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工木板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電工木單板蒸煮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共有數千家變壓器制造廠,其中大部分電力變壓器廠使用絕緣紙板,鋼紙、氧化紙、玻璃布板等絕緣件,部分電力變壓器廠也逐漸開展了對電工木板的使用,但是在11以上的變壓器中電工木的使用確實時鳳毛麟角,器主要問題在與生產原料和工藝不過關,同時在生產電工木的單板蒸煮的生產工藝中沒有嚴格的溫度控制和合理的操作過程,導致了蒸煮過程在不合格的電工木板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原因,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電工木單板蒸煮的生產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工木單板蒸煮的生產工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工木單板蒸煮的生產工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第一步,鍛造工序,利用電鋸將樺木鍛造為樺木段,推至指定煮木池;
第二部,升溫浸泡,將木段下滿煮木池,升溫煮木;
第三部,保溫并記錄,分段間隔記錄,并控制煮木池內溫度;
第四步,出池處理,控制下降溫度,并做出池記錄;
第五步,延長煮木時間,升溫、保溫時溫度沒有達到規定數值,延長其煮木和保溫時間;
第六步,重新升溫處理,煮木溫度降至規定溫度以下,加工前需做升溫處理。
優選的,第一步鍛造工序具體為:按單板長度增加60±10mm量尺、劃線,檢尺徑自180mm以上,按20mm進級,活節、死節最大尺寸不得超過檢尺徑的30%;按劃好的標記線下鋸;滾動木段至鐵道旁邊,兩人或四人用手抬起木段,根據木段大小決定碼放層數,一定要碼齊、碼牢固,發現不合格木段要甩出;將推至指定煮木池處,按木段的大小,兩人或四人站在兩端從車上往下推入煮木池中或用天吊吊到池內,卸完后,負責碼放木段的專人,下池整理碼放,一車一整理;木段下滿后及時蓋好池蓋。
優選的,第二步升溫浸泡工序具體為:木段下池后,煮木工要及時注水,使所有木段浸沒,完全浸沒后,對木段進行浸泡,測溫并做好記錄,開始把對應池號氣閥打開升溫,升溫段每小時測一次溫度,水溫65℃之后,每小時升溫1~3℃,并做好記錄;升溫至65℃之后,每小時升溫1~2℃,升溫至80℃開始保溫。
優選的,煮木完全浸沒后浸泡木段的時間為夏季最少浸泡4~6小時,冬季浸泡15~20小時。
優選的第三步保溫并做記錄工序具體為:關閉該池氣閥,開始保溫計時,每兩小時測一次溫度并記錄,溫度始終控制在80~85℃,保溫48小時,結束記錄。
優選的,升溫起始溫度為10~40℃
優選的,第四步出池處理工序具體為:自然降到60℃。
優選的,自然降溫在冬季時要降到60~40℃出池記錄。
優選的,第五步延長煮木時間工序具體為:升溫、保溫階段溫度由于溫度下降未達到80~85℃,應延長煮木保溫時間,溫度達到80~85℃后接著計算時間。
優選的,第六步重新升溫處理,若木段煮好后未正常生產,煮木溫度降到40℃以下。旋切前要重新升溫到40~60℃,
優選的,重新升溫后,最少保持4小時;煮木溫度超過85℃,最多允許4小時。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原木的鍛造和對煮木池內溫度的嚴格控制,增加了電工木后續加工的質量,同時本發明通過對加工工序溫度合理把控,在規定溫度下對煮木進行旋切,保證了單板的生產質量,為后續電工木加工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描述,但本發明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一種電工木單板蒸煮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工藝流程:
第一步,鍛造工序,利用電鋸將樺木鍛造為樺木段,推至指定煮木池;
第二部,升溫浸泡,將木段下滿煮木池,升溫煮木;
第三部,保溫并記錄,分段間隔記錄,并控制煮木池內溫度;
第四步,出池處理,控制下降溫度,并做出池記錄;
第五步,延長煮木時間,升溫、保溫時溫度沒有達到規定數值,延長其煮木和保溫時間;
第六步,重新升溫處理,煮木溫度降至規定溫度以下,加工前需做升溫處理。
具體而言,第一步鍛造工序具體為:按單板長度增加60±10mm量尺、劃線,檢尺徑自180mm以上,按20mm進級,活節、死節最大尺寸不得超過檢尺徑的30%;按劃好的標記線下鋸;滾動木段至鐵道旁邊,兩人或四人用手抬起木段,根據木段大小決定碼放層數,一定要碼齊、碼牢固,發現不合格木段要甩出;將推至指定煮木池處,按木段的大小,兩人或四人站在兩端從車上往下推入煮木池中或用天吊吊到池內,卸完后,負責碼放木段的專人,下池整理碼放,一車一整理;木段下滿后及時蓋好池蓋。
具體而言,第二步升溫浸泡工序具體為:木段下池后,煮木工要及時注水,使所有木段浸沒,完全浸沒后,對木段進行浸泡,測溫并做好記錄,開始把對應池號氣閥打開升溫,升溫段每小時測一次溫度,水溫65℃之后,每小時升溫1~3℃,并做好記錄;升溫至65℃之后,每小時升溫1~2℃,升溫至80℃開始保溫。
具體而言,煮木完全浸沒后浸泡木段的時間為夏季最少浸泡4~6小時,冬季浸泡15~20小時。
具體而言,第三步保溫并做記錄工序具體為:關閉該池氣閥,開始保溫計時,每兩小時測一次溫度并記錄,溫度始終控制在80~85℃,保溫48小時,結束記錄。
具體而言,升溫起始溫度為10~40℃。
具體而言,第四步出池處理工序具體為:自然降到60℃尤其是冬季要降到60~40℃出池記錄。
具體而言,第五步延長煮木時間工序具體為:升溫、保溫階段溫度由于溫度下降未達到80~85℃數值,應延長煮木保溫時間,溫度達到80~85℃的溫度后接著計算時間。
具體而言,第六步重新升溫處理,若木段煮好后未正常生產,煮木溫度降到40℃以下。旋切前要重新升溫到40~60℃。
具體而言,重新升溫后,最少保持4小時;煮木溫度超過85℃,最多允許4小時。
通過本專利工藝流程制作的產品是低介損電工層積木的重要生產過程,通過本專利的流程生產的低介損電工層壓木,具有很高的機械強度,易于機械加工,與變壓器油良好的相容性,同時通過本專利的流程生產的低介損層壓木具有良好的電器性能,外觀質量好,絕緣性高,在外力和強電廠作用下不會斷裂,不會被擊穿,可在220kv或550kv以上的變壓器和互感器上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