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生產ab紗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生產AB紗的方法,包括采用細紗機進行紡紗,沿著紗線加工方向,所述細紗機包括導紗桿、設于后羅拉上游的粗紗喇叭口、后羅拉、中羅拉和前羅拉,所述細紗機還包括四排粗紗吊錠裝置、雙孔喇叭口、細紗集棉器和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與后羅拉傳動連接;所述雙孔喇叭口設于所述中羅拉的上游,所述細紗集棉器設于所述前羅拉的上游。本發明公開的方法具有容易實施以及生產穩定的特點,生產出來的小比例AB紗在紗線上兩種顏色的對比因所含比例的不同產品更加的豐富。
【專利說明】
一種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生產AB紗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生產AB紗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AB色紡紗的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對個性化服飾要求的日益提高增加,各種各樣的布面效果都有可能成為人們選擇服飾花紋的理由。色紡紗作為一種新型的紗線類型,不斷的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歡。
[0003]色紡紗線一般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色澤或不同性能的纖維紡制成紗,由于各種纖維收縮性或上色性的差異,在紗線織成布后的整理加工中,會使布面呈現出色彩豐富、色澤柔和、立體感強的風格,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色紡紗線可以實現多種纖維組合,解決了不同纖維交織或混紡坯布染色不能過關的難題,可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生產,使紡紗企業在市場中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色紡紗在生產管理方面比普通白紗要求要高得多,其是分工極細、用工相對較多的紡紗方式,萬錠用工通常比本色白紗增加30%?50%。
[0004]色紡紗大多采用環錠紡紡紗機紡制,作為傳統的AB色紡紗,紗線的兩種顏色的比例基本都是相同的,因此不同顏色在布面分布十分均勻,在提倡追求個性與凸顯張揚的的今天,遠遠不能滿足社會流行的需要。
【發明內容】
[0005]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生產AB紗的方法,以生產出小比例AB紗,使得紗線上兩種顏色的對比因所含比例的不同而顏色變化更加豐富。
[0006]本發明中所述小比例AB紗是指在單位長度的紗線中,其中一種粗紗如粗紗A或粗紗B所占的重量比遠小于另外一種。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包括如下記載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一種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生產AB紗的方法,包括采用細紗機進行紡紗,沿著紗線加工方向,所述細紗機包括導紗桿、設于后羅拉上游的粗紗喇叭口、后羅拉、中羅拉和前羅拉,其特征在于:所述細紗機還包括四排粗紗吊錠裝置、雙孔喇叭口、細紗集棉器和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與后羅拉傳動連接;所述雙孔喇叭口設于所述中羅拉的上游,所述細紗集棉器設于所述前羅拉的上游;
[0009]在紡絲時,粗紗A從雙孔喇叭口的其中一孔喂入,粗紗B從粗紗喇叭口喂入,經后羅拉、雙孔喇叭口的另一孔并與粗紗A混合后共同經中羅拉、細紗集棉器和前羅拉后輸出形成AB細紗。
[0010]本申請中細紗機具有四排粗紗吊錠,現有技術中細紗機為三排,即本申請中增加了一排粗紗吊錠。
[0011 ] 優選地,所述雙孔喇叭口設有兩個有弧度的內壁,所述雙孔喇叭口包括左孔和右孔。
[0012]優選地,所述左孔或/和右孔上設有虎口。
[0013]優選地,所述虎口為U型。
[0014]優選地,所述虎口深度h為整個喇叭口的高度I的0.35?0.5倍。
[0015]優選地,后區牽伸倍數為2?5倍。所述后區牽伸倍數是指后羅拉到中羅拉之間的牽伸倍數。現有技術中一般是1.2?1.3倍。
[0016]優選地,前區牽伸倍數為15?60倍,錠速9000?14000r/min。更優選地,前區牽伸倍數為15?30倍。
[0017]本發明中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紗方法包括配色混料、清花、梳棉、并條、牽伸、紡紗和絡筒工序。
[0018]在實際生產中,根據產品顏色要求搭配好粗紗A、粗紗B不同顏色纖維的比例,分別進行混料;在清花工序將混合原料進行進一步的分別混合并定量成卷;在梳棉機上將粗紗A、粗紗B的棉卷分別梳理成生條;粗紗A和粗紗B在并條機上進行三道并合牽伸,使纖維條定量一致,條干均勻,纖維平行順直,中長纖維需要加大隔距;粗紗A和粗紗B在粗紗機上牽伸成粗紗,同時加上一定的捻度,以使粗紗具有一定的抱合力,中長纖維需加大隔距;紗線在自動絡筒機上絡成錐形筒紗。
[0019]優選地,清花工序后生成的棉卷干定量為340?450克/米;棉卷長度為30?36米。
[0020]優選地,梳棉工序后生成的生條干定量為18?24克/5米;梳棉工序中道夫速度為15?22轉/分。更優選地,在梳棉工序中,當粗紗A和粗紗B為棉型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0,9,8,8,9);當粗紗A和/或粗紗B為中長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4,12,10,10,12)o
[0021]優選地,并條工序后棉條干定量為13?20克/5米;并條工序中并合數為6?8根,牽伸倍數為6?10倍,車速260?400m/min。
[0022]優選地,牽伸工序后獲得粗紗A和/或粗紗B干定量為3.5?6.5克/10米,捻系數70?100;牽伸工序中牽伸倍數為5?10,錠速700?1000r/min。
[0023]優選地,絡筒工序中,絡紗速度為1000?1600m/min。
[0024]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細紗,由上述方法制備獲得,所述細紗的干定量1.48?7.38克/100 米;捻度 283 ?730T/m。
[0025]—種織物,采用上述所述細紗織造獲得。
[0026]本發明公開的方法具有容易實施以及生產穩定的特點。本發明生產出來的小比例AB紗在紗線上兩種顏色的對比因所含比例的不同產品更加的豐富,AB紗隨機變化效果的布面符合當今人們對服裝面料個性化選擇的潮流。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本發明中和傳統A粗紗B走位的對比圖。
[0028]其中,圖1中:
[0029]I為粗紗A;
[0030]2為粗紗B
[0031]3為導紗桿;
[0032]4為粗紗喇叭口;
[0033]5為后羅拉;
[0034]6為中羅拉;
[0035]7為前羅拉;
[0036]8為雙孔喇叭口;
[0037]9為細紗集棉器;
[0038]10伺服電機。
[0039]圖2為本發明中實施例1中獲得的AB紗所紡織的織物的照片示意圖。
[0040]圖3為本發明中實施例2中獲得的AB紗所紡織的織物的照片示意圖。
[0041 ]圖4和圖5為本發明中的雙孔喇叭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42]在進一步描述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之前,應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體實施方案;還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的術語是為了描述特定的具體實施方案,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下列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議的條件。
[0043]當實施例給出數值范圍時,應理解,除非本發明另有說明,每個數值范圍的兩個端點以及兩個端點之間任何一個數值均可選用。除非另外定義,本發明中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意義相同。除實施例中使用的具體方法、設備、材料外,根據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現有技術的掌握及本發明的記載,還可以使用與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設備、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現有技術的任何方法、設備和材料來實現本發明。
[0044]如圖1、圖4和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紗方法,包括采用細紗機進行紡紗,沿著紗線加工方向,所述細紗機包括導紗桿、設于后羅拉上游的粗紗喇叭口、后羅拉、中羅拉和前羅拉,所述細紗機還包括四排粗紗吊錠裝置、雙孔喇叭口和細紗集棉器;所述雙孔喇叭口設于所述中羅拉的上游,所述細紗集棉器設于所述前羅拉的上游;
[0045]在紡絲時,粗紗A從雙孔喇叭口的其中一孔喂入,粗紗B從粗紗喇叭口喂入,經后羅拉、雙孔喇叭口的另一孔并與粗紗A混合后共同經中羅拉、細紗集棉器和前羅拉后輸出形成AB細紗。
[0046]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雙孔喇叭口8設有兩個有弧度的內壁,所述雙孔喇叭口包括左孔和右孔。
[0047]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左孔或/和右孔上設有虎口。
[0048]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虎口為U型。
[0049]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虎口深度h為整個雙孔喇叭口的高度I的0.35?0.5倍。本發明中所述虎口深度h為整個雙孔喇叭口高度的0.4倍。
[0050]本發明實施例中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紗方法包括配色混料、清花、梳棉、并條、牽伸、紡紗和絡筒工序。
[0051]在實際生產中,根據產品顏色要求搭配好粗紗A、粗紗B不同顏色纖維的比例,分別進行混料;在清花工序將混合原料進行進一步的分別混合并定量成卷;在梳棉機上將粗紗A、粗紗B的棉卷分別梳理成生條;粗紗A和粗紗B在并條機上進行三道并合牽伸,使纖維條定量一致,條干均勻,纖維平行順直,中長纖維需要加大隔距;粗紗A和粗紗B在粗紗機上牽伸成粗紗,同時加上一定的捻度,以使粗紗具有一定的抱合力,中長纖維需加大隔距;紗線在自動絡筒機上絡成錐形筒紗。
[0052]實施例1
[0053]本實施例中后區牽伸倍數為2倍。所述后區牽伸倍數是指后羅拉到中羅拉之間的牽伸倍數。現有技術中一般是1.2?1.3倍。
[0054]清花工序后生成的棉卷干定量為340克/米;棉卷長度為32米。
[0055]梳棉工序后生成的生條干定量為18克/5米;梳棉工序中道夫速度為18轉/分。更優選地,在梳棉工序中,當粗紗A和粗紗B為棉型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0,9,8,8,9);當粗紗A和/或粗紗B為中長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4,12,10,10,12)。
[0056]并條工序后棉條干定量為15克/5米;并條工序中并合數為6根,牽伸倍數為6倍,車速260m/mino
[0057]牽伸工序后獲得粗紗A和/或粗紗B干定量為6.5克/10米,捻系數100;牽伸工序中牽伸倍數為10,錠速700r/min。
[0058]紡紗工序中,前區牽伸倍數為30倍,錠速9000r/min。
[0059]絡筒工序中,絡紗速度為1600m/min。
[0060]實施例1分別獲得一種細紗。所述細紗的干定量1.5克/100米;捻度285T/m。
[0061 ] 實施例2
[0062]本實施例中后區牽伸倍數為3倍。所述后區牽伸倍數是指后羅拉到中羅拉之間的牽伸倍數。現有技術中一般是1.2?1.3倍。
[0063]清花工序后生成的棉卷干定量為380克/米;棉卷長度為30米。
[0064]梳棉工序后生成的生條干定量為22克/5米;梳棉工序中道夫速度為15轉/分。更優選地,在梳棉工序中,當粗紗A和粗紗B為棉型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0,9,8,8,9);當粗紗A和/或粗紗B為中長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4,12,10,10,12)。
[0065]并條工序后棉條干定量為13克/5米;并條工序中并合數為6根,牽伸倍數為7倍,車速300m/min。
[0066]牽伸工序后獲得粗紗A和/或粗紗B干定量為5克/10米,捻系數70;牽伸工序中牽伸倍數為5,錠速1000r/min。
[0067]紡紗工序中,前區牽伸倍數為15倍,錠速14000r/min。
[0068]絡筒工序中,絡紗速度為1000m/min。
[0069]根據實施例2分別獲得一種細紗。所述細紗的干定量1.8克/100米;捻度400T/m。
[0070]實施例3
[0071]本實施例中后區牽伸倍數為4倍。所述后區牽伸倍數是指后羅拉到中羅拉之間的牽伸倍數。現有技術中一般是1.2?1.3倍。
[0072]清花工序后生成的棉卷干定量為400克/米;棉卷長度為36米。
[0073]梳棉工序后生成的生條干定量為20克/5米;梳棉工序中道夫速度為22轉/分。更優選地,在梳棉工序中,當粗紗A和粗紗B為棉型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0,9,8,8,9);當粗紗A和/或粗紗B為中長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4,12,10,10,12)。
[0074]并條工序后棉條干定量為20克/5米;并條工序中并合數為8根,牽伸倍數為8倍,車速400m/mino
[0075]牽伸工序后獲得粗紗A和/或粗紗B干定量為5.5克/10米,捻系數80;牽伸工序中牽伸倍數為8,錠速800r/min。
[0076]紡紗工序中,前區牽伸倍數為20倍,錠速10000r/min。
[0077]絡筒工序中,絡紗速度為1200m/min。
[0078]根據實施例3分別獲得一種細紗。所述細紗的干定量5.8克/100米;捻度403T/m。
[0079]實施例4
[0080]本實施例中后區牽伸倍數為5倍。所述后區牽伸倍數是指后羅拉到中羅拉之間的牽伸倍數。現有技術中一般是1.2?1.3倍。
[0081 ]清花工序后生成的棉卷干定量為450克/米;棉卷長度為34米。
[0082]梳棉工序后生成的生條干定量為24克/5米;梳棉工序中道夫速度為20轉/分。更優選地,在梳棉工序中,當粗紗A和粗紗B為棉型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0,9,8,8,
9);當粗紗A和/或粗紗B為中長化纖時,蓋板與錫林針布間隔距為(14,12,10,10,12)。
[0083]并條工序后棉條干定量為18克/5米;并條工序中并合數為8根,牽伸倍數為10倍,車速350m/min。
[0084]牽伸工序后獲得粗紗A和/或粗紗B干定量為6.0克/10米,捻系數90;牽伸工序中牽伸倍數為7,錠速900r/min。
[0085]紡紗工序中,前區牽伸倍數為25倍,錠速12000r/min。
[0086]絡筒工序中,絡紗速度為1400m/min。
[0087]根據實施例4獲得一種細紗。所述細紗的干定量6.23克/100米;捻度600T/m。
[0088]—種米用織物,米用上述實施例1?4所述細紗織造獲得。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織物分別如圖1和圖2所述。
[0089]此外應理解,本發明中提到的一個或多個方法步驟并不排斥在所述組合步驟前后還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驟或在這些明確提到的步驟之間還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驟,除非另有說明;還應理解,本發明中提到的一個或多個設備/裝置之間的組合連接關系并不排斥在所述組合設備/裝置前后還可以存在其他設備/裝置或在這些明確提到的兩個設備/裝置之間還可以插入其他設備/裝置,除非另有說明。而且,除非另有說明,各方法步驟的編號僅為鑒別各方法步驟的便利工具,而非為限制各方法步驟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的情況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的范疇。
[0090]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一種環錠紡粗紗錯位紡生產AB紗的方法,包括采用細紗機進行紡紗,沿著紗線加工方向,所述細紗機包括導紗桿、設于后羅拉上游的粗紗喇叭口、后羅拉、中羅拉和前羅拉,其特征在于:所述細紗機還包括四排粗紗吊錠裝置、雙孔喇叭口、細紗集棉器和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與后羅拉傳動連接;所述雙孔喇叭口設于所述中羅拉的上游,所述細紗集棉器設于所述前羅拉的上游; 在紡絲時,粗紗A從雙孔喇叭口的其中一孔喂入,粗紗B從粗紗喇叭口喂入,經后羅拉、雙孔喇叭口的另一孔并與粗紗A混合后共同經中羅拉、細紗集棉器和前羅拉后輸出形成AB細紗。2.如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后區牽伸倍數為2?5倍。3.如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前區牽伸倍數為15?60倍,錠速9000?14000r/mino4.如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配色混料、清花、梳棉、并條、牽伸、紡紗和絡筒工序。5.如權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清花工序后生成的棉卷干定量為340?450克/米;棉卷長度為30?36米。6.如權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梳棉工序后生成的生條干定量為18?24克/5米;梳棉工序中道夫速度為15?22轉/分。7.如權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并條工序中并合數為6?8根,牽伸倍數為6?10倍,車速260?400m/min;并條工序后棉條干定量為13?20克/5米。8.如權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粗紗牽伸工序中牽伸倍數為5?10,錠速700?1000r/min;牽伸工序后獲得粗紗A和/或粗紗B干定量為3.5?6.5克/10米,捻系數70?100。9.一種細紗,其特征在于:所述細紗由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方法獲得,細紗的干定量為1.48?7.38克/100米;捻度為283?730捻/米。10.一種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織物采用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細紗織造獲得。
【文檔編號】D02G3/34GK105887262SQ201610362185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6日
【發明人】練向陽, 馬淑靜, 鄭楊
【申請人】浙江華孚色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