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鋼絲繩加工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鋼絲繩涂油裝置。
背景技術:
鋼絲繩生產制造過程中,涂抹表面油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序,需對鋼絲繩表面涂敷均勻的油脂。目前,國內常規采用浸油方式:將帶有張緊力的鋼絲繩強制壓入油脂池內進行浸涂,涂油全面效果好,但由于采取了強制壓入鋼絲繩的方式,使成品鋼絲繩形成“U”形彎曲,產生彎曲應力,影響鋼絲繩的使用壽命,且這種浸油裝置占地面積較大,耗能高。
現有少數鋼絲繩制造過程中采用了淋油方式,雖克服了浸油裝置的不足,但是現有的采用淋油方式的涂油裝置普遍存在結構復雜和油脂浪費嚴重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絲繩涂油裝置,其具有結構簡單、節省油脂、涂層均勻和整潔度高的特點,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鋼絲繩涂油工序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鋼絲繩涂油裝置,其包括沿鋼絲繩運動方向依次布置的壓線瓦、擦油器和后變形器,其中,所述壓線瓦的上方固定有噴油管,所述壓線瓦和擦油器的下方設置有集油箱,所述集油箱內設置有循環油泵,所述循環油泵通過輸油管與所述噴油管相連通,所述后變形器的下方配合其長度設置有集油盤,所述集油箱上開設有回油孔,所述集油盤的一端通過回油孔與所述集油箱相連通。
特別地,所述集油箱的底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側豎直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壓線瓦、擦油器、后變形器、集油箱和集油盤均固定于所述安裝板上。
特別地,所述集油盤的底部傾斜布置,其連接集油箱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特別地,所述循環油泵采用不銹鋼單軸離心油泵。
特別地,所述輸油管和噴油管均采用不銹鋼波紋軟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與現有技術相比所述鋼絲繩涂油裝置將各部件整合于一體,整個設備整潔美觀,同時涂油過程中油脂無飛濺,涂層均勻,并盡可能地將油脂回收利用,節省油脂,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1提供的鋼絲繩涂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請參閱圖1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1提供的鋼絲繩涂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一種鋼絲繩涂油裝置包括沿鋼絲繩1運動方向依次布置的壓線瓦2、擦油器3和后變形器4,所述壓線瓦2的上方固定有噴油管5,所述壓線瓦2和擦油器3的下方設置有集油箱6,所述集油箱6內設置有循環油泵7,所述循環油泵7通過輸油管與所述噴油管5相連通,所述后變形器4的下方配合其長度設置有集油盤8,所述集油箱6上開設有回油孔9,所述集油盤8的一端通過回油孔9與所述集油箱6相連通。所述集油盤8的底部傾斜布置,其連接集油箱6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以使落到集油盤8內的油脂依靠自身的重力回流入集油箱6內循環使用。
所述集油箱6的底部設置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的一側豎直設置有安裝板11,所述壓線瓦2、擦油器3、后變形器4、集油箱6和集油盤8均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裝板11上,以使各個部件形成一個整體的焊接組件,保證了整個裝置整潔美觀。
所述循環油泵7采用不銹鋼單軸離心油泵,所述輸油管和噴油管5均采用不銹鋼波紋軟管,以保證在突然停電的狀態下,輸油管和噴油管5不易發生堵塞。
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