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由改進的運送和牽引夾紗器構成的用于織機的夾紗器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織機的由分別改進的運送夾紗器和牽引夾紗器構成的夾紗器對。 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對夾紗器,這對夾紗器在與經紗呈干涉關系方面具有更高程度的 安全性并且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背景技術:
已知的是,在現代高速織機中,將緯紗運送到經紗梭口中的夾紗器的路徑表現為 夾紗器與經紗持續較高頻率的干涉。實際上,一方面為了降低經紗上的應力,梭口的開口程 度趨向于更小;另一方面,由于織機速度持續增大,需要將梭口關閉的啟動時間提前至其中 夾紗器仍然位于梭口內的時刻。經紗與夾紗器表面的干涉因此不可避免。
這種干涉意味著會出現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經紗的完整性問題,經紗可能 保持纏繞在夾紗器上并且因此由于夾紗器的運動而被切割或偏離,從而造成織機停機或者 出現機織缺陷;另一方面的問題是,隨著可能的細小裂紋和溝槽的形成而造成的夾紗器磨 損。在夾紗器的與經紗接觸的表面上這些微觀缺陷的存在當然會增大經紗被夾紗器卡住的 情況的頻率,并且另外形成了疲勞失效的危險的觸發點,從而這些夾紗器的使用壽命目前 完全不能令人滿意。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于織機的、由運送夾紗器和牽引夾紗器構成 的夾紗器對的特殊結構,其能夠克服上述缺點并且因此能夠大幅度降低經紗被夾紗器卡住 的頻率,而且另外明顯提高了其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具有在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那些特征的由運送夾紗器和牽 引夾紗器構成的夾紗器對來實現的。從屬權利要求披露了本發明的其它優選特征。
在任何情況下可以從下面僅以非限制實施例的方式給出并且在附圖中所示的本 發明優選實施方案的詳細說明中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發明的夾紗器對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其 中
圖1A為用來形成本發明的運送夾紗器本體的擠出成型件的透視圖1B為圖1的擠出成型件的放大剖視圖2A為在鋼筘側上本發明的運送夾紗器的透視圖2B為在與圖2A的一側相反的側面上本發明的運送夾紗器的透視圖3A為本發明的牽引夾紗器的側視圖,其中緯紗夾持裝置處于關閉位置中;
圖3B為在圖3A中所示的夾紗器的前部的放大圖,其中緯紗夾持裝置處于打開位 置中。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的主要特征,運送夾紗器的本體由一段金屬成型件I (優選為由輕質合 金制成的擠出成型件)通過簡單的刮削移除機加工操作來形成。這種擠出成型件的形狀在 圖1A和IB中清楚顯示出,并且其中央本體具有大體上D形的中空截面1,基部元件2、中間 架(middle shelf) 3和上蓋帽狀部4從所述中央本體伸出。D形截面I的、在成品夾紗器 中對應于面向鋼筘的側的彎曲部分(在圖1B中的右側)以連續的方式朝蓋帽狀部4彎曲并 且通過深引導槽5與基部元件分隔開。中間架3相對于D形截面的直的部分(在圖1B中的 左側)沿著交叉方向伸出,所述中間架作為在成品夾紗器中用于夾紗器控制帶的緊固元件。 蓋帽狀部4相比中間架3沿側向伸出得更遠,并且作為緊固在夾紗器內部部分中的緯紗夾 持裝置G的保護元件,如在圖2B中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樣。
夾紗器的這種特殊構造系統能夠實現這樣的夾紗器,在所述夾紗器中,中央本體 由具有高結構剛度的整體件構成,并且沒有現有技術的夾紗器由于在不同元件之間的連接 部而通常具有的任何溝槽效應。夾紗器因此表現出增強的耐疲勞性、高可靠性和形狀再現 性,從而能夠完全不用紡織人員在夾紗器更換時通常進行的調整和校正操作。
而且,夾紗器的趨向于與經紗摩擦接觸的大部分外表面由擠出成型件的擠出成型 表面構成,因此本身已經具有某種光滑度,這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機加工操作。
由于擠出成型件I已經包括了所有必要的夾紗器元件,所以用來獲得成品運送夾 紗器的刮削移除機加工操作非常簡單快捷,在切口區域中也是如此,從而本發明的運送夾 紗器不僅提供了高技術性能,而且其制造成本低。
如在圖2A和2B中可以看出,擠出成型件I的機加工操作如此進行,從而使得本發 明的運送夾紗器P使其尖端(tip)在面向鋼筘的側面(在圖2A中的前側)上對準,以便在夾 紗器內留下寬闊的空間以容納緯紗夾持裝置G,這些裝置如上所述相對于與經紗的任何可 能干涉而言完全受到蓋帽狀部4保護。
本發明的牽引夾紗器T在圖3A和3B中顯示出,并且為如下所述的類型其中為了 使得所夾持的緯線自由,楔狀尖端C在桿件L的控制下克服彈簧M按照箭頭F進行第一縱 向運動,以及按照箭頭H進行第二交叉運動,這能夠非常迅速地在楔狀尖端C和鉤形元件B 之間實現較寬的開口。
使得按照兩個垂直運動進行開口的這種楔狀尖端在本領域是已知的,但是在已知 的裝置中第二運動也通過桿件和彈簧系統來實現。這造成系統在某種意義上復雜并且龐 大,因此造成需要的牽引夾紗器的體積更大,另外該系統會出現意外卡住。
根據本發明,不同的是,通過使用永磁體6來實現楔狀尖端的側向移位,該永磁體 嵌入在牽引夾紗器的本體中并且一旦所述控制桿通過沿著箭頭F的縱向運動而自身已經 擺脫了形成在鉤形部(G)的相對側上的相對的楔形部8則能夠在楔狀尖端C的控制桿7上 施加吸引力。實際上,相對的楔形部8防止了控制桿過早下降因此防止在控制桿7和永磁 體6之間出現過早接觸,直到控制桿7的縱向行程的結束,因此避免了控制桿7在永磁體6 上出現任何摩擦,該摩擦會損害其使用時間。
楔狀尖端的控制裝置的這種結構體積非常小,從而與已知的夾紗器相比,本發明 夾紗器可以具有薄的多的結構設計,并且因此甚至在梭口關閉提前時也能夠在不與經紗干 涉的情況下離開梭口。
考慮到夾紗器的尺寸非常小以及構成它的各個部分較薄,所以本發明的牽引夾紗 器優選由鋼制成。
最后,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重要特征,運送和牽引夾紗器兩者共同的是,夾紗器的 外表面通過被稱為PEO (等離子電解氧化)的技術進行電解涂覆處理而具有非常薄的陶瓷 材料表面層,該技術能夠給夾紗器表面精確地涂覆緊密地附著在基底材料上的、厚度非常 小的致密且非常堅硬的陶瓷材料層,所述厚度例如優選為20-30微米。
如可預測的那樣,該表面陶瓷層有效提高了夾紗器的使用壽命,防止了下面的金 屬材料出現由經紗摩擦引起的磨損。由于所述陶瓷層的厚度非常小,所以不會以任何方式 改變夾紗器的功能特征,也不會改變夾紗器的機械細節,從而這種處理可以作為最終處理 在所有機械精加工操作結束時進行。
另外,這種陶瓷層雖然間接地然而以完全令人驚訝的方式實現了夾紗器的疲勞失 效的大幅度的減少,這是因為消除了或大大減少了微裂紋和微溝槽的形成,這些都是這種 疲勞失效的觸發點。因此這大大延長了本發明夾紗器的使用壽命。
但是,要理解的是,不必將本發明認為局限于上述具體布置,上述具體布置只是表 示了其示例性實施方案,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認知范圍內在不脫離由下面權利要求限 定的本發明保護范圍的情況下可以有許多變型。
權利要求
1.由運送夾紗器和牽引夾紗器構成的用于織機的夾紗器對,其特征在于,所述運送夾紗器的本體由一段擠出成型的金屬成型件(I)通過普通刮削機加工而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擠出成型的所述成型件(I)的中央本體具有大體D形截面,基部元件(2)、中間架(3)和上部蓋帽狀元件(4)從所述中央本體伸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擠出成型的所述成型件(I)的D形截面的彎曲部分朝著所述蓋帽狀元件(4)連續彎曲并且通過深引導槽(5)與所述基部元件(2)分隔開。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所述中間架(3)從擠出成型的所述成型件(I)的D形截面的直的部分沿著橫向方向伸出,該中間架在最終的夾紗器中作為夾紗器的控制帶的緊固元件。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所述蓋帽狀元件(4)相比于所述中間架(3)沿橫向伸出得更遠,并且作為緯紗夾持裝置(G)的保護元件,所述緯紗夾持裝置緊固在所述夾紗器的內部部分中。
6.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所述牽引夾紗器為包括用于將緯紗抵靠鉤形元件(B)夾持的楔狀尖端(C)的類型,所述楔狀尖端能夠進行第一縱向運動和橫向于所述第一縱向運動的第二運動,以在所述楔狀尖端(C)和所述鉤形元件(B)之間迅速形成寬的開口,其中,所述第二運動是通過永磁體(6)來實現的,該永磁體結合在所述夾紗器的本體中并且適于在所述楔狀尖端(C)的控制桿(7)上施加吸引力。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所述鉤形元件(B)在所述鉤形元件(B)的相對側上還設有相對的楔形部(8),所述相對的楔形部(8)用來防止在所述第一縱向打開運動結束之前在所述控制桿(7)和所述永磁體(6)之間出現接觸。
8.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在這些夾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個部分上,施加有由致密且堅硬的薄陶瓷材料層構成的表面涂層。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所述陶瓷材料層在這些夾紗器的所有機加工過程之后形成在夾紗器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夾紗器對,其中所述陶瓷材料層的厚度為20-30微米。
全文摘要
由運送夾紗器和牽引夾紗器構成的用于織機的夾紗器對,其中運送夾紗器的本體由一段擠出成型金屬成型件(1)通過普通的刮削機加工而形成。在夾紗器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上,在所有機加工操作結束時,施加厚度為20-30微米的致密且堅硬的薄陶瓷材料表面涂層。
文檔編號D03D47/23GK103015005SQ20121035375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明者G·卡薩羅托 申請人:意達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