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外感咳嗽的中藥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外感咳嗽的中藥藥物,該藥物主要有南星10克,半夏10克,黃芩12克,云苓15克,陳皮10克,杏仁12克,枳實6克,瓜萎15克,甘草6克及川貝10克組成;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將以上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在藥鍋內,放入800克清水浸泡半小時后,大火燒開,用文火慢熬,至水剩350克,待常溫后服用,一日一劑。每天晚飯1小時后服用,連服5劑,為一療程,患者服用1~2個療程,即可治愈。該中藥藥物具有療效確切、見效快、治愈率高、無副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點,避免了長期選用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應,價格低廉,而且用藥簡單。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外感咳嗽的中藥藥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外感咳嗽的中藥藥物。
【背景技術】
[0002]外感咳嗽,病證名。感受外邪所致的咳嗽。見《景岳全書?雜證謨》。《醫門法律》卷五:“風火熱濕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表現為起病較急,聲盛而濁,兼見寒熱、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癢等外感癥候。多屬實證,治宜祛邪宣肺。由于外邪性質和兼感的不同,有傷風咳嗽、傷寒咳嗽、傷熱咳嗽、傷暑咳嗽、傷燥咳嗽、傷濕咳嗽、風寒咳嗽、冷熱嗽、時氣咳嗽等不同。
外感咳嗽分外感風寒和外感風熱兩大類。外感咳嗽因為致病的氣候因素不同,而表現為多種證型,而且常伴隨異常氣候因素造成的各種感冒癥狀,普通患者往往無從分辨。首先注意咳痰的顏色、質地,這是辨別咳嗽證型的首要區別癥候之一。
[0003]常見的用于治療外感咳嗽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中藥、西藥、中西結合。外感咳嗽是指感冒風寒、風熱、風濕等外邪之后引起的咳嗽、鼻塞、頭痛、發熱等病癥,但總以咳嗽為主;時間可短,3—5天;可長,I—2個月。臨床多用抗生素、止咳藥治療,效果多不理想。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治療外感咳嗽的中藥藥物,經臨床使用論證,該中藥藥物具有療效確切、見效快、治愈率高、無副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點。
[0005]本發明的成分和配比:
南星10克,半夏10克,黃芩12克,云苓15`克,陳皮10克,杏仁12克,枳實6克,瓜萎15克,甘草6克,川貝10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
[0006]本發明的藥理為:
南星,具有散風、祛痰、鎮驚、止痛的功效,可治中風麻痹,手足痙攣,頭痛眩暈,驚風痰盛等病癥;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本品辛溫而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尤治臟腑之濕痰;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云茶,性平,味甘、淡,歸心、肺、腎經,具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擅于扶正祛邪,常用于驚悸失眠、脾虛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脹滿等;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本品常用于濕痰、寒痰的咳嗽,為治痰之要藥;
杏仁,能滋潤肺燥,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枳實,苦而微寒,入脾、胃、大腸經,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瓜萎,有潤肺祛痰、利氣寬胸作用。治療咳嗽痰粘,胸悶作痛。[0007]甘草,益氣補中、消熱解毒、緩急止痛、潤肺化痰止咳、調和諸藥。
[0008]川貝,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的功效,用于熱癥咳嗽,如風熱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
[0009]其制作工藝及治療方法為:取南星10克,半夏10克,黃芩12克,云苓15克,陳皮10克,杏仁12克,枳實6克,瓜萎15克,甘草6克,川貝10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該中藥的服用方法:將以上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在藥鍋內,放入800克清水浸泡半小時后,大火燒開,用文火慢熬,至水剩350克,待常溫后服用,一日一劑。每天晚飯I小時后服用,連服5劑,為一療程,患者服用I~2個療程,即可治愈。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治療外感咳嗽的中藥藥物,經過臨床使用論證,患者服用I~2個療程可以有效治療外感咳嗽,該中藥藥物具有療效確切、見效快、治愈率高、無副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點,避免了長期選用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應,價格低廉,而且用藥簡單。
具體實施例
[0011]取南星10克,半夏10克,黃芩12克,云苓15克,陳皮10克,杏仁12克,枳實6克,瓜萎15克,甘草6克,川貝10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該中藥的服用方法:將以上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在藥鍋內,放入800克清水浸泡半小時后,大火燒開,用文火慢熬,至水剩350克,待常溫后服用,一日一劑。每天晚飯I小時后服用,連服5劑,為一療程,患者服用I~2個療程,即可治愈。
[0012]經過I年來對100例外感咳嗽病癥的臨床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其治愈率達95%以上,總有效率達100%,有關臨床治療情況詳述如下:
1.病人概況:選擇病史、病情、年齡、性別及原始治療方法等項目;
2.病人來源:以綜合醫院患者和專業門診醫院患者;
3.病例入組標準,依照外感咳嗽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征分,而性別、年齡不限,病程I周~I年以上;治療前停用各種其它治療外感咳嗽的藥物和治療方式;
4.用藥方法:患者每天服用熬制好的中藥藥物,一日一次,每天晚飯I小時后服用,連續服用5天為一療程,患者服用I~2個療程,即可治愈。
[0013]5.療效評定:
①痊愈:咳嗽、咳痰、氣喘、鼻賽、流涕、發熱等外感癥狀完全消失,胸透雙肺正常,全身無陽性體征可查,活動后無任何不適;
②顯著:咳嗽、氣喘、咳痰等癥狀基本消失,服用后活動量加大時偶感干咳、無痰、無氣喘,查體一切正常,胸透正常,全身無陽性體征可查;
③有效:咳嗽及伴隨癥狀部分減輕或咳嗽消失(減輕)、伴隨癥狀尚存在;
④無效:咳嗽及伴隨癥狀均無明顯減輕為。
[0014]6.療效分析:
?性別:按照入組標準,我們共治療外感咳嗽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5例(45%),女性55 例(55%);
?病程:1周~2周為25例,2周~I個月為20例,I個月~3個月為20例,3個月~6個月為15例,6個月~I年為15例,I年以上為5例;?年齡組:10歲~20歲20例,21歲~30歲15例,31歲~50歲20例,51~60歲20例,60歲以上25例;
?疾病類型與療效:見下表,用藥時間為I~2個療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外感咳嗽的中藥藥物,其特征是:該藥物由南星10克,半夏10克,黃芩12克,云苓15克 ,陳皮10克,杏仁12克,枳實6克,瓜萎15克,甘草6克及川貝10克組成;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
【文檔編號】A61K36/8966GK103610896SQ201310448330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7日
【發明者】孫建合 申請人:孫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