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及其制備方法,由下述原料制成:接骨丹、桐根、風氣草、烏骨藤、白菖、百靈草、白細辛、散血藤、藤碎補、青藤、葉下花、紅升麻、絡石藤、三葉蓮、山羊耳、黃蘑菇;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接骨丹5克、桐根10克、風氣草5克、烏骨藤15克、白菖10克、百靈草5克、白細辛10克、散血藤5克、藤碎補10克、青藤5克、葉下花10克、紅升麻5克、絡石藤15克、三葉蓮5克、山羊耳10克、黃蘑菇5克;所述散血藤為散血藤根;該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使用方便,無副作用,價格低廉,藥效顯著,且服后用不會造成潛在性危險。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受寒冷和潮濕的影響,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給人們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危機。加之人們現在的保暖意識不斷下降,尤其是一些愛美的女性,在寒冷天氣里穿露膝裙,不注意關節的保暖,使膝關節受到寒氣侵襲;此外一些家庭主婦的手經常接觸涼水,寒氣和濕氣侵犯了手指關節,出現手指晨僵的現象,都是引發風濕性關節炎的重要因素。
[0003]風濕性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常規的西藥治療時間長,費用高,而且長期服用存在著一定的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 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無副作用,價格低廉,藥效顯著,且服用后不會造成潛在性危險的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所述中藥藥劑由以下原料制成:接骨丹、桐根、風氣草、烏骨藤、白菖、百靈草、白細辛、散血藤、藤碎補、青藤、葉下花、紅升麻、絡石藤、三葉蓮、山羊耳、黃蘑菇;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接骨丹5克、桐根10克、風氣草5克、烏骨藤15克、白菖10克、百靈草5克、白細辛10克、散血藤5克、藤碎補10克、青藤5克、葉下花10克、紅升麻5克、絡石藤15克、三葉蓮5克、山羊耳10克、黃蘑菇5克。
[0007]進一步的,所述散血藤為散血藤根。
[0008]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的制備方法。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0010]I)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接骨丹5克、桐根10克、風氣草5克、烏骨藤15克、白菖10克、百靈草5克、白細辛10克、散血藤5克、藤碎補10克、青藤5克、葉下花10克、紅升麻5克、絡石藤15克、三葉蓮5克、山羊耳10克、黃蘑菇5克,清洗風干后,研磨成藥末;
[0011]2)取步驟I)中研磨的藥末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為藥末重量的6-8倍,然后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2-3次,煎熬時間為30-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0012]3)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末置于容器內,加入藥末重量6-8倍的水,進行第二次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10_3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0013]4)取步驟2)中的濾液與步驟3)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明的中藥藥劑。
[0014]上述中藥的服用方法是:飯后服用,每日2次,每次100_200ml,每月一療程。
[0015]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其藥材功效作用分別為:
[0016]1、接骨丹:活血,止痛,除風濕;2、桐根:除風濕,清腸胃熱毒,用于風濕腳痛,腸風下血,痔瘡;3、風氣草:除風濕,解表;治風濕骨節疼痛,外感;4、烏骨藤:治癆傷,除風濕;
5、白菖:化痰,開竅,健脾,利濕;治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請,濕滯痞脹,泄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6、百靈草:活血止血,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損傷,風濕痛,內出血,支氣管炎,哮喘;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7、白細辛:鎮痛,散風寒。治風濕筋骨痛,腰腿酸痛,頭暈及牙痛;8、散血藤:治目赤腫痛,眉棱骨痛,風濕關節痛;9、藤碎補:清熱止咳,活血通絡,除濕止痛;10、青藤:祛風通絡,除濕止痛,主風濕痹痛;11、葉下花:除濕止痛,行氣活血;用于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淋巴結炎;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12、紅升麻:散瘀止痛,祛風除濕;13、絡石藤: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用于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撲損傷;14、三葉蓮:清熱利濕,通絡止痛;15、山羊耳:活血散瘀,祛風止痛;16、黃蘑菇:追風,散寒,舒筋,活絡;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
[0017]本發明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的有益效果是:活血通經,除風解濕,使用方便,無副作用,價格低廉,藥效顯著,且服用后不會造成潛在性危險。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技術手段及所達到的具體功能,下面以【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9]實施例:
[0020]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所述中藥藥劑由以下原料制成的:接骨丹、桐根、風氣草、烏骨藤、白菖、百靈草、白細辛、散血藤、藤碎補、青藤、葉下花、紅升麻、絡石藤、三葉蓮、山羊耳、黃蘑菇;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接骨丹5克、桐根10克、風氣草5克、烏骨藤15克、白菖10克、百靈草5克、白細辛10克、散血藤5克、藤碎補10克、青藤5克、葉下花10克、紅升麻5克、絡石藤15克、三葉蓮5克、山羊耳10克、黃蘑菇5克。
[0021]所述散血藤為散血藤根。
[0022]所述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的制備方法過程如下:
[0023]1)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接骨丹5克、桐根10克、風氣草5克、烏骨藤15克、白菖10克、百靈草5克、白細辛10克、散血藤5克、藤碎補10克、青藤5克、葉下花10克、紅升麻5克、絡石藤15克、三葉蓮5克、山羊耳10克、黃蘑菇5克,清洗風干后,研磨成藥末;
[0024]2)取步驟I)中研磨的藥末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為藥末重量的6-8倍,然后用大火煮沸,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2-3次,煎熬時間為30-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0025]3)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末置于容器內,加入藥末重量6-8倍的水,進行第二次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10_3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0026]4)取步驟2)中的濾液與步驟3)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明的中藥藥劑。
[0027]實驗例:
[0028]實驗對象:200名風濕性關節炎程度相等的患者,按服用藥物不同分為兩大組,每
組一百人。
[0029]實驗方法與時間:對照組使用常規手段治療,實驗組使用本發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記錄時間為2個月,記錄次數為I次,兩組實驗前對每組患者的不同病癥進行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組各70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每組各30人。
[0030]實驗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接骨丹、桐根、風氣草、烏骨藤、白菖、百靈草、白細辛、散血藤、藤碎補、青藤、葉下花、紅升麻、絡石藤、三葉蓮、山羊耳、黃蘑菇;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接骨丹5克、桐根10克、風氣草5克、烏骨藤15克、白菖10克、百靈草5克、白細辛10克、散血藤5克、藤碎補10克、青藤5克、葉下花10克、紅升麻5克、絡石藤15克、三葉蓮5克、山羊耳10克、黃蘑菇5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散血藤為散血藤根。
3.—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藥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接骨丹5克、桐根10克、風氣草5克、烏骨藤15克、白菖10克、百靈草5克、白細辛10克、散血藤5克、藤碎補10克、青藤5克、葉下花10克、紅升麻5克、絡石藤15克、三葉蓮5克、山羊耳10克、黃蘑菇5克,清洗風干后,研磨成藥末; 2)取步驟I)中研磨的藥末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為藥末重量的6-8倍,然后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2-3次,煎熬時間為30-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3)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末置于容器內,加入藥末重量6-8倍的水,進行第二次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10_3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4)取步驟2)中的濾液與步驟3)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明的中藥藥劑。
【文檔編號】A61P19/02GK103893442SQ201410129368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日
【發明者】周敏, 隋淑彥, 謝宗凱 申請人: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