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藥表皮麻醉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刀等微創手術和醫學美容中藥表皮麻醉劑,屬于微創手術和醫學美容業的中藥表皮浸麻醉制劑,屬于中醫藥品及制藥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臨床微創手術和醫學美容手術中,尤其是局部麻醉手術中,都需要使用麻醉劑。 目前,普遍采用注射普魯卡因和利多卡因等麻醉劑或傳導阻斷的方法進行麻醉、或者通過貼膜進行表面麻醉,現有的麻醉方式操作比較繁瑣,同時還具有麻醉的風險。因此,需要一種新的中藥麻醉藥以更好的實施局部麻醉。據有關麻醉技術,世界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出現在我國的漢朝,由中國古代著名外科專家、中醫藥學家華佗醫生發明的麻沸湯。麻沸湯為中藥湯劑相當于現在的口服全麻劑, 口服后患者意識喪失皮膚感覺喪失而便于實施手術。麻沸湯屬當時世界最領先的藥物麻醉技術。但由于年代久遠和常年戰亂流于失傳。后來西醫發明了各種的麻醉劑,如現在盛行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魯卡因等等,如要實施局部皮膚的表面麻醉就必須用注射器將藥物注射進皮內才能起到麻醉效果,真正的表皮的表面潤麻醉目前仍是一個空白,也就是將麻醉劑涂抹在皮膚表面就能完成麻醉的目的,至今仍未見公開報道和進入藥典。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中藥表皮麻醉劑是當前醫學界的重要課題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目的之一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在臨床微創手術和醫學美容手術中,尤其是局部麻醉技術的不足,經過多年探索,本發明公開一種使用方便、治療效果好的中藥表皮麻醉劑組方;提供了一種使用方便、操作簡單、麻醉效果好、安全可靠、無過敏反應、藥效持久的中藥麻醉劑,從而提高臨床微創手術和醫學美容手術麻醉效果。它屬于一種純中藥制劑,它填補了中、西藥在皮膚表面浸潤麻醉方面的空白。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目的之二 提供這種在微創手術和醫學美容手術中使用的中藥表皮麻醉劑制劑的化制備方法。本發明一種中藥表皮麻醉劑是這樣實現的,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述成份及重量配比洋金花8-12份、生川烏8-13份、生草烏7-13份、天竺黃2-3份、細辛8 - 10份、 兩面針15 -18份、九里香20-30份、薄荷冰7-10份、蟾酥3 -7份組成。進一步所述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成份及重量最佳配比洋金花8份、生川烏13 份、生草烏7份、天竺黃3份、細辛10份、兩面針18份、九里香20份、薄荷冰7份、蟾酥3份組成。本發明藥物經炮制、粉碎、水煎醇提成,可制成外用液、外用凝膠。用法用量使用時, 在需做微創手術或醫學美容手術部位皮膚表面用脫胎棉或已消毒紗布,蘸上本藥液進行涂抹,涂抹后待3-10分鐘后即可進行手術。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中1、洋金花含生物堿,其中東莨菪為0. 03%-0. 09%,莨菪堿為0.08% -0. %,還含阿托品;功能主要具有麻醉止痛、解痙止搐的作用。2、蟾酥蟾酥及所含成分功能主要有局麻作用80%蟾酥醇提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試驗,作用比狄卡因慢而持久,較可卡因大30-60倍,且無刺激作用。3、細辛其揮發油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小劑量可使動物安靜、馴服、自主活動減少;大劑量可使動物睡眠,并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細辛煎劑灌服也有鎮痛作用。4、生川烏生草烏烏頭堿對皮膚粘膜的感覺神經末梢產生刺激作用,有癢、熱感,然后抑制而致局部麻醉作用。臨床上用生草烏與他藥制成酊劑用于表而麻醉;或將生藥配在膏藥中用,有麻醉止痛作用。5、兩面針功能主要用于表面麻醉、局部麻醉制成表面麻醉劑,用于口腔科手術;行局部麻醉,用于一般門診小手術、輸卵管結扎術、扁桃體切除術、闌尾切除術等,麻醉效果穩定,無不良反應,亦無肝、 腎損害等缺點。6、九里香功能主要有局部麻醉作用,12. 5%濃度用于浸潤麻醉,效果尚好, 唯局部刺激性較大。對麻醉犬的血壓、呼吸無顯著影響。7、薄荷冰功能主要刺激滲透皮膚粘膜,在止癢、消炎、止痛的同時,局部具有涼感。臨床用于疼痛,炎癥及腫脹。8、天竺黃功能主要清熱化痰、清心定驚的功效,而它對蟾酥的降低毒性和對麻醉功能的增效卻是長期醫療實踐所得。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組方相互配合共同達到增效減毒,既增加了表皮麻醉效果,同時又能消除副作用,且無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簡甲.、麻醉效果好、無副作用、安全可靠等優點,使患者在做微創手術或醫學美容手術的過程中無任何疼痛感,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深受患者歡迎,尤其兒童患者使用更是無痛、 方便、快捷,過敏機率少,減少術后山血,預防感染的發生。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的理解本發明,詳細敘述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實例1 中藥表皮麻醉劑凝膠
處方組成洋金花8份、生川烏13份、生草烏7份、天竺黃3份、細辛10份、兩面針18 份、九里香20份、薄荷冰7份、蟾酥3份組成。制備工藝
取處方量洋金花、生川烏、生草烏、天竺黃、細辛、兩面針、九里香等7味加水煎煮醇提三次,每次1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5 1. 38(60°C)的浸膏,將浸膏和用酒精融化的薄荷冰和蟾酥加適量的凡士林拌勻做成凝膠即可。進行局部麻醉時,只需將上述凝膠用脫胎棉或已消毒紗布,蘸上本藥液進行涂抹,涂抹后待3-6分鐘后即可進行手術。實施實例2 中藥表皮麻醉劑擦劑
處方組成洋金花8份、生川烏10份、生草烏7份、天竺黃3份、細辛9份、兩面針25份、 九里香30份、薄荷冰7份、蟾酥5份組成制備工藝
取處方量洋金花、生川烏、生草烏、天竺黃、細辛、兩面針、九里香、薄荷冰、蟾酥等將上述組分比例的中藥共研為120-160日的細末,浸泡于60%- 80%的酒精中48-72個小時,然后過濾制成酊劑。或者,將上述組分比例的中藥直接浸泡于60%- 80%的酒精中72-96個小時,然后過濾制成酊劑。進行局部麻醉時,只需將上述酊劑用脫胎棉或已消毒紗布,蘸上本藥液進行涂抹,涂抹后待3-6分鐘后即可進行手術。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的中藥麻醉藥具有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和安全。適用于局部麻醉和表面皮膚麻醉,具有抗休克的作用。經臨床960例頸肩腰腿痛患者做微創手術使用的結果來看,達到手術麻醉達97. 7% (局部皮膚無痛,手術過程中無疼痛),有效率達 2. 3% (局部皮膚麻痹,無疼痛,在手術過程中有輕微的疼痛感)。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臨床應用實例如下
實例一、買買提,男,63歲,喀什市人,頸椎病,需要針刀松解術使用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擦劑,用棉棒反復涂抹于頸椎需要做針刀的部位數次,10分鐘后進行針刀松解術手術, 無疼痛感。實例二、楊柏華,女,51歲,庫爾勒市人,股骨頭壞死,需進行微創刺鉤撥松術治療。 使用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擦劑,用棉棒反復涂抹于需要施術區域5次,6分鐘后進行微創刺鉤撥松術手術,無疼痛感,術后3個小時后恢復疼痛感。實例三、寇禮,男,49歲,昌吉市人,腰4-5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需進行需進行微創刺鉤撥松術治療。使用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擦劑,反復涂抹于需要施術區域3次,10 分鐘后進行需進行微創刺鉤撥松術治療手術,術中無疼痛感。實例四、王天宇,男,72歲,烏魯木齊市人,患肛門外痔復發,需進行手術治療。使用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凝膠,用棉球蘸藥置于肛內,并涂抹于肛門外3次,6分鐘后進行手術,術中無疼痛感,術后3個小時恢復疼痛感。
權利要求
1.本發明一種中藥表皮麻醉劑是這樣實現的,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述成份及重量配比洋金花8-12份、生川烏8-13份、生草烏7-13份、天竺黃2-3份、細辛8 - 10份、兩面針15 -18份、九里香20-30份、薄荷冰7-10份、蟾酥3 -7份組成。
2.進一步所述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成份及重量最佳配比洋金花8份、生川烏13 份、生草烏7份、天竺黃3份、細辛10份、兩面針18份、九里香20份、薄荷冰7份、蟾酥3份組成。
3.本發明藥物經炮制、粉碎、水煎醇提成,可制成外用液、外用凝膠。
4.用法用量使用時,在需做微創手術或醫學美容手術部位皮膚表面用脫胎棉或已消毒紗布,蘸上本藥液進行涂抹,涂抹后待3-10分鐘后即可進行手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微創手術和醫學美容中藥表皮麻醉劑。本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組方相互配合共同達到增效減毒,既增加了表皮麻醉效果,為非微創手術和醫學美容手術表皮麻醉開辟了新的思路,其中含洋金花、生川烏、生草烏、天竺黃、細辛、兩面針、九里香、薄荷冰、蟾酥等。發明中藥表皮麻醉劑的中藥麻醉藥具有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和安全。適用于局部麻醉和表面皮膚麻醉,具有抗休克的作用。經臨床960例頸肩腰腿痛患者做微創手術使用的結果來看,達到手術麻醉達97.7%(局部皮膚無痛,手術過程中無疼痛),有效率達2.3%(局部皮膚麻痹,無疼痛,在手術過程中有輕微的疼痛感)。
文檔編號A61P23/02GK102552728SQ20121003375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5日
發明者常欣貽, 常煒, 韓俊 申請人:常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