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經編機的成圈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44477閱讀:95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經編機的成圈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尤其是指一種經編機的成圈機構。
背景技術
經編機的成圈運動如圖1的a、b、c、d、e、f所示舌針4上升退圈,見圖1的b,此時沉降片3前移壓住舊線圈6,使坯布不與舌針4一起上升,舌針4上升到最高位置后,需要做一定時期的停頓,在此期間,導紗針1向機后擺動,在舌針4前橫移后回擺,將紗線2繞在舌針4上,完成墊紗,見圖1的c、d,當導紗針1回擺時,沉降片3后退,墊紗后舌針4下降,見圖1的e。沉降片3再前移,當舌針4的針頭下降至柵狀脫圈板5的上邊緣時,沉降片3前移到柵狀脫圈板5上方,舊線圈6從針頭上脫下,舌針4下降到最低位置時,新線圈形成。
在此過程中,導紗針的前后擺動由相應的梳櫛擺動機構控制,如圖3所示,導紗針1與分紗針8分別安裝于導紗座7的兩端,這些部件共同構成梳櫛。梳櫛安裝于梳櫛擺臂10上,梳櫛擺臂10的另一端安裝于擺軸13上,在擺軸13上同時安裝擺臂12,擺臂12的另一端安裝于連桿11上。由驅動系統(圖中未表示)傳遞的動力驅動連桿11沿其軸向運動,推動擺臂12繞擺軸13轉動,與擺臂12固定裝配在一起的梳櫛擺臂10同樣繞擺軸13轉動,安裝在梳櫛擺臂10上的梳櫛則形成了前后擺動,滿足了導紗針1的針前針后墊紗要求。
在現有技術中,一臺機器所有的梳櫛,通常中間的幾把安裝在導紗臂上,可以形成前后擺動,兩邊的則固定在支架上,只能橫向固定墊紗;或者全部梳櫛安裝在同一個梳櫛擺臂上,所有梳櫛形成一致的擺動。這樣的機構中梳櫛的擺動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對織物的更加復雜和多樣性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經編機的成圈機構,有更加靈活的控制方式,滿足對織物的更加復雜和多樣性的要求,適應生產的需要。
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導紗針與分紗針分別安裝于導紗座的兩端,這些部件構成梳櫛,梳櫛安裝于梳櫛擺臂上,梳櫛擺臂的另一端安裝于擺軸上,在擺軸上同時安裝擺臂,擺臂的另一端安裝于連桿上,其特征是全部梳櫛根據需要分成數組,每組梳櫛分別安裝于各自的梳櫛擺臂上。
例如將6把梳櫛中每兩把構成1組,每把梳櫛分別安裝在各自的梳櫛擺臂上。在導紗針的下方有沉降片、舌針及柵狀脫圈板。
本實用新型將全部梳櫛根據需要分成數組,每組梳櫛再分別安裝于各自的梳櫛擺臂上。這樣就突破了以往技術中梳櫛只能一致擺動或部分擺動、部分不擺動的限制,有了更加靈活的控制方式,每組梳櫛可以根據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擺動、于不同的位置進行墊紗,滿足對織物的更加復雜和多樣性的要求,適應生產的需要。


圖1中a、b、c、d、e、f分別為經編機的成圈運動示意圖。
圖2為有六把梳櫛的成圈機構圖。
圖3為現有的成圈機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導紗針1與分紗針8分別安裝于導紗座7的兩端,這些部件共同構成梳櫛。梳櫛安裝于梳櫛擺臂10上,梳櫛擺臂10的另一端安裝于擺軸13上,在擺軸13上同時安裝擺臂12,擺臂12的另一端安裝于連桿11上,6把梳櫛中,每兩把構成1組,每組梳櫛分別安裝在各自的梳櫛擺臂10上。在導紗針1的下方有沉降片3、舌針4及柵狀脫圈板5。
在圖2以及以下的講述中,采用了6把梳櫛并將其分為三組,這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之一,實際使用中,可以根據需要采取若干把梳櫛并分為可能的若干組,每組梳櫛分別安裝于各自的導紗臂上,均可實現類似的功能和目的。
與以往技術類似的,經編機工作時的成圈運動如圖1的a、b、c、d、e、f所示舌針4上升退圈,見圖1的b,此時沉降片3前移壓住舊線圈6,使坯布不與舌針4一起上升,舌針4上升到最高位置后,需要做一定時期的停頓,在此期間,導紗針1向機后擺動,在舌針4前橫移一個針距后回擺,將紗線2繞在舌針4上,完成墊紗,見圖1的c、d,當導紗針1回擺時,沉降片3后退,墊紗后舌針4下降,見圖1的e。沉降片3再前移,當舌針4的針頭下降至柵狀脫圈板5的上邊緣時,沉降片3前移到柵狀脫圈板5上方,舊線圈6從針頭上脫下,舌針4下降到最低位置時,新線圈形成。
在此工作過程中,由驅動系統(圖中未表示)傳遞的動力驅動連桿11沿其軸向運動,推動擺臂12繞擺軸13轉動,與擺臂12固定裝配在一起的梳櫛擺臂10同樣繞擺軸13轉動,安裝在梳櫛擺臂10上的梳櫛則形成了前后擺動,使安裝于其上的導紗針1或向機前擺動,或向機后擺動,滿足了導紗針1的針前針后墊紗要求。
由于本實用新型將全部梳櫛根據需要分成數組,每組梳櫛再分別安裝于各自的導紗臂上,在前述的工作過程中,根據實際的生產工藝需要,可以控制連桿11在適當的時候工作或不工作,一組的動作對其它組不產生影響,如此就可以實現每組梳櫛在適當的時候或向機前擺動,或向機后擺動,使導紗針1或針前墊紗或針后墊紗,并且每組的動作均可以互不相同,互不干涉。
這樣就突破了以往技術中梳櫛只能一致擺動或部分擺動部分不擺動的限制,有了更加靈活的控制方式,每組梳櫛可以根據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擺動、于不同的位置進行墊紗,滿足對織物的更加復雜和多樣性的要求,適應生產的需要。
權利要求1.經編機的成圈機構,導紗針(1)與分紗針(8)分別安裝于導紗座(7)的兩端,這些部件共同構成梳櫛,梳櫛安裝于梳櫛擺臂(10)上,梳櫛擺臂(10)的另一端安裝于擺軸(13)上,在擺軸(13)上同時安裝擺臂(12),擺臂(12)的另一端安裝于連桿(11)上,其特征是全部梳櫛分為若干組,每組梳櫛分別安裝于各自的梳櫛擺臂(10)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經編機的成圈機構,其特征是梳櫛有6把,每兩把梳櫛構成1組,每組梳櫛分別安裝在各自的梳櫛擺臂(10)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經編機的成圈機構,其特征是在導紗針(1)的下方有沉降片(3)、舌針(4)及柵狀脫圈板(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領域,特別是一種經編機的成圈機構。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導紗針與分紗針分別安裝于導紗座的兩端,這些部件構成梳櫛,梳櫛安裝于梳櫛擺臂上,梳櫛擺臂的另一端安裝于擺軸上,在擺軸上同時安裝擺臂,擺臂的另一端安裝于連桿上,其特征是全部梳櫛根據需要分成數組,每組梳櫛分別安裝于各自的梳櫛擺臂上。例如將6把梳櫛中每兩把構成1組,每把梳櫛分別安裝在各自的梳櫛擺臂上。利用本裝置后,有了更加靈活的控制方式,滿足對織物的更加復雜和多樣性的要求,適應了生產的需要。
文檔編號D04B27/00GK2915903SQ200520074560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2日
發明者張軍 申請人:卡爾邁耶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