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醫藥制備領域,具體是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背景技術:
萎縮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臨床上主要分為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三大類,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居各胃病之首,約占接受胃鏡檢查病人的80%~90%以上,且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可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至胃癌,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西醫一般認為萎縮性胃炎病因為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持續反復作用于易感人群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癥,其中國內消化界學者一致認為萎縮性胃炎的發病因素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腸液反流、環境因素、精神因素、年齡等因素有關。其中幽門螺桿菌(Hp)是萎縮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門螺桿菌通過增加胃泌素來增加胃酸分泌;長期感染后,部分患者可發生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研究表明80%~95%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存在Hp感染,萎縮性胃炎炎癥程度與有無Hp感染及Hp菌量呈正比關系,根除Hp可使胃粘膜炎癥消退,慢性炎癥程度減輕,成為治療萎縮性胃炎的關鍵環節之一。西醫治療以根除Hp、抑酸或制酸治療、增強胃粘膜防御為主。根除Hp目前推薦方案是以鉍劑、PPI加2種抗生素組成的四聯方案。抑酸或抗酸治療根據病情或癥狀嚴重程度選用制酸劑、H2受體阻斷劑、質子泵抑制劑。增強胃粘膜防御的藥物有鉍劑、鋁碳酸制劑和硫糖鋁等。西藥治療起效快,臨床緩解率高,但停藥后易復發,長期用藥副反應多。而中藥治療本病具有一定優勢,可多靶點多層次整體調節,不僅可以改善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癥狀,也可總體改善生存質量,減少復發。現代研究表明,萎縮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黏膜損害而反復腹痛腹脹嘔吐,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以致大多數患者微量元素缺乏,而微量元素缺乏又可引起患者食欲和免疫功能下降,導致萎縮性胃炎癥狀加重。萎縮性胃炎患者鐵、鋅含量偏低,可使胃粘膜對細菌的創傷面恢復遲緩、影響粘膜修復、T細胞數量減少、機體抵抗感染力下降,胃內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引起胃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拉米夫定8-14份、青蒿素5-10份、三唑侖5-7份、聚乙烯吡咯烷酮6-10份、東莨菪內酯0.04-0.15份、波生坦2-7份、甲硝唑4-8份、生物素1-3份、次硝酸鉍4-6份、碳酸氫鈉10-20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拉米夫定10-12份、青蒿素6-8份、三唑侖5-7份、聚乙烯吡咯烷酮8-9份、東莨菪內酯0.07-0.11份、波生坦2-7份、甲硝唑5-7份、生物素1-3份、次硝酸鉍4-6份、碳酸氫鈉12-17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拉米夫定11份、青蒿素7份、三唑侖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9份、東莨菪內酯0.09份、波生坦5份、甲硝唑6份、生物素2份、次硝酸鉍5份、碳酸氫鈉16份。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在醫藥級潔凈區內,按上述計量比稱取拉米夫定、青蒿素、三唑侖、聚乙烯吡咯烷酮、東莨菪內酯、波生坦、甲硝唑、生物素、次硝酸鉍、碳酸氫鈉,過篩,機械混勻后添加超純水,放置制藥混合機中,混合4-8min,控制RSD≤5%,混合后壓片并低溫干燥,溫度控制在4-8℃,包裝即得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具體步驟中混合6min。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的西藥復方制劑的組配合理,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治療萎縮性胃炎癥狀;具有服藥量小,服用方便,見效快,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無副作用且成本低的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拉米夫定8份、青蒿素5份、三唑侖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6份、東莨菪內酯0.04份、波生坦2份、甲硝唑4份、生物素1份、次硝酸鉍4份、碳酸氫鈉10份。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在醫藥級潔凈區內,按上述計量比稱取拉米夫定、青蒿素、三唑侖、聚乙烯吡咯烷酮、東莨菪內酯、波生坦、甲硝唑、生物素、次硝酸鉍、碳酸氫鈉,過篩,機械混勻后添加超純水,放置制藥混合機中,混合4min,控制RSD≤5%,混合后壓片并低溫干燥,溫度控制在4℃,包裝即得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拉米夫定10份、青蒿素6份、三唑侖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8份、東莨菪內酯0.07份、波生坦2份、甲硝唑5份、生物素1份、次硝酸鉍4份、碳酸氫鈉12份。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在醫藥級潔凈區內,按上述計量比稱取拉米夫定、青蒿素、三唑侖、聚乙烯吡咯烷酮、東莨菪內酯、波生坦、甲硝唑、生物素、次硝酸鉍、碳酸氫鈉,過篩,機械混勻后添加超純水,放置制藥混合機中,混合4min,控制RSD≤5%,混合后壓片并低溫干燥,溫度控制在4℃,包裝即得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實施例3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拉米夫定11份、青蒿素7份、三唑侖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9份、東莨菪內酯0.09份、波生坦5份、甲硝唑6份、生物素2份、次硝酸鉍5份、碳酸氫鈉16份。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在醫藥級潔凈區內,按上述計量比稱取拉米夫定、青蒿素、三唑侖、聚乙烯吡咯烷酮、東莨菪內酯、波生坦、甲硝唑、生物素、次硝酸鉍、碳酸氫鈉,過篩,機械混勻后添加超純水,放置制藥混合機中,混合6min,控制RSD≤5%,混合后壓片并低溫干燥,溫度控制在6℃,包裝即得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實施例4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拉米夫定12份、青蒿素8份、三唑侖7份、聚乙烯吡咯烷酮9份、東莨菪內酯0.11份、波生坦7份、甲硝唑7份、生物素3份、次硝酸鉍6份、碳酸氫鈉17份。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在醫藥級潔凈區內,按上述計量比稱取拉米夫定、青蒿素、三唑侖、聚乙烯吡咯烷酮、東莨菪內酯、波生坦、甲硝唑、生物素、次硝酸鉍、碳酸氫鈉,過篩,機械混勻后添加超純水,放置制藥混合機中,混合8min,控制RSD≤5%,混合后壓片并低溫干燥,溫度控制在8℃,包裝即得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實施例5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為:拉米夫定14份、青蒿素10份、三唑侖7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0份、東莨菪內酯0.15份、波生坦7份、甲硝唑8份、生物素3份、次硝酸鉍6份、碳酸氫鈉20份。
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
首先,在醫藥級潔凈區內,按上述計量比稱取拉米夫定、青蒿素、三唑侖、聚乙烯吡咯烷酮、東莨菪內酯、波生坦、甲硝唑、生物素、次硝酸鉍、碳酸氫鈉,過篩,機械混勻后添加超純水,放置制藥混合機中,混合8min,控制RSD≤5%,混合后壓片并低溫干燥,溫度控制在8℃,包裝即得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實施例6
選用SD大鼠進行試驗,取SD大鼠150只,體重168.3±12.1g,常規喂養標準飼料,其中50只作為正常對照組(雌雄各半),其余動物進行造模。造模結束時,隨機抽取造模動物,進行胃粘膜組織學檢查,制備實驗室動物,分組治療。
取100只造模大鼠(雌雄各半)并隨機分成2組:模型組(50只)、實驗組(50只),各組均灌胃給藥。正常對照組和模型組均灌蒸餾水每日2.0ml/只,實驗組灌藥每日2.0ml/只,其中灌藥中的藥物為本發明實施例3制備的藥物,連續30天。各組動物常規飼養,給藥結束后進行胃液分析及病理組織學檢查,觀察治療結果。
觀察指標及測試方法:(1)體重變化:試驗期間,60天后稱體重1次。(2)胃液分析:治療結束,動物禁食24小時后,動脈插管,處死動物。摘取全胃,洗掉表面血污。用濾紙吸干,沿胃大彎剖開胃腔,并在上洗液中浸洗3次,離心,用上清液進行分析。用氫氧化鈉滴定胃酸,用麥氏法測定胃蛋白酶活性。
試驗結果:(1)對大鼠體重變化的影響:造模期間,造模大鼠的體重較正常對照組顯著降低,且外觀毛色干燥,無光澤,消瘦,煩躁。在60天藥物治療期間,各組動物的體重變化與模型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2)對胃液中游離酸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響:模型組大鼠胃液滴定酸較正常對照組明顯降低,實驗組較模型組顯著升高,模型組大鼠的胃蛋白酶活性較正常對照組低,實驗組較模型組升高。(3)萎縮性胃炎的病理形態學影響:實驗組:胃粘膜上皮細胞形態未見異常;胃腺未見明顯萎縮改變。
臨床試驗
治療組選本發明制備的藥物(按照實施例3方法制備)治療萎縮性胃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一次一片,一片200mg,一天三次。對照組選用胃康靈膠囊,由黑龍江葵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治療萎縮性胃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按照說明書用量進行操作。
診斷標準:①、幽門螺桿菌檢查:可通過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染色、細菌培養、血清抗HP抗體、13C-尿素呼氣試驗、糞便HP菌體抗原酶免法檢測等方法檢查HP陽性或陰性。②、X線鋇餐檢查: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幫助不大,但有助于鑒別診斷。③、B超、CT不能診斷萎縮性胃炎。④、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有:消化不良、上腹部痛、餐后飽脹、食欲減退、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⑤、缺乏特異性癥狀。療效標準:療效判斷標準(參照1984年11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療效判斷標準)近期臨床治愈:臨床主要癥狀如胃脘冷痛、噯氣、胃脘脹滿、倦怠乏力、食少便塘、脈沉細或遲、舌質淡嫩、苔薄白、舌邊有齒痕等癥均消失,胃鏡檢查,活動性炎癥消失,慢性炎癥好轉,病理檢查證實胃鏡所見腺體萎縮恢復正常或消失。顯效:臨床主要癥狀部份消失,胃鏡復查粘膜急性炎癥基本消失,慢性炎癥好轉,病理檢查證實胃鏡所見腺體萎縮,腸化或不典型增生減輕。有效:臨床主要癥狀明顯減輕,胃鏡復查粘膜病變范圍縮小1/2以上,炎癥有所減輕,病理檢查證實胃鏡所見急性炎癥減炎,腺體萎縮,腸化或不典型增生減輕。無效:達不到有效標準之病例而有惡化者。
結論:治療組,治愈96例,顯效2例,有效2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治愈64例,顯效13例,有效4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81%。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