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內服用于治療脾虛泄瀉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服用于治療脾虛泄瀉的中藥配方,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泄瀉一證,其致病原因,多種多樣。治瀉方法,大要言之,暴泄不可驟用補澀,久泄不能漫投分利。因病制宜,隨證施治,這是治療泄瀉的大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一種內服治療脾虛泄瀉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 麥門冬、北沙參各12克,太子參、淮山藥各15克,制半夏9克,炒戶芍6克,粉葛根20克,粳米I撮,大棗6枚,炙甘草5克。 藥理作用麥冬、沙參滋肺胃之陰;太子參、粳米、紅棗、甘草補益脾胃;半夏展化氣機,開胃行津;佐用白芍斂陰而柔肝,培土而抑木,其與烏梅、甘草相伍,酸甘化陰,同時烏梅炒炭后又有止瀉之功;補以花粉清熱生津,荷葉、葛根升發清陽,鼓舞胃氣,有止瀉泄作用;更重用淮山藥補益脾胃,養肺滋腎。藥物組成麥門冬、北沙參各12克,太子參、淮山藥各15克,制半夏9克,炒戶芍6克,粉葛根20克,粳米I撮,大棗6枚,炙甘草5克。水煎服,日一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內服用于治療脾虛泄瀉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該配方藥物組成麥門冬、北沙參各12克,太子參、淮山藥各15克,制半夏9克,炒戶芍6克,粉葛根20克,粳米I撮,大棗6枚,炙甘草5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服用于治療脾虛泄瀉的中藥配方。該配方藥物組成麥門冬、北沙參各12克,太子參、淮山藥各15克,制半夏9克,炒戶芍6克,粉葛根20克,粳米1撮,大棗6枚,炙甘草5克。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2988785SQ20111027514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6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律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