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中藥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制劑領域。
背景技術: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性傳播疾病泛濫導致全世界每年新增3億3千多萬性病患者,其中有10%_20%將發展成為慢性盆腔炎,其結果是帶來長期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或宮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一些專家和學者稱慢性盆腔炎是本世紀對婦女健康的新挑戰。盆腔炎在我國已婚婦女中屬常見病,多發病。據調查在我國育齡女性中,約 41%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炎性疾病,已婚女性發病率高達70%。國外統計資料顯示,盆腔炎發病率亦高,且趨于年輕化的特點。最近30多年來發達國家的流行病學資料證明,盆腔炎(PID)發病率增高與性傳播疾病(STD)發病人數增多相平行。
由于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反復炎癥導致盆腔內生殖器官和結締組織纖維化增厚改變,藥物不容易滲透,所以西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局限性和不良反應更多地被認識和了解。人們開始傾向“回歸自然”,采用天然植物藥治療疾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赤芍、丹參、當歸、桃仁、敗醬草、蒲公英、香附、茯苓、桂枝、三棱、 莪術配伍的中藥復方制劑用于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3-17、丹參13-17、當歸8-12、桃仁8-12、敗醬草13-17、蒲公英16-24、香附8_12、茯苓8_12、桂枝 8-12、三棱 8-12、莪術 8-12。其中制備方法是將上述11味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4-6倍的水或體積比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采用常規制備工藝,本發明中藥制劑可制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丸劑、糖漿劑。本發明配方中丹參、赤芍、桃仁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宣通胞脈;當歸養血活血化瘀,使瘀祛而不傷正;敗醬草消痛腫,涼血,祛瘀、散結;三棱行氣活血,通絡止痛;諸藥合用共奏化瘀散結、行氣消癥、通絡止痛的作用,達到了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瘢痕組織軟化且容易吸收的目的。因此本發明制得復方中藥制劑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3、丹參 13、當歸8、桃仁8、敗醬草13、蒲公英16、香附8、茯苓8、桂枝8、三棱8、莪術8。其中制備方法是將上述11味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4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實施例2: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5、丹參 15、當歸10、桃仁10、敗醬草15、蒲公英20、香附10、茯苓10、桂枝10、三棱10、莪術10。其余同實施例1。實施例3: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7、丹參 17、當歸12、桃仁12、敗醬草17、蒲公英24、香附12、茯苓12、桂枝12、三棱12、莪術12。其中制備方法是將上述11味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4倍體積比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 1.18的流浸膏。實施例4: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其中制備方法是將配方中的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5倍的體積比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 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其余同實施例1。實施例5: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其中制備方法是將配方中的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其余同實施例2。實施例6: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其中制備方法是將配方中的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其余同實施例3。實施例7 —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其中制備方法是將配方中的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6倍的體積比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鐘, 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其余同實施例2。實施例8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20、丹參 20、當歸15、桃仁15、敗醬草20、蒲公英15、香附5、茯苓5、桂枝5、三棱5、莪術10。其中制備方法是將配方中的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6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實施例9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0、丹參 10、當歸5、桃仁5、敗醬草10、蒲公英25、香附15、茯苓10、桂枝15、三棱15、莪術15。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其中制備方法是將配方中的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6倍體積比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實施例10
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2、丹參 18、當歸7、桃仁12、敗醬草12、蒲公英15、香附12、茯苓7、桂枝12、三棱7、莪術12。其中制備方法是將上述11味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3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實施例11
根據《實用中醫藥雜志》2009,25(10)中的《盆腔炎消散液灌腸治療盆腔炎體會》公開的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包括下述重量的中藥原料歸15g,桃仁10g,赤芍10 g, 紅藤30g,敗醬草30g,延胡索15g,蒲公英20g,紅花10g,香附10g,乳香15g,丹參15g,沒藥 10g,甘草10g。氣虛者加黨參10g、黃芪10g,肝經濕熱加夏枯草Wg,帶下量多色黃加二妙散10g,包塊形成加貓爪草10g、薏苡仁30g,冬瓜仁10g。諸藥浸泡濃煎100 150mL,涼至 30 40°C,灌腸。每晚一次,1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實施例12
根據《中國民間療法》2001,9(5)中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30例》公開的自擬慢盆湯,包括下述重量的中藥原料黃芩10g、蒲公英15g、敗醬草15g、紅藤30g、 大黃6g、當歸10g、赤芍10g、丹皮10g、丹參15g、元胡10g、三棱6g、莪術6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實施例13 采用常規制備工藝,本發明中藥制劑可制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丸劑、糖漿劑。其余同實施例1-10。實施例14 將由實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濃縮,按照常規片劑的操作方法,加入藥用輔料,將各組分混合均勻,濕法制粒,過篩,采用常規片劑制備法壓片制成片劑,其中各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50
淀粉25
微晶纖維素12
滑石粉12
聚乙二醇10
其余同實施例1-10。實施例15 將由實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濃縮,按照常規膠囊劑的操作方法,加入藥用輔料,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制粒,采用常規膠囊劑制備法填充制成膠囊劑, 其中各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混合流浸膏100
預膠化淀粉沈
無水乳糖18
微晶纖維素13
磷酸氫鈣7
其余同實施例1-10。實施例16 將由實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濃縮,按照常規口服液的操作方法,乙醇沉淀1-2次,過濾,濃縮,加水沉淀,過濾,加入藥用輔料,過濾,分裝滅菌,采用常規口服液制備法制備口服液,其中各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100
乙醇150
蔗糖45
羧甲基纖維素鈉15
薄荷油5
山梨酸2
其余同實施例1-10。患者資料
共治療觀察416例,年齡M — 38歲,平均年齡30. 6歲;孕次1 一 4次,平均孕次 1. 8次;病程12 — 48個月,平均病程21.7個月。采用前瞻性隨機分組方法分為13組, 每組32例,1組作為對照組,12組作為治療組,各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 >0. 05),具有可比性。各組患者均于治療前進行血常規、血沉、婦科B超、宮頸陰道分泌物涂片和培養檢查,結合婦科檢查和全身體格檢查,排除宮外孕、卵巢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靜脈曲張等婦科疾病,同時排除內科合并癥,排除藥物過敏史。診斷標準
(1)臨床癥狀一側或雙側下腹痛或下腹部、腰骶部墜痛,于勞累、性交及月經前后加劇,可伴有低熱、疲乏、納差,病程超過3個月。( 2)臨床體征①子宮內膜炎子宮增大,宮體飽滿,壓痛;②輸卵管炎子宮一側或雙側增厚或增粗,輕度或中度壓痛,或觸及到條索狀增粗的輸卵管;③盆腔結締組織炎子宮常呈后傾后曲,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子宮一側或雙側片狀增厚、壓痛,宮頸搖舉痛、或宮底韌帶觸痛。( 3)輔助檢查B超協助診斷。治療方法
對照組經期用生理鹽水250mL加頭孢曲松鈉3g和甲硝唑0.5g,靜脈點滴,每日1 次,連用5天為一個療程;將實施例1-10制得的中藥浸膏按體積比用水稀釋11倍,分別給 10組治療組在非經期服用,每次IOOml,每日兩次,剩下兩組治療組分別按實施例11和實施例12的方法治療,治療組和對照均連續治療6個療程,均于6個療程末評定療效。療效標準痊愈用藥2個療程后,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雙側附件無片狀增厚及壓痛,盆腔B超檢查正常。有效癥狀減輕,婦科檢查子宮一側或雙側稍增厚,盆腔B超檢查炎性塊物縮小,積液減少。無效癥狀及婦科檢查無改善,B超檢查無變化。
表1各組臨床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3-17、 丹參13-17、當歸8-12。
2.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3-17、 丹參13-17、當歸8-12、桃仁8-12、敗醬草13-17、蒲蒲公英16-24、香附8_12、茯苓8_12、桂枝8-12、三棱8-12、莪術8-12。
3.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5、丹參15、當歸10、桃仁10、敗醬草15、蒲蒲公英20、香附10、茯苓10、桂枝10、三棱10、莪術10。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 將11味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4-6倍的水或體積比為70%的乙醇煎煮3 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采用常規制備工藝,可制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丸劑、 糖漿劑。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 將11味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C時比重為1. 18的流浸膏,采用常規制備工藝,可制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丸劑、糖漿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復方中藥制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赤芍13-17、丹參13-17、當歸8-12、桃仁8-12、敗醬草13-17、蒲蒲公英16-24、香附8-12、茯苓8-12、桂枝8-12、三棱8-12、莪術8-12;其制備方法是將上述11味藥材洗凈,按比例混合,加藥材總重量的4-6倍的水或體積比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鐘,合并3次煎煮液,過濾,并濃縮,得到60℃時比重為1.18的流浸膏,采用常規制備工藝,可制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丸劑、糖漿劑。本發明制得的治療慢性盆腔炎的中藥制劑療效優良,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文檔編號A61K36/71GK102370725SQ20111036421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明者呂愛平, 呂誠, 姜淼, 許少華, 鄭光 申請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