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有針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圈提花裝置。
背景技術:
在紡織的設備中,將織針設置在不同的位置會織出不同的樣式。傳統的織布機中,一臺織布機的若干織針處于固定位置,只能織出一種樣式。想要織出不同的樣式需要變換不同的織布機。而可以變換織針的提花機設備體積過于龐大,在出針后回針阻力大,過程繁瑣,且只可以變換單一方向的織針,若要兼顧橫向與縱向的織針的出針,設備成本較高且體積過于龐大,因此,我們設計了一種移圈提花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出針位置可控制,雙向變化出針,提花方式多樣,結構緊湊,體積小的移圈提花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移圈提花裝置,包括機架、副傳動、支撐罩、立柱、主傳動、大盤齒輪、下針筒、下盤座、支撐架、套筒、連接軸、大鼎齒輪、同步齒輪、上針盤、上盤座與選針模塊,所述的機架上安裝有副傳動,副傳動左側連接電機,機架臺面上固定有支撐罩,支撐罩上方固定有三根立柱,左側的立柱內安裝有主傳動,副傳動與主傳動底部連接,支撐罩下方的臺面上安裝有大盤齒輪,大盤齒輪左側通過齒輪盤與主傳動下部連接,大盤齒輪上方固定有下針筒,下針筒側壁上開有一圈針槽,支撐罩上固定有下盤座并套在大盤齒輪外,下盤座上固定有一圈垂直擺放的選針模塊,選針模塊正面緊貼針槽,三根立柱上方固定有支撐架,支撐架內部固定有套筒,套筒內安裝有連接軸,連接軸上端固定有大鼎齒輪,下端固定有同步齒輪,大鼎齒輪通過齒輪盤與主傳動上部連接,同步齒輪上端固定有上針盤,上針盤表面開有一圈針槽,支撐架下部固定有上盤座,上盤座外圈同樣固定有一圈水平擺放的選針模塊,且選針模塊正面同樣緊貼針槽,支撐架上端蓋有密封蓋。
作為優選,所述的針槽內放置有織針與選針片,所述的選針片位于織針尾端,所述的織針背面加工有一塊針腳,所述的選針片背面加工有一上針腳與若干下針腳,正面加工有彈片。
作為優選,所述的選針模塊包括山角座、固定塊、選針器。
作為優選,所述的山角座正面開有三角槽,所述的固定塊上部開有三角槽,下部開有選針槽與避針引槽。
作為優選,所述的織針的針腳位于山角座的三角槽內,所述的選針片的上針腳位于固定塊上部的三角槽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出針位置可控制,快速出針與回針,回針阻力小;雙向變化出針,提花方式多樣,結構緊湊,體積小,設備成本降低。提花效率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出針原理圖。
圖4為本發明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的選針模塊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5所示,一種移圈提花裝置,包括機架1、副傳動2、支撐罩4、立柱5、主傳動6、大盤齒輪7、下針筒8、下盤座9、支撐架10、套筒11、連接軸12、大鼎齒輪13、同步齒輪14、上針盤15、上盤座16與選針模塊,所述的機架1上安裝有副傳動2,副傳動2左側連接電機3,機架1臺面上固定有支撐罩4,支撐罩4上方固定有三根立柱5,左側的立柱5內安裝有主傳動6,副傳動2與主傳動6底部連接,支撐罩4下方的臺面上安裝有大盤齒輪7,大盤齒輪7左側通過齒輪盤與主傳動6下部連接,大盤齒輪7上方固定有下針筒8,下針筒8側壁上開有一圈針槽,支撐罩4上固定有下盤座9并套在大盤齒輪7外,下盤座9上固定有一圈垂直擺放的選針模塊,選針模塊正面緊貼針槽,三根立柱5上方固定有支撐架10,支撐架10內部固定有套筒11,套筒11內安裝有連接軸12,連接軸12上端固定有大鼎齒輪13,下端固定有同步齒輪14,大鼎齒輪13通過齒輪盤與主傳動6上部連接,同步齒輪14上端固定有上針盤15,上針盤15表面開有一圈針槽,支撐架10下部固定有上盤座16,上盤座16外圈同樣固定有一圈水平擺放的選針模塊,且選針模塊正面同樣緊貼針槽,支撐架10上端蓋有密封蓋。所述的針槽內放置有織針17與選針片18,所述的選針片18位于織針17尾端,所述的織針17背面加工有一塊針腳,所述的選針片18背面加工有一上針腳與若干下針腳,正面加工有彈片。所述的選針模塊包括山角座19、固定塊20、選針器21。所述的山角座19正面開有三角槽22,所述的固定塊20上部開有三角槽22,下部開有選針槽23與避針引槽24。所述的織針17的針腳位于山角座19的三角槽22內,所述的選針片18的上針腳位于固定塊20上部的三角槽22內。本發明的電機3通過副傳動2帶動主傳動6的轉軸轉動,主傳動6下端通過齒輪盤帶動大盤齒輪7轉動,大盤齒輪7帶動下針筒8轉動。主傳動6上端通過齒輪盤帶動大鼎齒輪13轉動,大鼎齒輪13通過連接軸12帶動同步齒輪14轉動,進而帶動上針盤15轉動。因此上針盤15與下針筒8為同步轉動。下盤座9上固定有一圈垂直擺放的選針模塊,選針模塊正面緊貼針槽。針槽內放置有織針17與選針片18,針槽轉動時,由于選針模塊固定不動,因此,織針17與選針片18從選針模塊右側向左運動,織針17的針腳位于山角座19的三角槽22內,選針片18的上針腳位于固定塊20上部的三角槽22內。無需選針時,選針器21的擋片處于下位,將選針片18的下針腳頂開,使選針片18下針腳避開選針槽23的斜坡,而是進入避針引槽24內,使得選針片18只是向右平移,不會將織針17向上頂,使得織針17藏在針槽內,不會出針,且織針17僅從三角座19的三角槽22的水平的槽內通過。隨后織針17與選針片18又從下一選針模塊右側向左運動。需要選針時,選針器21的撥片上抬,避開選針片18的下針腳,選針片18受其正面彈片的彈力,將下針腳壓入選針槽23內,順斜坡上移,而選針片18的上針腳也沿固定塊20的三角槽22的上壁移動。進而將織針17向上頂起,使織針17穿出針槽,實現出針。同時織針17沿三角座19的三角槽22左壁移動。移動一段距離后,受三角槽22右壁壓力,織針17與選針片18退回,回針阻力小。同理可證上針盤15的出針方式。在針槽轉動時,控制選針器21的撥片的位置,即可使得任意針槽內的織針17出針,提花方式多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