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光掃描型觀察系統,特別涉及對被攝體進行掃描而取得圖像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
背景技術:
在醫療領域的內窺鏡中,為了減輕被檢者的負擔,提出了用于使插入到該被檢者的體腔內的插入部細徑化的各種技術。而且,作為這種技術的一例,公知有在與所述插入部相當的部分不具有固體攝像元件的掃描型內窺鏡。而且,例如,在日本特開2009-63637號公報中公開了構成為具有與所述掃描型內窺鏡相當的光掃描探針的光掃描探針裝置。
具體而言,在日本特開2009-63637號公報中公開了如下結構:光掃描探針裝置在光掃描探針的前端部配設光掃描元件,該光掃描元件根據驅動電壓的大小對來自光源的照明光所入射的微小反射鏡的傾斜角的大小進行變更,在該光掃描探針裝置中,參照校正表的內容對施加給該光掃描元件的驅動電壓進行校正。
這里,在日本特開2009-63637號公報中記載了,由微小反射鏡的傾斜角決定的光掃描元件的掃描范圍可能受到溫度等環境變化的影響而變化。因此,根據日本特開2009-63637號公報所公開的結構,例如產生如下問題點:在根據光掃描探針的使用溫度對施加給光掃描元件的驅動電壓進行校正的情況下,需要預先進行用于按照多個使用溫度取得表示該驅動電壓與微小反射鏡的實際的傾斜角之間的關系的校正表的作業。其結果,根據日本特開2009-63637號公報所公開的結構,例如產生如下的與所述問題點對應的課題:用于取得光掃描探針的掃描范圍的溫度依賴性的校正中所使用的信息的作業煩雜化。
本發明是鑒于所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簡化用于取得掃描型內窺鏡的掃描范圍的溫度依賴性的校正所使用的信息的作業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具有:內窺鏡,其構成為具有用于通過從光源部發出的照明光對被攝體進行掃描的光掃描部;驅動信號生成部,其構成為生成與施加給所述光掃描部的驅動電壓對應的驅動信號;電流計測部,其構成為對從所述驅動信號生成部向所述光掃描部供給的所述驅動信號的電流值進行計測;第1存儲部,其設置在所述內窺鏡上,預先存儲有在所述光掃描部的溫度為規定的溫度的情況下由所述電流計測部計測的電流值即電流實測值;第2存儲部,其存儲有根據所述電流實測值的大小而預先設定的多個校正用參數;以及校正處理部,其構成為從所述第2存儲部讀入適合于從所述第1存儲部讀入的所述電流實測值的大小的校正用參數,并且,進行用于根據該讀入的校正用參數對所述內窺鏡的掃描范圍進行校正的校正處理。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實施例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圖。
圖2是用于說明致動器部的結構的剖視圖。
圖3是示出對致動器部供給的驅動信號的信號波形的一例的圖。
圖4是示出從中心點A到最外點B的渦旋狀的掃描路徑的一例的圖。
圖5是示出從最外點B到中心點A的渦旋狀的掃描路徑的一例的圖。
圖6是示出實施例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的處理中使用的校正表的概要的圖。
圖7是示出實施例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的處理中使用的閾值表的概要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圖1是示出實施例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圖。
例如如圖1所示,光掃描型觀察系統1構成為具有插入到被檢者的體腔內的掃描型的內窺鏡2、能夠連接內窺鏡2的主體裝置3、與主體裝置3連接的顯示裝置4、能夠針對主體裝置3進行信息的輸入和指示的輸入裝置5。
內窺鏡2構成為具有插入部11,該插入部11形成為具有能夠插入到被檢者的體腔內的細長形狀。
在插入部11的基端部設置有用于以拆裝自如的方式使內窺鏡2與主體裝置3的連接器座部62連接的連接器部61。
雖然沒有圖示,但是,在連接器部61和連接器座部62的內部設置有用于使內窺鏡2和主體裝置3電連接的電連接器裝置。并且,雖然沒有圖示,但是,在連接器部61和連接器座部62的內部設置有用于使內窺鏡2和主體裝置3光學連接的光連接器裝置。
在插入部11的內部的從基端部到前端部的部分,分別貫穿插入有:向照明光學系統14引導從主體裝置3的光源單元21供給的照明光的光纖即照明用光纖12,以及用于接收來自被攝體的返回光并向主體裝置3的檢測單元23進行引導的具有一根以上的光纖的受光用光纖13。
照明用光纖12的包含光入射面的入射端部配置在設于主體裝置3的內部的合波器32上。并且,照明用光纖12的包含光出射面的出射端部配置在設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的透鏡14a的光入射面的附近。
受光用光纖13的包含光入射面的入射端部被固定配置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的前端面中的透鏡14b的光出射面的周圍。并且,受光用光纖13的包含光出射面的出射端部配置在設于主體裝置3的內部的分波器36上。
照明光學系統14構成為具有經由照明用光纖12的光出射面的照明光所入射的透鏡14a、以及向被攝體出射經由透鏡14a的照明光的透鏡14b。
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側的照明用光纖12的中途部設置有致動器部15,該致動器部15根據從主體裝置3的驅動器單元22供給的驅動信號進行驅動。
照明用光纖12和致動器部15分別被配置成,在與插入部11的長度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例如具有圖2所示的位置關系。圖2是用于說明致動器部的結構的剖視圖。
如圖2所示,在照明用光纖12與致動器部15之間配置有作為接合部件的套箍41。具體而言,套箍41例如由氧化鋯(陶瓷)或鎳等形成。
如圖2所示,套箍41形成為四棱柱,具有相對于與插入部11的長度軸方向正交的第1軸方向即X軸方向垂直的側面42a和42c、以及相對于與插入部11的長度軸方向正交的第2軸方向即Y軸方向垂直的側面42b和42d。并且,在套箍41的中心固定配置有照明用光纖12。另外,套箍41只要具有柱形狀即可,也可以形成為四棱柱以外的其他形狀。
例如如圖2所示,具有作為光掃描部的功能的致動器部15具有沿著側面42a配置的壓電元件15a、沿著側面42b配置的壓電元件15b、沿著側面42c配置的壓電元件15c、沿著側面42d配置的壓電元件15d。
壓電元件15a~15d構成為具有預先單獨設定的極化方向,根據由從主體裝置3供給的驅動信號施加的驅動電壓進行伸縮。
在插入部11的內部設置有用于按照每個內窺鏡2存儲固有的電流實測值(后述)的非易失性的存儲器16。而且,在內窺鏡2的連接器部61和主體裝置3的連接器座部62連接、且主體裝置3的電源接通時,通過主體裝置3的控制器25讀出存儲器16中存儲的電流實測值。另外,電流實測值例如在內窺鏡2的制造時等用戶初次使用內窺鏡2的實際之前的任意實際存儲在存儲器16中。
主體裝置3構成為具有光源單元21、驅動器單元22、電流計測部22a、檢測單元23、存儲器24、控制器25。
光源單元21構成為具有光源31a、光源31b、光源31c、合波器32。
光源31a例如構成為具有激光光源等,在通過控制器25的控制而發光時,向合波器32射出紅色波段的光(以后也稱為R光)。
光源31b例如構成為具有激光光源等,在通過控制器25的控制而發光時,向合波器32射出綠色波段的光(以后也稱為G光)。
光源31c例如構成為具有激光光源等,在通過控制器25的控制而發光時,向合波器32射出藍色波段的光(以后也稱為B光)。
合波器32構成為對從光源31a發出的R光、從光源31b發出的G光、從光源31c發出的B光進行合波并將其供給到照明用光纖12的光入射面。
驅動器單元22構成為生成與施加給致動器部15的驅動電壓對應的驅動信號。并且,驅動器單元22構成為具有信號產生器33、D/A轉換器34a和34b、放大器35。
信號產生器33根據控制器25的控制,生成例如具有圖3的虛線所示的對正弦波實施規定調制而得到的信號波形的電壓信號,作為用于使照明用光纖12的出射端部在X軸方向上擺動的第1驅動信號,將其輸出到D/A轉換器34a。并且,信號產生器33根據控制器25的控制,生成例如具有圖3的單點劃線所示的使第1驅動信號的相位偏移90°的信號波形的電壓信號,作為用于使照明用光纖12的出射端部在Y軸方向上擺動的第2驅動信號,將其輸出到D/A轉換器34b。圖3是示出對致動器部供給的驅動信號的信號波形的一例的圖。
D/A轉換器34a構成為將從信號產生器33輸出的數字的第1驅動信號轉換為模擬的第1驅動信號并將其輸出到放大器35。
D/A轉換器34b構成為將從信號產生器33輸出的數字的第2驅動信號轉換為模擬的第2驅動信號并將其輸出到放大器35。
放大器35構成為對從D/A轉換器34a和34b輸出的第1和第2驅動信號進行放大并將其輸出到致動器部15。
這里,例如,與具有圖3的虛線所示的信號波形的第1驅動信號對應的驅動電壓施加給致動器部15的壓電元件15a和15c,并且,與具有圖3的單點劃線所示的信號波形的第2驅動信號對應的驅動電壓施加給致動器部15的壓電元件15b和15d,由此,照明用光纖12的出射端部呈渦旋狀擺動,根據這種擺動,被攝體的表面以圖4和圖5所示的渦旋狀的掃描路徑進行掃描。圖4是示出從中心點A到最外點B的渦旋狀的掃描路徑的一例的圖。圖5是示出從最外點B到中心點A的渦旋狀的掃描路徑的一例的圖。
具體而言,首先,在時刻T1,對被攝體的表面中的與照明光的照射位置的中心點A相當的位置照射照明光。然后,第1和第2驅動信號的振幅(電壓)從時刻T1到時刻T2增加,與此相伴,被攝體的表面中的照明光的照射位置以中心點A為起點向外側變位以描繪第1渦旋狀的掃描路徑,進而,當到達時刻T2后,對被攝體的表面中的照明光的照射位置的最外點B照射照明光。然后,第1和第2驅動信號的振幅(電壓)從時刻T2到時刻T3減少,與此相伴,被攝體的表面中的照明光的照射位置以最外點B為起點向內側變位以描繪第2渦旋狀的掃描路徑,進而,當到達時刻T3后,對被攝體的表面中的中心點A照射照明光。
即,致動器部15具有如下結構:根據從驅動器單元22供給的第1和第2驅動信號使照明用光纖12的出射端部擺動,由此,能夠使經由該出射端部向被攝體出射的照明光的照射位置沿著圖4和圖5所示的渦旋狀的掃描路徑變位。并且,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第1和第2驅動信號的振幅在時刻T2或時刻T2的附近成為最大。并且,在舉出圖4和圖5的渦旋狀的掃描路徑作為例子的情況下,關于內窺鏡2的掃描范圍,表示為比包含該渦旋狀的掃描路徑的最外點B的最外周的路徑更靠內側的區域,并且,結合對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振幅的大小而變化。
電流計測部22a構成為計測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的壓電元件15a和15c供給的第1驅動信號的電流值,并且將該計測出的電流值輸出到控制器25。并且,電流計測部22a構成為計測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的壓電元件15b和15d供給的第2驅動信號的電流值,并且將該計測出的電流值輸出到控制器25。
檢測單元23構成為具有分波器36、檢測器37a、37b和37c、A/D轉換器38a、38b和38c。
分波器36構成為具有分光鏡等,將從受光用光纖13的光出射面出射的返回光分離為R(紅)、G(綠)和B(藍)的各顏色成分的光并向檢測器37a、37b和37c射出。
檢測器37a構成為例如具有雪崩光電二極管等,檢測從分波器36輸出的R光的強度,生成與該檢測到的R光的強度對應的模擬R信號,并將其輸出到A/D轉換器38a。
檢測器37b構成為例如具有雪崩光電二極管等,檢測從分波器36輸出的G光的強度,生成與該檢測到的G光的強度對應的模擬G信號,并將其輸出到A/D轉換器38b。
檢測器37c構成為例如具有雪崩光電二極管等,檢測從分波器36輸出的B光的強度,生成與該檢測到的B光的強度對應的模擬B信號,并將其輸出到A/D轉換器38c。
A/D轉換器38a構成為將從檢測器37a輸出的模擬R信號轉換為數字R信號并將其輸出到控制器25。
A/D轉換器38b構成為將從檢測器37b輸出的模擬G信號轉換為數字G信號并將其輸出到控制器25。
A/D轉換器38c構成為將從檢測器37c輸出的模擬B信號轉換為數字B信號并將其輸出到控制器25。
在存儲器24中存儲有例如包含用于確定圖3的信號波形的振幅、頻率和相位差等參數的信息,作為主體裝置3的控制時使用的控制信息。并且,在存儲器24中存儲有校正表,該校正表具有對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振幅(包含最大振幅的各振幅)進行校正時使用的多個振幅校正用參數(后述)。
控制器25例如由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等集成電路構成。并且,控制器25構成為經由未圖示的信號線等檢測連接器座部62中的連接器部61的連接狀態,由此,能夠檢測插入部11是否與主體裝置3電連接。并且,控制器25構成為具有光源控制部25a、掃描控制部25b、圖像生成部25c。
光源控制部25a構成為根據從存儲器24讀入的控制信息,例如對光源單元21進行用于使光源31a~31c同時發光的控制。
掃描控制部25b構成為根據從存儲器24讀入的控制信息,例如對驅動器單元22進行用于使其生成具有圖3所示的信號波形的驅動信號的控制。
掃描控制部25b例如構成為,在內窺鏡2的連接器部61和主體裝置3的連接器座部62連接、且主體裝置3的電源接通時,讀入存儲器16中存儲的電流實測值。并且,掃描控制部25b構成為,從存儲器24中存儲的校正表所包含的各振幅校正用參數中,讀入適合于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的振幅校正用參數。并且,掃描控制部25b構成為根據從電流計測部22a輸出的電流值和從存儲器24讀入的振幅校正用參數,對驅動器單元22進行用于使其生成如下的驅動信號的控制:該驅動信號具有根據該電流值和該振幅校正用參數對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振幅(包含最大振幅的各振幅)進行了校正的校正后的振幅。
圖像生成部25c例如構成為,根據基于掃描控制部25b的控制而生成的驅動信號的信號波形來檢測最近的掃描路徑,確定與該檢測到的掃描路徑上的照明光的照射位置對應的光柵掃描形式的像素位置,在該確定出的像素位置映射由從檢測單元23輸出的數字信號表示的亮度值,由此生成一幀的觀察圖像,將該生成的一幀的觀察圖像依次輸出到顯示裝置4。并且,圖像生成部25c構成為能夠進行用于在顯示裝置4中圖像顯示規定字符串等的處理。
顯示裝置4構成為例如具有監視器等,能夠顯示從主體裝置3輸出的觀察圖像。
輸入裝置5構成為例如具有鍵盤或觸摸面板等。另外,輸入裝置5可以構成為與主體裝置3分開的裝置,或者,也可以構成為與主體裝置3一體化的接口。
接著,對具有以上所述的結構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1的動作等進行說明。
首先,對存儲器16中存儲的電流實測值的取得方法的具體例進行說明。
工廠作業者例如在內窺鏡2的制造時,在致動器部15的溫度成為規定的溫度TEM的環境下配置了內窺鏡2的狀態下,連接光掃描型觀察系統1的各部并接通電源。另外,規定的溫度TEM例如是攝氏25度這樣的屬于常溫范圍內的溫度。
然后,工廠作業者例如對輸入裝置5的掃描開始開關(未圖示)進行操作,由此對控制器25進行用于開始基于內窺鏡2的掃描的指示。
掃描控制部25b在分別檢測到操作了輸入裝置5的掃描開始開關和不存在應該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時,根據從存儲器24讀入的控制信息,例如對驅動器單元22進行用于使其生成圖3的信號波形中的最大振幅成為Ha的驅動信號的控制。另外,例如根據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具有圖3的信號波形的驅動信號而掃描被攝體時的視場角的大小,來設定最大振幅Ha。
電流計測部22a計測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的壓電元件15a和15c供給的第1驅動信號的最大電流值I1,并且將該計測出的最大電流值I1輸出到掃描控制部25b。并且,電流計測部22a計測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的壓電元件15b和15d供給的第2驅動信號的最大電流值I2,并且將該計測出的最大電流值I2輸出到掃描控制部25b。
掃描控制部25b將從電流計測部22a輸出的最大電流值I1和I2作為電流實測值存儲在存儲器16中之后,對圖像生成部25c進行如下控制:使顯示裝置4顯示用于向工廠作業者報知該電流實測值的取得處理完成的意思的字符串等。
即,根據以上所述的方法,作為電流實測值,預先在存儲器16中存儲有:最大振幅成為Ha的第1驅動信號供給到規定的溫度TEM的致動器部15時計測出的最大電流值I1;以及最大振幅成為Ha的第2驅動信號供給到規定的溫度TEM的致動器部15時計測出的最大電流值I2。
接著,說明根據存儲器16中存儲的電流實測值對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振幅進行校正時進行的處理等的具體例。另外,下面,為了簡化,舉出最大電流值I1和I2作為相同的電流實測值IM存儲在存儲器16中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手術醫生等用戶在進行被檢者的體腔內的觀察之前,連接光掃描型觀察系統1的各部并接通電源。
掃描控制部25b在內窺鏡2的連接器部61和主體裝置3的連接器座部62連接、且主體裝置3的電源接通時,讀入存儲器16中預先存儲的電流實測值IM。然后,掃描控制部25b從存儲器24中存儲的校正表所包含的各振幅校正用參數中,讀入適合于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IM的振幅校正用參數。
這里,在本實施例中,例如在存儲器24中存儲有圖6所示的校正表TB1。圖6是示出實施例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的處理中使用的校正表的概要的圖。
如圖6所示,校正表TB1構成為具有多個振幅校正用參數,該振幅校正用參數由根據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的大小、即致動器部15的溫度為規定的溫度TEM的情況下在電流計測部22a中計測出的電流值的大小而預先設定的第1系數和第2系數的組合構成。
掃描控制部25b例如在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IM為IA以上且小于IB的情況下,從存儲器24中存儲的校正表TB1所包含的各振幅校正用參數中讀入第1系數α和第2系數β的組合。并且,掃描控制部25b例如在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IM為IB以上且小于IC的情況下,從存儲器24中存儲的校正表TB1所包含的各振幅校正用參數中讀入第1系數γ(其中γ<α)和第2系數δ的組合。
另一方面,用戶在連接光掃描型觀察系統1的各部并接通電源后,例如對輸入裝置5的掃描開始開關進行操作,由此,對控制器25進行用于開始基于內窺鏡2的掃描的指示。
掃描控制部25b在檢測到操作了掃描開始開關時,根據從存儲器24讀入的控制信息,例如對驅動器單元22進行用于生成具有圖3所示的信號波形的驅動信號的控制。
這里,認為在對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振幅H與由電流計測部22a計測的電流值I之間,表示為下述數式(1)的一次函數關系成立。另外,設下述數式(1)的P和Q分別為常數。
H=P×I+Q…(1)
掃描控制部25b例如使用將從校正表TB1讀入的第1系數代入上述數式(1)的常數P、且將從校正表TB1讀入的第2系數代入上述數式(1)的常數Q而得到的關系式,計算與從電流計測部22a輸出的最大電流值Ib對應的最大振幅Hb的大小并進行監視。
具體而言,掃描控制部25b例如在從校正表TB1讀入第1系數α和第2系數β的情況下,使用Hb=α×Ib+β的關系式,計算與從電流計測部22a輸出的最大電流值Ib對應的最大振幅Hb并進行監視。
然后,掃描控制部25b例如在使用Hb=α×Ib+β的關系式計算最大振幅Hb的情況下,對驅動器單元22進行用于生成具有將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振幅(包含最大振幅的各振幅)校正為{Ha/(α×Ib+β)}倍的校正后的振幅的驅動信號的控制。
即,掃描控制部25b具有作為校正處理部的功能,從存儲器24的校正表TB1讀入適合于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IM的大小的第1和第2系數,并且,進行用于根據該讀入的第1和第2系數對內窺鏡2的掃描范圍進行校正的校正處理。并且,掃描控制部25b使用從存儲器24的校正表TB1讀入的第1和第2系數,計算與由電流計測部22a計測的電流值對應的驅動電壓(最大振幅Hb),進行結合計測電流實測值IM時的驅動電壓(最大振幅Ha)對該計算出的驅動電壓進行校正的校正處理。
但是,在對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振幅恒定的情況下,認為能夠利用一次函數表示對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電流值與致動器部15的溫度之間的關系。并且,在對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振幅與該驅動信號的電流值之間,表示為上述數式(1)的一次函數的關系成立。因此,為了與致動器部15的溫度變化無關而使內窺鏡2的掃描范圍大致恒定,例如,需要進行抑制對任意溫度的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振幅Hb相對于對規定的溫度TEM的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振幅Ha的變動的處理等。
而且,根據所述使用校正表TB1的處理,根據應用了作為適合于電流實測值IM的大小的振幅校正用參數而從校正表TB1讀入的第1和第2系數的上述數式(1)以及從電流計測部22a輸出的最大電流值Ib,對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振幅Hb進行校正,使其與最大振幅Ha一致。因此,根據所述使用校正表TB1的處理,與致動器部15的溫度變化無關,能夠使內窺鏡2的掃描范圍大致恒定。
另外,根據本實施例,例如,也可以在由掃描控制部25b檢測到進行了輸入裝置5的規定開關的操作的定時等規定的定時,進行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振幅的校正處理。
并且,根據本實施例,除了圖6所示的校正表TB1以外,例如還可以在存儲器24中存儲圖7所示的閾值表TB2。下面,對這種情況下進行的處理等的具體例進行說明。圖7是示出實施例的光掃描型觀察系統的處理中使用的閾值表的概要的圖。另外,下面,為了簡化,適當省略與能夠應用已述處理等的部分有關的具體說明。
如圖7所示,閾值表TB2構成為具有根據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的大小而預先設定的多個電流閾值。
具體而言,掃描控制部25b例如在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IM為IA以上且小于IB的情況下,從存儲器24中存儲的閾值表TB2所包含的各電流閾值中讀入電流閾值IT1。并且,掃描控制部25b例如在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IM為IB以上且小于IC的情況下,從存儲器24中存儲的閾值表TB2所包含的各電流閾值中讀入電流閾值IT2(其中IT2>IT1)。
然后,掃描控制部25b例如使用將從校正表TB1讀入的第1系數代入上述數式(1)的常數P、且將從校正表TB1讀入的第2系數代入上述數式(1)的常數Q而得到的關系式,計算與當前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電流值Ib對應的最大振幅Hb的大小。
具體而言,掃描控制部25b例如在從校正表TB1讀入第1系數α和第2系數β的情況下,使用Hb=α×Ib+β的關系式計算與當前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電流值Ib對應的最大振幅Hb的大小。
然后,掃描控制部25b例如在使用Hb=α×Ib+β的關系式計算最大振幅Hb、且從閾值表TB2讀入電流閾值IT1的情況下,在檢測到最大電流值Ib超過電流閾值IT1的定時,對驅動器單元22進行用于使其生成如下的驅動信號的控制,該驅動信號具有將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振幅(包含最大振幅的各振幅)校正為{Ha/(α×IT1+β)}倍的校正后的振幅。
即,掃描控制部25b從存儲器24的校正表TB1讀入適合于從存儲器16讀入的電流實測值IM的大小的第1和第2系數,從存儲器24的閾值表TB2讀入適合于該電流實測值IM的大小的電流閾值,并且,在由電流計測部22a計測到超過該讀入的電流閾值的電流值(最大電流值Ib)時,進行用于根據該讀入的第1和第2系數對內窺鏡2的掃描范圍進行校正的校正處理。
根據所述使用校正表TB1和閾值表TB2的處理,根據應用了作為適合于電流實測值IM的大小的振幅校正用參數而從校正表TB1讀入的第1和第2系數的上述數式(1)、和根據電流實測值IM的大小而從閾值表TB2讀入的電流閾值以及從電流計測部22a輸出的最大電流值Ib,對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振幅Hb進行校正,使其與最大振幅Ha一致。因此,根據所述使用校正表TB1和閾值表TB2的處理,與致動器部15的溫度變化無關,能夠使內窺鏡2的掃描范圍大致恒定。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例如在用戶使用內窺鏡2之前,預先進行計測對規定的溫度TEM的致動器部15供給的電流實測值IM(最大電流值I1和I2)并將其存儲在存儲器16中的簡便作業,由此,在用戶使用內窺鏡2時,能夠對從驅動器單元22向致動器部15供給的驅動信號的最大振幅Hb進行校正,使其與計測該電流實測值IM(最大電流值I1和I2)時的最大振幅Ha一致。因此,根據本實施例,能夠簡化用于取得掃描型內窺鏡的掃描范圍的溫度依賴性的校正所使用的信息的作業。
另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各實施例,當然能夠在不脫離發明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和應用。
本申請以2014年11月10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特愿2014-228050號為優先權主張的基礎進行申請,上述公開內容被引用到本申請說明書、權利要求書和附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