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處理器具(10)包括:第1把持構件(120),其形成為細長形狀;以及第2把持構件(130),其形成為細長形狀,并相對于所述第1把持構件(120)進行位移以在該第2把持構件與所述第1把持構件之間把持所述生物體組織。所述第2把持構件(130)包括與作為把持對象的生物體組織相接觸的把持部(125)。將以垂直于穿過與所述把持部(125)的長度軸線垂直的截面上的所述第1把持構件(120)的重心和該截面上的所述第2把持構件(130)的重心的直線的軸線為基準計算出的截面慣性矩設為I,將以該基準計算出的截面模量設為Z,將該截面上的截面積設為A。此時,所述把持部的I/A2在所述基端最高,和/或所述把持部的Z/A3/2在所述基端最高。
【專利說明】處理器具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器具。
【背景技術】
[0002] 例如在使用腹腔鏡的內窺鏡下外科手術中,公知有用于把持作為處理對象的生物 體組織等的鉗子。在內窺鏡下外科手術中,鉗子有時用把持部基端側強力地把持金屬制的 夾具。另外,把持部的靠近支點的基端的把持力量相比于把持部的頂端的把持力量而言因 杠桿比而提尚。
[0003] 另外,公知有一種用于利用傳遞超聲波振動的探頭和把持構件把持生物體組織、 并通過探頭的超聲波振動使把持著的生物體組織凝固或切開的超聲波處理器具。這種超聲 波處理器具的一例例如公開于日本國特開平11 一 113922號公報中。探頭中的超聲波振動 的速度分布在頂端最大,在距頂端1/4波長的部位為零。探頭的基端的振動速度小于探頭 頂端的振動速度。因此,在探頭的基端部,與頂端部相比,使生物體組織凝固或切開的能力 較差。因此,在日本國特開2005 - 288024號公報中,公開了為了提高在探頭的基端部使生 物體組織凝固或切開的能力而在探頭的基端部提高把持力量這樣的內容。而且,在日本國 特開平11 一 113922號公報中,公開了為了提高探頭的強度而使探頭的截面模量的值在基 端側部分比在頂端側部分大。
[0004] 如上所述,鉗子有時在基端側強力地進行把持,而且,在基端側把持力量提高。因 此,期望的是,鉗子的強度在基端側比把持部頂端高。另一方面,為了內窺鏡下外科手術中 的細致作業、可視性,也要求鉗子較細。另外,在上述超聲波處理器具中,為了提高探頭的基 端部的強度而考慮增大基端部的外徑。但是,為了內窺鏡下外科手術下的細致作業、可視 性,要求探頭較細。另外,為了增大超聲波振動的振動速度,需要在處理部減少探頭的截面 積。
【發明內容】
[0005]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較細的形狀、同時確保了充分的強度的處 理器具。
[0006]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技術方案,處理器具包括:第1把持構件,其 形成為細長形狀;以及第2把持構件,其形成為細長形狀,包括與作為把持對象的生物體組 織相接觸的把持部,并相對于所述第1把持構件進行位移以在該第2把持構件與所述第1 把持構件之間把持所述生物體組織,在將所述把持部的與所述第1把持構件相連接的側的 端設為基端、將所述把持部的自由端側的端設為頂端、將以垂直于穿過與所述把持部的長 度軸線垂直的截面上的所述第1把持構件的重心和該截面上的該第2把持構件的重心的直 線的軸線為基準計算出的截面慣性矩設為I、將以該基準計算出的截面模量設為Z、將該截 面上的截面積設為A時,所述把持部的I/A2在所述基端最大,和/或所述把持部的Z/A3/2在 所述基端最大。
[0007]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具有較細的形狀、同時確保了充分的強度的處理器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圖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鉗子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09] 圖2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鉗子的頂端部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10] 圖3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第1鉗構件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11] 圖4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第1鉗構件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12] 圖5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第1鉗構件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13] 圖6是用于說明所定義的坐標軸的圖。
[0014]圖7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第1鉗構件的、距頂端的距離與截面慣性矩除以截面 積的平方而得到的值之間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0015]圖8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第1鉗構件的、距頂端的距離與截面模量除以截面積 的3/2次方而得到的值之間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0016] 圖9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處理裝置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17] 圖10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18] 圖11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19] 圖12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處理部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0] 圖13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處理部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1] 圖14A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2] 圖14B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3] 圖15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截面形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4] 圖16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傳遞部的截面形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5] 圖17A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1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6] 圖17B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2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7] 圖17C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6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8] 圖17D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9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29] 圖17E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11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30] 圖17F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15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31] 圖17G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18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32] 圖17H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20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33] 圖171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21mm的位置處的截面形 狀的一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34] 圖18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的距離與截面慣性矩除以截面 積的平方而得到的值之間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0035] 圖19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的距離與截面模量除以截面積 的3/2次方而得到的值之間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0036] 圖20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變形例的圖。
[0037] 圖21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變形例的圖。
[0038] 圖22是用于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變形例的圖。
[0039] 圖23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處理部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40] 圖24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頂端處理部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41] 圖25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振子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42] 圖26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電極構件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43] 圖27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超聲波傳遞構件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44] 圖28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超聲波傳遞構件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45] 圖29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超聲波傳遞構件的結構例的概略情況的圖。
[0046] 圖30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的距離與截面慣性矩除以截面 積的平方而得到的值之間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0047] 圖31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探頭處理部的、距頂端的距離與截面模量除以截面積 的3/2次方而得到的值之間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0048] 圖32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超聲波傳遞構件的結構例的圖。
[0049] 圖33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探頭處理部的結構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0][第1實施方式]
[0051] 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將本實施方式的鉗子10的概略圖表示在 圖1中。如該圖所示,鉗子10包括頂端部110、軸160以及操作部170。為了以后便于說明, 將頂端部110側稱作頂端側,將操作部170側稱作基端側。
[0052] 將頂端部110的側視圖表示在圖2中。如該圖所示,頂端部110包括第1鉗構件 120與第2鉗構件130。第1鉗構件120與第2鉗構件130以支點銷140為軸進行轉動,進 行開閉動作。頂端部110利用第1鉗構件120與第2鉗構件130把持生物體組織。
[0053] 鉗子10例如用于內窺鏡下外科手術中。頂端部110和軸160例如經由在被處理 者的腹壁上切開的較小的孔插入腹腔內。手術者在被處理者的體外操作操作部170,使頂端 部110進行動作。因此,如圖1所示,軸160形成為細長形狀。
[0054] 操作部170包括固定手柄172與可動手柄174。可動手柄174相對于固定手柄172 進行位移。可動手柄174與頂端部110的第1鉗構件120及第2鉗構件130利用貫穿軸 160內的線或桿相連接,頂端部110與可動手柄174的動作相應地進行開閉。
[0055] 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鉗子10的動作。手術者將頂端部110和軸190例如經由腹壁 插入腹腔內。手術者使頂端部110靠近作為處理對象的生物體組織。手術者操作可動手柄 174使頂端部110開閉,利用第1鉗構件120與第2鉗構件130把持作為把持對象的生物體 組織。在頂端部110如此把持生物體組織時,對頂端部110的第1鉗構件120和第2鉗構 件130施加把持負荷。
[0056]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鉗構件120與第2鉗構件130形成為相同的形狀。參照圖 3?圖5說明第1鉗構件120的形狀。圖3是作為部件的第1鉗構件120的側視圖。在第 1鉗構件120上設有供支點銷140通過的支點孔128和供施加于第1鉗構件120的力所作 用的作用銷通過的作用孔129。在第1鉗構件120中,與生物體組織相接觸的把持面122 成為平面。第1鉗構件120越靠頂端越細,其高度越靠頂端越低。因而,作為與把持面122 相反的一側的面的背面124相對于把持面122傾斜。第1鉗構件120的高度例如在頂端為 0. 5mm,在基端為2. 5mm。
[0057]圖4是從把持面122側觀察第1鉗構件120的俯視圖。如該圖所示,第1鉗構件 120的寬度也是越靠頂端越細。第1鉗構件120的寬度例如在頂端為1mm,在基端為3mm〇 第1鉗構件120主要用寬度逐漸變細的部分與生物體組織相接觸。將該寬度逐漸變細的部 分稱作把持部125。將寬度恒定的部分稱作基端部126。另外,在基端部126的基端側設有 凸部127。如圖4所示,把持部125的長度例如為15_。另外,從包括把持部125與基端部 126在內的頂端到凸部127的長度例如為18mm。
[0058] 圖5是從頂端側觀察第1鉗構件120的主視圖。如該圖所示,第1鉗構件120的 把持部125的與長度軸線垂直的截面的形狀在任意位置都成為長方形。
[0059] 說明第1鉗構件120的把持部125的截面慣性矩與截面模量。在將第1鉗構件 120的距頂端的距離設為x時,考慮第1鉗構件120的與長度軸線垂直的截面。如圖6所 示,考慮以第1鉗構件120的距頂端的距離x處的截面的重心為原點的坐標系。在此,如圖 6中空 ;L、箭頭所不,對把持面122垂直施加把持負何。在施加把持負何的方向上設置y軸, 在與把持負荷垂直的方向上設置Z軸。此時,以距頂端的距離X處的Z軸為基準計算出的 截面慣性矩一用
[0060][式1]
【權利要求】
1. 一種處理器具,其中,該處理器具包括: 第1把持構件,其形成為細長形狀;以及 第2把持構件,其包括與作為把持對象的生物體組織相接觸的把持部,并相對于所述 第1把持構件進行位移以在該第2把持構件與所述第1把持構件之間把持所述生物體組 織,在將所述把持部的與所述第1把持構件相連接的側的端設為基端、將所述把持部的自 由端側的端設為頂端、將以垂直于穿過與所述把持部的長度軸線垂直的截面上的所述第1 把持構件的重心和該截面上的該第2把持構件的重心的直線的軸線為基準計算出的截面 慣性矩設為I、將以該基準計算出的截面模量設為Z、將該截面上的截面積設為A時,所述把 持部的I/A2在所述基端最大,和/或所述把持部的Z/A 3/2在所述基端最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所述把持部的I/A2從所述頂端朝向所述基端逐漸變大,和/或 所述把持部的Z/A3/2從所述頂端朝向所述基端逐漸變大。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當所述第1把持構件與所述第2把持構件把持著所述生物體組織時, 所述第2把持構件進行超聲波振動, 所述第1把持構件和/或所述第2把持構件對所述生物體組織施加高頻電壓。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當所述第1把持構件與所述第2把持構件把持著所述生物體組織時,所述第2把持構 件進行超聲波振動, 所述把持部的所述截面上的截面形狀在所述基端是八邊形。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所述把持部的所述截面上的截面積在所述基端比在所述頂端大。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在所述把持部的包含所述基端在內的第1區域內施加有殘余應力。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形成所述把持部的包含所述基端在內的第1區域的材料的密度高于形成所述把持部 的除所述第1區域以外的第2區域的材料的密度。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1區域由不銹鋼形成,所述第2區域由鈦合金形成。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當所述第1把持構件與所述第2把持構件把持著所述生物體組織時,所述第2把持構 件進行超聲波振動, 所述把持部的所述截面的截面形狀在包含所述基端在內的第1區域內是在與所述第1 把持構件相對的面上設有邊緣的形狀, 所述把持部的所述截面的截面形狀在包含所述頂端在內的第2區域內是八邊形。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器具,其中, 當所述第1把持構件與所述第2把持構件把持著所述生物體組織時,所述第2把持構 件進行超聲波振動, 在將所述把持部的與所述第1把持構件相對的面設為把持面、將相對于所述把持部的 中心軸線而言位于與所述把持面相反的一側的面設為背面時, 所述把持部以所述把持部的所述截面上的截面形狀成為U字型形狀的方式形成為在 所述背面具有槽的形狀, 所述槽的寬度恒定, 所述槽的底部與所述把持部的沿所述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平行,或者所述槽的底 部在所述把持部的基端側比在所述把持部的頂端側向所述把持面側傾斜, 所述把持部的從所述把持面到所述背面的高度在頂端側比在基端側低。
【文檔編號】A61B18/00GK104507404SQ201380038366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山田將志, 山田典弘, 增田信彌 申請人:奧林巴斯醫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