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敷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敷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病,感染與變態反應造成的黏膜水腫是鼻竇炎發生的主要原因。癥狀除鼻部癥狀如膿涕、鼻阻塞、后鼻滴涕、鼻血外,常伴有鄰近器官癥狀和全身及繼發性癥狀,故常常首先就診于其他科室。以致造成誤診或治療不規范,最后形成慢性鼻竇炎,因慢性鼻竇炎癥狀較輕或無癥狀,往往易被忽視。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原因:
(1)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未能及時治療;(2)感染而肥大的增殖體引起鼻阻塞,妨礙鼻及鼻竇的黏膜纖毛運動;(3)變態反應引起鼻腔及鼻竇的水腫妨礙引流;(4)鼻腔鼻竇黏膜功能紊亂。目前,對于慢性鼻竇炎的治療仍以病灶清除、暢通引流、抗感染、恢復功能。傳統的鼻竇開放、根治術以及近年廣泛開展鼻內鏡下功能性鼻竇開放、引流術、輔以術前、術后的抗感染、抑制變態反應,取得了較滿意效果,但功能性鼻竇炎手術由于手術及術后口腔清理均較痛苦,病人不能合作而影響療效,導致慢性鼻竇炎成為臨床難治性疾病。
[0003]鼻竇炎為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鼻竇炎屬中醫學鼻淵范疇。多因風熱邪毒凝集鼻竅;或熱邪內蘊,邪毒循經上蒸;或肝膽失于疏泄,膽火循經上犯傷及鼻竅,均可燔灼氣血,化為膿濁而成。治宜清熱解毒,逐瘀排膿.現代醫學認為慢性鼻竇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全身免疫力低下、機體變態反應性增高,局部致病菌感染及竇口鼻道復合體畸形、微循環障礙等因素。慢性鼻竇炎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感冒受涼,引起鼻黏膜充血腫脹,就可導致鼻竇炎。本病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不易徹底根治,常給患者帶來煩惱與痛苦。目前國內外除鼻內窺鏡手術外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抗菌消炎等常規治療效果欠佳)和方法,尤其是控制復發更困難。
[0004]近年來CT的廣泛應用對診斷慢性鼻竇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慢性鼻竇炎治療時間較長(抗生素4W以上,局部糖皮質激素3個?6個月,黏液促排劑4w以上)。而作為輔助治療的負壓置換術、上頌竇穿刺術,多不易接受,且療效并不確定,病人多不能堅持系統治療,嚴重影響療效。而功能性鼻竇炎手術由于手術及術后口腔清理均較痛苦,病患不能合作而影響療效,導致慢性鼻竇炎成為臨床難治性疾病。臨床迫切需要一種既簡單又針對性的外敷中藥制劑,能直達病灶,緩解痛苦。
【發明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難題,急需一種配方簡單、制作工藝簡便,毒副作用小,且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成本低廉,且氣味不影響病患感覺,不產生耐藥性的新藥。本發明直達鼻部病灶,使其受到良性刺激,疏通經絡,消除氣血阻滯,促進血液暢通,達到扶正祛邪作用,臨床療效甚佳。本發明制備簡單,能直達病灶,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發。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敷中藥制劑,其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為:蒼耳10?20份,香附10?20份,魚腥草10?20份,辛夷10?20份,白芷10?20份,荊芥10?20份;冰片10?20份,薄荷10?20份,細辛10?20份,鵝不食草10?20份;黃連10?20份。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敷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所述外用制劑的劑型為滴劑的制備方法包括:
[0008]a、先將所有原料藥蒸餾結晶成粉末;為組分1 ;
[0009]b、再將蒸餾后的藥渣放入乙醇浸泡,熱提取,成浸膏狀,為組分2 ;
[0010]C、將上述提取物混合濃縮成糊狀,加上芝麻油、裝瓶。
[0011 ] 所述步驟a中,可以先將所有原料藥材用水蒸氣法蒸餾,得到結晶物,然后粉碎成細粉;作為組分1備用。
[0012]所述步驟b中,可以取蒸餾后的藥渣加入5-10倍量的60-90%乙醇浸泡1_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80-120目濾過,再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36的浸膏,加熱濃縮,30分鐘?45分鐘,提取活性成份,將濃縮液靜置成浸膏狀,藥糊繼續加熱濃縮至浸膏狀,靜置備用,成為組分2。
[0013]所述步驟c中,可以將蒸餾提取的結晶物放入乙醇提取的藥渣浸膏中,加芝麻油浸泡5-10天可裝瓶使用。
[001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再提供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敷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所述外用藥物劑型為噴霧劑的制備步驟包括:
[0015]a、將所有原料藥用水蒸氣法蒸餾,得白色結晶物;
[0016]b、再將藥渣乙醇加熱回流提取;
[0017]c、將上述兩種提取物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抽濾吸附,得藥粉加溶劑裝入藥用噴霧器中。
[0018]所述步驟b中,可以將蒸餾過藥渣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時,提取活性成份,將2次提取液合并過濾靜置;所述步驟C中,其特征在于,將兩次藥渣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4g生藥/mL,抽濾后,濾液的相對密度約為20°C時1.06 ;上述濾液經體積為10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先用10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溶劑,得到原料藥粉混合前述步驟得到的蒸餾結晶粉末,加溶劑,裝入藥用噴霧器中。
[0019]所述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敷中藥制劑,其所述外敷制劑劑型可以為:滴劑、噴霧劑、軟膏、@1劑、沖洗劑和藥棉塞劑。
[0020]本發明配方簡單、制作工藝簡便,毒副作用小且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成本低廉。本發明使鼻部病灶受到良性刺激,疏通經絡,消除氣血阻滯,促進血液暢通,達到扶正祛邪作用,臨床療效甚佳。本發明采用不同藥性的中藥材,進行了科學配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備簡單,能直達病灶,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21]慢性鼻竇炎,中醫稱為“鼻淵”、“腦漏”。臨床以鼻塞不通,不聞香臭,鼻流膿涕或腥臭,頭額脹痛,經久不止,記憶力減退等為主要癥狀。本病四季均可發病,因其病程長,常迀延難愈,治療頗為棘手。慢性鼻竇炎屬中醫學“鼻淵”范疇,多因外感風邪。久治不愈,肺失清肅,痰濕停于肺,肺經郁火,結滯鼻竅,灼傷鼻竇肌膜所致。病位在鼻,在臟屬肺,與脾胃亦有一定關系。《靈樞?脈度》肺氣通于鼻,肺和則能知香臭矣”。慢性鼻竇炎除了急性鼻竇炎繼續發展所致外,也有為正氣衰弱不能勝邪所致。《名醫雜著》鼻塞不聞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風寒便塞,不明舉發者,世俗皆以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溫之藥,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經素有火邪......”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或虛實夾雜。故治療原則應為扶正祛邪,
通鼻開竅,清熱解毒。
[0022]《素問.氣闕論》日:“膽移熱于腦,則辛額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膽熱循經移于腦,津液蒸濁而下注鼻竇。過食辛甘,濕熱內生,郁滯脾胃,上蒸鼻竅。外感風熱,傳人啼臟,肺經郁熱,灼熾鼻竇。慢性鼻竇炎屬祖國醫學的鼻淵范疇,多由外邪侵入,治療不當,余邪未清,或臟器虛損,反復感邪,邪毒滯留竇竅,腐壞肌膜或氣血瘀阻而成。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原因:(1)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未能及時治療;(2)感染而肥大的增殖體引起鼻阻塞,妨礙鼻及鼻竇的黏膜纖毛運動;(3)變態反應引起鼻腔及鼻竇的水腫妨礙引流;(4)鼻腔鼻竇黏膜功能紊亂。目前,對于慢性鼻竇炎的治療仍以病灶清除、暢通引流、抗感染、恢復功能。
[0023]傳統的鼻竇開放、根治術以及近年廣泛開展鼻內鏡下功能性鼻竇開放、引流術、輔以術前、術后的抗感染、抑制變態反應,取得了較滿意效果。故本病宜提倡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以免迀延難愈。
[0024]現代醫學認為慢性鼻竇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全身免疫力低下、機體變態反應性增高,局部致病菌感染及竇口鼻道復合體畸形、微循環障礙等因素。慢性鼻竇炎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感冒受涼,引起鼻黏膜充血腫脹,就可導致鼻竇炎。本病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不易徹底根治,常給患者帶來煩惱與痛苦。目前國內外除鼻內窺鏡手術外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抗菌消炎等常規治療效果欠佳)和方法,尤其是控制復發更困難。
[0025]方中的主要成分為辛夷、蒼耳、白芷、薄荷、鵝不食草等。辛夷、白芷疏通鼻竅、清熱解毒,疏風除濕止痛,消腫排膿生肌,具有收斂作用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分泌物吸收;蒼耳子燥濕、健脾宣肺通竅,解毒止痛,對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具有抗過敏功效;薄荷具有解表、散寒、平喘、利尿功效,對血管有收縮作用,用于鼻黏膜腫脹;防風消解上焦肺熱、化濕清熱、止血止痛,既抗菌消炎,又有抗過敏作用;鵝不食草有疏風熱、祛風功能,能促進鼻黏膜分泌而去除黏膜上的黏液,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其他幾味均具有抑菌,增強免疫作用。全方立意在于祛除濁物,清、散、通、養,攻不傷正,標本兼顧,用藥平和,避其苦寒及辛散太多,便于久用。本病常因外感誘發或加重,可根據風寒或風熱的不同適當加味,病久體虛可根據肺氣不足及腎精虧損的不同加味。本病治愈率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提高,而且對泛發性、慢性十數年及做過穿刺術或手術的患者同樣能達到治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