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進一步是一種用于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中藥藥物。
背景技術:
頑固性皮膚病是指臨床皮損嚴重,纏綿不愈,反復發作,極難調治的一類皮膚病。包括頑固性牛皮癬、濕疹、過敏性紫癜、紅斑狼瘡、白癜風、魚鱗病、硬皮病、過敏性皮炎、蕁麻疹、痤瘡、黃褐斑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精神壓力增大,加之環境污染、飲食 不當與運動欠缺等,頑固性皮膚病出現日見增多。其既影響美觀,又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研究開發出具有良好治療效果的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新藥物,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其以中草藥為原料制成,治療效果好、服用方便,成本較低。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制成荊芥2 — 4克、防風2 — 4克、苦參2 — 4克、蒼術2 — 4克、柳葉2 — 4克、蒲公英2 — 4克、知母2 — 4克、蟲單蟲兌2 — 4克、牛蒡子2 — 4克、火麻仁2 — 4克、地黃2 — 4克、石骨2 — 4克、當歸2 — 4克、木通I 一 4克、甘草I 一 4克,制作時,可制成常用的藥物劑型,如散劑,丸劑,膠囊,湯劑,洗劑之一。本發明還可進一步通過以下方案實現
所述制作散劑或丸劑或膠囊時,將各原料粉碎過60目一 80目篩,混合均勻,制成散劑或丸劑或膠囊即可。所述制作湯劑或洗劑時,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至水剩1/3時,撤火濾渣。本發明中
荊芥、防風、柳葉、蟲蛻、蒲公英、當歸具有疏風散熱為君藥,生地、惡實、麻仁涼潤活血,為臣藥,苦參、蒼術、知母、石膏、木通燥濕透達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并解毒止癢為使藥。諸藥相合,共組成疏風清熱,解毒止癢之功效。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是1、療效快,療程短,治療效果好。經72例臨床試驗表明,總有效率為98.6%。2、制作方法簡單,便于生產。3、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以下通過臨床療效觀察試驗,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試驗資料
I、主治風濕熱毒郁于肌膚所引起的頑固性皮膚搔癢諸癥,風疹、濕疹、蕁麻疹,肌膚搔癢,疹出成片成塊,疹色發紅,抓破流黃水,搔癢異常,時隱時現,長年難癒者。2、病例統計治療72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齡分布為20歲以下7例,21 30歲15例,31 40歲17例,41 50歲19例,50歲以上14例,最大年齡67歲,最小年齡13歲。3、治療方法一日一次,一次3克或250毫升。4、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癢感消除,其它癥狀基本消除;
顯效癢感及其它癥狀明顯減輕;
有效癢感及其它癥狀有所減輕;
無效癢感及其它癥狀無改變。5、治療效果
7天為一療程,正常連續服用3個療程。治愈37例,占51. 4% ;顯效22例,占30. 5%,有效12例,占16. 7%,無效I例,占I. 4%,總有效率98. 6%。6、典型病例介紹
病例I :馬某,女,53歲,河南省滑縣萬古鎮棘馬林村人,患頑固性皮膚搔癢數年,多方就醫不見好轉,2008年3月就診,觀察全身皮膚起疙瘩,奇癢難忍,服用I劑見效,6劑痊愈,隨訪穩定,無復發。病例2 :王某,男,47歲,河南省滑縣老店鎮人,患頑固性皮膚搔癢近一個月,2012年4月就診,觀察顯示皮膚呈濕、爛狀態,服用I劑見效,6劑痊愈,隨訪穩定,無復發。病例3:劉某,男,43歲,河南省滑縣留固鎮人,患頑固性皮膚搔癢半年,多方就醫不見好轉,2010年7月就診,觀察全身皮膚多呈紅腫疙瘩,服用I劑見效,6劑痊愈,隨訪穩定,無復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并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I :
一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由以下原料制成荊芥2克、防風2克、苦參2克、蒼術2克、柳葉2克、蒲公英2克、知母2克、蟬蛻2克、牛蒡子2克、火麻仁2克、地黃2克、石膏2克、當歸2克、木通I克、甘草I克,制作時,可制成常用的藥物劑型,如散劑,丸劑,膠囊,湯劑或洗劑。實施例2
一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由以下原料制成荊芥4克、防風4克、苦參4克、蒼術4克、柳葉4克、蒲公英4克、知母4克、蟬蛻4克、牛蒡子4克、火麻仁4克、地黃4克、石膏4克、當歸4克、木通3克、甘草3克,制作時,可制成常用的藥物劑型,如散劑,丸劑,膠囊,湯劑或洗劑。實施例3
一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由以下原料制成荊芥3克、防風3克、苦參3克、蒼術3克、柳葉3克、蒲公英3克、知母3克、蟬蛻3克、牛蒡子3克、火麻仁34克、地黃3克、石膏3克、當歸3克、木通3克、甘草3克,制作時,可制成常用的藥物劑型,如散劑,丸劑,膠囊,湯劑或洗劑。
實施例4
一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由以下原料制成荊芥3克、防風3克、苦參3克、蒼術3克、柳葉3克、蒲公英3克、知母3克、蟬蛻3克、牛蒡子3克、火麻仁3克、地黃3克、石膏3克、當歸3克、木通2克、甘草2克,制作時,可制成常用的藥物劑型,如散劑,丸劑,膠囊,湯劑或洗劑。所述制作散劑或丸劑或膠囊時,將各原料粉碎過60目一 80目篩,混合均勻,制成散劑或丸劑或膠囊即可。所述的丸劑,可以是水丸、蜜丸之一種。所述制作湯劑或洗劑時,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至水剩1/3時,撤火濾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制成荊芥2 — 4克、防風2 — 4克、苦參2 — 4克、蒼術2 — 4克、柳葉2 — 4克、蒲公英2 — 4克、知母2 — 4克、蝶脫2 — 4克、牛蒡子2 — 4克、火麻仁2 — 4克、地黃2 — 4克、石骨2 — 4克、當歸2 — 4克、木通I 一 4克、甘草I 一 4克,制作時,可制成常用的藥物劑型,如散剤,丸剤,膠囊,湯劑,洗劑之一。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原料組成是荊芥3克、防風3克、苦參3克、蒼術3克、柳葉3克、蒲公英3克、知母3克、蟬蛻3克、牛蒡子3克、火麻仁3克、地黃3克、石膏3克、當歸3克、木通3克、甘草3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原料組成是荊芥3克、防風3克、苦參3克、蒼術3克、柳葉3克、蒲公英3克、知母3克、蟬蛻3克、牛蒡子3克、火麻仁3克、地黃3克、石膏3克、當歸3克、木通2克、甘草2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散劑或丸劑或膠囊時,將各原料粉碎過60目一 80目篩,混合均勻,制成散劑或丸劑或膠囊即可。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湯劑或洗劑時,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至水剩1/3時,撤火濾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的藥物,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由以下原料制成荊芥2-4克、防風2-4克、苦參2-4克、蒼術2-4克、柳葉2-4克、蒲公英2-4克、知母2-4克、蟬蛻2-4克、牛蒡子2-4克、火麻仁2-4克、地黃2-4克、石膏2-4克、當歸2-4克、木通1-4克、甘草1-4克,制作時,可制成常用的藥物劑型,如散劑,丸劑,膠囊,湯劑,洗劑之一。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是1、療效快,療程短,治療效果好。經72例臨床試驗表明,總有效率為98.6%。2、制作方法簡單,便于生產。3、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2813799SQ20121029420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8日
發明者王濟見 申請人:王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