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航模直升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578031閱讀:30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航模直升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航模,特別涉及一種航模直升機。
技術背景航模,一種能在空中飛行的模型飛機,其中比較常見的有航模直升機。航模的發展在于它的趣味性和知識性,不是簡單的不能飛行的飛機模型所能比擬的,特別是航模直升機,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喜愛,不僅限于小孩。開發商鑒于航模直升機的市場性,不斷開發具有更高技術的航模直升機。目前的航模直升機大多為一組螺旋槳,室外飛行的抗風能力較弱,生手難于控制,容易造成航模直升機的損壞或損毀。部分航模直升機設有兩組螺旋槳,直升機抗風能力增強。然而為了保持航模直升機飛行的平穩性,航模直升機上設有平衡桿,包括平衡錘,通過平衡桿保持航模直升機的平衡。然而當航模直升機受到外界較大干擾(比如大風或者碰撞)時,飛行動作出現偏差,平衡桿糾正飛行動作需要一定的時間,生手同樣難于控制,容易造成航模直升機的損壞或損毀。此外,平衡桿本身較重,航模直升機對于自身的重量具有較高的要求,自身過重對于航模直升機的飛行具有較大的影響,不利于飛行。此外,鑒于航模直升機不容易控制飛行,大部分的航模直升機的飛行動作過于簡單,操縱模式單一,比如只能完成上下、前后、左右傾斜幾個動作,對于一些航模愛好者來說缺乏趣味性和挑戰性,不符合市場多元化的需求。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同軸雙槳、無平衡桿、采用電子自動控制平衡,負載減輕,能完成八個動作,更具趣味性的航模直升機。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航模直升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內設有主軸和空心軸,所述主軸設于所述空心軸內,所述空心軸上設有主螺旋槳,所述主軸上設有副螺旋槳,所述機體內設有電子陀螺儀,所述主螺旋槳下方設有傾斜盤以及舵機,所述傾斜盤與舵機通過拉桿連接,所述傾斜盤上設有變向盤,所述變向盤通過第一連接桿與所述主螺旋槳連動,所述主螺旋槳上方設有上盤和下盤,所述下盤設于空心軸上,通過第二連接桿與所述主螺旋槳連動,所述上盤套于空心軸上,通過第三連接桿與所述副螺旋槳連動,所述主螺旋槳和所述副螺旋槳由橫軸、葉片夾、葉片、旋翼頭構成,所述葉片夾設于橫軸上,并能繞橫軸相對轉動。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機體內設有電子陀螺儀,它能夠自動檢測航模直升機的飛行姿態并自動控制直升機,當航模直升機受到外界較大干擾(比如大風或者碰撞)時,飛行動作出現偏差,電子陀螺儀能立即產生感應,然后操縱所述舵機進行傾動,通過拉桿與舵機相連的傾斜盤隨即傾動,同時設于傾斜盤上的變向盤、與變向盤連動的主螺旋槳、與主螺旋槳連動的下盤、設于下盤上的上盤、與上盤連動的副螺旋槳也同步傾動,從而使整個直升機改變傾斜方向,糾正動作偏差。在整個調整過程中,由于主螺旋槳與副螺旋槳同步傾動,主螺旋槳的旋轉平面與副螺旋槳的旋轉平面一直保持同步傾動,所以航模直升機能夠在糾正動作偏差的同時保障飛行平穩性,易于控制,大大提高室外飛行的抗風能力。同時不再需要平衡桿,航模直升機負載減輕。當航模直升機需要做傾斜動作時,操縱所述舵機進行傾動,通過拉桿與舵機相連的傾斜盤隨即傾動,同時設于傾斜盤上的變向盤、與變向盤連動的主螺旋槳、與主螺旋槳連動的下盤、設于下盤上的上盤、與上盤連動的副螺旋槳也同步傾動,從而使整個直升機改變傾斜方向,完成傾斜動作。其中完成傾斜動作的傾動相比調整平衡的傾動幅度較大,調整平衡過程僅僅是通過電子陀螺儀進行微調。此外,航模愛好者可以操縱舵機通過連接桿控制主螺旋槳和副螺旋槳單邊的葉片 夾繞橫軸旋轉一定角度,單邊的葉片夾繞橫軸旋轉一定角度后,單邊的葉片也跟著旋轉一定角度,導致螺旋槳雙邊的葉片受力面積不同,進而導致一個方向受力較大,從而使整個航模直升機轉向,完成左轉或者右轉的動作,更具趣味性。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機體包括機架、設于機架內的動力組件、轉向組件、雙槳旋轉組件以及能接收外部信號的電子組件,所述動力組件驅動所述雙槳旋轉組件,所述電子組件控制所述動力組件和轉向組件,所述轉向組件控制所述雙槳旋轉組件。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動力組件包括電池、馬達、馬達齒輪、主齒輪、副齒輪。所述電池為所述馬達提供動力。馬達與馬達齒輪相連,驅動馬達齒輪,馬達齒輪分別與主齒輪和副齒輪嚙合。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馬達采用高效能有刷馬達,設為兩個。采用雙馬達動力驅動,能夠提供強勁的動力,提升直升機飛行的轉速,增強直升機抗風能力。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轉向組件包括兩個所述舵機、所述傾斜盤、所述變向盤,所述傾斜盤內設有轉向球,所述變向盤套接于所述轉向球上。所述傾斜盤為簡潔的十字盤結構,通過兩個舵機一推一拉進行傾動。所述傾斜盤通過轉向球帶動變向盤進行傾動。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雙槳旋轉組件包括所述空心軸、所述主軸、設于空心軸上的主螺旋槳和下盤、套于空心軸上的上盤、設于主軸上的副螺旋槳。所述空心軸與所述主齒輪連接并隨主齒輪旋轉,所述主軸與所述副齒輪連接并隨副齒輪旋轉。所述變向盤、主螺旋槳、下盤隨空心軸旋轉,所述上盤、副螺旋槳隨主軸旋轉。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傾斜盤只通過舵機進行傾動,并不隨空心軸旋轉。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雙槳旋轉組件設有固定塊和固定桿,使得與主螺旋槳連動的變向盤和下盤以及與副螺旋槳連動的上盤不會隨著螺旋槳的旋轉而左右擺動,結構緊固。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主螺旋槳和所述副螺旋槳為負載輕、升力強的對稱翼型螺旋槳,能夠提升直升機飛行的轉速,增強直升機抗風能力。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葉片夾為金屬葉片夾,所述旋翼頭為金屬旋翼頭,增強直升機的牢固性,保證飛行安全可靠。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子組件包括電子陀螺儀,所述電子組件通過電子陀螺儀操縱所述舵機控制所述轉向組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機體內設有電子陀螺儀,它能夠自動檢測航模直升機的飛行姿態并自動控制直升機,當航模直升機受到外界較大干擾(比如大風或者碰撞)時,飛行動作出現偏差,電子陀螺儀能立即產生感應,然后操縱所述舵機進行傾動,通過拉桿與舵機相連的傾斜盤隨即傾動,同時設于傾斜盤上的變向盤、與變向盤連動的主螺旋槳、與主螺旋槳連動的下盤、設于下盤上的上盤、與上盤連動的副螺旋槳也同步傾動,從而使整個直升機改變傾斜方向,糾正動作偏差。在整個調整過程中,由于主螺旋槳與副螺旋槳同步傾動,主螺旋槳的旋轉平面與副螺旋槳的旋轉平面一直保持同步傾動,所以航模直升機能夠在糾正動作偏差的同時保障飛行平穩性,易于控制,大大提高室外飛行的抗風能力。同時不再需要平衡桿,航模直升機負載減輕。此外,航模愛好者可以操縱舵機通過連接桿控制主螺旋槳和副螺旋槳單邊的葉片夾繞橫軸旋轉一定角度,單邊的葉片夾繞橫軸旋轉一定角度后,單邊的葉片也跟著旋轉一定角度,導致螺旋槳雙邊的葉片受力面積不同,進而導致一個方向受力較大,從而使整個航模直升機轉向,完成左轉或者右轉的動作,更具趣味性。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整機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部分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部分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中省略了與本實用新型設計要點無關的其他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航模直升機100,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內設有主軸101和空心軸102,所述主軸101設于所述空心軸102內,所述空心軸102上設有主螺旋槳103,所述主軸101上設有副螺旋槳104,所述機體內設有電子陀螺儀(未示出),所述主螺旋槳103下方設有傾斜盤105以及舵機(未示出),本實施例中,所述舵機設為兩個,所述傾斜盤105與舵機通過拉桿106連接,所述傾斜盤105上設有變向盤108,所述變向盤108通過第一連接桿109與所述主螺旋槳103連動,所述主螺旋槳103上方設有上盤111和下盤110,所述下盤110設于空心軸102上,通過第二連接桿112與所述主螺旋槳103連動,所述上盤111套于空心軸102上,通過第三連接桿113與所述副螺旋槳104連動,所述主螺旋槳103和所述副螺旋槳104由橫軸114、葉片夾115、葉片116、旋翼頭117構成,所述葉片夾115設于橫軸114上,并能繞橫軸114相對轉動。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機體內設有電子陀螺儀,它能夠自動檢測航模直升機的飛行姿態并自動控制直升機,當航模直升機受到外界較大干擾(比如大風或者碰撞)時,飛行動作出現偏差,電子陀螺儀能立即產生感應,然后操縱所述舵機進行傾動,通過拉桿106與舵機相連的傾斜盤105隨即傾動,同時設于傾斜盤105上的變向盤108、與變向盤108連動的主螺旋槳103、與主螺旋槳103連動的下盤110、設于下盤110上的上盤111、與上盤111連動的副螺旋槳104也同步傾動,從而使整個直升機改變傾斜方向,糾正動作偏差。在整個調整過程中,由于主螺旋槳103與副螺旋槳104同步傾動,主螺旋槳103的旋轉平面與副螺旋槳104的旋轉平面一直保持同步傾動,所以航模直升機能夠在糾正動作偏差的同時保障飛行平穩性,易于控制,大大提高室外飛行的抗風能力。同時不再需要平衡桿,航模直升機負載減輕。當航模直升機需要做傾斜動作時,操縱所述舵機進行傾動,通過拉桿106與舵機相連的傾斜盤105隨即傾動,同時設于傾斜盤105上的變向盤108、與變向盤108連動的主螺旋槳103、與主螺旋槳103連動的下盤110、設于下盤110上的上盤111、與上盤111連動的副螺旋槳104也同步傾動,從而使整個直升機改變傾斜方向,完成傾斜動作。其中完成傾斜動作的傾動相比調整平衡的傾動幅度較大,調整平衡過程僅僅是通過電子陀螺儀進行微調。此外,航模愛好者可以操縱舵機通過連接桿控制主螺旋槳103和副螺旋槳104單邊的葉片夾115繞橫軸114旋轉一定角度,單邊的葉片夾115繞橫軸114旋轉一定角度后,單邊的葉片116也跟著旋轉一定角度,導致螺旋槳雙邊的葉片受力面積不同,進而導致一個方向受力較大,從而使整個航模直升機轉向,完成左轉或者右轉的動作,更具趣味性。本實施例中,所述機體包括機架、設于機架內的動力組件、轉向組件、雙槳旋轉組 件以及能接收外部信號的電子組件,所述動力組件驅動所述雙槳旋轉組件,所述電子組件控制所述動力組件和轉向組件,所述轉向組件控制所述雙槳旋轉組件。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組件包括電池(未示出)、馬達118、馬達齒輪119、主齒輪120、副齒輪121。所述電池為所述馬達118提供動力。所述馬達118采用高效能有刷馬達,設為兩個,同時馬達齒輪119也設為兩個。馬達118與馬達齒輪119相連,驅動馬達齒輪119,馬達齒輪119分別與主齒輪120和副齒輪121嚙合。采用雙馬達動力驅動,能夠提供強勁的動力,提升直升機飛行的轉速,增強直升機抗風能力。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向組件包括兩個舵機、與舵機相連的傾斜盤105、變向盤108,所述傾斜盤105內設有轉向球107,所述變向盤108套接于所述轉向球107上。所述傾斜盤105為簡潔的十字盤結構,通過兩個舵機一推一拉進行傾動。所述傾斜盤105通過轉向球107帶動變向盤108進行傾動。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雙槳旋轉組件包括空心軸102、主軸101、設于空心軸102上的主螺旋槳103和下盤110、套于空心軸102上的上盤111、設于主軸101上的副螺旋槳104。所述空心軸102與所述主齒輪120連接并隨主齒輪120旋轉,所述主軸101與所述副齒輪121連接并隨副齒輪121旋轉。所述變向盤108、主螺旋槳103、下盤110隨空心軸102旋轉,所述上盤111、副螺旋槳104隨主軸101旋轉。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傾斜盤105只通過舵機進行傾動,并不隨空心軸102旋轉。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雙槳旋轉組件設有固定塊和固定桿。所述主螺旋槳103下方空心軸102上設有第一固定塊122,通過第一固定桿123和所述變向盤108連動。所述主螺旋槳103上方空心軸102上設有第二固定塊124,通過第二固定桿125和所述下盤110連動。所述副螺旋槳104下方主軸101上設有第三固定塊126,通過第三固定桿127和所述上盤111連動。這樣就使得與主螺旋槳103連動的變向盤108和下盤110以及與副螺旋槳104連動的上盤111不會隨著螺旋槳的旋轉而左右擺動,結構緊固。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主螺旋槳103和所述副螺旋槳104為負載輕、升力強的對稱翼型螺旋槳,能夠提升直升機飛行的轉速,增強直升機抗風能力。所述葉片夾115為金屬葉片夾,所述旋翼頭117為金屬旋翼頭,增強直升機的牢固性,保證飛行安全可靠。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子組件包括電子陀螺儀,所述電子組件通過電子陀螺儀操縱所述舵機控制所述轉向組件。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的非實質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航模直升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內設有主軸和空心軸,所述主軸設于所述空心軸內,所述空心軸上設有主螺旋槳,所述主軸上設有副螺旋槳,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內設有電子陀螺儀,所述主螺旋槳下方設有傾斜盤以及舵機,所述傾斜盤與舵機通過拉桿連接,所述傾斜盤上設有變向盤,所述變向盤通過第一連接桿與所述主螺旋槳連動,所述主螺旋槳上方設有上盤和下盤,所述下盤設于空心軸上,通過第二連接桿與所述主螺旋槳連動,所述上盤套于空心軸上,通過第三連接桿與所述副螺旋槳連動,所述主螺旋槳和所述副螺旋槳由橫軸、葉片夾、葉片、旋翼頭構成,所述葉片夾設于橫軸上,并能繞橫軸相對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包括機架、設于機架內的動力組件、轉向組件、雙槳旋轉組件以及能接收外部信號的電子組件,所述動力組件驅動所述雙槳旋轉組件,所述電子組件控制所述動力組件和轉向組件,所述轉向組件控制所述雙槳旋轉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組件包括電池、馬達、馬達齒輪、主齒輪、副齒輪,所述電池為所述馬達提供動力,所述馬達與馬達齒輪相連,驅動馬 達齒輪,所述馬達齒輪分別與主齒輪和副齒輪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采用有刷馬達,設為兩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組件包括所述舵機、所述傾斜盤、所述變向盤,所述傾斜盤內設有轉向球,所述變向盤套接于所述轉向球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槳旋轉組件包括所述空心軸、所述主軸、設于空心軸上的主螺旋槳和下盤、套于空心軸上的上盤、設于主軸上的副螺旋槳。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槳旋轉組件設有固定塊和固定桿。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螺旋槳和所述副螺旋槳為對稱翼型螺旋槳。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夾為金屬葉片夾,所述旋翼頭為金屬旋翼頭。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航模直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組件包括所述電子陀螺儀,所述電子組件通過電子陀螺儀操縱所述舵機控制所述轉向組件。
專利摘要一種航模直升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內設有主軸和空心軸,所述主軸設于所述空心軸內,所述空心軸上設有主螺旋槳,所述主軸上設有副螺旋槳,所述機體內設有電子陀螺儀,所述主螺旋槳下方設有傾斜盤以及舵機,所述傾斜盤與舵機通過拉桿連接,所述傾斜盤上設有變向盤,所述變向盤通過第一連接桿與所述主螺旋槳連動,所述主螺旋槳上方設有上盤和下盤,所述下盤設于空心軸上,通過第二連接桿與所述主螺旋槳連動,所述上盤套于空心軸上,通過第三連接桿與所述副螺旋槳連動,所述主螺旋槳和所述副螺旋槳由橫軸、葉片夾、葉片、旋翼頭構成,所述葉片夾設于橫軸上,并能繞橫軸相對轉動。本實用新型無平衡桿、電子自動控制平衡,負載減輕,能完成八個動作。
文檔編號A63H27/133GK202666404SQ20122033964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
發明者羅之洪 申請人:羅之洪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