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健藥酒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它多有遺傳因素和家族因素,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多見于拇趾的跖趾關節,也可發生于其他較大關節,尤其是踝部與足部關節。痛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學“痹證、痛風、歷節”范疇,急性發作期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關節疼痛,累及的關節以第一跖趾關節最多見,嚴重者可致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急性梗阻性腎病或痛風性腎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目前別嘌呤醇、丙磺舒和秋水仙堿等藥物是其常規治療藥物,但是這藥物往往會導致腹痛、腹瀉、嘔吐及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以及肌肉、周圍神經病變,嚴重的甚至休克、致畸等,有相當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這種治療痛風性
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解決現有的藥物有較大毒副作用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制備而成:鋪地蜈蚣0.6份~1.5份,海桐皮0.8份~1.3份,絡石藤1.5份~2.5份,三叉虎1.8份~2.3份;
制備方法為:將鋪地蜈蚣、海桐皮、絡石藤、三叉虎浸泡于米酒中,常溫浸泡27天~36天,分離出酒液;其中,米酒的質量為鋪地蜈蚣、海桐皮、絡石藤和三叉虎四種組分的總質量之和的6倍~7倍。
上述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米酒采用純糧釀造,所述米酒的度數為55°。
進一步的,原料的重量份數為:鋪地蜈蚣0.6份,海桐皮1.3份,絡石藤2份,三叉虎2.3份。
進一步的,原料的重量份數為:鋪地蜈蚣1.5份,海桐皮0.8份,絡石藤1.5份,三叉虎1.8份。
進一步的,原料的重量份數為:鋪地蜈蚣1份,海桐皮1份,絡石藤2.5份,三叉虎2份。
本發明所述鋪地蜈蚣為石松科、垂穗石松屬植物,拉丁學名為palhinhaeacernua(l.)francoetvasc.的全草。
本發明所述海桐皮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var.orientalis(l.)merr.的樹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厘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縱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
本發明所述絡石藤,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藤,拉丁名為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lem.的帶葉藤莖。
本發明所述三叉虎為蕓香科植物三叉虎evodialepta(spreng.)merr.的根、葉。
本發明治療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還可以制備成膏劑、散劑等劑型,用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利用各種藥物的綜合協同作用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對人體無毒無害,無須煎煮,內病外治,直達病區;其中,鋪地蜈蚣性味以甘、平、微苦為主,其功效為祛風濕、舒筋活絡為主;海桐皮性味以辛、苦、平為主,其功效為祛風濕、通絡止痛為主;絡石藤性味以苦、微寒為主,其功效為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為主、三叉虎性味以苦、寒為主,其功效為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清熱解毒。其中以三叉虎、絡石藤為君,海桐皮為臣,鋪地蜈蚣為使,其中,三叉虎、絡石藤二者相須為用,均以苦寒為主,加強清熱祛濕、通絡止痛治療效果,海桐皮及鋪地蜈蚣相使為用,佐助君藥加強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本發明藥物全方君臣佐使,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2、與傳統的別嘌呤醇、丙磺舒和秋水仙堿等藥物相比,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以外用為主,故對內臟不產生明顯不良反應,對肝、腎、消化系統等器官無毒副作用;本發明藥酒對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所產生的紅腫熱痛和關節功能障礙療效顯著,并且本發明藥酒費用低,可在基層醫療機構推廣,從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制成藥酒
本實施例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由60克鋪地蜈蚣、130克海桐皮、200克絡石藤和230克三叉虎。
制備方法為:將鋪地蜈蚣、海桐皮、絡石藤、三叉虎浸泡于3.72千克米酒中,常溫浸泡30天,分離出酒液;所用米酒是采用純糧釀造的度數為55°的米酒。
實施例2——制成藥酒
本實施例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由1.5千克鋪地蜈蚣、0.8千克海桐皮、1.5千克絡石藤、1.8千克三叉虎組成。
制備方法為:將鋪地蜈蚣、海桐皮、絡石藤、三叉虎浸泡于36.4千克米酒中,常溫浸泡36天,分離出酒液;所用米酒是采用純糧釀造的度數為55°的米酒。
實施例3——制成藥酒
本實施例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由1千克鋪地蜈蚣、1千克海桐皮、2千克絡石藤和2千克三叉虎組成。
制備方法為:將鋪地蜈蚣、海桐皮、絡石藤、三叉虎浸泡于42千克米酒中,常溫浸泡27天,分離出酒液;所用米酒是采用純糧釀造的度數為55°的米酒。
臨床案例
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選擇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2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100例與對照組100例。其中治療組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齡在40~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歲,平均病程為7.5年;對照組男性81例,女性19,年齡在45~63歲之間,平均為50歲,平均病程為5.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組患者將實施例中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藥酒涂擦患處,每天3次;對照組患者口服秋水仙堿片1mg、口服,每日1-2次;碳酸氫鈉片1.0g,口服,每日3次,雙氯芬酸鈉腸溶膠囊50mg,口服,每日2次;治療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治療7天后觀察疼痛減輕程度、肢體關節活動度治療前后變化及疼痛再發時間、治療后有無副作用等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治療后15天隨訪,進行問診、輔助檢查及體格檢查,評價治療效果。治療后15天,治療組100例中,治愈60例(60.00%),顯效27例(26.67%),好轉8例(8.00%),無效5例(5.33%),總有效率94.67%;對照組100例,治愈39例(39.17%),顯效25例(25.00%),好轉18例(18.33%),無效18例(17.50%),總有效率82.50%。兩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差異有顯著性(p<0.01或0.05)。
其中,療效標準如下:
治愈:血尿酸恢復正常,關節脹痛消退,活動功能恢復正常,痛風結節消失;
顯效:痛風癥狀基本消失,血尿酸達正常水平或已經大范圍下降,關節腫脹未回復正常但已經大部分消退,關節活動功能尚有一定程度障礙,痛風結節明顯減小但尚未完全消退;
有效:介于顯效與無效之間,各癥狀體征有所改善;
無效:各方面無變化或反而加重。
案例1:代某,男,54歲,農民,主要癥狀為反復四肢關節紅腫熱痛不適10年,加重1周;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病史,查腎功能,尿酸含量為615umol/l,crp105mg/l,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給與該患者涂擦本發明藥酒患處治療5天后四肢關節紅腫熱痛基本消退,可自行下床,復查尿酸及crp,皆恢復正常范圍。
案例2:鄭某,男,50歲,主要癥狀為反復四肢關節紅腫熱痛不適4年,加重3天;查體,見雙膝、雙踝關節附近可見痛風石形成,未破潰,腫脹明顯、皮溫增高、活動障礙,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予該發明藥酒涂擦患處治療6天后四肢關節紅腫熱痛基本消退,可自行活動,身體無別的任何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