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錠紡紗方法及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環錠紡紗方法及其裝置,包括后羅拉、中羅拉、前羅拉、輸出羅拉和包芯紗,芯紗粗條與其兩側間隔平行布置的兩股包覆紗粗條依次導入后羅拉與中羅拉后成為須條,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位于前羅拉與輸出羅拉之間,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包括皮輥I、II、III、橡膠帶、漿槽、循環泵和U型槽I、II,皮輥II通過橡膠帶與下方漿槽內的皮輥III相連,芯紗須條從皮輥I、II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須條從U型槽I、II平行通過,芯紗須條與兩股包覆紗須條引入輸出羅拉合并后加捻成包芯紗。本發明降低可紡纖維的長度,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環保節能高效,操作較為簡單方便,適合大規模化的生產。
【專利說明】一種環錠紡紗方法及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紗線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環錠紡紗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環錠紡紗方法是在環錠細紗機上,用傳統的方法加捻,制得的紗中纖維內外纏繞聯結,紗線結構緊密,但由于加捻三角區的存在,使紗線上毛羽受摩擦脫落,形成飛花,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本發明在傳統環錠紡細紗機設備上加裝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使用粘合劑使超短纖維互相粘合成紗,降低了可紡纖維的長度,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其突出優點是蓬松、柔軟、透氣性好、舒適性強,再引入包覆紗包纏于粘合紗表面,再將水溶性粘合劑溶解于水,粘合紗呈無捻平行蓬松狀態處在紗線中,包覆紗將向心的應力施加于粘合紗上,給予紗體必要的聚合力以承受外部應力,結構蓬松、獨特且穩定。環錠紡的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也是紡紗加工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紡紗技術發展中,將出現多種紡紗方法相互滲透、相互補充、長期共存的局面,各種紗線的特性將會進一步融合和發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環錠紡紗方法及其裝置,該加工方法的操作較為簡單方便,適合大規模化的生產。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包括后羅拉、中羅拉、前羅拉、輸出羅拉和包芯紗,所述包芯紗包括芯紗和包纏于芯紗表面的兩股包覆紗,所述芯紗粗條與其兩側間隔平行布置的兩股包覆紗粗條依次導入后羅拉與中羅拉后成為須條,所述中羅拉側下方設有前羅拉、輸出羅拉和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所述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位于前羅拉與輸出羅拉之間,所述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包括皮輥1、I1、II1、橡膠帶、漿槽、循環泵和U型槽1、11,所述皮輥I1、III轉動方向與前羅拉轉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皮輥1、11分別位于芯紗須條的上下兩側,U型槽1、11分別位于芯紗須條的左右兩側,所述皮輥II通過橡膠帶與下方漿槽內的皮輥III相連,所述漿槽底端連接有循環泵,所述皮輥11、111、漿槽和U型槽1、11與細紗機固定連接,所述芯紗須條從皮輥1、11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須條從芯紗須條兩側的U型槽1、11平行通過,所述芯紗須條與兩股包覆紗須條弓I入輸出羅拉合并后加捻成包芯紗。
[0005]所述芯紗粗條和兩股包覆紗粗條的平行間距為l-2cm。
[0006]所述芯紗須條和U型槽1、II的平行間距為l-2cm。
[0007]所述皮輥1、I1、III長度為15_20cm,直徑為2_3cm。
[0008]所述U型槽1、II長度為15-20cm,寬度為l_2cm,高度為2_3cm。
[0009]所述水溶性粘合劑為質量分數為5-10%的PVA粘合劑溶液。
[0010]所述后羅拉引入速度為150-180r/min。
[0011]一種使用上述環錠紡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0012](I)將芯紗粗條與其兩側間隔平行布置的兩股包覆紗粗條依次導入后羅拉與中羅拉,受到后羅拉與中羅拉的牽伸作用后成為須條;
[0013](2)芯紗須條從皮輥1、11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須條從芯紗須條兩側的U型槽1、II平行通過,包覆紗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劑;
[0014](3)加捻前對芯紗須條進行給水溶性粘合劑處理,皮輥I1、III轉動時將粘合劑溶液帶到芯紗須條上,皮輥I壓掉部分粘合劑,在皮輥I的壓力下芯紗須條發生假捻,使芯紗須條各部位均勻粘到水溶性粘合劑,循環泵使粘合劑溶液在漿槽內循環,芯紗須條和兩股包覆紗須條一同引入輸出羅拉合并后開始加捻過程;
[0015](4)兩股包覆紗須條整齊包纏于芯紗須條表面,將向心的應力施加于芯紗上,給予紗體聚合力以承受外部應力,防止呈無捻蓬松狀態的芯紗斷掉,從而形成包纏緊度較小的包芯紗,經水洗后整理后芯紗能夠呈無捻蓬松狀態處在包芯紗中;
[0016](5)將包芯紗浸潰于40-45°C的蒸餾水中水洗處理20_25min,排液預烘80_120°C至含濕率為20-25%,在轉鼓烘干機上120-130°C進行松式烘干30_35min,即得包芯紗,輸出羅拉輸出包芯紗的回潮率為8-10%。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發明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
[0019]1.本發明只需將傳統環錠紡細紗機設備上加裝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直接到達作用對象,不影響正常的牽拉過程,降低了可紡纖維的長度,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環保節能高效,操作較為簡單方便,適合大規模化的生產;
[0020]2.本發明通過在加捻前,對細紗加給水溶性粘合劑,將細紗粘合成紗,引入包覆紗包纏于粘合紗表面,再將水溶性粘合劑溶解于水,粘合紗呈無捻平行蓬松狀態處在紗線中,包覆紗將向心的應力施加于粘合紗上,給予紗體必要的聚合力以承受外部應力,結構蓬松、獨特且穩定,可以利用粘合紗和包覆紗優良的物理性能和表面特征,充分發揮兩種纖維的特長并彌補它們的不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傳統環錠紡細紗機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發明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發明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發明U型槽14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發明U型槽15的結構示意圖。
[0026]其中:1,芯紗;2,后羅拉;3,中羅拉;4,前羅拉;5,輸出羅拉;6,包芯紗;7,包覆紗;8,皮輥I ;9,皮輥II ;10,橡膠帶;11,皮輥III ;12,漿槽;13,循環泵;14,U型槽I ; 15,U型槽II。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0028]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如圖1-5所示,包括后羅拉2、中羅拉3、前羅拉4、輸出羅拉5和包芯紗6,所述包芯紗6包括芯紗I和包纏于芯紗I表面的兩股包覆紗7,所述芯紗I粗條與其兩側間隔平行布置的兩股包覆紗7粗條依次導入后羅拉2與中羅拉3后成為須條,所述中羅拉3側下方設有前羅拉4、輸出羅拉5和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所述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位于前羅拉4與輸出羅拉5之間,所述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包括皮輥1、I1、1118,9,11、橡膠帶10、漿槽12、循環泵13和U型槽1、1114,15,所述皮輥I1、1119,11轉動方向與前羅拉4轉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皮輥1、118,9分別位于芯紗I須條的上下兩側,U型槽1、1114,15分別位于芯紗I須條的左右兩側,所述皮輥119通過橡膠帶10與下方漿槽12內的皮輥IIIll相連,所述漿槽12底端連接有循環泵13,所述皮輥I1、1119,11、漿槽10和U型槽1、1114,15與細紗機固定連接,所述芯紗I須條從皮輥1、118,9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7須條從芯紗I須條兩側的U型槽1、1114,15平行通過,所述芯紗I須條與兩股包覆紗7須條引入輸出羅拉5合并后加捻成包芯紗6。
[0029]所述芯紗I粗條和兩股包覆紗7粗條的平行間距為l-2cm。
[0030]所述芯紗I須條和U型槽1、1114,15的平行間距為l-2cm。
[0031]所述皮輥1、I1、1118,9,11 長度為 15_20cm,直徑為 2_3cm。
[0032]所述U型槽1、1114,15長度為15_20cm,寬度為l_2cm,高度為2_3cm。
[0033]所述水溶性粘合劑為質量分數為5-10%的PVA粘合劑溶液。
[0034]所述后羅拉2引入速度為150_180r/min。
[0035]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環錠紡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芯紗I粗條與其兩側間隔平行布置的兩股包覆紗7粗條依次導入后羅拉2與中羅拉3,受到后羅拉2與中羅拉3的牽伸作用后成為須條;(2)芯紗I須條從皮輥1、118,9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7須條從芯紗I須條兩側的U型槽1、1114,15平行通過,包覆紗7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劑;
(3)加捻前對芯紗I須條進行給水溶性粘合劑處理,皮輥I1、III9,11轉動時將粘合劑溶液帶到芯紗I須條上,皮輥18壓掉部分粘合劑,在皮輥18的壓力下芯紗I須條發生假捻,使芯紗I須條各部位均勻粘到水溶性粘合劑,循環泵11使粘合劑溶液在漿槽10內循環,芯紗I須條和兩股包覆紗7須條一同引入輸出羅拉5合并后開始加捻過程;(4)兩股包覆紗7須條整齊包纏于芯紗I須條表面,將向心的應力施加于芯紗I上,給予紗體聚合力以承受外部應力,防止呈無捻蓬松狀態的芯紗I斷掉,從而形成包纏緊度較小的包芯紗6,經水洗后整理后芯紗I能夠呈無捻蓬松狀態處在包芯紗6中;(5)將包芯紗6浸潰于40-45°C的蒸餾水中水洗處理20-25min,排液預烘80_120°C至含濕率為20_25%,在轉鼓烘干機上120_130°C進行松式烘干30-35min,即得包芯紗6,輸出羅拉5輸出包芯紗6的回潮率為8_10%。
[0036]不難看出,將芯紗I的粗條和兩股包覆紗7的粗條以一定間距平行喂入后羅拉2,同時受到后羅拉2與中羅拉3的牽伸作用后成為須條,在前羅拉4和輸出羅拉5之間加裝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皮輥9、11,漿槽10和U型槽14、15與細紗機固定連接,皮輥9、11可以自由轉動;芯紗I的須條從皮輥8和皮輥9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7的須條以一定間距從芯紗I的須條兩側U型槽14、15平行通過,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劑;在加捻前對芯紗I的須條進行給水溶性粘合劑處理,皮輥9和皮輥11外包覆一層橡膠帶10,轉動方向與前羅拉4的轉動方向互相垂直,轉動時將粘合劑溶液帶到芯紗I的須條上,皮輥8壓掉一部分粘合齊U,在皮輥8的壓力下芯紗I的須條發生假捻,使得芯紗I的須條各個部位均勻地粘到水溶性粘合劑,粘合劑儲存在所述漿槽10內,循環泵11使粘合劑溶液在漿槽10內循環,芯紗I的粗條和兩股包覆紗7的須條一同引入輸出羅拉5合并后隨著加捻過程,包覆紗7包纏于芯紗I表面,形成包芯紗6 ;包覆紗7整齊包纏于芯紗I表面,且包纏緊度較小,保證水洗后整理后芯紗I能夠呈無捻蓬松狀態處在包芯紗6中;將包芯紗6浸潰于45°C的蒸餾水中水洗處理25min,排液預烘120°C至含濕率為25%,在轉鼓烘干機上130°C進行松式烘干35min即得包芯紗6 ;輸出羅拉5輸出的包芯紗6的回潮率為10% ;芯紗I的粗條和兩股包覆紗7的粗條的平行間距為Icm ;芯紗I的須條和U型槽14、15的平行間距為Icm ;皮輥8、9、11的長為15cm,直徑為2cm ;U型槽14、15的長為15cm,寬為1cm,高為2cm ;水溶性粘合劑為質量分數為5%的PVA粘合劑溶液;后羅拉2引入速度必須保證在150r/min,保證芯紗I吸收足夠的粘合劑。
[0037]值得一提的是,將芯紗I的粗條和兩股包覆紗7的粗條以一定間距平行喂入后羅拉2,同時受到后羅拉2與中羅拉3的牽伸作用后成為須條,在前羅拉4和輸出羅拉5之間加裝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皮輥9、11,漿槽10和U型槽14、15與細紗機固定連接,皮輥9、11可以自由轉動;芯紗I的須條從皮輥8和皮輥9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7的須條以一定間距從芯紗I的須條兩側U型槽14、15平行通過,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劑;在加捻前對芯紗I的須條進行給水溶性粘合劑處理,皮輥9和皮輥11外包覆一層橡膠帶10,轉動方向與前羅拉4的轉動方向互相垂直,轉動時將粘合劑溶液帶到芯紗I的須條上,皮輥8壓掉一部分粘合劑,在皮輥8的壓力下芯紗I的須條發生假捻,使得芯紗I的須條各個部位均勻地粘到水溶性粘合劑,粘合劑儲存在所述漿槽10內,循環泵11使粘合劑溶液在漿槽10內循環,芯紗I的粗條和兩股包覆紗7的須條一同引入輸出羅拉5合并后隨著加捻過程,包覆紗7包纏于芯紗I表面,形成包芯紗6 ;包覆紗7整齊包纏于芯紗I表面,且包纏緊度較小,保證水洗后整理后芯紗I能夠呈無捻蓬松狀態處在包芯紗6中;將包芯紗6浸潰于40°C的蒸餾水中水洗處理20min,排液預烘80°C至含濕率為20%,在轉鼓烘干機上120°C進行松式烘干30min即得包芯紗6 ;輸出羅拉5輸出的包芯紗6的回潮率為8% ;芯紗I的粗條和兩股包覆紗7的粗條的平行間距為2cm ;芯紗I的須條和U型槽14、15的平行間距為2cm ;皮輥8、9、11的長為20cm,直徑為3cm ;U型槽14、15的長為20cm,寬為2cm,高為3cm ;水溶性粘合劑為質量分數為10%的PVA粘合劑溶液;后羅拉2引入速度必須保證在180r/min,保證芯紗I吸收足夠的粘合劑。
【權利要求】
1.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包括后羅拉(2)、中羅拉(3)、前羅拉(4)、輸出羅拉(5)和包芯紗(6),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紗(6)包括芯紗(1)和包纏于芯紗(1)表面的兩股包覆紗(7),所述芯紗(1)粗條與其兩側間隔平行布置的兩股包覆紗(7)粗條依次導入后羅拉(2)與中羅拉(3)后成為須條,所述中羅拉(3)側下方設有前羅拉(4)、輸出羅拉(5)和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所述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位于前羅拉(4)與輸出羅拉(5)之間,所述給水溶性粘合劑裝置包括皮輥1、I1、III (8,9, 11)、橡膠帶(10)、漿槽(12)、循環泵(13)和U型槽1、II(14,15),所述皮輥I1、III (9,11)轉動方向與前羅拉(4)轉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皮輥1、II (8,9)分別位于芯紗(I)須條的上下兩側,U型槽1、II (14,15)分別位于芯紗(1)須條的左右兩側,所述皮輥II (9)通過橡膠帶(10)與下方漿槽(12)內的皮輥III (11)相連,所述漿槽(12)底端連接有循環泵(13),所述皮輥I1、III (9,11)、漿槽(10)和U型槽1、II(14,15)與細紗機固定連接,所述芯紗(1)須條從皮輥1、II (8,9)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7)須條從芯紗(1)須條兩側的U型槽1、II(14,15)平行通過,所述芯紗(1)須條與兩股包覆紗(7)須條引入輸出羅拉(5)合并后加捻成包芯紗(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紗(1)粗條和兩股包覆紗(7)粗條的平行間距為l-2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紗(1)須條和U型槽1、II (14,15)的平行間距為l-2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輥1、I1、III(8,9,11)長度為 15-20cm,直徑為 2-3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1、II(14,15)長度為15-20cm,寬度為l-2cm,高度為2-3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粘合劑為質量分數為5-10%的PVA粘合劑溶液。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錠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羅拉(2)引入速度為150_180r/min。
8.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環錠紡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芯紗(1)粗條與其兩側間隔平行布置的兩股包覆紗(7)粗條依次導入后羅拉(2)與中羅拉(3),受到后羅拉(2)與中羅拉(3)的牽伸作用后成為須條; (2)芯紗(1)須條從皮輥1、II(8,9)之間通過,兩股包覆紗(7)須條從芯紗(1)須條兩側的U型槽1、II (14,15)平行通過,包覆紗(7)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劑; (3)加捻前對芯紗(1)須條進行給水溶性粘合劑處理,皮輥I1、III(9,11)轉動時將粘合劑溶液帶到芯紗(1)須條上,皮輥I (8)壓掉部分粘合劑,在皮輥I (8)的壓力下芯紗(1)須條發生假捻,使芯紗(1)須條各部位均勻粘到水溶性粘合劑,循環泵(11)使粘合劑溶液在漿槽(10)內循環,芯紗(1)須條和兩股包覆紗(7)須條一同引入輸出羅拉(5)合并后開始加捻過程; (4)兩股包覆紗(7)須條整齊包纏于芯紗(1)須條表面,將向心的應力施加于芯紗(1)上,給予紗體聚合力以承受外部應力,防止呈無捻蓬松狀態的芯紗(1)斷掉,從而形成包纏緊度較小的包芯紗(6),經水洗后整理后芯紗(1)能夠呈無捻蓬松狀態處在包芯紗(6)中;(5)將包芯紗(6)浸潰于40-45°C的蒸餾水中水洗處理20-25min,排液預烘80_120°C至含濕率為20-25%,在轉鼓烘干機上120-130°C進行松式烘干30_35min,即得包芯紗(6),輸出羅拉(5)輸出包芯紗(6).的回潮率為8-10%。
【文檔編號】D01H13/30GK103469406SQ201310398683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4日
【發明者】黃建明 申請人:上海八達紡織印染服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