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骨科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與股骨骨髓腔形態相匹配的近端固定髓內釘。
背景技術:
股骨是人體最大的長管狀股,位于人體下肢大腿中,承擔著人體上半部分的所有重量,近端參與組成胯關節連接盆骨,遠端參與組成膝關節連接小腿脛骨。然而股骨病變、骨折現象時常發生。
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股骨干骨折和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是當前的兩種主要治療方式。鎖定鋼板固定式是采用定位鋼板對股骨外邊表面對骨折區域進行固定,對骨折進行治療。髓內釘治療,是采用鋼釘插入股骨髓腔內對股骨進行定位,對股骨骨折進行治療。對于無法應用髓內釘的特殊脛骨部位的骨折,鋼板固定仍不可代替,但是髓內釘也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脛骨骨折的治療。
然而,目前髓內釘植入后其初期穩定性和其后的生物力學固定效果不理想,經常發生松動、下沉、旋轉和塌陷等現象。相關力學研究表明,植入髓內釘的形態與股骨髓腔內的形態相互匹配,可使負荷力的傳遞更加符合生理需求。避免因植入物與骨之間界面產生切線運動而造成植入物的松動,減少應力遮擋等問題。
在臨床手術過程中、醫生需要不斷對植入物進行對比、塑形(彎曲裁剪等)不僅手術時間長,效果差,而且還增加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此外股骨髓腔是一個不規則的錐形管腔,股骨髓腔成不規則的曲面形狀,股骨近端由近及遠,斷層的長軸成外旋趨勢,這種扭曲角度的存在,勢必導致在擴髓及植入物安防過程當中出現旋轉,導致前傾角的改變,加之現有的髓內釘多近似為豎直狀態,導致植入物和股骨髓腔完全匹配更加困難。
現階段國內所使用的髓內釘多為進口或者仿制外國,然而中西方股骨測量的參數是不一樣的,所以采用這種仿制國外的髓內釘無法與國人股骨進行良好匹配。現在國內有些醫療器械廠家按照國人的股骨參數標準設計髓內釘,并設置不同規格。但由于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髓內釘的形態要求還是無法滿足不同個體之間的需求。
綜上,現有的髓內釘的固定主要有以下問題:
①髓內釘主釘斷裂,受力不均衡;
②髓內釘固定不穩定,植入后期會產生松動;
③髓內釘的形態與股骨髓腔的幾何形態無法進行完美匹配,植入過程中容易出現扭曲,難以滿足良好的生物力學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與股骨骨髓腔形態相匹配的近端固定髓內釘,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髓內釘形態與股骨髓腔的幾何形態無法進行完美匹配,植入過程中容易出現扭曲,難以滿足良好的生物力學要求,且固定不穩定容易產生松動及力不均衡容易致使主釘斷裂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與股骨骨髓腔形態相匹配的近端固定髓內釘,包括:
主釘、第一骨釘、第二骨釘;
主釘的主軸線與股骨骨髓腔的主軸線相同,主釘的上端沿主軸線方向設置有相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第一骨釘貫穿固定于第一通孔內,第一骨釘與主釘的夾角為103°~117°;
第二骨釘貫穿固定于第二通孔內,第二骨釘與主釘的夾角為138°~150°。
可選地,主釘由不少于兩段的柱體和一段椎體連接構成,椎體位于主釘的下端;
柱體的一端的截面積大于另一端的截面積,兩兩相鄰的柱體間的連接面的截面積一致。
可選地,椎體沿半徑方向設置有不少于兩個豎直排列的通孔。
可選地,兩兩相鄰的通孔之間的軸線相互垂直;
椎體內部設置有豎直方向上的中空通孔,中空通孔串通于兩兩相鄰的通孔之間。
可選地,主釘的上半段部分為中空結構,主釘的中空處底部設置有空心通孔。
可選地,第一骨釘為圓柱形結構,第一骨釘內部設置有圓柱形通孔;
第一骨釘兩端設置有第一螺紋和第二螺紋,第一螺紋和第二螺紋的參數一致,參數包括旋向、螺距、半徑;
第一螺紋用于與股骨骨髓腔連接固定,第二螺紋用于與主釘連接固定。
可選地,第一骨釘的前端設置有30°~45°的傾斜角,第一骨釘的尾端設置有十字槽。
可選地,第二骨釘為圓柱形結構,第二骨釘內部設置有圓柱形通孔;
第二骨釘的前端設置有螺旋槽,第二骨釘的尾端設置有第三螺紋和十字槽。
可選地,螺旋槽與第三螺紋的旋向相同,螺旋槽設置有30°~35°的傾斜角。
可選地,還包括:封口釘;
封口釘通過螺紋與主釘的頂端連接,用于對主釘進行封口。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與股骨骨髓腔形態相匹配的近端固定髓內釘,包括:主釘、第一骨釘、第二骨釘;主釘的主軸線與股骨骨髓腔的主軸線相同,主釘的上端沿主軸線方向設置有相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骨釘貫穿固定于第一通孔內,第一骨釘與主釘的夾角為103°~117°;第二骨釘貫穿固定于第二通孔內,第二骨釘與主釘的夾角為138°~150°,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根據股骨骨髓腔的幾何形態進行設計主釘的幾何形態,主釘的軸線與骨髓腔的軸線共軸,外表面能和骨髓腔形態相仿,當植入到股骨骨髓腔中能和股骨骨髓腔中實現良好的幾何形態的匹配,提高植入物的穩定性,減少松動,改善植入效果,第一骨釘和第二骨釘與主釘固定且形成夾角,三者釘組成一個三角形的結構更加穩定,能對骨折區域形成更好的固定,減少松動與骨釘剪切斷裂的情況,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髓內釘形態與股骨髓腔的幾何形態無法進行完美匹配,植入過程中容易出現扭曲,難以滿足良好的生物力學要求,且固定不穩定容易產生松動及力不均衡容易致使主釘斷裂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與股骨骨髓腔形態相匹配的近端固定髓內釘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主釘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主釘的外觀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一骨釘的外觀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一骨釘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二骨釘的外觀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二骨釘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與股骨骨髓腔形態相匹配的近端固定髓內釘,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髓內釘形態與股骨髓腔的幾何形態無法進行完美匹配,植入過程中容易出現扭曲,難以滿足良好的生物力學要求,且固定不穩定容易產生松動及力不均衡容易致使主釘斷裂的技術問題。
為使得本發明的發明目的、特征、優點能夠更加的明顯和易懂,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下面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非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與股骨骨髓腔形態相匹配的近端固定髓內釘,包括:
主釘1、第一骨釘2、第二骨釘3、封口釘4;
請參閱圖2,為主釘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3,為主釘的外觀示意圖。主釘1的表面幾何形態依據股骨骨髓腔的幾何形狀設計,主釘1的主軸線與股骨骨髓腔的主軸線相同,其是由多段,變半徑的圓柱面組成,從上到下依次遞減,且其底部為椎體。這樣設計的主釘1,當植入到股骨骨髓腔內能和骨髓腔的形態實現完美的匹配,使固定更加穩定,減少引力集中的問題。主釘1下部分沿半徑方向設置了若干個通孔,上下兩不同通孔之間的軸線是相互垂直的,且每層通孔中間都有一條豎直方向的通孔將他們串通。這樣可以保證髓內釘強度的情況下,減少其重量。并且這些通孔可以在髓內釘植入時存放一些骨碎屑,有利于刺激股骨的愈合。主釘1上半段同樣是中空結構,為了減輕重量且在中空處底部設有一通孔,防止密閉腔體在主釘1內部形成。主釘1頂端通過螺紋連接與封口釘4相連接。上端兩通孔用于安裝第一骨釘2、第二骨釘3,主釘1進釘端有與第一骨釘2和第二骨釘3相匹配的螺紋連接。第一骨釘3與主釘1的夾角為103°~117°,第二骨釘2與主釘1間的夾角為138°~150°。
請參閱圖4,為第一骨釘的外觀示意圖;請參閱圖5,為第一骨釘的剖面示意圖。第一骨釘2,整體為圓柱形,中間有一圓柱形通孔。兩端有螺紋,且兩端螺紋的參數相同(旋向、螺距、半徑等參數),第一段螺紋為了和股骨骨髓腔形成連接固定,第二段螺紋用于第一骨釘2與主釘1之間固定。第一骨釘2的前端設置有30~45度的傾斜角,尾端設有十字槽。
請參閱圖6,為第二骨釘的外觀示意圖;請參閱圖7,為第二骨釘的剖面示意圖。第二骨釘3整體成圓柱形,中間有圓柱形通孔,尾端有設有螺紋用于與主釘的連接與固定,同時尾端也設置有十字槽,用于植入時安裝時使用。第二骨釘前端設有螺旋槽,為其在骨髓腔中增加一些預緊力,提高了穩定性,防止其松動,前端螺旋槽與尾部的螺紋的旋向相同,前端螺旋槽處有30~35度的傾斜角。
封口釘4下部有螺紋和主釘1頂部螺紋進行配合,對主釘1上端進行封口。
封口釘4、第一骨釘2與第二骨釘3相互之間沒有接觸。第一骨釘2、第二骨釘3、封口釘4都是通過自身螺紋與主釘1固定。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