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助行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創造屬于一種傷病者行走輔助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下肢障礙者行走輔助的助行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年長者,年長者由于身體平衡及反應力的退化,行走方面需要更多的幫助;另一方面,一些由于患病而造成下肢行走障礙的人士,也需要行走方面的幫助。為此,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的助行設備。
[0003]據了解,在德國,50%以上的60歲老人出行需要使用一種帶有四個輪子、類似小型手推車的助行器。助行器除了能方便老人行走,還配備了坐墊和車筐,成為老人上街的好幫手。為了保證老人們的安全,德國政府規定,行動不便的老人只能憑借助行器“駕照”到醫院或醫療用品商店購買助行器,保險公司會為其全額報銷。而沒有“駕照”的老人買助行器,就要承擔全部費用,約為300歐元(約合人民幣2100元),因此,老人們都會到醫院進行理論和實踐各兩小時的免費助行器培訓。首先,醫院的治療師會對老人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強調出現問題時的解決方法。比如,如何啟動和停止助行器、如何調節助行器坐墊的高度、如何選擇助行器的輪胎、如何帶著助行器上公交車等。同時,治療師還會培訓老人們在使用助行器時的身體姿勢以及出現意外時如何避險等。然后,老人們會在醫院內的練習場上,實際操作助行器。練習場上除了有交通標識、彎道,還有草地、上下坡、石子路等模擬場景。最后,老人會在醫院治療師和當地交通局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駕駛”助行器的考試,考試合格后獲得助行器“駕照”。德國各個聯邦州目前都在完善法規,要求醫院和醫療用品商店拒絕向沒有“駕照”的老人出售助行器。同時,各地交通局還會抽查大街上老人們的“駕駛”技術,若發現技術不合格,會要求其重新培訓。可見從全球角度來看,老年人使用助行器,特別是安全的使用助行器已經是大勢所趨。
[0004]助行器,就是可以讓通過器械的支撐,讓腿腳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腳不靈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夠自理,能夠和正常人一樣外出散步。最常見助行器包括兩輪和四輪助行器。如果在保持平衡方面有困難或者很容易摔倒的話,兩種助行器都能提供足夠的穩定性。當走動的時候需要助行器支撐重量的話,兩輪的助行器是最好的。沒有輪子的支撐腿可以防止助行器滑走。如果不需要倚著你的助行器來取平衡的話,四輪助行器可以使人走得更快些。
[0005]拐杖是另一種常用的助行器,與手杖支撐點在手部不同,其支撐點在腋部。使用者使用拐杖時,要調整合適的高低度。拐杖過長,易使使用者腋部受壓,臂叢神經易受傷:拐杖過短,使用時使用者要彎腰,而致用力不當,步態不穩。拐杖的合適長度,應是使用者直立時地面到腋窩的直線距離稍低3?5厘米。拐杖上端與腋窩接觸的部位應該用海綿、橡皮墊或毛巾加固,布帶纏繞,以減少拐杖上端硬處與腋窩的摩擦。拐杖頭部應套上橡皮套,防止使用者走路時滑倒。行走時,應當用力握著把手,不要頂壓腋窩,同時要用上臂部將拐杖夾在身邊,以保持穩定。
[0006]市場上最被廣泛使用的除了拐杖之外,就是Π形助行器,具有四點著地以供患者穩定支撐,但此種助行器在使用時必需用手撐住扶手,將形成支點低而上身重的情形,尤其側邊支撐組件離身體甚近,側倒時無支撐力,當上身向外傾斜過多時,即有翻倒受傷之虞。再者,以手撐在扶手來支撐身體重量時,手掌、手腕、下臂、手肘、上臂、肩膀均同時出力,用于較長行程時,將會造成體力上的負擔且容易勞累,因此Π形助行器并不能符合安全、省力、方便的條件。同時,市面上其他的助行器也都是以上肢力量支撐下肢,對于年長人員來說,其上肢力量也非常弱,因此使用此類助行器并不適合,同時還會造成上肢病痛或其他危險。
[0007]除此以外,市面上還出現了電動助行車等助行設備,該類設備結構復雜,體積大、重量大,使用者攜帶并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8]有鑒于此,本發明創造旨在提出一種下肢障礙者行走輔助的助行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助行器不能很好滿足老年人和下肢障礙人士需要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創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9]提供一種助行器,包括車座、扶手、高度調節管、主體支撐管、連接架和車輪;所述扶手位于車座邊緣,車座底部與高度調節管頂部相連,高度調節管底部與主體支撐管螺栓連接,主體支撐管通過連接架與車輪相連,所述車輪為3個或4個。
[0010]其中,所述的3個車輪包括I個前輪和2個后輪,所述的2個后輪之間通過后輪車軸相連;所述的后輪車軸與所述主體支撐管之間通過加強筋相連,所述的2個后輪之間的寬度為30 ± 3cm。
[0011]其中,所述的3個車輪包括I個前輪和2個后輪,所述的2個后輪之間通過后輪車軸相連;前輪連接架通過加強筋分別與2個后輪連接架相連,所述的2個后輪之間的寬度為30±3cmo
[0012]其中,所述的3個車輪分為2個前輪和I個后輪,所述2個前輪之間通過前輪車軸相連,前輪連接架與前輪車軸相連,同時前輪連接架通過加強筋與后輪連接架相連,所述的2個前輪之間的寬度為25±3cm。
[0013]其中,所述的4個車輪分為a輪、b輪、c輪和d輪;所述的a輪與b輪之間夾角為60度,所述的b輪與c輪之間的夾角為120度,所述的c輪與d輪之間的夾角為60度,所述的d輪與a輪之間的夾角為120度。
[0014]其中,所述的4個車輪分為2個前輪和2個后輪,所述的2個前輪之間通過前輪車軸相連,所述的2個后輪之間通過后輪車軸相連,前輪連接架與前輪車軸相連,所述的后輪車軸通過加強筋與主體支撐管相連,所述的2個前輪之間的寬度為25±3cm,所述的2個后輪之間的寬度為30±3cm。
[0015]其中,所述的4個車輪分為2個前輪和2個后輪,所述的2個前輪之間通過前輪車軸相連,所述的2個后輪之間通過后輪車軸相連,前輪連接架與前輪車軸相連,前輪連接架通過加強筋與后輪連接架相連,所述的2個前輪之間的寬度為25±3cm,所述的2個后輪之間的寬度為30 ± 3cm。
[0016]其中,所述的車座頂部距離地面高度為85± 10cm,所述的支撐管頂部距離地面高度為60 ± 5cm,所述助行器整體長度為60 ± 5cm。
[0017]其中,所述的前輪車軸和后輪車軸為管狀車軸或菱形車軸。
[0018]其中,所述的車輪為HJ輪或萬向輪。
[0019]本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