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部件,特別涉及一種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
背景技術: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傳統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屬于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針灸的針刺手法,是用特制的金屬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操作手法以達到治病的目的,是考驗一個醫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傳統針刺歷史悠久、療效確切, 當今越來越受世人重視,在醫療領域也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通過人手工操作沒有量化,主觀和實際行為具有偏差,使得針刺劑量沒有規范,隨意性大、其結果可信度和可重復性低;上述針刺療法,較多的依靠的是醫師的經驗,針刺的進行方式給針刺療法的學習、應用帶來不便,較難得到較好的傳授,制約了針刺手法傳承推廣。為解決上述問題,出現了一種通過計算機控制的針刺手法儀,通過計算機控制捻轉伺服電機和提插電機進行針刺治療,能夠實現對針刺手法的某些治療要素(捻轉和提插)有一定的模擬量化。而對于較為重要的針灸過程的留針,該手法儀無法解決,也就無法從本質上模擬傳統針刺手法,造成其療效及應用狀況不夠理想。因此,需要一種針刺模擬手法治療設備,結合現有的捻轉和提插,還能夠在留針上模擬傳統手法,較好的改進現有的模擬手法針刺治療設備對于傳統針刺治療的模擬,能夠全方位模擬傳統手工針刺手法,提高針刺的治療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結合現有的捻轉和提插,還能夠在留針上模擬傳統手法,較好的改進現有的模擬手法針刺治療設備對于傳統針刺治療的模擬,能夠全方位模擬傳統手工針刺手法,提高針刺的治療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夾針機構設有用于將針夾緊或釋放的鎖針件。進一步,所述夾針機構為具有彈性并通過鎖針件進行控制的彈性夾持機構;進一步,所述彈性夾持機構包括夾針軸和哈夫壓塊,所述夾針軸設有用于供毫針通過的軸向中心孔,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滑動配合沿徑向通槽穿入夾針軸且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內表面形成用于夾持毫針的夾持面,哈夫壓塊外表面為外錐面,鎖針件為環狀結構, 其內表面形成與哈夫壓塊的外錐面相配合的內錐面;所述夾針軸與哈夫壓塊的半環對應設有對哈夫壓塊施加徑向向外的預緊力的松針彈簧;進一步,所述鎖針件軸向端部設置有對其施加軸向預緊力的鎖針彈簧,該軸向預緊力使鎖針件的內錐面與哈夫壓塊的外錐面緊密配合;進一步,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的夾持面分別形成矩形齒結構,且哈夫壓塊的兩半環的矩形齒結構之間互相軸向錯位;進一步,所述彈性夾持機構置于一殼體內,所述殼體上與鎖針件對應設有用于操作鎖針件的操作孔和與毫針對應的毫針放入及觀察孔,殼體前端設有用于使毫針通過的通過孔;進一步,所述操作孔為兩個分別位于殼體橫向兩側,所述鎖針件外表面形成對應突出于操作孔的操作面;進一步,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內圓軸向兩端分別形成夾持爪,哈夫壓塊的兩半環的夾持面位于夾持爪徑向內側端面;進一步,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位于夾持爪之間設有用于容納松針彈簧的松針彈簧槽I,所述夾針軸設置有與松針彈簧槽I相對的松針彈簧槽II ;進一步,所述夾針軸前端形成環形凸臺,鎖針件前端設置有用于容納鎖針彈簧的鎖針彈簧槽,所述鎖針彈簧位于鎖針彈簧槽內前端頂住環形凸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設有用于將針夾緊或釋放的鎖針件,能夠在針刺治療過程中,可隨時根據治療需要釋放夾緊的毫針,能夠以留針方式來模擬傳統手法,結合現有的捻轉和提插,較好的改進現有的模擬手法針刺治療設備對于傳統針刺治療的模擬,能夠全方位模擬傳統手工針刺手法,提高針刺的治療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彈射、提插和捻轉機構安裝結構圖;圖3為夾針機構安裝于殼體內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沿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彈射、提插和捻轉機構安裝結構圖,圖3為夾針機構安裝于殼體內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沿A向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夾針機構設有用于將針夾緊或釋放的鎖針件llh。本實施例中,所述夾針機構11為具有彈性并通過鎖針件Ilh進行控制的彈性夾持機構;彈性加持機構具有反應迅速,靈敏性高的特點,避免出現釋放干擾,保證治療效果; 彈性夾持機構可以為通過彈性夾緊,而通過鎖緊件克服彈性將針釋放的結構,也可以是通過鎖針件克服彈性夾持機構的彈性將針夾緊,鎖針件退出后彈性恢復回位將針釋放的結構;本結構與捻轉、提插和彈射機構相結合,能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的機械針刺機構的不足, 將傳統針刺手法分解為入針、留針、提插、捻轉等基本操作,對其施治要領量化為入針,留針,提插深度、速度,捻轉角度、速度,治療時間等參數。本實施例中,所述夾針機構11包括夾針軸Ila和哈夫壓塊,如圖所示,哈夫壓塊包括半環lib和半環Ilj ;所述夾針軸Ila設有用于供毫針通過的軸向中心孔11c,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半環lib和半環Ilj)滑動配合沿徑向通槽穿入夾針軸且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半環lib和半環Ilj)內表面形成用于夾持毫針10的夾持面,如圖所示,半環lib的內表面形成夾持面11b,半環Ilj的內表面形成夾持面lie;哈夫壓塊外表面為外錐面,鎖針件 Ilh為環狀結構,其內表面形成與哈夫壓塊的外錐面相配合的內錐面;所述夾針軸Ila與哈夫壓塊的兩個半環(半環lib和半環Ilj)對應設有對哈夫壓塊施加徑向向外的預緊力的松針彈簧(圖中分別為松針彈簧Ilg和松針彈簧Ilf);如圖所示,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 (半環lib和半環Ilj)內圓軸向兩端分別形成夾持爪,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半環lib和半環Ilj)的夾持面位于夾持爪徑向內側端面;松針彈簧(松針彈簧Ilg和松針彈簧Ilf)位于哈夫壓塊軸向中部,并且為了安放松針彈簧,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半環lib和半環Ilj)位于夾持爪之間設有用于容納松針彈簧(松針彈簧Iig和松針彈簧Ilf)的松針彈簧槽I,夾針軸設置有與松針彈簧槽I相對的松針彈簧槽II ;如圖所示,松針彈簧槽II與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對應為兩個;保證松針彈簧動作的穩定性;哈夫壓塊兩半環(半環lib和半環Ilj)夾持爪軸向位于對應的松針彈簧兩側分別穿入夾針軸Ila的徑向通槽并伸入其軸向中心孔Ilc形成夾持面,如圖所示,哈夫壓塊的兩半環的夾持面分別形成矩形齒結構,且哈夫壓塊的兩半環的夾持面的矩形齒之間互相軸向錯位,以保持對針的較為穩定的夾持;夾針時,將針放入夾持面之間,將鎖針件軸向移動,使其內錐面與哈夫壓塊的外錐面配合并固定,錐面之間對哈夫壓塊形成徑向壓力,該壓力克服松針彈簧的壓力使哈夫壓塊徑向向內夾緊毫針;需松針時,軸向移動鎖針件,使錐面脫離配合,哈夫壓塊在松針彈簧的作用下徑向外移,毫針10松脫并實現留針操作。本實施例中,所述鎖針件Ilh軸向端部設置有對其施加軸向預緊力的鎖針彈簧 lli,該軸向預緊力使鎖針件的內錐面與哈夫壓塊的外錐面緊密配合,以保證夾緊后保持毫針10的夾持穩定性。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夾持機構置于一殼體9內,所述殼體9上與鎖針件Ilh對應設有用于操作鎖針件Ilh的操作孔9c和與毫針10對應的毫針放入及觀察孔9a,殼體9前端設有用于使毫針通過的通過孔;便于放入毫針及留針操作。本實施例中,所述操作孔9c為兩個分別位于殼體橫向兩側,所述鎖針件外表面形成對應突出于操作孔的操作面,形成橫向對稱的留針操作模式,保證較好的穩定性,避免留針過程出現意外。本實施例中,所述夾針軸1 Ia前端形成環形凸臺,鎖針件1 Ih前端設置有用于容納鎖針彈簧Ili的鎖針彈簧槽,所述鎖針彈簧Ili位于鎖針彈簧槽內前端頂住環形凸臺;該結構使鎖針彈簧動作順暢穩定,預緊力方向穩定。本實用新型與捻轉、提插和彈射機構配合結構如下如圖2所示提插構件、捻轉構件和用于將毫針彈射透皮刺入穴位的彈射機構12,此處的透皮刺入穴位是指僅僅刺破皮膚,毫針指的是針刺治療需使用的針,實施例中所指的前端和尾端均與毫針的針尖和針尾方向相對應;所述彈射機構包括彈射軸12c、彈射彈簧12d和彈射開關13,所述彈射軸12c前端固定連接于夾針機構11,尾端與捻轉構件的捻轉動力輸出端以可軸向往復滑動圓周方向傳動的方式配合,以避免運動干擾;所述彈射彈簧12d對夾針機構11或/和彈射軸12c施加軸向向前的預緊力,本實施例彈射彈簧12d直接頂在夾針機構11上;所述彈射開關13用于釋放或限制彈射軸的軸向運動;本實施例的彈射彈簧采用壓縮彈簧,結構簡單緊湊,反應靈敏;同時不干擾捻轉構件和提插構件的運動傳輸。彈射機構12還包括前端開口的筒狀彈射底座12b,彈射軸12c尾端滑動配合穿過筒狀彈射底座12b的底部(封口部),彈射彈簧12d為柱狀彈簧,位于筒狀彈射底座12b與彈射軸12c之間的徑向空間內外套于彈射軸12c,前端頂住夾針機構11,尾端頂住筒狀彈射底座12b的底部;結構緊湊,整體性強,避免彈射過程中出現徑向誤差。所述夾針機構11尾部滑動配合伸入筒狀彈射底座12b并形成容納彈射彈簧12d 的開口槽;增加彈射過程的導向效果,進一步提高彈射過程中的精確性。提插構件通過以可軸向滑動的方式單自由度設置的傳動軸套14將提插運動傳動至夾針機構11,夾針機構11設置有承載傳動軸套14向前推力的凸臺,本實施例中采用環狀凸臺結構,增加受力的均勻性;所述捻轉構件和筒狀彈射底座12b位于傳動軸套14內圓空間;并不干擾各個構件的運動的同時,實現較為緊湊的結構,進一步體現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效果。所述彈射開關13包括柱狀按鍵13a和開關回位彈簧13d,所述柱狀按鍵13a沿傳動軸套14徑向滑動配合穿過筒狀彈射底座12b和傳動軸套14,柱狀按鍵13a的按壓部延伸出殼體,殼體與其對應設有沿提插方向的條狀徑向通孔%,條狀徑向通孔9b的長方向與提插運動的方向相同;便于使柱狀按鍵13a隨提插運動動作,避免出現運動干涉;柱狀按鍵 13a設有供彈射軸12c穿過的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長軸沿按壓方向,也就是矩形孔的長方向位于按壓方向;開關回位彈簧13d對柱狀按鍵13a施加與按壓方向相反的預緊力;如圖所示,開關回位彈簧13d與柱狀按鍵的按壓部分列彈射軸12c的徑向兩[0037]所述柱狀按鍵13a位于矩形孔13b內設有嚙合件13c,彈射軸12c外圓與嚙合件 13c相配合設有環狀嚙合槽12e,所述嚙合件13c在開關回位彈簧13d預緊力的作用下與環狀嚙合槽1 嚙合限制彈射軸12c向彈射方向運動;本實施例中,環狀嚙合槽1 為楔形結構,嚙合件13c為固定設置于矩形孔1 下部的圓柱銷,圓柱銷與矩形孔的短軸平行;嚙合后可限制彈射軸向彈射方向運動,但可適當向相反方向運動較小的位移,避免與提插運動發生過多的干涉,保證整個治療程序的順利進行;所述柱狀按鍵13a還設有襯套13e,襯套1 底部封口,開關回位彈簧13d設在襯套1 里,由于襯套13e的導向和保護作用,本結構能夠較好的保證柱狀按鍵的穩定性,為保證彈射軸的正常動作,襯套也設有沿徑向的矩形孔;所述彈射軸12c穿出筒狀彈射底座12b底部的軸段固定設有用于限制其彈出位移的限位件5 ;本實施例中,限位件5為螺紋配合設置于彈射軸穿出筒狀彈射底座12b底部的軸段的螺母,通過調整螺母與筒狀彈射底座12b底部的間距達到調整彈射距離的目的。所述捻轉構件為捻轉伺服電機15,所述彈射軸12c尾端同軸設有滑槽,捻轉伺服電機15的轉子軸1 同軸伸入滑槽并與其以可軸向往復滑動圓周方向傳動的方式配合;實踐中可采用軸向平鍵或花鍵結構,實現上述目的;所述提插構件包括提插伺服電機1和絲杠傳動副,本實施例的絲杠傳動副為多頭大導程結構,動作靈活迅速;所述提插伺服電機1的轉子軸Ia與絲杠傳動副的螺母3傳動配合,絲杠傳動副的螺母3無軸向自由度,可采取現有技術的任何軸向固定方式;絲杠傳動副的絲杠2在圓周方向無自由度,以實現其在螺母3的作用下軸向運動,本實施例通過齒輪副傳動配合;如圖所示,齒輪副包括互相嚙合的外齒輪I 16和外齒輪118,外齒輪I 16外
6套于提插伺服電機1的轉子軸Ia與其在圓周方向固定配合,外齒輪118外套于絲杠傳動副的螺母3與其在圓周方向固定配合;本實施例中,絲杠傳動副的螺母3采用具有較高強度的自潤滑材料制成,具有動作靈活無卡澀的效果.所述傳動軸套14后段1 為罩在捻轉伺服電機15外部的半圓柱形結構,尾端向中心形成與絲杠傳動副的絲杠2固定配合的連接部14b,本實施例采用在連接部14b設置與絲杠2配合的D形孔結構并結合直接徑向嵌入絲杠傳動副的絲杠2的定位塊結構,實現軸向及圓周方向的自由度限制;絲杠傳動副的絲杠2圓周方向的自由度通過傳動軸套進行限制,還可采用另外的現有技術的限制方式;結構簡單緊湊,空間利用較為合理,進一步適應于便攜式結構。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9為手槍形狀,設置手柄7,提插伺服電機和捻轉伺服電機相連的控制線6通過手柄7進入殼體9 ;易于手持,方便操作;如圖所示,槍體9上與提插伺服電機對應設有散熱孔4。捻轉和提插可采用數控系統進行控制,也可以采用現有的任何其它控制手段。使用時,用手握持手柄7,調整好彈射距離,槍體的針體倉端面與治療對象皮膚接觸,對準好穴位,按下柱狀按鍵13a,彈射機構彈射,夾針機構11帶動夾好的毫針快速透皮刺入穴位,而且刺入穴位深度控制到剛好透皮,實現無痛進針;控制提插伺服電機1推動傳動軸套14同時推動夾針機構11插入,通過傳動軸套14帶動柱狀按鍵13a從而帶動彈射軸 12c及夾針機構11提拉,實現提插動作;由于捻轉伺服電機15的轉子軸1 與彈射軸12c 以可軸向滑動的方式單自由度配合,因而捻轉伺服電機15驅動彈射軸12c從而帶動夾針機構轉動,實現毫針的捻轉運動;可以驅動用于針刺的毫針10實現往復直線運動和正反向圓周運動;并可實現提插、捻轉的任意組合,即實現兩種基本手法單獨操作、分時操作、同時操作;由于夾針機構11具有能夠夾緊和釋放毫針的鎖針件,可實現毫針快速夾持、以及灸針與治療槍快速分離(實現留針),結合提插深度、速度,捻轉角度、速度,治療時間等治療參數,能獲取傳統針刺手法的療效。由此可見,毫針夾持快換機構可實現灸針與治療槍快速分離(灸針停留在患者治療穴位處),結合彈射、捻轉、提插動作,實現傳統針刺手法的入針和留針、提插、捻轉等操作,進而完全模擬實現傳統針刺諸手法,達到針刺療法的療效。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夾針機構設有用于將針夾緊或釋放的鎖針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針機構為具有彈性并通過鎖針件進行控制的彈性夾持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夾持機構包括夾針軸和哈夫壓塊,所述夾針軸設有用于供毫針通過的軸向中心孔,所述夾針軸沿徑向設有徑向通槽,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滑動配合沿徑向通槽穿入夾針軸且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內表面形成用于夾持毫針的夾持面,哈夫壓塊外表面為外錐面,鎖針件為環狀結構,其內表面形成與哈夫壓塊的外錐面相配合的內錐面;所述夾針軸與哈夫壓塊的半環對應設有對哈夫壓塊施加徑向向外的預緊力的松針彈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針件軸向端部設置有對其施加軸向預緊力的鎖針彈簧,該軸向預緊力使鎖針件的內錐面與哈夫壓塊的外錐面緊密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的夾持面分別形成矩形齒結構,且哈夫壓塊的兩半環的矩形齒結構之間互相軸向錯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夾持機構置于一殼體內,所述殼體上與鎖針件對應設有用于操作鎖針件的操作孔和與毫針對應的毫針放入及觀察孔,殼體前端設有用于使毫針通過的通過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孔為兩個分別位于殼體橫向兩側,所述鎖針件外表面形成對應突出于操作孔的操作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內圓軸向兩端分別形成夾持爪,哈夫壓塊的兩半環的夾持面位于夾持爪徑向內側端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哈夫壓塊的兩半環位于夾持爪之間設有用于容納松針彈簧的松針彈簧槽I,所述夾針軸設置有與松針彈簧槽I相對的松針彈簧槽II。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針軸前端形成環形凸臺,鎖針件前端設置有用于容納鎖針彈簧的鎖針彈簧槽,所述鎖針彈簧位于鎖針彈簧槽內前端頂住環形凸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針刺模擬手法治療頭夾針機構,夾針機構設有用于將針夾緊或釋放的鎖針件,本實用新型設有用于將針夾緊或釋放的鎖針件,能夠在針刺治療過程中,可隨時根據治療需要釋放夾緊的毫針,能夠以留針方式來模擬傳統手法,結合現有的捻轉和提插,較好的改進現有的模擬手法針刺治療設備對于傳統針刺治療的模擬,能夠全方位模擬專家傳統手工針刺手法,提高針刺的治療效果。
文檔編號A61H39/08GK202179692SQ20112022285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8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重慶融海超聲醫學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