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的:茵陳5~50份,梔子3~40份,大黃3~9份,徐長卿5~50份,苦參3~40份,白鮮皮2~30份,赤芍2~30份,丹參3~40份,茯苓3~40份,白術2~30份,薏苡仁3~40份,甘草1~15份。取各原料藥,混合,加水浸泡后煎煮;共煎煮1~4次,每次1~2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15,冷卻至室溫,紫外線輻射滅菌,即得合劑。本發明基于中醫治療肝病瘙癢的辨病與辯證相結合的原則,標本兼治,虛實并治,清熱祛濕、解毒、利濕通絡,抗過敏,并且是純天然植物藥,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極小,療效顯著,適應癥狀廣泛。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皮膚瘙癢癥是一種僅有皮膚瘙癢而無明顯原發性損害的皮膚病,雖然無明顯病 損,然而瘙癢卻不易根除,有時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多種全身性疾病可伴發瘙 癢,肝臟疾病最常見。瘙癢伴發于幾乎所有種類的肝病,臨床表現為:頑固性瘙癢,寢食難 安,焦慮煩躁,以夜間為重,持續時間長。長期研究認為肝病瘙癢有以下原因:性激素水平下 降,皮脂腺功能減退;大腦皮層興奮性和抑制調節功能失調;膽汁淤積直接致膽紅素升高, 肝細胞損傷,肝功能異常;糖代謝障礙等。近年的研究認為頑固性瘙癢是中樞性的,慢性肝 病患者血漿中腦啡肽類物質增高,大腦對嗎啡的敏感性增強。研究證實:重度黃疸型肝炎 95 %以上以血瘀血熱為主癥。中醫認為:血熱、血瘀是引起皮膚瘙癢的主要原因,瘙癢屬"癢 癥"范疇,病因大都由濕熱蘊于肌膚,或血虛肝旺、生風生燥、肌膚失養或肝膽濕熱下注兼因 濕熱內蘊所致。
[0003] 現代醫學僅針對臨床某一癥狀治療,采用退黃、利膽治療,僅可使部分患者癥狀緩 解,達不到預期效果。止癢僅是治標,從根本上使肝病緩解、治愈是根本。
【發明內容】
[0004]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 法,本發明基于中醫治療肝病瘙癢的辨病與辯證相結合的原則,標本兼治,虛實并治,篩選 出清熱祛濕、解毒、利濕通絡,抗過敏的天然植物藥,根據中醫理論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優 化配伍,科學制備。根據病機,總結臨床經驗,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極小 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
[0005]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 -種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的:茵陳5?50 份,桅子3?40份,大黃3?9份,徐長卿5?50份,苦參3?40份,白鮮皮2?30份,赤 芍2?30份,丹參3?40份,茯苓3?40份,白術2?30份,薏苡仁3?40份,甘草1? 15份。
[0007] 優選的,上述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的:茵陳 25?35份,桅子15?25份,大黃3?9份,徐長卿25?35份,苦參15?25份,白鮮皮 10?20份,赤芍10?20份,丹參15?25份,茯苓15?25份,白術10?20份,薏苡仁 15?25份,甘草5?15份。
[0008] 進一步優選的,本發明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組 成的:茵陳30份,桅子20份,大黃6份,徐長卿30份,苦參20份,白鮮皮15份,赤芍15份, 丹參20份,茯苓20份,白術15份,薏苡仁20份,甘草10份。
[0009] 進一步地,本發明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還可以添加或不添加藥學上可以 接受的輔料(崩解劑、粘合劑等)制成各種劑型,如散劑、顆粒劑、合劑等。
[0010] 所述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為:取各原料藥,粉碎,混合均勻,即 得。進一步地,加入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輔料,以常規方法制成各種常規劑型,如合劑、顆粒劑 等。
[0011] 所述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還可以為:取各原料藥,混合,加水浸 泡0. 5?2(優選1)小時后開始煎煮;共煎煮1?4(優選3)次,每次1?2小時;合并每 次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5?1. 15,冷卻至室溫,紫外線輻射滅菌,即得合劑。
[0012] 本發明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主治肝病瘙癢,治療時,以上述合劑為例, 服用量為100毫升(相當于生藥量75克),一日2次;以顆粒劑為例,一日3次,每次10克。
[0013] 本發明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
[0014] 病機: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疏泄。肝病氣郁化火生濕,黃疸為肝內濕熱郁阻。皮膚 瘙癢外有風濕熱三邪郁結所致,內因血熱血虛而發。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 氣相搏,而俱來往于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疏泄不利,濕熱瘀滯,致 周身瘙癢、肝功能受損,本方以清熱祛濕解毒為君藥,配伍解毒抗過敏,活血化瘀通絡,健脾 益氣的臣藥,共湊有標本兼治,去毒保肝,退黃利膽,止癢之效。
[0015] 方解:茵陳、桅子、大黃清熱祛濕、解毒為君藥。徐長卿、苦參、白鮮皮,利濕通絡,抗 過敏為臣藥。赤芍、丹參活血化瘀通絡;茯苓、白術、薏苡仁健脾益氣,以防脾虛,為佐使藥;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標本兼治,退黃利膽,清熱祛濕,活血化 瘀通絡,健脾益氣,解毒抗過敏,治療瘙癢之效。具體如下:
[0016] 君藥:
[0017] 茵陳:清熱利濕退黃。利膽,保肝,解熱,抗炎,降血脂,降血壓,擴冠,提高機體免疫 功能。 _8] 桅子: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
[0019] 大黃:瀉熱通便,解毒消癰,行瘀通經,清熱除濕,涼血止血。
[0020] 臣藥:
[0021] 徐長卿:鎮靜止痛,祛濕解毒。
[0022]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利尿。除下焦濕熱,殺蟲止癢。
[0023] 白鮮皮: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0024] 佐藥:
[0025] 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消腫的功效。
[0026] 丹參: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
[0027] 茯苓:健脾、安神、鎮靜、利尿,也能促進身體免疫能力,益氣安神,健脾和胃,祛除 濕熱,行水止泄,具有抗發炎、抗氧化、調節免疫、鎮靜、止吐等作用。
[0028]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0029] 薏苡仁:健脾,補肺,清熱,利濕。
[0030] 使藥:
[0031] 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祛痰止咳,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0032] 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
[0033] 本發明基于中醫治療肝病瘙癢的辨病與辯證相結合的原則,標本兼治,虛實并治, 清熱祛濕、解毒、利濕通絡,抗過敏,并且是純天然植物藥,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極小,療效顯 著,適應癥狀廣泛,本發明制備方法簡單。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35] 實施例1
[0036] 制備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
[0037] 配方為:茵陳30克,桅子20克,大黃6克,徐長卿30克,苦參20克,白鮮皮15克, 赤芍15克,丹參20克,茯苓20克,白術15克,薏苡仁20克,甘草10克。
[0038] 制備方法為:取上述各原料藥,混合,粉碎,過200目篩,得藥粉,即為治療肝病瘙 癢的中藥組合物。
[0039] 治療時,口服,一日3次,每次10克。
[0040] 實施例2
[0041] 制備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
[0042] 配方為:茵陳30克,桅子20克,大黃6克,徐長卿30克,苦參20克,白鮮皮15克, 赤芍15克,丹參20克,茯苓20克,白術15克,薏苡仁20克,甘草10克。
[0043] 制備方法為:取各原料藥,混合,加水浸泡1小時后開始煎煮;共煎煮3次,每次 1?2小時;合并三次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5?1. 15,冷卻至室溫,紫外線輻射滅 菌,即得合劑。
[0044] 實施例3
[0045] 制備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
[0046] 配方為:茵陳5克,桅子3克,大黃3克,徐長卿5克,苦參3克,白鮮皮2克,赤芍 2克,丹參3克,茯苓3克,白術2克,薏苡仁3克,甘草1克。
[0047] 制備方法為:取上述各原料藥,混合,加水浸泡1小時后開始煎煮;共煎煮3次,每 次1?2小時;合并三次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5?1. 15,冷卻至室溫,紫外線輻射 滅菌,即得合劑。
[0048] 治療時,口服,每日服用量為100毫升(相當于生藥量75克),分2次服用。
[0049] 實施例4
[0050] 制備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
[0051] 配方為:茵陳50克,桅子40克,大黃9克,徐長卿50克,苦參40克,白鮮皮30克, 赤芍30克,丹參40克,茯苓40克,白術30克,薏苡仁40克,甘草15克。
[0052] 制備方法為:取上述各原料藥,混合,粉碎,過200目篩,得藥粉,即為治療肝病瘙 癢的中藥組合物。
[0053] 治療時,口服,一日3次,每次10克。
[0054] 實驗例: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治療肝病瘙癢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實驗
[0055] 1、臨床資料
[0056] 1. 1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山東省立醫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病瘙癢患者共160 例,診斷均符合2006年中華醫學會傳染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的《慢性肝病防治 指南》,患者均有明顯的皮膚瘙癢(重度瘙癢:因瘙癢影響睡眠與日常生活,皮膚有較深的 搔抓痕;中度瘙癢:對睡眠及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但需用手搔撓,皮膚搔抓痕淺;輕度瘙癢: 瘙癢可以忍受,有時稍用手搔撓,皮膚無搔抓痕,對睡眠及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但需用手搔 撓,皮膚搔抓痕淺);并排除①合并皮疹的皮膚瘙癢;②無皮疹的皮膚瘙癢:包括皮膚瘙癢 癥、各種接觸刺激性因素、過敏性疾病;③預計生存時間< 2個月者。
[0057] 將患者隨機分為中藥組及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簽署執行同意書。中藥組男47例, 女33例,年齡17?61歲,平均43± 12. 53歲。對照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19?63歲, 平均44. 09 ±13. 64歲。兩組間性別、年齡、費用、病情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 05), 具有可比性。
[0058] 1. 2 方法
[0059] 對照組:采用撲爾敏8mg 口服每晚(qn),優思弗500mg 口服每日三次(tid),天晴 甘美150mg入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qd),抗過敏、消炎、利膽、保肝對癥治 療,10?14d為1個療程。皮膚瘙癢時允許局部冷水擦浴或適度搔抓。
[0060] 中藥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治療肝病瘙癢的該中藥組合物的合劑(實施例2制 備)100毫升,一日兩次,10?14d為1個療程。治療1?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0061] 療效評價標準:
[0062] 治愈:肝功能恢復正常,體征完全改善,患者無瘙癢。
[0063] 顯效:無瘙癢癥狀,或有輕度瘙癢癥狀,無需抓撓,可以忍受,血清總膽紅素比原來 下降1/2?2/3,黃疸明顯消退。
[0064] 有效:有瘙癢癥狀,需用手抓撓,但無搔抓痕,不影響生活與睡眠,血清總膽紅素比 原來下降1/3?1/2,黃疸稍減輕。
[0065] 無效:瘙癢癥狀無減輕或比原來加重,血清總膽紅素比原來升高。
[0066] 總有效率為治愈加顯效和有效率之和。
[0067] 1. 3統計學處理
[0068] 采用SPSS13. 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方法為一般描述性統計,兩樣本率的 比較采用X2檢驗,P < 〇. 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69] 2 結果
[0070] 2. 1兩組患者的總效率比較
[0071] 中藥組治療瘙癢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 < 0. 005,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 意義,見表1。
[0072] 表1兩組患者的有效率比較
[0073]
【權利要求】
1. 一種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的:茵陳5? 50份,桅子3?40份,大黃3?9份,徐長卿5?50份,苦參3?40份,白鮮皮2?30份, 赤芍2?30份,丹參3?40份,茯苓3?40份,白術2?30份,薏苡仁3?40份,甘草 1?15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份 是:茵陳25?35份,桅子15?25份,大黃3?9份,徐長卿25?35份,苦參15?25份, 白鮮皮10?20份,赤芍10?20份,丹參15?25份,茯苓15?25份,白術10?20份, 薏苡仁15?25份,甘草5?15份。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份 是:茵陳30份,桅子20份,大黃6份,徐長卿30份,苦參20份,白鮮皮15份,赤芍15份,丹 參20份,茯苓20份,白術15份,薏苡仁20份,甘草10份。
4. 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通過添加或 不添加輔料制成散劑、顆粒劑或合劑。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輔料為崩解劑或粘合劑。
6. 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各原料藥,粉碎,混合均勻,即得。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 碎后過200目篩。
8. 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各原料藥,混合,加水浸泡〇. 5?2小時后開始煎煮;共煎煮1?4次,每次1?2小時; 合并每次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5?1. 15,冷卻至室溫,紫外線輻射滅菌,即得合劑。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水浸泡1小時后開始煎煮;所述共煎煮3次。
10. 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療肝病瘙癢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合劑:服用量為100毫升,一日2次;顆粒劑:一日3次,每次10克。
【文檔編號】A61P1/16GK104116971SQ20141036676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9日
【發明者】張欣, 王愛武, 孔冬, 王姝麗, 李艷冬 申請人:山東省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