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及其加工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及其加 工方法和設備。
背景技術:
現代紡織業的基本原料主要依賴使用棉花、羊毛、蠶絲、麻與化學合成纖 維。由于棉花種植長期施用化肥、農藥,害蟲產生抗藥性,土地容易板結和環境 污染,同時棉花種植使用大量農田,種植成本高。羊毛也因為羊群過度放牧而 對環境造成破壞和生態失調,合成纖維由于石油資源匱乏將制約可持續發展。
目前,以大豆、竹漿、木漿、牛奶、玉米等合成物作為紡織新材料,是現 代紡織新材料最活躍的研究課題之一。化纖、合成纖維、麻、竹漿、木漿、大 豆、牛奶、玉米及菠蘿等纖維必須經過二次合成或二次加工才能取得纖維,使 用以上紡織新材料因二次合成或多次合成產生的廢氣、廢渣而污染環境危害人 類,所以世界各國都致力于研發生態環保紡織新材料技術,開發應用天然纖維, 尋找更環保更經濟的紡織纖維。
馬利筋為蘿摩科馬利筋屬,別名蓮生桂子花、芳草花、水羊角,花后能
結果,果實為朞突果鶴嘴形,長約7 8厘米,成熟后會裂開,內有多個棕 黑色扁種子,種子上附著白色有光澤軟絨毛,長度約20 30mm,是純天然 纖維,可用于紡紗纖維。馬利筋為多年生宿根性亞灌木狀草本植物,株高 30 180公分,具乳汁,全株有毒,幼枝披被細柔毛,單葉對生,披針形 或矩圓形披針形,先端尖銳或銳形,全緣。春至初夏,傘形花序頂生或腋 生,有長總梗,花冠輪狀五深裂,紅色,副花冠5枚,黃色,廣泛分布在我國的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等省。可利用干旱、半干旱地帶的荒山、荒坡 進行人工大規模種植,節約農田,補充棉花與石化產品的不足,而且馬利 筋種植可利用荒山、荒坡, 一次種植可收獲數年,有利生態保護,節約農 田,同時也大大改善生態環境。由于馬利筋的種子冠毛纖維生成牢度低(嫩)、 易斷,經漂洗后纖維會產生斷裂,所以一直沒有作為天然纖維加以開發利用, 至今國內、外未見有馬利筋纖維用于紡紗或紡織產品的文獻記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 條及其加工方法和設備,它利用馬利筋的天然纖維經熟化處理制成紡紗用棉 條,然后加捻成紡織用紗,織成的布料具有絲的質感,全棉的透氣性和舒適感, 而且馬利筋物作的種植和田間管理都非常簡便,種植成本低,纖維易得,是一 種生態環保的紡織新纖維材料。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特點是 它采用馬利筋植物的果實,經脫籽后取其種子的冠毛纖維,然后經熟化處理提 高馬利筋纖維的強度,使其成紡紗用纖維棉條。
一種馬利筋纖維棉條的加工方法,特點是該方法以馬利筋纖維經脫籽、熟 化處理后成為紡紗用棉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脫籽取絨
取成熟并開裂的馬利筋果實內帶冠毛的籽粒,經二次碾壓脫籽后,取其冠 毛纖維經氣流吹除,使纖維內的結籽和雜質清除干凈; C、熟化處理
將上述清除結籽后的馬利筋纖維,經85 95°C的熱水噴淋后由高溫熱風干燥,使纖維熟化,提高纖維的韌性和強度。
d、纖維成條
將上述熟化處理后的柔軟纖維由螺旋巻筒加工成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
一種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的加工設備,特點是由絮棉室、脫籽室、清 花室、熟化室、千燥室、巻條器組成,絮棉室、脫籽室、清花室、熟化室、干 燥室由隔板依次設置在長條箱體內,絮棉室、脫籽室、清花室之間分別設有軋 輥;絮棉室內設有平網輸送帶, 一端的上方設有進料斗;脫籽室、清花室內設 有平網輸送帶,底部設有收集斗,兩平網輸送帶的上方設有氣流吹除口;熟化 室內設有平網輸送帶,平網輸送帶的上方設有熱水噴口,底部設有熱水槽;干 燥室內設有平網輸送帶,平網輸送帶上方設有熱風噴口;巻條器由巻筒、主、 被動托輪組成,兩托輪支承巻筒設置在干燥室的一側與箱體固接,巻筒為圓錐 狀,其大端口與平網輸送帶相連,小端口則為棉條出口。
所述絮棉室內的平網輸送帶上設有絮棉厚度限位器,厚度限位器由弧形的 限位板和圓輥狀的限位輪組成,限位板與限位輪為間隙配合且固設在箱體上, 平網輸送帶從限位板與限位輪之間的縫隙中通過。
所述軋輥為成對設置,兩軋輥嚙合,軋輥上設有方底鈍圓錐軋齒,軋齒以 螺旋方向均布設置在軋輥的表面。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紡織新材料的馬利筋纖維易得,并可與棉花媲 美,替代棉花而用于紡織,用馬利筋纖維織成的面料具有絲的滑爽質感,有類 似全棉的透氣性和舒適感,馬利筋種植方便、成本低,基本上無需田間管理, 而且可以利用荒山、荒坡進行大規模種植,在補充棉花與石化產品不足的同時也大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是一種生態環保的紡織用新纖維材料。
圖1為本發明設備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l俯視圖 圖3為圖l右視圖 圖4為軋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閱附圖1~附圖3,本發明的馬利筋纖維棉條加工設備由絮棉室3、脫籽 室4、清花室5、熟化室34、干燥室27、巻條器13組成,絮棉室3、脫籽室4、 清花室5、熟化室34、干燥室27由隔板2依次設置在長條箱體1內,絮棉室3、 脫籽室4、清花室5之間分別設有軋輥8;絮棉室3內設有平網輸送帶7, 一端 的上方設有進料斗9;脫籽室4、清花室5內設有平網輸送帶21、 22,底部設 有收集斗20、 28,平網輸送帶21、 22上方設有氣流吹除口 11、 12;熟化室34 內設有平網輸送帶29,平網輸送帶29上方設有熱水噴口31,底部設有熱水槽 30;干燥室27內設有平網輸送帶32,平網輸送帶32上方設有熱風噴口 33; 巻條器13由巻筒24、主動托輪25、被動托輪26組成,兩托輪25、 26支承巻 筒24設置在干燥室27的一側與箱體1固接,巻筒24為圓錐狀,其大端口與 平網輸送帶32相連,小端口則為棉條出口。
上述平網輸送帶7、 21、 22、 29、 32由主動輪18、從動輪19組成的輸送 機構。
上述絮棉室3內的平網輸送帶7上設有絮棉厚度限位器10,厚度限位器 10由弧形的限位板15和圓輥狀的限位輪16組成,限位板15與限位輪16為間隙配合且固設在箱體1上,平網輸送帶7從限位板15與限位輪16之間的縫隙 中通過,厚度限位器10上的手輪可調節限位板15與限位輪16之間的間隙, 以控制絮棉的厚度。
參閱附圖4,軋輥8為輥面設有方底鈍圓錐軋齒23,軋齒23以螺旋方向 均布設置,軋輥8為成對設置,且兩軋輥8嚙合,軋齒23互相交錯咬合,嚙 合的間隙為0. 5 4mm可調。
通過以下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參閱附圖1,取馬利筋果實的結籽冠毛纖維,經脫籽、熟化處理后成紡紗 用棉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 脫籽取絨
取成熟并開裂的馬利筋果實內結籽的絨毛纖維,放入進料斗9,平網輸送 帶7將帶籽的馬利筋纖維送入絮棉室3,通過厚度限位器10上的手輪調節限位 板15與限位輪16之間的間隙,使得馬利筋纖維在金屬平網輸送帶7上經絮棉 厚度限位器10將絮棉厚度控制在l 2mm,使其成為薄絮片平整鋪在平網輸送 帶7上送至第一對軋輥8碾壓,馬利筋纖維經軋輥8的碾壓和平網輸送帶21 上方的氣流吹除口 11的氣流吹除,使得絮棉內的結籽與纖維脫離,脫離絨毛 的結籽則由收集斗20收集,其絨毛纖維由平網輸送帶21送至第二對軋輥8碾 壓。
b、 清花除籽
將上述初步脫籽后的馬利筋纖維送至第二道軋輥8碾壓后進入清花室5, 經平網輸送帶22上方的數個氣流吹除口 12的氣流吹除,使得絮棉內的結籽與絨毛纖維完全脫離,結籽則由收集斗28收集,清除雜質的纖維絮棉由平網輸 送帶22送至熟化工序處理。
c、 熟化處理
上述清除雜質的馬利筋纖維絮棉由平網輸送帶29送入熟化室34,由平網 輸送帶29上方的熱水噴口 31,將9(TC的熱水噴灑在纖維絮棉上,使馬利筋纖 維熟化,提高纖維的韌性和強度,噴淋的熱水則由熱水槽30回收加熱后循環 使用,熟化的馬利筋纖維絮棉由平網輸送帶29送至干燥工序處理。
d、 干燥
上述熟化的馬利筋纖維絮棉由平網輸送帶32送至干燥室27,經平網輸送 帶32上方的熱風噴口 33,將9(TC的熱風對平網輸送帶32上的纖維絮棉進行 干燥,干燥后的纖維絮棉則由平網輸送帶32送至棉條工序處理。
e、 纖維成條
上述干燥后的纖維絮棉由平網輸送帶32進入巻條器13,經旋轉的圓錐狀 巻筒24將平鋪在平網輸送帶32上的纖維絮棉片收攏巻成紡紗用馬利筋纖維 棉條,然后由巻筒24的小端口送出供下道紡紗工序。
上述馬利筋纖維棉條經梳棉、并條,利用氣流紡、環錠紡、轉杯紡、緊密 紡或卡摩紡加捻成紡織用紗,氣流紡、環錠紡、轉杯紡、緊密紡或卡摩紡可以 是純馬利筋纖維或馬利筋纖維與天然的棉、麻、絲、毛、竹漿、木漿纖維或化 纖、合成纖維的混紡。用馬利筋纖維紡成的紗或由馬利筋纖維與天然的棉、麻、 絲、毛、竹漿、木漿纖維或化纖、合成纖維混紡成的紗,織成各種面料具有絲 的滑爽質感和有類似全棉的透氣性及舒適感。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其特征在于采用馬利筋植物的果實,經脫籽后取其種子的冠毛纖維,然后經熟化處理提高馬利筋纖維強度,使其成紡紗用纖維棉條。
2、 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馬利筋纖維棉條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以馬利筋纖維經脫籽、熟化處理后成為紡紗用棉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脫籽取絨取成熟并開裂的馬利筋果實內帶冠毛的籽粒,經二次碾壓脫籽后,取其冠毛纖維經氣流吹除,使纖維內的結籽和雜質清除干凈;C、熟化處理將上述清除結籽后的馬利筋纖維,經85 95'C的熱水噴淋后由高溫熱風干燥,使纖維熟化,提高纖維的韌性和強度;d、纖維成條將上述熟化處理后的柔軟纖維由螺旋巻筒加工成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
3、 一種權利要求l所述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的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它由絮棉室(3)、脫籽室(4)、清花室(5)、熟化室(34)、干燥室(27)、巻條器(13)組成,絮棉室(3)、脫籽室(4)、清花室(5)、熟化室(34)、干燥室(27)由隔板(2)依次設置在長條箱體(1)內,絮棉室(3)、脫籽室(4)、清花室(5)之間分別設有軋輥(8);絮棉室(3)內設有平網輸送帶(7), 一端的上方設有進料斗(9);脫籽室(4)、清花室(5)內設有平網輸送帶(21、 22),底部設有收集斗(20、 28),平網輸送帶(21、 22)上方設有氣流吹除口 (11、12);熟化室(34)內設有平網輸送帶(29),平網輸送帶(29)上方設有熱水噴口 (31),底部設有熱水槽(30);干燥室(27)內設有平網輸送帶(32),平網輸送帶(32)上方設有熱風噴口 (33);巻條器(13)由巻筒(24)、主動托輪(25)、被動托輪(26)組成,兩托輪(25、 26)支承巻筒(24)設置在干燥室(27)的一側與箱體(1)固接,巻筒(24)為圓錐狀,其大端口與平網輸送帶(32)相連,小端口則為棉條出口。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的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絮棉室(3)內的平網輸送帶(7)上設有絮棉厚度限位器(10),厚度限位器(10)由弧形的限位板(15)和圓輥狀的限位輪(16)組成,限位板(15)與限位輪(16)為間隙配合且固設在箱體(1)上,平網輸送帶(7)從限位板(15)與限位輪(16)之間的縫隙中通過。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的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軋輥(8)為成對設置,兩軋輥(8)嚙合,軋輥(8)上設有方底鈍圓錐軋齒(23),軋齒(23)以螺旋方向均布設置在軋輥(8)的表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紡紗用馬利筋纖維棉條及其加工方法和設備,特點是它采用馬利筋植物的果實,經脫籽后取其種子的絨毛纖維,然后經熟化處理,提高馬利筋纖維的強度,使其成紡紗用纖維棉條;其加工設備的特點是絮棉室、脫籽室、清花室、熟化室、干燥室內分別設置輸送帶并集成于長條箱體內,絮棉室、脫籽室、清花室之間分別設有嚙合的軋輥與三條輸送帶相連。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紡織新材料的馬利筋纖維易得,可以與棉花媲美,并替代棉花而用于紡織用紗線,織成的面料具有絲的滑爽質感,有類似全棉的透氣性和舒適感,在補充棉花與石化產品的不足,同時也大大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是一種生態環保的紡織新纖維材料纖維。
文檔編號D01B9/00GK101603209SQ20091005452
公開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8日
發明者華 周, 黃惠民 申請人:黃惠民;周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