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該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與環境、細胞、病毒、遺傳、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目前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策略主要采用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癥,緩解癥狀;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這些方法對病癥有緩解的作用,防止其進一步惡化,但不能徹底治愈,對病癥也沒有明顯的修復,且常伴有毒副作用。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其針對關節炎外在病邪、內在體虛同時治療,治以清熱利濕,活絡止痛,以取得標本兼治之效果。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生石膏45-55、知母1-3、蒼術12-18、桂枝9_15、忍冬藤洸-34、羌活12-18、獨活12-18、防己12-18、滑石16-24、木通8-12、土茯苓12-18、烏梢蛇26-34、地龍16- 和甘草4-8。本發明中藥物的機理分析
生石膏辛、甘,微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石膏之質,中含硫氧,是以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一卷)。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常與石膏相須為用。蒼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的功效。主治濕阻中焦,風寒濕痹,腳膝腫痛。
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主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本草匯言》“桂枝,散風寒,逐表邪,發邪汗,止咳嗽,去肢節間風痛之藥也。”
忍冬藤甘,寒。歸肺、胃經。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用于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履巉巖本草》“治筋骨疼痛。”
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腎經。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之功效。獨活辛、苦,微溫。歸肝、腎、膀胱經。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該品辛散苦燥,氣香溫通,功善袪風濕,止痹痛,為治風濕痹痛主藥,凡風寒濕邪所致之痹證,無論新久,均可應用;因其主入腎經,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關節疼痛屬下部寒濕者為宜。防己苦、辛,寒。歸膀胱、腎、脾經。利水消腫,祛風止痛。《名醫別錄》“主治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
滑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本草蒙筌》“滑石治渴,非實能治渴也,資其利竅,滲去濕熱,則脾氣中和,而渴自止爾。,,
木通苦、微寒。入心經、小腸經、膀胱經。《食療本草》“煮飲之,通婦人血氣,又除寒熱不通之氣。”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經,胃經,脾經。《本草正義》“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
烏梢蛇甘,平。歸肝經。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地龍味咸,性寒。清熱、息風、平喘、通絡、利尿。主治高熱狂躁、驚風抽搐、頭痛目赤、喘息痰熱、中風、半身不遂等病證。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根據本發明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其綜合運用中醫之內在調節、平衡臟器的原理,遵循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原則,采用蒼術、桂枝、羌活、獨活、防己、烏梢蛇粉作為主藥,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之功效,消除濕氣、積液和腫脹,散其外感毒熱之邪所引起的毒熱痹通;以生石膏、知母、忍冬藤、滑石、木通、土茯苓作為臣藥,相須為用, 清熱解表、疏風通絡、利水消腫,輔以主藥祛風通絡之功,疏通循環障礙;佐以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同時采用地龍與諸藥配伍,祛風通絡,引諸藥以祛頑疾。本發明的中藥配方可以采用片劑、顆粒劑、丸劑、膠囊劑、溶液劑、口服液、口含片、 顆粒劑、沖劑、散劑、混懸劑、粉劑等劑型,優選地,可以采用溶液劑、片劑、顆粒劑和膠囊劑。使用效果
治療組選受試者60例,其中2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15-30歲,早晚兩次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持續1個月。對照組選受試者60例,其中2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15-30歲,用氨甲蝶呤、 雷公藤,進行治療,持續1個月。評判標準關節疼痛消失,腫脹消退,無晨僵為治愈;關節疼痛明顯減輕,腫脹減少,無晨僵為有效;癥狀無緩和,腫脹無消退或有晨僵為無效。持續治療1個療程后,結果顯示,治療組中治愈人數38人;有效人數19人 ’無效人數3人,總體有效率達95%。而對照組中治愈人數17人;有效人數1人;無效人數12人;總體有效率為80%,且對照組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口腔炎、脫發等副作用。
本發明的中藥配方兼具祛風散結、通經行氣、活血化瘀、散瘀消腫的作用,多種中藥成分相輔相成,疏通循環障礙,修復受損關節。調節機體內分泌,維持體內激素平衡。治療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通過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生石膏45、知母
1、蒼術12、桂枝9、忍冬藤沈、羌活12、獨活12、防己12、滑石16、木通8、土茯苓12、烏梢蛇26、地龍16和甘草4。其制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生石膏45、知母1、蒼術12、桂枝9、忍冬藤沈、羌活12、獨活12、防己12、滑石16、木通8、土茯苓12、烏梢蛇26、地龍16和甘草4;
將上述中藥洗凈,去雜質,放入容器加水沒過藥材浸泡,30分鐘后,大火煎煮至沸騰,然后文火慢熬1小時;
將藥汁濾出,分袋包裝,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兼用藥液清洗患部,1個月為一療程。實施例2
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生石膏55、知母3、 蒼術18、桂枝15、忍冬藤;34、羌活18、獨活18、防己18、滑石24、木通12、土茯苓18、烏梢蛇34、地龍M和甘草8。其制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生石膏55、知母3、蒼術18、桂枝15、忍冬藤34、羌活18、獨活18、防己18、滑石24、木通12、土茯苓18、烏梢蛇34、地龍M和甘草8;
洗凈,干燥,將上述藥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約IOL水,文火煎0. 5-1小時,大火煎1-2 小時;
取煎液過150目篩,后用濃縮器濃縮至相對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 120°C下噴霧干燥,得清膏粉末,將粉末與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顆粒分裝機分裝,即得顆粒劑。實施例3
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生石膏50、知母
2、蒼術15、桂枝12、忍冬藤30、羌活15、獨活15、防己15、滑石20、木通10、土茯苓20、 烏梢蛇30、地龍20和甘草6。其制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生石膏50、知母2、蒼術15、桂枝12、忍冬藤30、羌活15、獨活15、防己15、滑石20、木通10、土茯苓20、烏梢蛇30、地龍20和甘草6;
洗凈,干燥,將上述藥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約IOL水,文火煎0. 5-1小時,大火煎1-2小時;
取煎液過150目篩,后用濃縮器濃縮至相對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 120°C下噴霧干燥,得清膏粉末,將粉末與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加入適當輔劑硬脂酸鎂,壓片機壓片,包衣,即得片劑。實施例4
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生石膏50、知母 2、蒼術15、桂枝12、忍冬藤30、羌活15、獨活15、防己15、滑石20、木通10、土茯苓20、 烏梢蛇30、地龍20和甘草6。其制備方法為
以重量份計,取生石膏50、知母2、蒼術15、桂枝12、忍冬藤30、羌活15、獨活15、防己15、滑石20、木通10、土茯苓20、烏梢蛇30、地龍20和甘草6;
洗凈,干燥,將上述藥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約IOL水,文火煎0. 5-1小時,大火煎1-2 小時;
取煎液過150目篩,后用濃縮器濃縮至相對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 120°C下噴霧干燥,得清膏粉末,將粉末與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將顆粒用膠囊填充劑制成0. 4g/粒膠囊。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生石膏45-55、知母1-3、蒼術12-18、桂枝9-15、忍冬藤沈_34、羌活12-18、獨活12-18、防己12-18、滑石16-24、木通8-12、土茯苓12-18、烏梢蛇26-34、地龍16- 和甘草4-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計,優選包含以下組分生石膏50、知母2、蒼術15、桂枝12、忍冬藤30、羌活15、獨活15、防己15、滑石20、木通 10、土茯苓20、烏梢蛇30、地龍20和甘草6。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配方采用片劑、顆粒劑、 丸劑、膠囊劑、溶液劑、口服液、口含片、顆粒劑、沖劑、散劑、混懸劑、粉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配方采用溶液劑、片劑、顆粒劑和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計,包含以下組分生石膏45-55、知母1-3、蒼術12-18、桂枝9-15、忍冬藤26-34、羌活12-18、獨活12-18、防己12-18、滑石16-24、木通8-12、土茯苓12-18、烏梢蛇26-34、地龍16-24和甘草4-8。本發明的中藥配方兼具祛風散結、通經行氣、活血化瘀、散瘀消腫的作用,多種中藥成分相輔相成,疏通循環障礙,修復受損關節。調節機體內分泌,維持體內激素平衡。治療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9/02GK102247563SQ20111023255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
發明者謝培德 申請人:成都綠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