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做完下肢骨科手術后的病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床上療養后,還需要通過運動來鍛煉下肢的肌肉和骨骼,加速術后下肢運動能力的恢復。骨科助行器多用于需要進行功能鍛煉的患者,例如:骨科術后的老年人,髖關節、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另外對于其他殘疾人對步行時保持平衡沒有信心的人群,也可使用助行器協助其行走。現有專利申請號為CN 104207918 A的一種骨科助行器,包括把手、靠背、坐墊、轉向輪、手剎、高度調節裝置,在把手下方設有手剎,在坐墊兩側設有高度調節裝置。此種骨科助行器使得骨科病人在康復的狀態下能夠正常活動,也可以坐下休息,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但卻存在著使用攜帶不方便,占用空間大,使用靈活性差的問題。
[0003]因此,發明一種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顯得非常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以解決現有的骨科護理助行器存在著使用攜帶不方便,占用空間大,使用靈活性差的問題。一種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包括座板,外部支撐結構,內部支撐架,轉軸,背套,腳座,連接管和連接螺栓,所述的座板安裝在內部支撐架中間的連接管的上部;所述的內部支撐架通過轉軸活動連接在外部支撐結構的內側;所述的背套套裝在內部支撐架的上部;所述的腳座安裝在內部支撐架的下端;所述的連接管通過連接螺栓安裝在內部支撐架的中間位置。
[0005]所述的座板包括板體,卡座,連接板和安裝孔,所述的卡座設置在板體底部的左側;所述的連接板設置在板體底部的右側;所述的安裝孔設置在連接板上。
[0006]所述的座板通過安裝孔活動安裝在連接管上,通過與卡座的配合,有利于座板的靈活使用與固定,進而方便折疊,攜帶方便。
[0007]所述的外部支撐結構包括支撐管,把手,防滑套,調節孔,滑輪和加強桿,所述的把手安裝在支撐管的上部;所述的防滑套套裝在把手上;所述的調節孔分別設置在支撐管或者把手上;所述的滑輪安裝在支撐管的下端;所述的加強桿焊接設置在兩側支撐管的中間。
[0008]所述的把手具體采用內徑為19_的不銹鋼圓管,所述的支撐管具體采用外徑為20_的不銹鋼圓管,通過與調節孔的配合,有利于把手在支撐管內高度的靈活調節,進而適應不同骨科患者的恢復治療,使用靈活方便。
[0009]所述的外部支撐結構通過轉軸與內部支撐架活動連接,通過與座板和連接管的配合設置,有利于實現外部支撐結構與內部支撐架的靈活折疊,進而攜帶方便,節省空間。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座板,外部支撐結構,內部支撐架和轉軸的設置,有利于座板的靈活使用與固定,方便折疊,高度可靈活調節,適應不同骨科患者的恢復治療,使用攜帶方便,便與使用與推廣。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外部支撐結構結構示意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座板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
[0016]1-座板,11-板體,12-卡座,13-連接板,14-安裝孔,2_外部支撐結構,21-支撐管,22-把手,23-防滑套,24-調節孔,25-滑輪,26-加強桿,3-內部支撐架,4-轉軸,5-背套,6-腳座,7-連接管,8-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8]實施例:
[0019]如附圖1至附圖4所示: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包括座板1,外部支撐結構2,內部支撐架3,轉軸4,背套5,腳座6,連接管7和連接螺栓8,所述的座板1安裝在內部支撐架3中間的連接管7的上部;所述的內部支撐架3通過轉軸4活動連接在外部支撐結構2的內側;所述的背套5套裝在內部支撐架3的上部;所述的腳座6安裝在內部支撐架3的下端;所述的連接管7通過連接螺栓8安裝在內部支撐架3的中間位置。
[0021]所述的座板1包括板體11,卡座12,連接板13和安裝孔14,所述的卡座12設置在板體11底部的左側;所述的連接板13設置在板體11底部的右側;所述的安裝孔14設置在連接板13上。
[0022]所述的座板1通過安裝孔14活動安裝在連接管7上,通過與卡座12的配合,有利于座板1的靈活使用與固定,進而方便折疊,攜帶方便。
[0023]所述的外部支撐結構2包括支撐管21,把手22,防滑套23,調節孔24,滑輪25和加強桿26,所述的把手22安裝在支撐管21的上部;所述的防滑套23套裝在把手22上;所述的調節孔24分別設置在支撐管21或者把手22上;所述的滑輪25安裝在支撐管21的下端;所述的加強桿26焊接設置在兩側支撐管21的中間。
[0024]所述的把手22具體采用內徑為19_的不銹鋼圓管,所述的支撐管21具體采用外徑為20mm的不銹鋼圓管,通過與調節孔24的配合,有利于把手22在支撐管21內高度的靈活調節,進而適應不同骨科患者的恢復治療,使用靈活方便。
[0025]所述的外部支撐結構2通過轉軸4與內部支撐架3活動連接,通過與座板1和連接管7的配合設置,有利于實現外部支撐結構2與內部支撐架3的靈活折疊,進而攜帶方便,節省空間。
[0026]工作原理
[0027]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分開外部支撐結構2與內部支撐架3,將座板1打開通過卡座12卡在外部支撐結構2的加強桿26上,實現固定,然后通過調節孔24調整固定好把手22在支撐管21內的高度,使用完畢后,抬起座板1,卡座24與加強桿26分離,合上外部支撐結構2與內部支撐架3,進而實現助行器的靈活折疊,使用于存放。
[0028]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該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包括座板(I),外部支撐結構(2),內部支撐架(3),轉軸(4),背套(5),腳座(6),連接管(7)和連接螺栓(8),所述的座板(I)安裝在內部支撐架(3)中間的連接管(7)的上部;所述的內部支撐架⑶通過轉軸⑷活動連接在外部支撐結構⑵的內側;所述的背套(5)套裝在內部支撐架(3)的上部;所述的腳座(6)安裝在內部支撐架(3)的下端;所述的連接管(7)通過連接螺栓(8)安裝在內部支撐架(3)的中間位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板(I)包括板體(11),卡座(12),連接板(13)和安裝孔(14),所述的卡座(12)設置在板體(11)底部的左側;所述的連接板(13)設置在板體(11)底部的右側;所述的安裝孔(14)設置在連接板(13)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板(I)通過安裝孔(14)活動安裝在連接管(7)上。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支撐結構(2)包括支撐管(21),把手(22),防滑套(23),調節孔(24),滑輪(25)和加強桿(26),所述的把手(22)安裝在支撐管(21)的上部;所述的防滑套(23)套裝在把手(22)上;所述的調節孔(24)分別設置在支撐管(21)或者把手(22)上;所述的滑輪(25)安裝在支撐管(21)的下端;所述的加強桿(26)焊接設置在兩側支撐管(21)的中間。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22)具體采用內徑為19_的不銹鋼圓管,所述的支撐管(21)具體采用外徑為20_的不銹鋼圓管。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支撐結構(2)通過轉軸(4)與內部支撐架(3)活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便攜式骨科護理助行器,包括座板,外部支撐結構,內部支撐架,轉軸,背套,腳座,連接管和連接螺栓,所述的座板安裝在內部支撐架中間的連接管的上部;所述的內部支撐架通過轉軸活動連接在外部支撐結構的內側;所述的背套套裝在內部支撐架的上部;所述的腳座安裝在內部支撐架的下端;所述的連接管通過連接螺栓安裝在內部支撐架的中間位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座板,外部支撐結構,內部支撐架和轉軸的設置,有利于座板的靈活使用與固定,方便折疊,高度可靈活調節,適應不同骨科患者的恢復治療,使用攜帶方便,便與使用與推廣。
【IPC分類】A61H3/04
【公開號】CN205019365
【申請號】CN201520773964
【發明人】姬永琴, 王紅麗, 于國軍
【申請人】姬永琴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