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補腎健脾的足浴中藥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補腎健脾的足浴中藥材。
【背景技術】
[0002]人的足底,存在著幾乎所有體內臟器官的反射區。足底連結著人體的12條經絡中,最為重要的其中6條:即脾經、胃經、膀胱經、腎經、肝經及膽經。故有:“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鏡子”之說。足底處在人體末端,因遠離心臟而供血不足,故反復刺激按摩足底則可促進血液流暢,加強人體心臟泵的作用。故此,足又被稱之謂:人的“第二心臟”。
[0003]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大,活動量不足,經常出現腎陽虛、脾氣虛等,煎熬中藥不僅麻煩,而且很多中藥味苦,難以下咽,因此,我們提供一種補腎健脾的中藥足浴液,可以通過足底穴位補腎健脾,方便簡單易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補腎健脾的足浴中藥材,可以補脾強腎,調理亞健康。
[0005]為此,本發明提供了如下中藥:包括菟絲子10-25份、小茴香10-20份、肉桂10_25份、熟地8-15份、茯苓10-25份,陳皮10-18份、芡實10-18份,木香6-12份、山藥6-12份。
[0006]上述中藥由下述重量份中藥原料藥合制而成:菟絲子18份、小茴香15份、肉桂18份、熟地12份、茯苓15份,陳皮15份、芡實15份,木香8份、山藥8份。
[0007]本發明所選藥材及藥理如下:
菟絲子:氣味辛,甘,平無毒。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健脾固胎。
[0008]小茴香:味辛,性溫。開胃進食,理氣散寒,有助陽道。
[0009]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
[0010]熟地:甘,微溫。歸肝、腎經。補血養陰,填精益髓。
[0011]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
[0012]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0013]芡實:性味甘平,無毒,補中益氣,為滋養強壯性食物。
[0014]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大腸、三焦經。行氣止痛;調中導滯。主胞脅脹滿足;脘腹脹痛;噯吐泄瀉;痢疾后重。
[0015]山藥:甘、平。健脾胃、益肺腎、補虛羸。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1:
按比例稱取菟絲子18份、小茴香15份、肉桂18份、熟地12份、茯苓15份,陳皮15份、芡實15份,木香8份、山藥8份;
將上述原料藥加體積百分比為70%的乙醇提取,原料藥與乙醇的質量比為1:20,提取溫度為50°C,提取時間為4小時; 所得到的提取物先用濾徑為200目的紗布進行過濾,再用硅藻土和板框過濾器進行抽濾;抽濾溫度為50°C。離心,離心轉速為4000r/min,離心時間為15min,取上清液濃縮,旋轉蒸發濃縮法:加熱溫度控制在80°C ;氣壓是-0.1標準大氣壓,90°C滅菌30min后即得。
[0017]產品檢測指標:
可溶性固形物彡20% ;
多糖含量(mg/mL)彡320 ; pH:5 ?9。
[0018]實施例2:
按比例稱取菟絲子18份、小茴香15份、肉桂18份、熟地12份、茯苓15份,陳皮15份、芡實15份,木香8份、山藥8份;
上述原料藥加體積百分比為65%的乙醇提取,原料藥與乙醇的質量比為1:10,提取溫度為65°C,提取時間為3小時;
將所得到的提取物先用濾徑為100目的紗布進行過濾,再用硅藻土和板框過濾器進行抽濾;抽濾溫度為40°C。離心,離心轉速為5000r/min,離心時間為20min,取上清液濃縮,旋轉蒸發濃縮法:加熱溫度控制在80°C;氣壓是-0.1標準大氣壓,90°C滅菌40min后即得。
[0019]廣品檢測指標:
可溶性固形物彡20% ;
多糖含量(mg/mL)彡220 ;
PH: 5 ?9。
【主權項】
1.一種補腎健脾的足浴中藥材,其特征是:它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藥原料藥物配制而成:菟絲子10-25份、小茴香10-20份、肉桂10-25份、熟地8_15份、茯苓10-25份,陳皮10-18份、芡實10-18份,木香6-12份、山藥6-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補腎健脾的足浴中藥材,其特征是:它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藥原料藥物配制而成:菟絲子18份、小茴香15份、肉桂18份、熟地12份、茯苓15份,陳皮15份、芡實15份,木香8份、山藥8份。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補腎健脾的足浴中藥材,本發明中包括菟絲子10-25份、小茴香10-20份、肉桂10-25份、熟地8-15份、茯苓10-25份,陳皮10-18份、芡實10-18份,木香6-12份、山藥6-12份。它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藥原料藥合制而成:菟絲子18份、小茴香15份、肉桂18份、熟地12份、茯苓15份,陳皮15份、芡實15份,木香8份、山藥8份。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補腎健脾的足浴中藥材,可以補脾強腎,調理亞健康。
【IPC分類】A61P1-14, A61K36-8945
【公開號】CN104666729
【申請號】CN201310620162
【發明人】賴虹杜
【申請人】陜西康樂中醫藥養生研究院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3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