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及其制法,主要是可令球頭上蓋所減少的厚度重量轉移至球頭下側、后側等位置,讓球頭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形下可達到低重心、深重心、增加吸震及擴大擊球甜蜜區的效果。
背景技術:
高爾夫球運動在目前已經是普及的休閑運動,而隨著高爾夫球運動的普及,高爾夫球用具也逐漸的受到重視。高爾夫球用具中,最重要者首推球桿,球桿的良窳會影響到擊球時的穩定性及擊球后球飛行的狀況,而球桿中,關系到擊球結果最重要者則首推球頭。
傳統式一體成型高爾夫球頭,其材質不論是由不銹鋼金屬到目前大部份球友所喜好的鈦合金金屬,截至目前為止各大廠商都在努力研發如何改良高爾夫球頭的重心位置及擴大擊球甜蜜區等所需的效果,以目前業界所制造的鈦合金球頭而言,球頭于精密鑄造成型時,因材質最佳流動系數所能鑄造成型的最薄壁厚為0.9mm左右,若壁厚小于前述厚度,則球頭便較難鑄造成型球頭成型不良率較高,故若是還要在球頭下側、后側增加重量達到低重心、深重心、甚至設置吸震材增加吸震效果,均會造成球頭的重量增加,因此,業界為了達到維持球頭體積大小不變的原則,而可讓球頭上蓋本身的重量變輕做了許多改良,諸如以雷射焊接或爆炸焊接薄板于上蓋部位,或是以強酸腐蝕上蓋部位,以使上蓋變薄等方式;后者除不能量產外還會造成環境污染,而前者則因成本高,且焊接上蓋的內焊道也會影響擊球時的聲響,以致無法平價供應市場,針對上述的缺點本發明人日前提出專利申請第93104406號,然經發明人實際制作后仍有些許地方須再改良,例如球頭在成型時上蓋的厚度較容易受限且成型時不良率較高,而磨除的過程中球頭上蓋部份也較不易達到厚度相同與平整,實有再加以改善的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有鑒于球頭在制作時的種種問題,乃積極著手從事研發,以期可解決上述球頭所存在的問題,經過不斷的試驗及努力,終于研發出本發明。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及其制法,其主要是球頭于精密鑄造成型時材質最佳流動是數所能鑄造成型最佳良品率的最薄厚度為0.9mm左右,厚度再薄則較難鑄造成型,因此本發明于鑄造一體成型球頭時,該球頭的頸部側設有鑄造成型的膠口,而球頭上蓋分模線下方的周圍則形成一環狀流道,環狀流道并與膠口相通,該環狀流道主要目的乃因為上蓋厚度較薄可利用環狀流道與的厚度較厚的優點,以輔助鑄造的金屬液體順利從膠口流至上蓋部位,然后再透過上蓋所成型的凸部,就其與上端面緊密且對稱的排列,以幫助厚度較薄的上端面順利成型;而球頭上蓋則形成一加工區,其上形成厚度較薄的上端面與厚度較厚的凸部,背部則形成內凹區與沖擊反彈區,該沖擊反彈區近于擊球面板的一側處為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較薄的形態,此外,加工區以外的周緣厚度為球頭的原厚度;藉由加工區的上端面與凸部呈對稱分布且距離近的排列方式,可以上端面為基準順利將所突出的凸部磨除,使磨除后變薄所減少的重量移至球頭的下側、后側等位置,即可達到低重心、深重心、增加吸震及擴大擊球甜蜜區的各種效果。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是采取以下的技術手段予以達成,其中本發明的方法是包括有鑄造成型步驟其是精密鑄造一體成型具有上蓋的球頭,該球頭的頸部側設有球頭鑄造成型的膠口與分模線下方的環狀流道,該環狀流道并與膠口相通,上蓋則形成一加工區,其上形成厚度較薄的上端面與厚度較厚的凸部,背部則形成內凹區與沖擊反彈區,該沖擊反彈區位于擊球面板的一側處為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較薄的形態,此外,加工區以外的周緣厚度為球頭的原厚度。
研磨球頭步驟是將球頭的頸部側鑄造成型所設置的膠口與上蓋分模線下方的環狀流道磨除,而球頭上蓋的加工區形成厚度較厚的凸部,以上端面為基準將其磨平,使得上蓋的加工區的厚度變薄。
加工表面步驟將球頭上蓋的加工區磨平后再研磨加工即完成成品。
本發明的球頭結構除上蓋的其它部位厚度為0.9mm,上蓋的厚度為0.5mm,上蓋近擊球面板的一側處形成有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為較薄0.5mm的沖擊反彈區。
藉由上述的方法與結構,本發明可以使得球頭上蓋部分的厚度由傳統的0.9mm縮減為大部分0.5mm的結構,而減少的厚度即重量則可用以移至球頭的下側、后側等位置,即可達到低重心、深重心、增加吸震及擴大擊球甜蜜區的各種效果。
圖1是本發明球頭于加工前的上視圖。
圖2是圖1的1-1線剖視圖。
圖3是圖1的2-2線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球頭加工后的上視圖。
圖5是圖4的1-1線剖視圖。
圖6是圖4的2-2線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球頭于加工前的另一實施例圖。
附圖中;10--球頭11--上蓋12--加工區 13--上端面14--凸部15--周緣16--內凹區 17--沖擊反彈區18--擊球面板20--膠口30--環狀流道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是為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及其制法,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法流程是包括有鑄造成型步驟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其是精密鑄造一體成型具有上蓋11的球頭10,該球頭10的頸部側有球頭10鑄造成型所設置的膠口20與分模線下方的環狀流道30,該環狀流道30并與膠口20相通,上蓋則形成一加工區12,該加工區12上形成厚度較薄的上端面13與厚度較厚的凸部14,背部則形成內凹區16與沖擊反彈區17,該沖擊反彈區17近于擊球面板18的一側處為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較薄的形態,此外,加工區12以外的周緣15厚度為球頭10的原厚度。此外,該球頭的上蓋所形成的加工區,其上端面13與凸部14也可以另一種方式鑄造成型請參照圖7所示;當然,也可依實際上的需求而對加工區的上端面13與凸部14作形狀或排列方式上的變更,以符合實際的需求。
研磨球頭步驟請參照圖4至圖6所示是將球頭10的頸部側鑄造成型所設置的膠口20與上蓋11分模線下方的環狀流道30磨除,且球頭10上蓋11的加工區12所形成厚度較厚的凸部14則以上端面13為基準將其磨平,使得加工區12背部的內凹區16厚度為0.6mm,沖擊反彈區17厚度中央為1.4mm,兩端為0.6mm,加工區12以外的周緣15厚度為球頭10的原厚度0.9mm。
加工表面步驟將球頭10上蓋11的加工區12磨平后再整體加以研磨拋光,加工時磨掉0.1mm,以使得上蓋加工區12的背部內凹區16厚度為0.5mm,而該沖擊反彈區17的中央厚度為1.3mm,兩端厚度為0.5mm。
上述沖擊反彈區17是中央厚度為1.3mm,兩端厚度為0.5mm,并且是由中央厚度朝兩端逐漸縮小的結構,其主要是在揮桿擊球時,高爾夫球有可能與擊球面板上18的任何一點相撞擊,而擊球面板18的中間反彈力較大而兩端反彈力則較小,透過沖擊反彈區17的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較薄的結構,可促使擊球面板18上以中心點算起周邊半徑內的反彈力都維持相差不遠的情形,進而使得擊球面板18的擊球甜蜜區擴大,所以當高爾夫球與擊球面板18以其中心點算起周邊半徑內相撞擊時,其所反彈的力量都能達到相差不遠的情形,讓擊球時可以獲得較佳的反彈效果。
經由上述本發明方法的鑄造成型步驟、研磨步驟及加工表面步驟而完成的球頭10,其除上蓋11周緣厚度在0.9mm,上蓋的厚度為0.5mm,上蓋11近擊球面板18的一側處形成有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較薄的沖擊反彈區17,該沖擊反彈區17是由中央厚度1.3mm朝兩端逐漸縮小為0.5mm的結構,以使得上蓋11可相對于擊球面板18提供其最佳的擊球反彈性能進而達到擴大甜蜜區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是利用前述的空間結構型態下,藉由上述結構的設置,主要可令球頭10的上蓋11可以適當的減少厚度,而減少的厚度即重量則可用以移至球頭的下側、后側等位置,即可達到低重心、深重心、增加吸震及擴大擊球甜蜜區的各種效果,顯見本發明具有顯著而具體的功效增進,本發明已具備產業上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并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起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其制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鑄造成型步驟其是精密鑄造一體成型具有上蓋的球頭,該球頭的頸部側設有球頭鑄造成型的膠口與分模線下方的環狀流道,該環狀流道并與膠口相通,上蓋則形成一加工區,其上形成厚度較薄的上端面與厚度較厚的凸部,背部則形成內凹區與沖擊反彈區,該沖擊反彈區位于擊球面板的一側處為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較薄的形態,加工區以外的周緣厚度為球頭的原厚度;研磨球頭步驟是將球頭的頸部側鑄造成型所設置的膠口與上蓋分模線下方的環狀流道磨除,球頭上蓋的加工區形成厚度較厚的凸部,并以上端面為基準將其磨平,使得上蓋的加工區的厚度變薄;加工表面步驟將球頭上蓋的加工區磨平后再研磨加工即完成成品。
2.如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的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及其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蓋加工再研磨后,周緣厚度為0.9mm,上蓋與內凹區的厚度為0.5mm。
3.一種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球頭上蓋背部則形成內凹區與沖擊反彈區,該沖擊反彈區近于擊球面板的一側處為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較薄的形態,加工區以外的周緣厚度為球頭的原厚度。
4.如權利要求第3項所述的可減少上蓋厚的高爾夫球頭,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球頭上蓋周緣厚度為0.9mm。
5.如權利要求第3或4項所述的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沖擊反彈區是由中央厚度1.3mm朝兩端逐漸縮小為0.5mm的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可減少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及其制法,其是一體成型具有上蓋的球頭,該球頭的頸部側設有鑄造成型的膠口與環狀流道,上蓋則形成一加工區,其上形成厚度較薄的上端面與厚度較厚的凸部,背部則形成內凹區與沖擊反彈區,沖擊反彈區近于擊球面板的一側處為中央厚度較厚,兩端厚度較薄的形態,此外,加工區以外的周緣厚度為球頭的原厚度;藉由加工區的上端面為基準將所突出的凸部磨除,使磨除后減少的重量移至球頭的下側、后側等位置,使球頭在不增加重量下達到低重心、深重心、增加吸震及擴大擊球甜蜜區的各種效果。
文檔編號A63B53/04GK1814330SQ20051000533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2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2日
發明者曾文正 申請人: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孔文, 曾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