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腸道蛔蟲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治療腸道蛔蟲的中藥,屬于傳統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療腸道蛔蟲是ー種常見病,蛔蟲寄生于人體腸道的ー種疾病,一般由食用不干凈的食物引起,在我國不發達地區發病率較高;其癥狀表現為肚臍周圍有陣發性痛痛,無明顯壓痛區,食欲不佳,惡心嘔吐等。我國作為傳統中醫藥大國,在治療上述療腸道蛔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傳統中醫公開了多種配方,治療腸道蛔蟲的中藥配方均各不相同,治療效果也不盡相同,但醫生們仍然在開發新的藥物,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發明內容
本發明g在提供ー種治療腸道蛔蟲的中藥。本發明是基于祖傳秘方,參考發明人多年的行醫實踐及治療經驗,配制出來的中藥配方,每付藥由以下質量配比的藥材組成烏梅30克花椒30克干姜5克細辛5克;
將上述中藥放于煎藥器具中,加生活飲用水800—1000毫升,煎熬20— 30分鐘,去渣,一日二次,成人毎次200毫升,兒童減半,孕婦禁服,服藥期間禁油膩食品。本發明中藥藥理如下
烏梅(拉丁名,Mume Fructus)性味,酸、濕,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功能主治,斂肺,濕腸,生津,安蛔,用于肺虛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花椒(拉丁名,Pericarpium Zanthoxyli):味辛,性熱,能開胃,溫中,止痛,驅蟲。干姜(拉丁名,Zingiberofficinale (ffilld. ) Rose.):藥性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細辛(拉丁名,Asarum sieboldii Miq):歸經,肺經、腎經、心經、肝經、膽經、脾經,味辛,性溫;功效發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本中藥對療腸道蛔蟲療效果好,一日為ー療程,一療程的治愈率為81%,ニ個療程可治愈,有效率85%,該藥易配制,成本低,特別適于廣大農村。
具體實施例方式取烏梅30克花椒30克干姜5克細辛5克,洗浄,將上述3味中藥放于煎藥器具中,加生活飲用水1000毫升煎熬20— 30分鐘,去渣,冷卻至溫熱可服用。典型病例
I劉某,女12歲,學生,經常腹部疼痛,診斷為蛔蟲病,服用一個療程后,第二天排出蛔蟲,腹部疼痛消除。2成某,男11歲,學生,經常腹部疼痛,診斷為蛔蟲病,服用一個療程后,第二天排出蛔蟲,治愈。
3王某,女26歲,鄉鎮干部,經常腹部疼痛,診斷為蛔蟲病,服用一個療程后,第ニ天排出蛔蟲,腹部疼痛未徹底消除,服用兩個療程后,第三天還排出蛔蟲,第四天未排出蛔蟲,腹部疼痛消除。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腸道蛔蟲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每付中藥由以下質量配比的藥材組成烏梅30克花椒30克干姜5克細辛5克; 將上述中藥放于煎藥器具中,加生活飲用水800—1000毫升,煎熬20— 30分鐘,去渣,一日二次,成人毎次200毫升,兒童減半,孕婦禁服,服藥期間禁油膩食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腸道蛔蟲的中藥,每付藥由以下質量配比的藥材組成烏梅30克 花椒30克 干姜5克 細辛5克;將上述中藥放于煎藥器具中,加生活飲用水800—1000毫升,煎熬20—30分鐘,去渣,一日二次,成人每次200毫升,兒童減半,孕婦禁服,服藥期間禁油膩食品,本中藥對治療腸道蛔蟲療效果好,一日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的治愈率為81%,二個療程可治愈,有效率85%,該藥易配制,成本低,特別適于廣大農村。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772765SQ20121025630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明者梅桉銘 申請人:黃平縣潤發藥業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