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的中藥組成物及其中藥萃取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中藥組成物及其中藥萃取物,尤其指一種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的中藥組成物及其中藥萃取物。
背景技術:
醫學研究早已發現,干細胞具有轉歸到人體有凋亡或發炎、損傷而萎縮、老化、壞死的組織的能力,此即稱為找到新家。在這些組織中,干細胞能自我分化、發育成該組織,修復壞死或萎縮、凋亡的細胞或組織,或攻擊、抑制、轉化異常增生的良惡性細胞或組織。在多種干細胞中,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HPCs)可從骨髓移動到周邊血液中進行自我更新,換言之,即在造血干細胞經過分裂的子代中,一定會有至少一個分裂的子代保持未分裂前細胞的特性,亦即仍呈未分化狀態并能不斷進行細胞分裂,且經過分裂的造血干細胞子代能夠分化成多種特定的血球細胞,因此造血干細胞為人體中分裂及分化速度最快的細胞,在人體中相當活躍,可以補充每日人體內老化或耗損的細胞量,達到正常的生理平衡。一般而言,造血干細胞在人體骨髓內定居(其含量占骨髓中單核細胞數量的百分之一左右),只有極少數的造血干細胞會由骨髓動員至周邊血液中(其含量大約占周邊血中單核細胞的千分之一)。不過近來發現,人體接受高劑量的化學藥物治療后,白血球回升之際,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會動員(mobilization)至周邊血液中,或者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刺激造血干細胞,同樣可以達到相同的動員效果。隨著科技日益進步,面對許多惡性癌癥,常需要以外科手術、放射線療法合并化學藥物療法與的對抗,然而放射線療法或化學藥物療法通常需要限定使用劑量,以防傷害患者本身的骨髓,但卻也因劑量受限而降低療效。因此,有研究者提出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方法,亦即先抽取患者本身健康的造血干細胞同時進行保存,待高劑量的放射線療法或化學藥物療法后,再將患者本身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回患者體內,以恢復受到抑制或損傷的骨髓功能,重新恢復造血功能。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依據造血干細胞的取得方式,可分為骨髓移植與周邊血液造血干細胞移植兩者,其中骨髓移植即是針對患者骨髓直接進行抽取而后進行移植,周邊血液造血干細胞移植則是利用白血球生長激素,刺激造血干細胞動員至周邊血液中,因此可以在原本造血干細胞含量極低的周邊血液中,通過細胞分離技術取得造血干細胞而后進行移植。由于骨髓抽取的過程,需要住院且手術中必須進行全身麻醉,因此會有麻醉風險、 感染、心腦血管或肺腎血管的栓塞及術后疼痛的缺點;反觀,周邊血液造血干細胞則不會有上述缺點,不過因為需要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刺激動員,因此會有骨頭疼痛、腰疼、胸疼、骨質疏松、血小板數值減低、白血球異常增生到五到十萬、甚至于數十萬,連帶癌干細胞與其它不正常細胞會被刺激大量增生與新的癌癥的產生,舊癌癥的復發的癥狀,伴隨有肺炎、肝炎、脾臟腫脹或出血、皮疹或身體不適甚或休克的風險。
因此,若能開發出相關藥劑,可以達到上述白血球生長激素刺激干細胞動員至周邊血液,但卻不會有上述因射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而面臨的癥狀或風險,則更有利于周邊血液造血干細胞移植及各種人體老化或壞損細胞的自我修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組成物、中藥萃取物及其制備方法,以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亦使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的⑶;34(+)細胞增加,達到造血功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的中藥組成物,包括玉桂、赤芍、甘草、干姜、紅棗、人參、鹿茸、黃芩、當歸以及黃耆。所述的中藥組成物,其中,該玉桂為2. 5至10重量份、該赤芍為2. 5至10重量份、 該甘草為2. 5至10重量份、該干姜為2. 5至10重量份、該紅棗為2. 5至10重量份、該人參為1. 5至6重量份、該鹿茸為0. 5至2重量份、該黃芩為1. 5至6重量份、該當歸為1至4 重量份以及該黃耆為5至20重量份。所述的中藥組成物,其中,該玉桂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赤芍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甘草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干姜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紅棗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人參為2. 25至4. 5重量份、該鹿茸為0. 75至1. 5重量份、該黃芩為2. 25至4. 5重量份、該當歸為1. 5至3重量份以及該黃耆為7. 5至15重量份。本發明提供的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的中藥萃取物,包括將玉桂、赤芍、甘草、 干姜、紅棗、黃芩、當歸以及黃耆混合后,以水加熱萃取后,再加入人參及鹿茸所得的萃取物。所述的中藥萃取物,其中,該玉桂為2. 5至10重量份、該赤芍為2. 5至10重量份、 該甘草為2. 5至10重量份、該干姜為2. 5至10重量份、該紅棗為2. 5至10重量份、該人參為1. 5至6重量份、該鹿茸為0. 5至2重量份、該黃芩為1. 5至6重量份、該當歸為1至4 重量份以及該黃耆為5至20重量份。所述的中藥萃取物,其中,該玉桂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赤芍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甘草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干姜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紅棗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人參為2. 25至4. 5重量份、該鹿茸為1至1. 5重量份、該黃芩為2. 25至4. 5重量份、該當歸為1. 5至3重量份以及該黃耆為7. 5至15重量份。所述的中藥萃取物,其中,該加熱是將水加熱至90-100°C且持續60分鐘至90分鐘。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成物、中藥萃取物及其制備方法,可以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亦使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的CD34 (+)細胞增加,達到造血功能的目的。
圖1是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⑶34(+)細胞的百分比。圖2是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⑶133(+)細胞的百分比。圖3是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⑶184(+)細胞的百分比。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一態樣提供一種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或誘導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的⑶34(+)細胞增加的中藥組成物,此中藥組成物包括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赤茍(Paeonia veitchii Lynch·)、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 et DC)、干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紅φ (Ziziphus jujuba Mill.)、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ER)、鹿駕(Ε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黃苳(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當歸(Angelica sinensis Diels)以及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或誘導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的CD34(+)細胞增加的中藥萃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玉桂、赤芍、甘草、干姜、紅棗、黃芩、當歸以及黃耆混合后,以水加熱萃取;以及所得的萃取液再加入人參及鹿
ο本發明再一態樣提供一種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或誘導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的CD34(+)細胞增加的中藥萃取物,是利用上述制備方法所得的萃取物。上述中藥組成物、中藥萃取物及其制備方法中,該玉桂為2. 5至10重量份、赤芍為 2. 5至10重量份、甘草為2. 5至10重量份、干姜為2. 5至10重量份、紅棗為2. 5至10重量份、人參為1. 5至6重量份、鹿茸為0. 5至2重量份、黃芩為1. 5至6重量份、當歸為1至4 重量份以及黃耆為5至20重量份;更佳而言,該玉桂為3. 75至7. 5重量份、赤芍為3. 75至 7. 5重量份、甘草為3. 75至7. 5重量份、干姜為3. 75至7. 5重量份、紅棗為3. 75至7. 5重量份、人參為2. 25至4. 5重量份、鹿茸為1至1. 5重量份、黃芩為2. 25至4. 5重量份、當歸為1. 5至3重量份以及黃耆為7. 5至15重量份。此外,上述中藥組成物、中藥萃取物及其制備方法中,水的加熱溫度及時間、水添加的重量及水的濃縮比例沒有特別限定,較佳如下所述該加熱是將水加熱至80-100°C且持續60分鐘至90分鐘;該水的重量為所萃取藥材總重量的5至15倍;以及該加熱萃取是將該水濃縮至原始重量的1/2至1/4。以下對本發明作詳細介紹。
實施例取玉桂18. 5克、赤芍18. 5克、甘草18. 5克、干姜18. 5克、紅棗18. 5克、人參11. 25 克、鹿茸3. 75克、黃芩11. 25克、當歸7. 5克以及黃耆37. 5克,將上述藥材除人參、鹿茸以外分別進行切片后,加入水1200g加熱至90°C以上,持續萃取60至90分鐘后成400g,濾除藥渣便可獲得萃取物,人參、鹿茸研粉,調入萃取完成的湯液中,即成本中藥組成物。比較例取桂枝18. 5克、赤芍18. 5克、甘草18. 5克、生姜18. 5克、紅棗18. 5克、當歸7. 5 克以及黃耆37. 5克,將上述藥材分別進行切片后,以水1200g加熱至90°C以上,持續萃取 60至90分鐘后縮成400g,濾除藥渣便可獲得萃取物。試驗例三位成人受試者甲、乙與丙早晚各一次以口服方式,先行服用比較例的萃取液,連續服用兩周后,抽取三位受試者的血液,再如本領域通常方法,自各個受試者的血液中,分離出周邊血液單核細胞,而后使用流式細胞儀「流式細胞記數法」(flow cyto-metry),測量血液中的CD;34(+)、CD184(+)及CD133(+)細胞比例,此為投藥期1。接連兩個星期,同上述方式,受試者連續兩周服用實施例的萃取液后,同樣自各個受試者的血液中,測量血液中的⑶34(+)、⑶184(+)及⑶133(+)細胞比例,此為投藥期2。再接連兩個星期,將服用藥物再換回比較例的萃取液,同上述方式連續服用兩星期后,取血液測量CD34(+)、CD184(+)及CD133(+)細胞比例,此為投藥期3。最后兩星期,將服用藥物更換回實施例的萃取液,并同上述方式連續服用兩星期后,測量血液中CD34(+)、CD184(+)及CD133(+)細胞比例,此為投藥期4。已有研究指出,⑶34、⑶133為造血干細胞的細胞標志,雖不是表現⑶34、⑶133的細胞全部皆是造血干細胞,但此方法系目前研究可以推測造血干細胞的手段。因此,以分離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的方式,將血管中的單核細胞分離后,測量表現CD34、CD133的細胞數量 (即⑶34⑴、⑶133⑴細胞),則可初步推測其中造血干細胞的含量。圖1為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⑶34(+)細胞的百分比,其中可看出投藥期1(比較例)的CD34(+)細胞百分比少,但將比較例的萃取液更換成實施例的萃取物后,投藥期2的甲、乙與丙三個受試者的血液中,單核細胞中的CD34(+)細胞百分比急增,但是更換回比較例的萃取液,投藥期3的CD34(+)細胞百分比則明顯降低,最后再換回實施例的萃取液,投藥期4的⑶34(+)細胞百分比明顯提升。圖2為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⑶133(+)細胞的百分比,其中可看出投藥期1(比較例)的CD133(+)細胞百分比少,但將比較例的萃取液更換成實施例的萃取物后,投藥期2 的甲、乙與丙三個受試者的血液中,單核細胞中的CD133(+)細胞百分比急增,但是更換回比較例的萃取液,投藥期3的CD133(+)細胞百分比則明顯降低,最后再換回實施例的萃取液,投藥期4的⑶133(+)細胞百分比則又提升。圖3為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⑶184(+)細胞的百分比,其中可看出與圖1及圖2不同,投藥期1(比較例)的CD184(+)細胞百分比高,但將比較例的萃取液更換成實施例的萃取物后,投藥期2的CD184(+)細胞百分比急降,一旦更換回比較例的萃取液,投藥期3的 CD184(+)細胞百分比則明顯提高,最后再換回實施例的萃取液,投藥期4的CD133(+)細胞百分比則又降低。由于研究指出,⑶184與干細胞回歸(homing)有關,因此與⑶34及⑶133 兩者的表現情況正巧相反。由上述結果,可知在受試者的測試血液樣本所分離的單核細胞中,觀察到 ⑶34 (+)、⑶133 (+)細胞比例增加,而⑶184 (+)細胞比例減少,故可得知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成物,可誘使周邊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含量增加中。上述實施例僅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的權利范圍自應以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的中藥組成物,包括玉桂、赤芍、甘草、干姜、紅棗、 人參、鹿茸、黃芩、當歸以及黃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成物,其中,該玉桂為2.5至10重量份、該赤芍為2. 5至 10重量份、該甘草為2. 5至10重量份、該干姜為2. 5至10重量份、該紅棗為2. 5至10重量份、該人參為1. 5至6重量份、該鹿茸為0. 5至2重量份、該黃芩為1. 5至6重量份、該當歸為1至4重量份以及該黃耆為5至20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成物,其中,該玉桂為3.75至7. 5重量份、該赤芍為3. 75 至7. 5重量份、該甘草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干姜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紅棗為3. 75 至7. 5重量份、該人參為2. 25至4. 5重量份、該鹿茸為0. 75至1. 5重量份、該黃芩為2. 25 至4. 5重量份、該當歸為1. 5至3重量份以及該黃耆為7. 5至15重量份。
4.一種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的中藥萃取物,包括將玉桂、赤芍、甘草、干姜、紅棗、黃芩、當歸以及黃耆混合后,以水加熱萃取后,再加入人參及鹿茸所得的萃取物。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藥萃取物,其中,該玉桂為2.5至10重量份、該赤芍為2. 5至 10重量份、該甘草為2. 5至10重量份、該干姜為2. 5至10重量份、該紅棗為2. 5至10重量份、該人參為1. 5至6重量份、該鹿茸為0. 5至2重量份、該黃芩為1. 5至6重量份、該當歸為1至4重量份以及該黃耆為5至20重量份。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藥萃取物,其中,該玉桂為3.75至7. 5重量份、該赤芍為3. 75 至7. 5重量份、該甘草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干姜為3. 75至7. 5重量份、該紅棗為3. 75 至7. 5重量份、該人參為2. 25至4. 5重量份、該鹿茸為1至1. 5重量份、該黃芩為2. 25至 4. 5重量份、該當歸為1. 5至3重量份以及該黃耆為7. 5至15重量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中藥萃取物,其中,該加熱是將水加熱至90-100°C且持續60分鐘至90分鐘。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中藥萃取物,其中,該水的重量為所萃取藥材總重量的5至15倍。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中藥萃取物,其中,該加熱萃取是將該水濃縮至原始重量的1/2 至 1/4。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誘導周邊血液干細胞產生的中藥組成物及其中藥萃取物,其中該中藥組成物包括說明書所述的藥材,諸如玉桂、赤芍、甘草、干姜、紅棗、當歸、黃耆等。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335401SQ20101023348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19日
發明者李政育 申請人:李政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