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痹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痹癥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痹,即痹阻不通。痹證是指人體機表、經絡因感受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癥的一類病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根據中醫對肢體痹癥的認識機理,提供一種治療該病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痹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組合而成附子10-20、鹿角霜15-25、白芥子5-15、肉桂 5-15、桂枝9-15、烏梢蛇10-20、茜草25-35、獨活9-15、防風5-15、防己9-15、木瓜10-20、杜仲 10-20、牛膝 10-20。上述中藥組合物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混合后按照傳統煎制中藥的方法取其藥汁,每副得藥汁100ml,分早晚兩次服完,7日為一療程。上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原料中藥
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鹿角霜,咸,溫,歸肝、腎經。能溫腎助陽,收斂止血。白芥子,辛,熱,入手太陰經。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之功。肉桂,性大熱,味辛、甘,歸腎、脾、心、肝經。能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能夠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烏梢蛇,甘,平,歸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止痙之功。茜草,性寒,味苦,歸肝、腎、脾、胃、心包經。主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風濕痹痛等癥。獨活,辛、苦,微溫,歸肝、腎、膀胱經。能祛風勝濕、散寒止痛。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能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防己,味辛,平。主治風寒,溫癥,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木瓜,酸,溫,歸肝、脾經。能夠平肝舒筋,和胃化濕。杜仲,甘微辛,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牛膝,味苦、酸、性平。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軟等癥。中醫認為,肢體痹癥的主要病機是氣血痹阻不通,筋脈關節失于濡養所致。該病與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和人體正氣不足有關。風寒濕等邪氣,在人體衛氣虛弱時容易侵入人體而致病。汗出當風、坐臥濕 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風寒濕等邪氣侵入機體經絡,留于關節, 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同,不通則痛。因此治療該病應從扶正祛邪入手,在上述中藥組合物中,取附子、桂枝、烏梢蛇、茜草、獨活、防風、防己的散寒止痛、祛風通絡之功以驅體內之邪氣;取鹿角霜、杜仲、牛膝的溫腎助陽、強筋骨之功以正本清源;同時加以白芥子、木瓜,取其溫肺豁痰、和胃化濕之功以調中健本。上述中藥功效共用,齊奏祛邪正本之效,對治療痹癥具有良好的功效。下面結合具體病例對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的治療效果做進一步驗證。病例1
男,36歲,秋季飲酒醉臥路邊3個小時,經路人報警后,110送其回家。第二天酒醒以后,感覺渾身酸痛,思想上沒有在意,認為休息幾天即可痊愈,不了該酸痛持續半月有余,尤以右側上下肢酸痛劇烈,無奈入院就診。經醫生詢問其發病史,結合其目前癥狀,認為其醉酒后汗出當風又坐臥濕地導致濕邪之氣侵入機體,留于關節,導致經脈氣血閉阻而致此痹癥。服用本發明提供中藥組合物1個療程后,渾身酸痛感明顯減輕,2個療程后恢復正常,至今2年無復發。病例2
男32歲,夏季在田間麥收后炎熱難耐,汗流浹背,直接進地頭水庫游泳,中午午睡后, 感到頸后酸痛,最初幾天沒有在意,隨時間推移,酸痛感由頸部擴散,直達整個后背,痛時喘氣不敢大喘。經醫生診斷認為該病人勞作時恰逢炎熱氣候導致毛孔大開,此時突入涼水之中, 涼濕之邪氣由毛孔進入體內,正邪相遇,正不御邪,導致此痹癥發生。服用本發明提供中藥組合物1個療程后,酸痛癥狀消失。病例3
女,48歲,左下肢關節紅腫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灼熱感,伴有發熱、惡風、咽喉疼痛癥狀。醫生診斷觀察其舌苔薄黃,脈浮數,詢問其發病史為該病人為汽車廠工人,在噴漆車間工作,由于車間內溫度巨高,導致其中暑,治療后出現該癥狀。由此,認為其是風熱濕邪侵入,濕熱交阻,留注關節而發病,以透表清熱,化濕通絡原則進行治療。連續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3個療程后,癥狀消失,左下肢功能恢復。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經62例痹癥患者服用,有治療效果達60例,治愈55例, 2例無效,經統計學統計,該中藥組合物對痹癥的治療有效率達96%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肢體痹癥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組合而成附子15g、鹿角霜20g、白芥子10g、肉桂10g、桂枝12g、烏梢蛇15g、茜草30g、獨活12g、 防風10g、防己12g、木瓜15g、杜仲15g、牛膝15g。實施例2一種治療肢體痹癥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組合而成附子log、鹿角霜25g、白芥子5g、肉桂15g、桂枝9g、烏梢蛇20g、茜草25g、獨活15g、防風5g、防己15g、木瓜10g、杜仲20g、牛膝IOgo實施例3
一種治療肢體痹癥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組合而成附子20g、鹿角霜15g、白芥子15g、肉桂5g、桂枝15g、烏梢蛇10g、茜草35g、獨活9g、防風15g、防己9g、木瓜20g、杜仲10g、牛膝20g。實施例4
一種治療肢體痹癥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組合而成附子12g、鹿角霜22g、白芥子8g、肉桂12g、桂枝10g、烏梢蛇18g、茜草28g、獨活12g、防風Sg、防己14g、木瓜12g、杜仲18g、牛膝12g。實施例5
一種治療肢體痹癥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組合而成附子18g、鹿角霜18g、白芥子12g、肉桂Sg、桂枝12g、烏梢蛇12g、茜草32g、獨活10g、防風12g、防己10g、木瓜18g、杜仲12g、牛膝18g。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肢體痹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組合而成附子10-20、鹿角霜15-25、白芥子5-15、肉桂5_15、桂枝9_15、烏梢蛇 10-20、茜草 25-35、獨活 9-15、防風 5-15、防己 9-15、木瓜 10-20、杜仲 10-20、牛膝 10—2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本發明的目的是根據中醫對肢體痹癥的認識機理,提供一種治療該病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組合而成附子10-20、鹿角霜15-25、白芥子5-15、肉桂5-15、桂枝9-15、烏梢蛇10-20、茜草25-35、獨活9-15、防風5-15、防己9-15、木瓜10-20、杜仲10-20、牛膝10-20。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經62例痹癥患者服用,有治療效果達60例,治愈55例,2例無效,經統計學統計,該中藥組合物對痹癥的治療有效率達96%以上。
文檔編號A61K36/74GK102302585SQ20111023257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
發明者宋華麗, 王河榮 申請人:榮成市商貿城衛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