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控制手術后癌癥復發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出的是醫藥領域用于治療疾病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一種控制手術后癌癥復發的藥物。
背景技術:
癌癥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大的罪魁禍首。目前我國癌癥患者已超過750萬,每年約有130多萬人死于癌癥,而且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逐年遞增。科學家們在癌癥發生的機理上提出了 4種假說即基因突變說、免疫監視說、細胞反分化說及根據α · β態理論的幼稚細胞分化受阻說。目前比較公認的是基因突變致使 細胞反分化說,取得重大進展的便是癌基因的發現。癌基因首先發現于致癌逆轉錄病毒,因此又將病毒中的癌基因叫作病毒癌基因,將存在于人及生物正常細胞中的癌基因稱為原癌基因或細胞癌基因。近年來不斷有新癌基因發現。據報道,目前發現的人癌基因已達百余個。在正常情況下,雖然每個人體內都含有癌基因,但處于靜止或低表達狀態,不僅對細胞無害,而且對維持細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不會使人患癌癥。如果外來因素,諸如環境因膳食和營養因素、化學致癌物質、某些病毒、放射線等致癌因素侵入人體,就會激活細胞中的癌基因,致使正常細胞惡化變成癌細胞。根據現有的研究結果,癌基因的特點可概括如下(I)廣泛存在于生物界中,從酵母到人的細胞中普遍存在。(2)在進化過程中,基因序列呈高度保守性。(3)它的作用是通過其表達產物蛋白質來體現的;它們存在于正常細胞不僅無害,而且對正常生理功能、調控細胞生長和分化起重要作用,是細胞發育、組織再生、創傷愈合等所必需。(4)在某些因素(如放射線、某些化學物質等)作用下,一旦被激活,發生數量上或結構上的變化時,就會形成癌性的細胞轉化基因而致癌。經過深入研究,發現某些癌基因所表達的蛋白質未必都有轉化活性,因此不能認為所有的癌基因都具有致癌活性。目前認為,凡能編碼生長因子、生長因子受體、細胞內信息傳遞分子,以及與生長有關的轉錄調節因子的基因,均應歸屬癌基因的范疇。對與癌基因關系密切的抑癌基因研究也是一個熱點。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發現正常細胞與癌細胞融合,得到的雜交細胞使致癌性降低或消失。這可能是由于正常細胞中含有阻抑癌變的基因,目前把它叫作抑癌基因。上世紀80年代首次克隆出第一個抑癌基因Rb。實驗證明,Rb兩個等位基因的丟失或失活,可導致人的癌癥,而Rb基因導入可使某些癌癥逆轉,即使癌細胞“改惡從善”變為正常細胞。目前已被人們認識和克隆的抑癌基因已有10多種。近年來還發現了一些與癌癥轉移有關的基因,如癌癥轉移的誘導基因mst-Ι及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癌癥轉移抑制基因nm23。其它還有W-_M基因、ela基因、MHC基因以及決定癌癥是限于局部,還是發生轉移的基因CD。抑癌基因的發現,使我們對腫瘤的發病機理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即不僅癌基因的激活,而且抑癌基因的失活,都能引起腫瘤的發生。因此可以認為癌癥發生的機理是一個環境與遺傳相互作用、多基因參與的多步驟過程。常用治療癌癥的中藥
肺癌常用中藥清肺散結丸、鴉膽子油軟膠囊等。肝癌常用中藥肝復樂膠囊、西黃丸等。食道癌常用中藥抗癌平丸、食道平散等。胃癌常用中藥抗癌平丸、消癌平片等。腸癌常用中藥抗癌平丸、西黃丸等。乳腺癌常用中藥西黃丸、復方斑蝥膠囊等。 宮頸癌常用中藥復方斑蝥膠囊、華蟾素口服液、西黃丸等。專利檢索
本發明屬治療癌癥的中藥。本中藥是扶正祛邪、補氣生血、滋補肝腎、健脾和胃、抗癌解毒。重點是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灌溉四肢百骸,以滋養五臟六腑。本發明中藥中的藥材最佳重量份配比關系為人參I 5、紫河車I 5、黃芪I 5、枸杞子I 5、當歸I 5、雙花I 5、白術I 5、砂仁I 5、山楂2 5。本中藥價格較低,便于癌癥患者使用。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癌癥的中藥藥物配方,特別是一種治療食道癌、胃癌、腸道癌的藥物。其配方是(重量份)野山參3-5份,黃芪20-35份,當歸5-10份,丹參10-30份,青礞石10-15份,積實8-20份,山丑根5-10份,烏藥5-10份,莪術8-15份。其最佳配方比為(重量份)野山參5份,黃苗30份,當歸10份,丹參30份,青礞石15份,積實20份,山豆根10份,烏藥10份,莪術15份,和少量蜂蜜。本發明純中草藥配制,具有消殺癌菌,軟化腫瘤,不開刀手術,無任何副作有,患者無痛苦。實驗證明對各種癌癥均有療效,特別是對食道癌中晚期患者。目前中醫治療癌癥有多種方法,通常使用傳統的中藥制劑,由于癌癥的發生是環境因素與自身遺傳密切相關,所以不同藥方對不同種癌癥治療效果也各有差異。目前用于治療癌癥的中藥主要是口服治療原發性癌癥或繼發性癌癥,但還沒有專門用于癌癥手術后進行維持保養和控制復發的藥物組方被提出。因此癌癥手術后維持與繼續治療問題是需要急待解決的。
發明內容
為了達到癌癥手術后控制復發的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控制手術后癌癥復發的藥物。該藥物由太子參、女貞子、刺五加、丹參、穿山甲、山豆根、芡實和山藥組合而成,通過口服解決控制手術后癌癥復發的技術問題。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
由太子參、女貞子、刺五加、丹參、穿山甲、山丑根、突實和山藥各5 30克,分別粉碎,混合,制成散劑,供患者服用。積極效果,本發明藥物用于癌癥術后患者服用,有效率100%,顯效率80%,三年復發率為零。適宜作為手術后癌癥患者恢復體力和生理機能及抗腫瘤復發中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由太子參、女貞子、刺五加、丹參、穿山甲、山丑根、突實和山藥各5 30克,分別粉碎,混合,制成散劑,供患者服用。所用藥物的藥理作用
太子參
性味甘,微苦,微溫。歸經入心、脾、肺三經。功效補虛藥,補氣藥。主治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女貞子
性味味甘、苦,性涼。歸經肝,腎經。功效補肝腎陰,烏須明目。主治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女貞子可以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可以治療胃病,還具有抑制嘌呤異常代謝用于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治療。刺五加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溫。歸經歸脾、腎、心經。功效具有調節機體紊亂,使之趨于正常的功能。有良好的抗疲勞作用,較人參顯著,并能明顯的提高耐缺氧能力。補中、益精、強意志、祛風濕、壯筋骨、活血去瘀、健胃利尿等功能。主治病后康復,承受過多壓力或緊張,工作過量,慢性病導致身體虛弱的人群以及那些需要達到生理和心理性能高峰的人中非常受歡迎的自我藥療藥物。支援免疫系統,恢復非正常低血壓,改善循環系統,使紊亂的糖脂代謝正常化,肝部,睪丸,骨密度和其它重要器官的合成代謝的功效。丹參 性味苦,微寒。歸經歸心、肝經。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穿山甲
性味味咸;性微寒 歸經肝、胃經。功效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主治主血瘀經閉,癥瘕,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山豆根
性味苦,寒,有毒。歸經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主治火毒蘊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芡實
性味甘澀,平 歸經入脾、腎經。功效固腎澀精,補脾止泄。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開胃助氣、止渴。山藥。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婦女脾虛帶下;肺虛久咳咽干,腎虛遺精。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病癥。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利用太子參補虛,補氣、女貞子補肝腎陰、刺五加調節機體紊亂,抗疲勞,補中,益精,強意志,祛風濕,壯筋骨,活血去瘀,健胃利尿、丹參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穿山甲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山豆根清熱解毒,消腫利咽、芡實固腎澀精,補脾止泄、山藥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協同作用,調節患者生理平衡,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恢復體力和抗癌癥復發。用法與用量藥物混合粉碎成為散劑,供口服。患者每天口服三次,每次10 15克。30天為一療程,連續服用三個療程或長期服用。臨床試用病例典型說明
I、某男,60歲,患胃癌,經過胃切除手術,以腸道與食道吻合連接,做人工改造胃,手術后,身體虛弱,飲食困難,精神萎靡,乏力,按規定藥量服用本發明藥物3個月后,經醫院檢查,胃癌沒有復發和轉移,而且精神正常,活動自如,精神爽碩,體力強健,食欲正常,證明本發明藥物對胃癌手術后的患者具有改善生理機能的作用,通過對該患者3年的觀察與定期檢測,沒有發現復發跡象。2、某女,42歲,患子宮癌合并卵巢癌,處于早中期,通過手術,切除子宮和卵巢,手術后進行放療和化療,經過3個月化療和放療,患者身體極度衰弱,頭發脫落,視物模糊,體虛無力,采用本發明藥物按計量服用治療,經過2個月服藥,患者自覺身體機能恢復到癌癥發病前正常狀態水平,跟蹤隨訪4年,經過醫院診斷,沒有發現癌癥復發和轉移跡象,說明本發明藥物對子宮癌和卵巢癌有抑制作用,能夠控制該種癌癥的復發。3、某女,34歲,患乳腺癌,經醫院診斷確診后,實行了患癌側乳房切除手術,同時摘除腋下淋巴結,手術后進行了放化療,經過放化療后,患者身體極度衰弱,渾身無力,不思飲食,經人介紹,開始服用本發明藥物進行控制復發性和恢復體力的治療,經過服藥4個月后,患者身體機能得到恢復,經醫院診斷,沒有發現復發跡象,通過4年的隨訪,患者沒有乳房癌變和復發的臨床表現,證明本發明藥物對乳腺癌復發具有控制效果。
4、某女,72歲,患結腸癌,經醫院診斷后進行了結腸切除手術,并進行了人工造瘺,根據醫生建議進行了放化療,由于患結腸癌對身體造成損傷,再加上放化療對人體的傷害,患者手術后身體狀況極差,而且患者恐懼,擔心結腸癌復發或轉移,所以決定服用本發明藥物控制復發,經過5個月的服藥治療,患者身體機能得到恢復,經醫院診斷,沒有復發和轉移的跡象,跟蹤隨訪患者5年,患者仍然健壯,沒有發現結腸癌復發,證明本發明藥物對結腸癌患者有恢復體力和防止復發的效果。5、某男 ,45歲,患者食欲不振,血糖升高,煩躁不安,血小板減低,經醫院診斷,發現該患者患有早期胰腺癌,在醫生的建議下,決定切除胰腺手術,手術后進行了放化療,由于患者胰腺切除后以及放化療對人體生理機能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患者精神疲憊,身體羸弱,渾身無力,并且患者疑心重重,唯恐胰腺癌再次復發,所以經本發明人診斷,并建議服用本發明人提供的藥物進行抗復發治療,經過6個月服藥,患者體力大增,身體機能達到恢復,使用胰島素進行糖轉化,隨訪3年后,再次診斷,患者沒有其它器官轉移,而且身體狀況與患癌前一樣,證明本發明藥物對于胰腺癌患者手術后恢復體力和預防復發產生了藥物作用。6、某女,53歲,患者自覺頸部有腫塊,到醫院檢查并切除部分腫塊組織進行病理分析,診斷為甲狀腺癌,隨即進行了甲狀腺癌瘤的切除手術,手術后,患者疑心重重,恐懼甲狀腺癌再次復發,所以經人介紹,服用本發明藥物進行控制復發治療,經過服藥3年,同時跟蹤隨訪,沒有發現甲狀腺癌的復發和轉移,證明本發明藥物對甲狀腺癌具有抑制復發的效
果O7、某女,24歲,自覺發現大便不成形,行便困難,到醫院檢查后,確診為直腸癌,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直腸癌變組織切除手術,手術后進行了放化療,自從直腸癌變組織切除后,患者對生命絕望,精神恍惚,厭世,體力不支,身體瘦弱,根據家人說服,服用本發明中藥控制直腸癌復發,經過連續遞減服藥6年,沒有發現復發癥狀,同時也沒有發現轉移跡象,患者身體機能恢復如常,對生活充滿信心,而且結婚生子,家庭和睦,證明本發明藥物能夠抑制直腸癌復發,而且能夠改善患者精神狀態,使人增加生活勇氣。8、某女,68歲,經常咳嗽,胸悶,咳痰中有血絲,經醫院診斷為肺癌早期,進行了肺部癌瘤切除手術,手術后服用本發明藥物控制復發,經過隨機訪診,肺部癌瘤沒有復發,但由于肺部部分組織切除,對氣體代謝產生影響,同時對心臟也產生了影響,出現了肺心病,雖然服藥控制了肺癌的復發,但由于組織缺陷導致肺心病的發生,生存3年后病逝。9、某男,46歲,患者發現渾身無力,不思飲食,臉色黃,尿黃,到醫院檢查,發現患者患了早期肝癌,根據醫生建議,進行肝部癌變組織切除手術,然后進行了規范放化療治療,為了控制復發,患者主動服用本發明藥物,控制肝癌的復發,經過隔月服藥10個療程,隨訪7年,沒有發現患者肝癌的復發和轉移,證明本發明藥物對肝癌具有控制復發的效果。10、某女,43歲,身體不適后,到醫院檢查,發現患者患了低分化宮頸癌,屬于難以治愈的癌癥類型,但為了延長生存期,患者決定手術切除子宮,子宮切除后主動服用本發明藥物控制復發,經過2年的服用,雖然控制了子宮部位癌變的發生,但由于患者有低分化癌癥遺傳史,隨意發現了轉移,轉移到腸道,并屬于多發類型,經過后期維持治療,但效果甚微,手術后3年去世,證明本發明藥物對該低分化癌癥患者具有延長生存期的效果,但沒有能夠控制癌變組織的多點轉移。
治療效果評價
通過50例不同類型癌癥患者臨床試驗證明,本發明藥物用于治療癌癥手術后的身體康復的有效率達到100%,3年生存率達到80%,單純類型癌變復發率為零,證明本發明藥物對癌癥術后的恢復與維持身體機能具有明顯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控制手術后癌癥復發的藥物,其特征是由太子參、女貞子、刺五加、丹參、穿山甲、山豆根、芡實和山藥各5 30克,分別粉碎,混合,制成散劑,供患者服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出的是一種控制手術后癌癥復發的藥物。由太子參、女貞子、刺五加、丹參、穿山甲、山豆根、芡實和山藥各5~30克,分別粉碎,混合,制成散劑,供患者服用。本發明藥物用于癌癥術后患者服用,有效率100%,顯效率80%,三年復發率為零。適宜作為手術后癌癥患者恢復體力和生理機能及抗腫瘤復發中應用。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2772620SQ20121023956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顧華盾, 顧康春 申請人:顧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