部與內壁 之間的摩擦力,而對推桿204作用有向前方的力的情況下,推桿204也無法相對于推出器主 體向前方移動,而保持于固定狀態。特別優選的方式是,在推出器主體具體說是主體的內側,設置有位于向下彎曲的 懸臂的端部的正前方的擋塊例如突起。如此設置擋塊,對于只是通過懸臂的端部與內壁之 間的摩擦力而不能充分防止推桿移動的情況而言,是特別有效的,可以可靠地防止推桿204 的移動。優選地,在懸臂的前端部的背面側(即下側)設置與突起237 —樣的突起,這種突 起與擋塊之間的卡合很容易且可靠。在本發明的穿刺設備中,通過將上述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裝填于上述本發明的推 出器組件來構成。從而,處于裝填前的狀態的、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以及上述本發明的推出 器組件、即它們分別存在而處于未組合的狀態的、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以及上述的本發明 的推出器組件,構成穿刺設備的成套原件。參照圖10以及圖14 圖25,按順序對利用上述柳葉刀組件以及推出器組件來構 成本發明的穿刺設備,并在規定部位進行穿刺,之后將使用完的柳葉刀從推出器組件取出 的樣子進行說明。最初,在處于圖10所示的待機狀態下的推出器組件200上裝填柳葉刀組件100。 具體來說,如圖10的箭頭F所示,從推出器組件200的前端面的開口部214插入柳葉刀身 104的后方部分116。另外,保護罩102可很容易地通過推出器主體的前方部分,特別是其 開口部214,在其內側無法旋轉的程度上,相對發射方向垂直的保護罩的截面的外側輪廓優選的是,與相對發射方向垂直的推出器主體的前方部分,特別是與其開口部214附近的截 面的內壁的輪廓隔有一些間隙而互補的結構,由此,相對于推出器主體的保護罩,進而柳葉 刀組件100的定位(特別是與發射方向的周圍相關的定位)變得容易。若繼續進行如上述的插入,則后方部分116,如圖14所示,通過推桿的臂228的前 端部264與臂230的前端部266之間,且通過凹部239與凹部241之間,且在具有與后方部 分116的側面互補的形狀的臂的內側面238以及249之間滑動。因此,設置于后方部分116 的突出部118與臂的前端部264以及266抵接。上述前端部264以及266具有向柳葉刀的發射(或射出)方向擴張的傾斜面268 以及270,傾斜面的形狀是與突出部118的傾斜面140互補的形狀,因此若抵接后進一步使 柳葉刀組件向后方移動,則如圖11箭頭C以及D所示,臂228以及230向外側擴張。該情況 下,若以臂的前端部的最外部502以及504相對于內壁部滑動的方式對推出器主體具體的 說是主體內壁部進行設計,則這樣欲要擴張的作用被抑制,但若在內壁部預先設置凹部506 以及508,則前端部滑動并后退,其最外部502以及504嵌入于凹部506以及508中時,臂欲 向外擴張相應于凹部的深度的量。通過該擴張將臂的前端部的最內部510與512之間的距離,以在柳葉刀身的后方 部分116設置的突出部118可通過其間的方式進行設定,由此,后方部分116可以進一步向 后方移動,其結果,如圖15所示,設于后方部分116的突出部118嵌入于臂前端部的凹部 239以及241之間。另外,通過將規定凹部239與241的面設定為與規定突出部118的面互 補的面,而使突出部118向凹部239與241之間的嵌入變得緊密。而且,如圖15所示,推出 器主體,具體的說是在主體的內壁部設置的凹部506以及508的長度相對于發射方向來說 較短,因此,之后即使作用有向后方推壓柳葉刀的力,臂228以及230也不會向外側擴張,而 只是后退,因此柳葉刀組件100通過推桿的臂228以及230被牢固地把持。之后,若以使柳葉刀組件后退的方式作用有力,則推桿可以后退。然而,在推出器 組件200上設置有作為發射柳葉刀的扳機而作用的桿狀的觸發器部件514。在圖示的方式 中,以點516為支點可移動(軸旋轉),且在前方的端部分542與其下方的盤518之間設置 有壓縮狀態下的發條520 (為了簡單用箭頭表示)。觸發器部件是可繞支點516做往復運 動,在其前方端部分542上通過發條520作用有向上的力,由推出器外殼對觸發器部件的前 方端部分的向上的移動進行限制。如上所述,若推桿進一步后退,則與其設為一體的突起524也一起后退。該突起 524的上部與觸發器部件514的后方端部分526接觸,之后,一邊在后方部分526上作用向 上的力(從而,一邊壓縮發條520),一邊進一步后退。并且,若突起524通過觸發器部件514 的后端部526,則觸發器部件514與突起524之間的接觸關系被解除,被壓縮的發條520再 次延伸,觸發器部件514也回到原來的狀態(圖14的狀態)。其結果,觸發器部件514的后 端下降,并阻止突起524向前方移動。這樣,圖16中表示突起524通過后端部526,而觸發 器部件514正好返回到原來的狀態的樣子。該狀態是柳葉刀組件100的裝填(即,插裝) 完成后的狀態。另外,在主體220的內部,在推桿的周圍且在突起524與主體后端部530之間,配 置有發條S1 (箭頭表示)。該發條S1可進行壓縮。如上所述,在插入柳葉刀組件時,發條 S1從如圖10所示的狀態被壓縮到圖16所示的狀態。與圖10的狀態相比,在圖16的狀態下,發條SI的長度(即,突起524與后端部530之間的距離)縮短。如上所述,觸發器部件 514的后端部526阻止突起524向前方的移動,因此阻止了推桿204向前方的移動,從而發 條S1保持于壓縮狀態。若觸發器部件514的后端部526從該狀態向上方移動,即若向下方按壓觸發器部 件的前方端部542而壓縮發條520,則觸發器部件514的后端部526向上方偏離,其結果,無 法阻止突起524向前方的移動,如上所述保持于壓縮狀態的發條S1 —下子伸長,由此,突起 524、進而推桿、以至于保持于推桿的柳葉刀向前方移動。在如后述地使穿刺部件的前端部 露出的狀態下,實施如上述的觸發器部件514的操作而解除對壓縮狀態的發條S1進行的約 束,因此,發條S1瞬間伸長,柳葉刀被發射,而可對與推出器組件的開口部214貼緊的規定 部位進行穿刺。另外,在上膛部件212的內部,在推桿的周圍,上膛部件212的前端面532與在推 桿的后端部安裝的間隔部件534之間配置有發條S2,另外,在上膛部件212的后端部536與 間隔部件534之間配置有發條S3。另外,間隔部件534在固定于推桿后端部的狀態下,在上 膛部件212內可以沿其內壁前后滑動。因此,相應于間隔部件534的位置而使發條S2以及 發條S3的壓縮程度發生變化。若發射柳葉刀,則推桿204的后端部向前方移動,因此發條S2瞬間被壓縮,但之 后,立即向原長度伸長。從而,發條S2起到了將被發射的柳葉刀向后方向拉回的作用。如 后所述,發條S3具有下述功能在使保護罩移動到從使用完的柳葉刀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 端部周圍時,將為使推進器向前方移動而施加力向前方移動的推進器桿213,向后拉回的功 能。即,作為推進器彈簧而發揮作用。另外,為了便于理解,在圖示的推出器組件200中,若對上膛部件212施加力而使 其相對于其他部件后退,則上膛部件212的前端部使設置于推桿的后端部的隔離部件534 后退。隨著該后退,推桿也后退,結果推桿的突起524越過觸發器部件514的后端部526而 可向后方移動。在該狀態下,若釋放施加于上膛部件212上的力,則推桿的突起524 —邊向 觸發器部件514的后端部526的后側作用向前的力,一邊處于抵接狀態,對于推桿來說,處 于可發射柳葉刀的狀態。即,處于上膛狀態(猶如使用手槍的情況下的上膛的狀態),因此, 方便地稱部件212為上膛部件。如上所述,在如圖16所示,柳葉刀組件100的插裝完成后的狀態下,(以推出器主 體202為基準)推桿204從圖10所示的待機狀態向后方移動,因此,推桿的后端部向后方 移動,從而發條S2處于相對拉伸的狀態,發條S3處于相對收縮的狀態。另外,當如上述的處于插裝完成后的狀態時,若設為可從設置于推出器半個主體 的作為窗口的開口部看到標有印記的推桿的一部分,則柳葉刀組件的使用者可通過視覺來 確認插裝已完成。在如圖所示方式中,在具有突起524的部位的側方上設置指示器538。例 如,可以在其上添加醒目的顏色(例如綠色),在插裝完成狀態時,在對應于指示器538的 側方的、半個主體的壁上設置開口部540 (參照圖9)。這樣,當插裝完成時,可從開口部540 看到該顏色,并確認插裝完成。若插裝完成,接著,去除柳葉刀套。如圖16所示,相對于具有把持于推桿的柳葉刀 的推出器組件,使柳葉刀套繞發射方向的周圍旋轉,即,通過如圖16箭頭G所示地扭動,破 壞柳葉刀的弱化部分108,之后,通過向前方拉拽柳葉刀套106來實施柳葉刀套的去除。將柳葉刀套去除的狀態表示于圖17。另外,如上所述,在扭動柳葉刀套時,為了防止柳葉刀身一起旋轉,柳葉刀身的后 方部分如上所述設置有突出部131,且使該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入于在推桿的內側面的 后方設置的凹部中。該突出部只要不是以穿刺部件為軸軸對稱的形狀,則可以是任何一種 適當的形狀。例如,可以是在后方部分的端面上“I (拉丁文的文字I)”字狀地突出的形狀, 或“X”字狀(即,十字狀)地突出的形狀。在如圖3所示的形態下,設置有“X”字狀的突出 部131,在推桿上設置有供其突出部的一部分嵌入的凹部242。接著,將應穿刺的規定部位例如手指貼于推出器主體的開口部214。在該狀態下, 若沿著箭頭J所示的方向向下按壓在推出器主體的側面上方部作為按鈕而露出的觸發器 部件514的前方端部分542的一部分,則觸發器部件514的后方端部526向上移動,其結果, 后方端部526與推桿的突起524之間的抵接關系被解除,被壓縮的發條Sl 一下子伸長。由 此,穿刺部件105的前端部124露出的柳葉刀身104瞬間向前方移動,并從推出器組件的開 口部214突出而穿刺規定部位后,向反方向移動,即后退,而推桿恢復到與待機狀態相同的 位置。圖18表示穿刺部件的前端部124移動到最前方的狀態(即穿刺狀態),圖19表示 之后推桿完全返回的狀態。之后,為了將使用后的柳葉刀廢棄,進入到從推出器組件將柳葉 刀取下的過程。從圖19的狀態開始,如圖20所示,最初,如箭頭H所示,對推進器桿213施加向前 的力而使推進器206向前方移動。推進器206的前方部分250的兩臂246以及248的前端 部,與保護罩102的后端部150(參照圖4)抵接。為了容易地進行該抵接,優選地,保護罩 102在其后端部上具有向側方突出的突出部152。該抵接狀態表示于圖20。如上所述,為了 促進該推進器206的移動,推進器206在其臂的側方具有突出部280,該突出部280可在設 置于柳葉刀身的內壁的槽內前后移動。若從圖20的狀態,進一步向前方推壓推進器桿213而使推進器206進一步向前方 移動,則通過其臂246以及248,保護罩102向前方移動,推進器的桿狀部分244在推桿204 后方部分226內的空間260內滑動。并且,在推進器的臂的根部分設置的凹部247以及其 后的傾斜面249與推桿的懸臂232的傾斜面235接觸,如圖20所示,懸臂232向下彎曲,懸 臂的前方端部從推桿的下側突出。另外,如上所述,優選地,在懸臂的前方端部的下側,設有 與突起237相同的圖示的突起243。這樣地彎曲的前端236或突起243,與推出器主體具體說是主體的內壁抵接并作 為制動器發揮作用,即使在推桿204上作用有向前的力的情況下,也可以防止推桿向前方 的移動。優選的方式是,如圖所示,在推出器主體的內壁設置作為擋塊的突出部550。在該 情況下,彎曲的前端236或突起243可容易地與突出部550抵接,之后,推桿無法進一步向 前方移動。圖21中表示前端236如此地與擋塊550抵接的狀態。如上所述,若防止了推桿204向前的移動,則柳葉刀身104向前方的移動也被防 止,另外,若進一步向前推壓推進器桿213,則在保護罩102的后端作用有向前的力。其結 果,只是保護罩102向前方充分移動,并移動到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并且,穿刺 部件的最前端部126位于從保護罩128的前端面足夠靠后的位置。該狀態表示于圖22。在 該狀態下,保護罩與柳葉刀身104的關系,實質上與如圖6或圖7所示的狀態相同。即是下
16述這樣一種狀態保護罩102充分向前移動,而柳葉刀身的突出部122嵌入于在保護罩后端 部設置的開口部124內的狀態。從而,保護罩102實質上無法從該狀態向前向后移動。從 圖中可理解,推桿的臂228以及230的前端部的最外部502以及504,處于與推出器主體具 體說是主體的內壁鄰接的狀態,因此臂228以及230無法從圖示的狀態更向外擴張。之后,若進一步向前推壓推進器桿213,則推進器206在使懸臂232彎曲的狀態下, 相對于推桿204向前移動,之后,懸臂232的前端部的突起236嵌入于推進器的開口部262, 懸臂232返回到原來的狀態(即,解除彎曲狀態)。這時,懸臂的前端部已經沒有作為擋塊 的功能,從而推桿也向前移動。從而,若通過推進器206使推桿向前移動,則推桿的臂的前 端部264以及266到達在推出器主體的內壁設置的凹部560以及562,這樣臂228以及230 可向外擴張。這時,推進器206已經向前推壓保護罩102的后端,因此柳葉刀身上作用有向 前的力,因此臂228以及230張開,其結果,柳葉刀身特別是其突出部118從臂的凹部239 以及241被釋放,之后被向前按出。圖23表示,推桿的臂的前端部264以及266正好到達在推出器主體的內壁設置的 凹部560以及562,并且臂228以及230向外擴張的狀態,圖24表示之后柳葉刀身的后方部 分116從臂的凹部239以及241釋放出來的狀態。為了易于理解,推進器的如上述的相對置的2個臂優選為作為整體具有U字狀的 臂,而在其他方式中,只要是可適當推壓保護罩的后端部,也可以具有2個以上的臂。從而, 推進器至少由2個臂而成。另外,在圖22的狀態下,由于擋塊550發揮作用,因此推桿204無法向前移動,從 而,推進器的臂246以及248抵接于后端的保護罩102也無法向前移動。在該狀態下,若 以只是使推進器206可向前稍微移動的方式對推進器204的凹部262的位置(從而,凹部 247與凹部262之間的距離)進行設定,則推桿的臂228以及230的前端部在釋放柳葉刀身 的突出部118之前,推進器206的臂246以及248處于多少彎曲的狀態。緊接著,若推桿的 臂的前端部264以及266到達凹部560以及562,則臂228以及230向外擴張,實質上同時 推進器的臂246以及248欲返回到原來的形狀,瞬間地對釋放突出部118的柳葉刀身施加 向前移動的力,其結果,在穿刺部件周圍配置有保護罩的柳葉刀從推出器組件的開口部214 中飛出。其狀態如圖25所示。另外,推進器213處于釋放作用于其上的力的狀態,通過發 條S3的作用返回到原來的狀態(即待機狀態)。在飛出的、或如上述那樣釋放后的柳葉刀中,保護罩配置于穿刺部件的周圍,另 外,穿刺部件的最前端部位于距離保護罩102的前端面十分靠里的位置,因此即使是處理 使用完的柳葉刀的情況下,也大大減少了與穿刺后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接觸的可能性。這樣,穿刺后將柳葉刀從推出器組件取下的操作,在使用利用本發明的柳葉刀組 件以及推出器組件的穿刺設備的情況下,如上所述,不是直接處理柳葉刀,而是通過簡單地 向前按壓推進器桿213,將保護罩配置于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從而來容易地實施。另外,在上述說明中,柳葉刀組件的插裝是通過向后按壓柳葉刀組件來完成的,其 他的方式中,也可以在使柳葉刀身的后方部分把持于推桿的相對置的臂上后,相對于柳葉 刀身220向后方拉拽上膛部件213,而使推桿的突起524位于觸發器部件514的后端部526 的后方,由此來實施。從上述說明中可容易地理解,在使用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以及推出器組件來構成穿刺設備并實施穿刺操作的情況下,從將柳葉刀組件裝填于推出器組件開始到將使用后的 柳葉刀從推出器組件排出的過程,實質上可分為以下5個步驟來實施步驟1 (柳葉刀組件的裝填)將柳葉刀組件100從推出器組件200的開口部214插入并壓入到其內部(從圖10 的狀態到成為圖16的狀態為止的步驟)。由此,推桿204的臂228以及230把持柳葉刀身 的后方部分116,而且一邊克服發條520作用的力一邊慢慢推壓觸發器部件514的后方部分 并且一邊向后方移動。并且,若推桿的突起524通過觸發器部件514的后方端部分526的 正下方,則通過發條520伸長,后方端部分526向下移動。其結果,突起524處于與觸發部 件514的后方端部分526抵接的狀態,柳葉刀組件的裝填(插裝)完成,處于穿刺準備完成 的狀態。另外,當到達抵接狀態時,觸發器部件的后方端部與推桿的上方臂碰撞,其結果,可 以感覺到輕微的咔噠聲以及沖擊感,因此可以容易地感知裝填完成。步驟2 (柳葉刀套的去除)扭擰從推出器組件的前端突出的柳葉刀套106而破壞弱化部分108,之后,抽出并 去除柳葉刀套106,使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從柳葉刀身的前端部突出。S卩,處于圖17的狀態。步驟3 (柳葉刀的發射)如圖17箭頭J所示,按壓按鈕542,將穿刺部件的前端部124突出狀態下的柳葉刀 101向規定部位發射。發射后的柳葉刀101向貼緊于開口部214的規定部位穿刺(圖18的 狀態),之后,后退。(圖19的狀態)。步驟4(使用后的柳葉刀的排出)之后,向前按壓推進器桿213 (圖20的狀態),通過推進器206來使保護罩102向 前移動(圖21的狀態),并配置于從柳葉刀身的前端部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124的周 圍(圖22的狀態),之后,進一步壓入推進器使柳葉刀101從推出器組件的開口部214排出 (圖24以及圖25的狀態)。排出的柳葉刀可以進行適當處理。另外,在使用美國專利說明書第5385571號公報所記載的柳葉刀來實施穿刺操作 的情況下,從將柳葉刀裝填于推出器開始到使用后從推出器排出柳葉刀的過程,實質上必 要進行以下9個步驟(1)從推出器取下推出器套。(2)將柳葉刀嵌入于推出器。(3)從被嵌入的柳葉刀去除柳葉刀套。(4)如上所述,將取下的推出器套覆蓋于推出器上。(5)將推出器上膛而處于柳葉刀裝填后的狀態。(6)按壓觸發器按鈕來發射柳葉刀。(7)取下推出器套。(8)將柳葉刀套嵌入于露出狀態下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并隔離前端部。(9)將柳葉刀從推出器取下,并對使用后的柳葉刀進行處理。若進行比較則可容易理解,在使用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以及推出器組件來構成穿 刺設備并實施穿刺操作的情況下,穿刺的步驟數大大降低,且穿刺操作具有變得簡便的優
點ο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從上述記載可知,本發明的柳葉刀組件以及推出器組件提供了一種可以更加安全 地采血的穿刺設備。相關申請的相互參照本發明根據日本專利申請特愿2005-231649 (申請日2005年8月10日,發明名 稱穿刺設備以及構成該設備的柳葉刀組件以及推出器組件)而主張優先權,該專利申請 的內容通過參照這些而編入于本申請說明書。
權利要求
一種柳葉刀組件,具有柳葉刀以及保護罩,其特征在于,(1)柳葉刀具有柳葉刀身、柳葉刀套以及穿刺部件,穿刺部件跨越柳葉刀身以及柳葉刀套而存在于其中,穿刺部件的前端部被柳葉刀套包圍,(2)保護罩配置于柳葉刀身的周圍,穿刺后可移動以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與柳葉刀套由位于其之 間的弱化部分連接成一體,通過繞它們的軸相對地沿著相反的旋轉方向扭轉來破壞弱化部 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在其后方部分,且在 其周圍優選為在整周上具有通過發射柳葉刀的推出器組件的推桿的卡盤元件而被把持的 突出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突出部是凸緣的形態。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的突出部具有從其頂部朝向后方而到達柳葉刀身表面的傾斜面或圓錐面,另 外,推出器組件的卡盤元件在其前端部具有與該傾斜面或圓錐面互補地向前擴張的傾斜面 或圓錐面,在將柳葉刀插入于推出器組件時,突出部與推出器組件的卡盤元件抵接后,若進一步 向后方施加力使柳葉刀后退,則通過傾斜面或圓錐面,卡盤元件在朝向推出器組件的內壁 的方向擴張,其結果,柳葉刀后退,之后,柳葉刀的突出部嵌入到位于傾斜面或圓錐面后方 的凹部中。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的突出部具有從其頂部朝向后方而到達柳葉刀身表面的傾斜面或圓錐面,另 外,推出器組件的卡盤元件在其前端部具有與該傾斜面或圓錐面互補地向前擴張的傾斜面 或圓錐面,在將柳葉刀插入于推出器組件時,突出部與推出器組件的卡盤元件抵接后,若進一步 向后方施加力使柳葉刀后退,則通過傾斜面或圓錐面,卡盤元件在朝向推出器組件的內壁 的方向擴張,其結果,柳葉刀后退,之后,柳葉刀的突出部嵌入到位于傾斜面或圓錐面后方 的凹部中。
7.根據權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的后端面具有突 出部,設于發射柳葉刀的推出器組件的推桿的卡盤元件的最深處、且對柳葉刀身的后端面 進行阻擋的軸架,具有與該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互補的凹部。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的后端面具有突出部,設 于發射柳葉刀的推出器組件的推桿的卡盤元件的最深處、且對柳葉刀身的后端面進行阻擋 的軸架,具有與該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互補的凹部。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的后端面具有突出部,設 于發射柳葉刀的推出器組件的推桿的卡盤元件的最深處、且對柳葉刀身的后端面進行阻擋 的軸架,具有與該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互補的凹部。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突出部為十字形狀。
11.根據權利要求1、2、4、6、8、9或10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套在其后端部具有突出部,在將保護罩配置于柳葉刀身周圍的狀態下,保護罩的前端部與柳葉刀套 的突出部抵接。
12.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套在其后端部具有突出 部,在將保護罩配置于柳葉刀身周圍的狀態下,保護罩的前端部與柳葉刀套的突出部抵接。
13.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套在其后端部具有突出 部,在將保護罩配置于柳葉刀身周圍的狀態下,保護罩的前端部與柳葉刀套的突出部抵接。
14.根據權利要求1、2、4、6、8、9、10、12或13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具有從其側方突出的防止返回突起,保護罩在側方具有供其突起嵌入的開口部,在保護罩以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的方式移動時,構成保 護罩的壁越過其突起后,突起嵌入于其開口部。
15.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具有從其側方突出的防止返回突起,保護罩在側方具有供其突起嵌入的開口部,在保護罩以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的方式移動時,構成保 護罩的壁越過其突起后,突起嵌入于其開口部。
16.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具有從其側方突出的防止返回突起,保護罩在側方具有供其突起嵌入的開口部,在保護罩以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的方式移動時,構成保 護罩的壁越過其突起后,突起嵌入于其開口部。
17.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柳葉刀身具有從其側方突出的防止返回突起,保護罩在側方具有供其突起嵌入的開口部,在保護罩以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的方式移動時,構成保 護罩的壁越過其突起后,突起嵌入于其開口部。
18.根據權利要求1、2、4、6、8、10、12、13、15、16或17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 保護罩具有與推出器組件的推進器的臂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元件。
1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具有與推出器組件的推進 器的臂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元件。
2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具有與推出器組件的推進 器的臂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元件。
21.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具有與推出器組件的推 進器的臂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元件。
22.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具有與推出器組件的推 進器的臂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元件。
23.根據權利要求1、2、4、6、8、9、10、12、13、15、16、17、19、20或21所述的柳葉刀組件, 其特征在于,保護罩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外側輪廓,是與推出器主體的前方部 分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內壁輪廓互補的。
24.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 截面的外側輪廓,是與推出器主體的前方部分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內壁輪廓互 補的。
25.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 截面的外側輪廓,是與推出器主體的前方部分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內壁輪廓互 補的。
26.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 的截面的外側輪廓,是與推出器主體的前方部分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內壁輪廓 互補的。
2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 的截面的外側輪廓,是與推出器主體的前方部分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內壁輪廓 互補的。
28.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柳葉刀組件,其特征在于,保護罩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 的截面的外側輪廓,是與推出器主體的前方部分的相對于發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內壁輪廓 互補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將穿刺部件的突出的前端部處于盡可能從其周圍隔離的狀態后,使其從推出器組件取下的穿刺設備。柳葉刀組件(100)具有柳葉刀(101)以及保護罩(102),其特征在于,(1)柳葉刀具有柳葉刀身(104)、柳葉刀套(106)以及穿刺部件(105),穿刺部件跨越柳葉刀身以及柳葉刀套而存在于其中,穿刺部件的前端部(124)被柳葉刀套包圍,(2)保護罩配置于柳葉刀身的周圍,且在穿刺后可移動以使其位于從柳葉刀身向前突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周圍。
文檔編號A61B5/151GK101889867SQ20101023347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0日
發明者關和治, 北村順孝, 阿部晃之 申請人:泉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