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材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更新,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越來越重視,對服裝的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服裝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質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大豆蛋白纖維屬于再生植物蛋白纖維類,是以榨過油的大豆豆柏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提取出豆柏中的球蛋白,通過添加功能性助劑,與腈基、羥基等高聚物接枝、共聚、共混,制成一定濃度的蛋白質紡絲液,改變蛋白質空間結構,經濕法紡絲而成.其有著羊絨般的柔軟手感,蠶絲般的柔和光澤,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親膚性等優良性能,還有明顯的抑菌功能,被譽為“新世紀的健康舒適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的生產過程對環境、空氣、人體、土壤、水質等無污染,纖維主要由大豆蛋白質組成,·纖維本身易生物降解。大豆蛋白纖維原料來自自然界的大豆,原料豐富且具有可再生性,不會對資源造成掠奪性開發。在纖維生產過程中,由于所使用的輔料、助劑均無毒,且大部分助劑和半成品纖維均可回收重新使用,提取蛋白后留下的殘渣還可以作為飼料,大豆蛋白纖維也被專家譽為“21世紀最環保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的纖維結構的特點是不光滑,表面溝槽導濕,截面呈不規則啞鈴型,海島結構,有細微孔隙,透氣導濕。但是,單純的大豆蛋白纖維,纖維卷曲數較少,并且易產生靜電現象嚴重,使得紡紗難度較大。大豆蛋白纖維與棉纖維混紡,能提高棉織物的親膚性,增加了棉織物的光澤,改善導濕快干性和懸垂性,增加了織物的穿著干爽舒適型,可提升棉產品的檔次。大豆蛋白纖維與長絨棉混紡的高支紗,用于生產春、秋、冬季的薄型絨衫,其滑糯、輕盈、柔軟,能保留精紡面料的光澤和細膩感,增加滑糯手感,也是生產輕薄柔軟型高級西裝和大衣的理想面料。竹漿纖維是取毛竹為原料,采用了純氧高溫及氮氣阻隔延時的煅燒新工藝和新技術,使得竹漿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細化和蜂窩化,然后再與具有蜂窩狀微孔結構趨勢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紡絲而制成的。這種獨特的纖維結構設計,能使竹漿所具有的功能100%的發揮出來。在國際上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環保新衛士”。竹漿纖維的特點主要有一是柔滑軟暖,似“綾羅綢緞”。竹漿纖維具有單位細度細、手感柔軟;白度好、色彩亮麗;韌性及耐磨性強,有獨特的回彈性;有較強的縱向和橫向強度,且穩定均一,懸垂性佳;柔軟滑爽不扎身,比棉還軟,有著特有的絲絨感。二是吸濕透氣,冬暖夏涼。竹漿纖維橫截面布滿了大大小小橢圓形的孔隙,可以瞬間吸收并蒸發大量的水分。天然橫截面的高度中空,使得業內專家稱竹漿纖維為“會呼吸”的纖維,還稱其為“纖維皇后”。竹漿纖維的吸濕性、放濕性、透氣性居各大紡織纖維之首。冬暖夏涼由竹漿纖維的中空特征決定,竹漿纖維紡織品夏秋季使用,使人感到特別的涼爽、透氣;冬春季使用蓬松舒適又能排除體內多余的熱氣和水份,不上火,不發燥。三是抑菌抗菌,抗菌率94. 5%。同樣數量的細菌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菌在棉、木纖維制品中能夠大量繁衍,而細菌在竹漿纖維面料上經24小時后則減少94. 5%。這一成果也為防“非典”提供了防護服的選擇,這是其它紡織原料不可比擬的。四是,綠色環保,抗紫外線。竹漿纖維是從原竹中提練出來的綠色環保材料,它具有竹子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蟲和產生負離子特性。竹漿纖維織物對200—400nm的紫外線透過率幾乎為零,而這一波長的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最大。雖然竹漿纖維具有優良的抗菌和吸附性能,然而由于其手感性、親膚性、抱合力和可紡性較差,因此需要與其它纖維進行混合紡紗,如何選用不同品種,不同比例的其他纖維與竹漿纖維進行混合,以及采用何種紡紗工藝才能紡制出各項性能都較佳的紗線,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有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具有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的優良性能、且紡成紗線后強度較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線為賽絡紡單紗,所述單紗由兩根粗紗組成,所述粗紗是 由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組成螺旋捻和結構。所述混紡紗線包括纖維含量混紡比為50%棉纖維、40%的竹漿纖維、10%的大豆蛋白纖維,將上述纖維通過混紡工藝紡成紗線。進一步,所述單紗的捻向為“ Z ”或“ S ”。進一步,紗線中每100根纖維中含有37-47根竹漿纖維、8_11根大豆蛋白纖維,其余為棉纖維。進一步,所述單紗包括的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粗紗的直徑相同或者不同。進一步,所述粗紗的捻度為40-50T/m。進一步,所述單紗的捻度為830_890T/m。進一步,所述竹衆纖維的細度為I. 56dtex。進一步,所述大豆蛋白纖維的細度為1.67dtex。進一步,所述的混紡紗線支數為9. 7 27. 8dtex。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對竹漿纖維與大豆蛋白纖維進行包混,經過開清棉、梳棉、精梳工序形成的生條,再與棉纖維精梳條,進行條混的一種紗線。采用緊密賽絡紡紗技術,合理的原料搭配,可以有效地降低了紗的毛羽,改善了大豆蛋白纖維的抗折皺差的效果,從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大豆蛋白纖維織物的起毛起球,增大了織物的尺寸穩定性。采用多次混并的混合方式,有利于混紡比準確,成分均勻,生產出的單紗條干均勻,單紗強力高,棉結少,紗疵少。改善了竹漿纖維手感性、親膚性、抱合力差的問題,生產出的紗線強度好,條干均勻,透氣好,蓬松柔軟,具有極佳的親膚性及保健功能。
圖I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紗線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I所示,在紡紗時,先把精梳棉、大豆蛋白纖維、竹漿纖維紡成粗紗,兩根粗紗通過賽絡紡技術紡成細紗。棉纖維品級為230A新疆細絨棉,竹漿纖維規格為
I.56dtex*38mm,大豆蛋白纖維規格為I. 67dtex*38mm。三種原料組成三組份紗線的混合方式為包混加條混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混合形式。混合比例為精梳棉/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50/40/10,紗線號數為14. 7tex,成紗質量指標見下表
權利要求1.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線為賽絡紡單紗,所述單紗由兩根粗紗組成,所述粗紗是由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組成螺旋捻和結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紗的捻向為“ Z ”或“ S ”。
3.如權利要求I一 2任意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紗線中每100根纖維中含有37-47根竹漿纖維、8-11根大豆蛋白纖維,其余為棉纖維。
4.如權利要求I一 2任意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紗包括的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粗紗的直徑相同或者不同。
5.如權利要求I一 2任意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紗的捻度為40-50T/m。
6.如權利要求I一 2任意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紗的捻度為830-890T/m。
7.如權利要求I一 2任意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漿纖維的細度為I. 56dtex。
8.如權利要求I一 2任意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蛋白纖維的細度為I. 67dtex。
9.如權利要求I一 3任意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紡紗線支數為9. 7 27. 8dtex。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的一種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混紡紗線,所述紗線為賽絡紡單紗,所述單紗由兩根粗紗組成,所述粗紗是由棉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組成螺旋捻和結構。為了達到原料的成本和紗線性能的最佳性價比,所述混紡紗線包括纖維含量混紡比為50%棉纖維、40%的竹漿纖維、10%的大豆蛋白纖維。這混紡紗使得三種纖維的功能相互結合,保留原有精梳棉紗線吸濕、透氣、手感滑糯、抗起毛起球等優良性能同時進一步增加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的特點,擴大產品應用領域,可廣泛適用于內衣、休閑服、時尚女裝、襯衣、西裝、床上用品等機織或針織面料生產,也提高產品的制衣性能和檔次。
文檔編號D02G3/04GK202688588SQ20122031889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4日
發明者侯芝富, 徐淑蓮, 潘靜, 呂延敏, 孟祥華, 宋圣山, 郭俊霞, 王海燕, 李愛華, 唐紅, 常江, 袁貞學, 高新, 宋軍 申請人:山東超越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