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玩具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可以在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之間相互轉變的變形金剛。
背景技術:
現有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都是小孩喜歡的玩具,常見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一般是相互分開、彼此獨立的,由于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相互獨立、分開使用或玩耍,因此它們的功能比較單一,從而大大降低了玩具的趣味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將玩具汽車與機器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且能夠在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之間相互轉變,增強了玩具的趣味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包括具有后輪的玩具汽車底盤,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盤中部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該殼體的上部兩側分別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車門的前端連接有類似于機器人兩臂膀的兩前車輪,該殼體的上端與車體前部活動連接,車體前部上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頭部的前車蓋。
當變形玩具由玩具汽車變形為機器人時,上述玩具汽車的前車蓋、車體前部、兩車門、車體中部外殼等部件的位置發生變化,變成機器人的各組成部分,從而構成了一個機器人;當上述玩具汽車部件的位置還原后,機器人的各組成部恢復為玩具汽車形狀。
所述前車蓋的后端與類似于機器人身上風衣的車體中部外殼一體成型,兩者的連接處類似于機器人頸部,該連接處可轉動地安裝在車體前部的殼體上。當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豎直站立時,上述前車蓋和車體中部外殼隨著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直立而構成機器人的組成部分;當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向下與玩具汽車底盤重合時,上述前車蓋和車體中部外殼隨著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呈水平放置而構成玩具汽車的組成部分。
所述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由前殼體和后殼體構成,前、后殼體的上端兩側分別與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前端鉸接而形成杠桿結構,前、后殼體的上端分別與車體前部鉸接,前、后殼體的下端分別與車體中部鉸接,前、后殼體之間設有彈簧。
在器人豎直站立的過程中,由于前、后殼體的鉸接點不同,所以前、后殼體產生相對運動,在前、后殼體之間的彈簧的作用下,前、后殼體在兩側的鉸接處產生轉動,由于杠桿結構的作用,使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張開;當機器人的前、后殼體豎直站立在車體中部時,車體前部與類似于機器人軀干的殼體在鉸接處相對轉動而相互垂直,從而使類似于機器人頭部的前車蓋打開,顯現出類似于機器人的頭部,變形玩具從玩具汽車變形為機器人。同理,在機器人向前傾倒的過程中,前、后殼體在兩側的鉸接處產生轉動,使類似于機器人頭部的前車蓋合上,車體前部與類似于機器人軀干的殼體在鉸接處相對轉動而在同一直線上,車門關上,玩具汽車恢復原狀。
為了使變形玩具能夠自動完成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之間相互轉變,所述玩具汽車底盤上設有一控制上述殼體其下端相對于車體中部轉動的控制裝置。在該控制裝置的控制下,類似于機器人軀干的殼體能夠從與玩具汽車底盤重合狀態逐漸變化到與玩具汽車底盤垂直狀態,再從與玩具汽車底盤垂直狀態逐漸變化到與玩具汽車底盤重合狀態,如此循環反復進行。
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電機、傳動齒輪組、凸輪、連接機構和復位彈簧,電機通過傳動齒輪組與凸輪傳動連接,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桿、連桿上條形滑槽和固定在底盤上的滑塊的機構,滑塊處于滑槽中,滑塊與滑槽可以相對滑動,連桿的前端與前殼體的下端鉸接,連桿的后端與凸輪相嚙合,復位彈簧安裝在連桿與底盤之間。
為了使所述變形玩具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機器人狀態或者顯示玩具汽車狀態,可以在所述凸輪的遠離轉軸處和靠近轉軸處分別設有一段圓弧,當連桿與上述圓弧段嚙合時,由于凸輪該部分的曲率不變,所以連桿停止前后運動,使變形玩具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狀態。
如果所述凸輪由方形轉輪和定位塊構成,上述連桿上設有與方形轉輪轉動配合的方形孔,方形轉輪上表面設有一與上述方形孔內側相嚙合的凸起,定位塊與齒輪箱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定位塊與方形轉輪的一邊相配合,其的作用是限制方形轉輪在復位彈簧回復力的作用下轉動;此時,為了使所述變形玩具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狀態,可以在所述電機與方形轉輪之間的傳動齒輪組中設有一升降齒輪。
所述升降齒輪包括上齒輪、下齒輪、小齒輪、轉軸和壓縮彈簧,上齒輪和下齒輪大小相同但模數不同,小齒輪固定于上齒輪上,下齒輪固定于轉軸的下部,上齒輪以及其上面的小齒輪可滑動地套在轉軸上部,上齒輪下表面設有一塊四分之一弧形的凸塊,下齒輪上設有一段弧形凹槽,上述弧形凸塊與弧形凹槽形狀、大小相配匹,兩者相互配合,壓縮彈簧張緊在齒輪箱和上齒輪之間。
由于上、下齒輪大小相同但模數不同,所以上、下齒輪在同一齒輪的驅動下會產生相對轉動。當弧形凸塊在弧形凹槽內時,上齒輪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緊貼在下齒輪上,上、下齒輪產生的相對轉動不斷累積,弧形凸塊在弧形凹槽內向前運動,直到弧形凸塊的弧形邊與弧形凹槽的端部相接觸時,上齒輪相對于下齒輪開始向上運動,最后,弧形凸塊的弧形邊離開弧形凹槽的端部,上齒輪相對于下齒輪向上運動到最高點,此時,小齒輪與其最近的中間齒輪嚙合,從而使方形轉輪與電機傳動連接;由于上齒輪相對于下齒輪繼續向前轉動,弧形凸塊的下端在下齒輪沒有弧形凹槽的表面上滑動,直到弧形凸塊再次進入弧形凹槽內,在此過程中,上齒輪一直保持在相對于下齒輪向上運動到最高點的位置處,小齒輪一直與其最近的中間齒輪嚙合,方形轉輪一直與電機傳動連接;弧形凸塊再次進入弧形凹槽內后,上齒輪以及其上面的小齒輪在壓縮彈簧的作用向下運動,并且貼在下齒輪上,小齒輪離開其最近的中間齒輪,電機不與方形轉輪傳動連接,方形轉輪停止轉動并在定位塊限定下定位。這樣,在升降齒輪的作用下,所述變形玩具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機器人狀態或者顯示玩具汽車狀態。
為了使變形玩具在行駛中完成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之間相互轉變,所述玩具汽車底盤的中部設有一萬向輪,該萬向輪與上述電機通過傳動齒輪組傳動連接。當機器人變形完畢后站立于玩具汽車上,該萬向輪與兩后從動輪相互配合,使玩具汽車繼續行駛,同時,該萬向輪還能夠讓玩具汽車在碰到障礙物后產生轉向,保證玩具汽車行駛的連續性。
所述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在前車輪內側與類似于機器人軀干的殼體鉸接,車門后端的內側鉸接有機器人手臂,機器人的手上設有手槍。當類似于機器人軀干的殼體向上直立時,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張開,機器人的手臂及其手上的手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動展開;當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向下與玩具汽車底盤重合時,機器人的兩手臂、手上的手槍收縮并隱藏于車門內側,車門關上。
本實用新型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能夠完成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之間相互轉變,增加了玩具玩耍功能,提高了玩具的趣味性;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能夠在玩具汽車的行駛中不斷地自動完成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之間相互轉變,并且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變形完畢的顯示狀態,進一步增強了玩具的趣味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玩具汽車沒有變形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玩具汽車變形為機器人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分解圖;圖4為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控制類似于機器人腿部的殼體其下端相對于車體中部轉動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示;圖6為升降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包括具有后輪37的玩具汽車底盤5,上述底盤5中部即車體中部11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腿部4及軀干2的殼體,該殼體的上部兩側分別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手部3的車門8,車門8的前端連接有類似于機器人兩臂膀的兩前車輪10,該殼體的上端與車體前部7活動連接,車體前部7上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頭部1的前車蓋6。
所述前車蓋6的后端與類似于機器人身上風衣的車體中部外殼9一體成型,兩者的連接處類似于機器人頸部12,該連接處可轉動地安裝在車體前部7的殼體上。當類似于機器人腿部4及軀干2的殼體豎直站立時,上述前車蓋6和車體中部外殼9隨著上述殼體直立而構成機器人的組成部分;當類似于機器人腿部4及軀干2的殼體機器人軀干2向下與玩具汽車底盤5重合時,上述前車蓋6和車體中部外殼9隨著上述殼體呈水平放置而構成玩具汽車的組成部分。
如圖3、圖4所示,所述類似于機器人腿部4及軀干2的殼體由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構成,前殼體13、后殼體14的上端兩側分別與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前端鉸接而形成杠桿結構,上述杠桿結構主要由分別鉸接在前殼體13與車門8前端之間的第一連桿42,以及分別鉸接在第一連桿42中部與后殼體14之間的第二連桿43構成,前殼體13、后殼體14的上端兩側分別與類似于機器人手部3的車門8前端鉸接,前殼體13、后殼體14的上端分別與車體前部7鉸接,前殼體13、后殼體14的下端分別與車體中部11鉸接,前殼體13、后殼體14之間設有彈簧15。
如圖3、圖5所示,所述玩具汽車底盤5上設有一控制上述殼體其下端相對于車體中部轉動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電機16、傳動齒輪組17、凸輪、連接機構和復位彈簧18,電機16通過傳動齒輪組17與凸輪傳動連接,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桿19、連桿19上條形滑槽20和固定在底盤5上的滑塊21的機構,滑塊21處于滑槽20中,滑塊21與滑槽20可以相對滑動,連桿19的前端與軀干2前殼體13的下端鉸接,連桿19的后端與凸輪相嚙合,復位彈簧18安裝在連桿19與底盤5之間,所述凸輪由方形轉輪22和定位塊23構成,連桿19上設有與方形轉輪22轉動配合的方形孔24,方形轉輪22上表面設有一與上述方形孔24內側相嚙合的凸起25,定位塊23與齒輪箱26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圖中無顯示),定位塊23與方形轉輪22的一邊相配合,其的作用是限制方形轉輪22在復位彈簧回復力19的作用下轉動。
為了使所述變形玩具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機器人狀態或者顯示玩具汽車狀態,所述電機16與方形轉輪22之間的傳動齒輪組17中設有一升降齒輪27。
如圖3、圖6所示,所述升降齒27輪包括上齒輪28、下齒輪29、小齒輪30、轉軸31和壓縮彈簧32,上齒輪28和下齒輪29大小相同但模數不同,小齒輪30固定于上齒輪28上,下齒輪29固定于轉軸31的下部,上齒輪28以及其上面的小齒輪30可滑動地套在轉軸31上部,上齒輪28下表面設有一塊四分之一弧形的凸塊34,下齒輪29上設有一段弧形凹槽33,上述弧形凸塊34與弧形凹槽33形狀、大小相配匹,兩者相互配合,壓縮彈簧張32緊在齒輪箱和上齒輪28之間。
所述玩具汽車底盤5的中部設有一萬向輪35,該萬向輪35與上述電機16通過傳動齒輪組36傳動連接。當機器人變形完畢后站立于玩具汽車上,該萬向輪35與兩后從動輪37相互配合,使玩具汽車繼續行駛,同時,該萬向輪35還能夠讓玩具汽車在碰到障礙物后產生轉向,保證玩具汽車行駛的連續性。
所述類似于機器人手部3的車門8在前車輪10內側與類似于機器人軀干2的殼體鉸接,車門8的后端內側鉸接有機器人手臂41,機器人的手上設有手槍38。當類似于機器人軀干2的殼體向上直立時,類似于機器人手部3的車門8張開,機器人的手臂41及其手上的手槍38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動展開;當類似于機器人手部3的車門8向下與玩具汽車底盤5重合時,機器人的兩手臂41、手上的手槍38收縮并隱藏于車門8內側,車門8關上。
當變形玩具由玩具汽車變形為機器人時,上述玩具汽車的前車蓋6、車體前部7、兩車門8、車體中部外殼9等部件的位置發生變化,變成機器人的各組成部分,從而構成了一個機器人。
如圖3、圖4、圖5所示,當上述方形轉輪22的凸起25向后轉動時,帶動連桿19向后運動,上述前殼體13繞其與車體中部的鉸接點向上運動,由于后殼體14與前殼體13之間設有彈簧15,所以前殼體13、后殼體14分別繞各自與車體中部的鉸接點向上轉動,在器人豎直站立的過程中,由于前殼體13、后殼體14的鉸接點不同,所以前殼體13、后殼體14產生相對運動,在前殼體13、后殼體14之間的彈簧15的作用下,前殼體13、后殼體14在兩側的鉸接處產生轉動,由于杠桿結構的作用,使類似于機器人手部3的車門8張開;當機器人的前殼體13、后殼體14豎直站立在車體中部11時,車體前部7與類似于機器人軀干2的殼體在鉸接處相對轉動而相互垂直,從而使類似于機器人頭部1的前車蓋6打開,顯現出類似于機器人的頭部1,變形玩具從玩具汽車變形為機器人,如圖2所示。在此過程中,連桿19與齒輪箱26之間的復位彈簧18被拉伸產生形變,定位塊23與方形轉輪22的一邊相配合并將其位置限定。
由于所述電機16與方形轉輪22之間的傳動齒輪組17中設有一升降齒輪27,而升降齒輪27的上齒輪28、下齒輪29大小相同但模數不同,所以上齒輪28、下齒輪29在同一齒輪39的驅動下會產生相對轉動。當弧形凸塊34在弧形凹槽33內時,上齒輪28在壓縮彈簧32的作用下緊貼在下齒輪上29,上齒輪28、下齒輪29產生的相對轉動不斷累積,弧形凸塊34在弧形凹槽33內向前運動,直到弧形凸塊34的弧形邊與弧形凹槽33的端部相接觸時,上齒輪28相對于下齒輪29開始向上運動,最后,弧形凸塊34的弧形邊離開弧形凹槽33的端部,上齒輪28相對于下齒輪29向上運動到最高點,此時,小齒輪30與其最近的中間齒輪40嚙合,從而使方形轉輪22與電機16傳動連接;由于上齒輪28相對于下齒輪29繼續向前轉動,弧形凸塊34的下端在下齒輪29沒有弧形凹槽的表面上滑動,直到弧形凸塊34再次進入弧形凹槽33內,在此過程中,上齒輪30一直保持在相對于下齒輪29向上運動到最高點的位置處,小齒輪30一直與其最近的中間齒輪40嚙合,方形轉輪22一直與電機16傳動連接;弧形凸塊34再次進入弧形凹槽33內后,上齒輪28以及其上面的小齒輪30在壓縮彈簧32的作用向下運動,并且貼在下齒輪29上,小齒輪30離開其最近的中間齒輪40,電機16不與方形轉輪22傳動連接,方形轉輪22停止轉動并在定位塊23限定下定位。這樣,在升降齒輪27的作用下,所述變形玩具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機器人狀態。
此后,方形轉輪22繼續轉動,方形轉輪22的凸起25向前轉動時,連桿19在復位彈簧15回復力的作用下向前推動前殼體13,軀干2的前殼體13、后殼體14分別繞各自與車體中部11的鉸接點向下轉動,促使前殼體13、后殼體14向前傾斜,直到前殼體13、后殼體14與車體中部11相重合。前殼體13、后殼體14在兩側的鉸接處產生轉動,使類似于機器人手部3的車門8合上,使類似于機器人頭部1的前車蓋合6上,車體前部7與類似于機器人軀干2的殼體在鉸接處相對轉動而在同一直線上,前車蓋6和車體中部外殼9回到原來位置,即玩具汽車的上述部件的位置還原,機器人的各組成部恢復為玩具汽車形狀。同理,在升降齒輪27的作用下所述變形玩具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玩具汽車狀態。
綜上所述,在該控制裝置的控制下,機器人從玩具汽車逐漸變化到與機器人,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機器人狀態;再從機器人逐漸還原成玩具汽車,在變形完畢后保持一定時間的顯示玩具汽車狀態;如此循環反復進行。
權利要求1.一種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包括具有后輪的玩具汽車底盤,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盤中部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該殼體的上部兩側分別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車門的前端連接有類似于機器人兩臂膀的兩前車輪,該殼體的上端與車體前部活動連接,車體前部上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頭部的前車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車蓋的后端與類似于機器人身上風衣的車體中部外殼一體成型,兩者的連接處類似于機器人頸部,該連接處可轉動地安裝在車體前部的殼體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由前殼體和后殼體構成,前、后殼體的上端兩側分別與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前端鉸接而形成杠桿結構,前、后殼體的上端分別與車體前部鉸接,前、后殼體的下端分別與車體中部鉸接,前、后殼體之間設有彈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汽車底盤上設有一控制上述殼體其下端相對于車體中部轉動的控制裝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電機、傳動齒輪組、凸輪、連接機構和復位彈簧,電機通過傳動齒輪組與凸輪傳動連接,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桿、連桿上條形滑槽和固定在底盤上的滑塊的機構,滑塊處于滑槽中,滑塊與滑槽可以相對滑動,連桿的前端與前殼體的下端鉸接,連桿的后端與凸輪相嚙合,復位彈簧安裝在連桿與底盤之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的遠離轉軸處和靠近轉軸處分別設有一段圓弧。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由方形轉輪和定位塊構成,所述連桿上設有與方形轉輪轉動配合的方形孔,方形轉輪上表面設有一與上述方形孔內側相嚙合的凸起,定位塊與齒輪箱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定位塊與凸輪的一邊相配合,所述電機與凸輪之間的傳動齒輪組中設有一升降齒輪。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齒輪包括上齒輪、下齒輪、小齒輪、轉軸和壓縮彈簧,上齒輪和下齒輪大小相同但模數不同,小齒輪固定于上齒輪上,下齒輪固定于轉軸的下部,上齒輪以及其上面的小齒輪可滑動地套在轉軸上部,上齒輪下表面設有一塊四分之一弧形的凸塊,下齒輪上設有一段弧形凹槽,上述弧形凸塊與弧形凹槽形狀、大小相配匹,兩者相互配合,壓縮彈簧張緊在齒輪箱和上齒輪之間。
9.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汽車底盤的中部設有一萬向輪,該萬向輪與上述電機通過傳動齒輪組傳動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在前車輪內側與類似于機器人軀干的殼體鉸接,車門后端的內側鉸接有機器人手臂,機器人的手上設有手槍。
專利摘要一種玩具汽車與機器人的變形玩具,包括具有后輪的玩具汽車底盤,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盤中部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腿部及軀干的殼體,該殼體的上部兩側分別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手部的車門,車門的前端連接有類似于機器人兩臂膀的兩前車輪,該殼體的上端與車體前部活動連接,車體前部上鉸接有類似于機器人頭部的前車蓋。本實用新型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能夠完成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之間相互轉變,增加了玩具玩耍功能,提高了玩具的趣味性;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能夠在玩具汽車的行駛中不斷地自動完成玩具汽車與機器人之間相互轉變,并且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變形完畢的顯示狀態,進一步增強了玩具的趣味性。
文檔編號A63H17/25GK2813033SQ20052006375
公開日2006年9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31日
發明者蔡志揚 申請人:蔡志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