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針織面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及其生產工藝。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包括:多個依次沿織布方向連接的線圈單元,所述線圈單元包括與織布方向相垂直的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且所述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通過紗線之間的套穿連接在一起。還提供了一種超薄保暖面料的生產工藝,包括一浴兩步染色工藝。通過由沿織布方向依次勾接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組成的線圈單元結構,耐磨性好,保暖性好,定型性好,防靜電,速干,輕薄,透氣性好。通過一浴兩步染色工藝,將合成纖維一起染色,減少了染色步驟,提高了染色穩定性和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及其生產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針織面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0002]超薄羽絨服由于其輕便、易攜帶已經倍受廣大消費者喜愛,近年來人們對輕便服裝的喜愛程度逐漸增加,從輕便速干的登山服到冬季各種珊瑚絨、搖粒絨的防寒服,越來越取代傳統的棉毛麻等天然纖維類服裝,成為休閑運動類服裝商品的首選。
[0003]與此同時,人們對貼身穿著的防寒內衣也提出了輕便防寒保暖速干的需求,然后傳統的保暖防寒內衣存在以下問題:棉質面料,吸濕性較好、透氣性較差、無法速干,出汗后會貼在身上,且質地較硬,保暖性不好;羊毛材質的面料,其吸濕性和保暖性均較好,但是定型性差,耐磨性差,面料強度不夠,且造價較高;麻類面料雖然透氣性和吸濕性均較好,但其光滑度較差,貼身感覺較為粗糙。
[0004]針對上述問題,也有一些棉和滌綸錦綸人棉等合成纖維分別混紡的內衣,存在保暖性差,易起球,不耐磨,不抗靜電的問題。因此,如何結合不同材料的優點,揚長避短研發出一種可以保暖速干防靜電的內衣面料,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超薄保暖面料,通過由沿織布方向依次勾接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組成的線圈單元,解決了現有天然面料或混紡面料不能同時實現輕薄保暖速干防靜電透氣性好的問題。
[0006]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及其生產工藝,通過一浴兩步染色工藝,解決了多種合成纖維混紡的面料染色步驟復雜、生產效率低、染色不穩定等問題。
[0007]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8]—種超薄保暖面料,包括:多個依次沿織布方向連接的線圈單元,所述線圈單元包括與織布方向相垂直的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且所述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通過紗線之間的套穿連接在一起。
[0009]作為本技術方案優選方案之一,所述保暖紗線圈組包括至少一圈由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織成的保暖紗線圈;所述基底紗線圈組包括至少一圈由改性滌綸紗線織成的基底紗線圈;所述彈力線圈包括至少一圈萊卡紗線織成的彈力紗線圈。
[0010]作為本技術方案優選方案之一,每個線圈單元: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腈綸紗的比重為23%-43%,粘膠紗的比重為7%-27% ;所述改性滌綸紗線的比重為25%_55% ;所述萊卡紗線的比重為5%-15 %。
[0011]作為本技術方案優選方案之一,每個線圈單元: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腈綸的比重為33%,粘膠的比重為17%,所述改性滌綸紗線的比重為40%,所述萊卡紗線的比重為10%。
[0012]作為本技術方案優選方案之一,所述超薄保暖面料是由圓筒橫機織成的瑋編織物。
[0013]—種超薄保暖面料的生產工藝,包括一浴兩步染色工藝,所述染色工藝具體如下:
[0014]步驟一、將前期定型后的坯布落入染缸中;
[0015]步驟二、針對坯布中的合成纖維紗線同時進行染色,并于染色結束后排水;
[0016]步驟三、針對坯布中的再生纖維和/或天然纖維進行染色,并于染色結束后排水;
[0017]步驟三、對染色后的面料進行后期定型整理。
[0018]作為本技術方案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步驟一中,合成纖維為腈綸和改性滌綸,所述再生纖維為粘膠。
[0019]作為本技術方案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步驟一中,染缸初始水溫為450C時,加入硫酸鈉鹽和醋酸或醋酸鹽,待染缸內液體PH值為3.7-4.5時,將染缸內溫度升至70 °C并放入染料進行染色,染色完成后冷卻排水。
[0020]作為本技術方案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步驟二中,染缸初始水溫為45°C時,依次加入醋酸、染料和硫酸鹽,待缸內PH值調整至6.4-6.8之間時,升溫至70 V,并與染色完成后冷卻排水。
[0021]作為本技術方案優選方案之一,步驟三中后期定型整理時,還在面料上加入至少一種功能性助劑。
[0022]有益效果:通過由沿織布方向依次勾接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組成的線圈單元結構,優化了合成纖維和再生纖維的耐磨性,保暖性好,定型性好,防靜電,速干,輕薄,彌補了單個合成纖維和/或再生纖維保暖性差,定型差,耐磨性差,厚重,起球,易產生靜電等缺點,輕薄保暖速干防靜電透氣性好。
[0023]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及其生產工藝,通過一浴兩步染色工藝,將合成纖維一起染色,減少了染色步驟,提高了染色穩定性和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超薄保暖面料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
[0026]1、保暖紗線圈;2、基底紗線圈;3、彈力紗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28]實施例1
[0029]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如圖1所示,所述超薄保暖面料是由圓筒橫機織成的瑋編織物,所述瑋編織物為平紋針織布結構,所述超薄保暖面料包括:多個依次沿織布方向連接的線圈單元,所述線圈單元包括與織布方向相垂直的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且所述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通過紗線之間的套穿連接在一起。所述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沿經向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排列。所述保暖紗線圈組包括至少一圈由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織成的保暖紗線圈I;所述基底紗線圈組包括至少一圈由改性滌綸紗線織成的基底紗線圈2;所述彈力線圈包括至少一圈萊卡紗線織成的彈力紗線圈3。
[0030]基底紗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中每組所包含的線圈數,可以根據季節和面料用途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調整,優選的,所述保暖紗線圈組包括一圈由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織成的保暖紗線圈I;所述基底紗線圈組包括一圈由改性滌綸紗線織成的基底紗線圈2;所述彈力線圈包括一圈萊卡紗線織成的彈力紗線圈3。所述基底紗線圈承擔了結實耐用,易洗快干,抗靜電,抗起球的作用;所述保暖紗線圈承擔了保暖、定型的作用,所述彈力紗線圈起到彈力舒適的作用。
[0031]因為腈綸(Acrylic)纖維織成的面料回彈性、保暖性和強度均要比羊毛好,但是腈綸面料吸濕性差,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較大靜電。粘膠(Viscose),因其特殊的納米螺紋分子結構,具有相當好的調濕效果,超強的抗靜電性能,滑爽度好。所述保暖紗線圈由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織成,既具有腈綸面料的回彈性和保暖性,同時又改善了吸濕性和抗靜電性。
[0032]因為改性滌纟侖(cat1nicdyed polyester)具有結實耐用、彈性好、不易變形、耐腐蝕、絕緣、挺括、易洗快干等優點,同時改善了普通滌綸的吸濕低,、染色性能、容易積聚靜電、易起毛等問題。所述基底紗線圈由改性滌綸紗線織成,既增強了整體面料的強度,又具有良好的抗靜電性和易洗快干的功能,提高了穿著者的舒適度。
[0033]萊卡(LYCRA)可以徹底地與天然及人造的纖維融合在一起,并且還可以增加面料或衣物的舒適度、束身感以及使用壽命,因此所述彈力線圈包括一圈萊卡紗線織成的彈力紗線圈,以提高內衣壽命和穿著者的自由度和舒適度。
[0034]經過相應的試驗和配比調整,每個線圈單元: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腈綸紗的比重為23%-43%,粘膠紗的比重為7%-27% ;所述改性滌綸紗線的比重為25%_55% ;所述萊卡紗線的比重為5%-15%,其面料的保暖性、吸濕性、強度、抗靜電、抗起球的各項綜合功能均較為均衡。在每個線圈單元: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腈綸的比重為33%,粘膠的比重為17%,所述改性滌綸紗線的比重為40%,所述萊卡紗線的比重為10%的配比下,本面料各項功能和性能達到最優。所織成的面料克重僅為145g/m2,開邊布封為62英寸,WPI(織物在英寸內的線圈縱行數)為46。
[0035]所述線圈單元中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之間的連接有多種序列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沿經向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排列。
[0036]所述超薄保暖面料可以是平紋、羅紋、毛圈等瑋編織物,采用直徑為34英寸的圓筒橫機織成。所述超薄保暖面料也可以是經編織物,如果是經編織物的話,則線圈單元依次沿瑋向連接,且無論是瑋編織物還是經編織物,相鄰線圈單元之間通過紗線之間相套穿連接在一起。
[0037]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超薄保暖面料的生產工藝,包括一浴兩步染色工藝,所述染色工藝具體如下:
[0038]步驟一、將前期定型后的坯布落入染缸中;其中,前期定型之前還包括燒毛、除漿、漂白等工序,以提高面料的染色均勻性和染色穩定性,且定型后的坯布經過烘干后放入染缸中,以備染色之用。
[0039]步驟二、針對坯布中的合成纖維紗線同時進行染色,針對本發明所特指的超薄保暖面料,所述合成纖維為腈綸和改性滌綸,具體染色過程包括:染缸初始水溫為45 V時,加入硫酸鈉鹽和醋酸,或者加入硫酸鈉鹽或醋酸鹽,在染缸內液體PH值為3.7-4.5時,將染料放入缸底,之后將染缸內溫度以I °C/min的速度升溫升至70°C時,之后,以0.5°C/min的速度升溫至80°C后保持15min,之后以0.3°C/min的速度升至100°C,并于升溫的過程中保持75分,之后以0.5°C/min的速度升溫至105°C,保持40min,之后停止加熱,以2°C/min的速度降溫至90°C,之后以1.5°C/min的速度降溫至50°C后排水,并于排水后測水樣的PH值。
[0040]步驟三、針對坯布中的再生纖維和/或天然纖維進行染色,針對本發明所特指的超薄保暖面料,所述再生纖維為粘膠,染缸再次進水,且初始水溫為45 °C時,首先依次加入醋酸,待缸內PH值調整至6.4-6.8之間時,加入染料和硫酸鹽,保持30min后,以3°C/min將缸內水溫升至702°C,保持30min后,以1°C /min的速度降溫至60°C,保持120min后排水。
[0041]步驟四、對染色后的面料進行后期定型整理。步驟四中后期定型整理時,還在面料上加入至少一種功能性助劑。所述功能性助劑可以是防靜電劑、防菌劑、柔順劑和山茶花油等,以得到更好的防靜電、防菌、柔軟度等功能。
[0042]綜上所述,通過由沿織布方向依次勾接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組成的線圈單元結構,優化了合成纖維和再生纖維的耐磨性,保暖性好,定型性好,防靜電,速干,輕薄,彌補了單個合成纖維和/或再生纖維保暖性差,定型差,耐磨性差,厚重,起球,易產生靜電等缺點,輕薄保暖速干防靜電透氣性好。
[0043]通過一浴兩步染色工藝,將合成纖維一起染色,減少了染色步驟,提高了染色穩定性和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0044]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超薄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依次沿織布方向連接的線圈單元,所述線圈單元包括與織布方向相垂直的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且所述基底紗線圈組、保暖紗線圈組和彈力紗線圈組通過紗線之間的套穿連接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紗線圈組包括至少一圈由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織成的保暖紗線圈(I);所述基底紗線圈組包括至少一圈由改性滌綸紗線織成的基底紗線圈(2);所述彈力線圈包括至少一圈萊卡紗線織成的彈力紗線圈⑶。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每個線圈單元: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腈綸紗的比重為23%~43%,粘膠紗的比重為7%-27% ;所述改性滌綸紗線的比重為25%-55%;所述萊卡紗線的比重為5%-1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每個線圈單元:腈綸和粘膠混紡紗線,腈綸的比重為33%,粘膠的比重為17%,所述改性滌綸紗線的比重為40%,所述萊卡紗線的比重為1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保暖面料是由圓筒橫機織成的瑋編織物。6.—種如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浴兩步染色工藝,所述染色工藝具體如下: 步驟一、將前期定型后的坯布落入染缸中; 步驟二、針對坯布中的合成纖維紗線同時進行染色,并于染色結束后排水; 步驟三、針對坯布中的再生纖維和/或天然纖維進行染色,并于染色結束后排水; 步驟四、對染色后的面料進行后期定型整理。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和三中,合成纖維為腈綸和改性滌綸,所述再生纖維為粘膠。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染缸初始水溫為45 0C時,加入硫酸鈉鹽、醋酸或醋酸鹽,待染缸內液體PH值為3.7-4.5時,將染缸內溫度升至70 °C并放入染料進行染色,染色完成后冷卻排水。9.根據權利要求6或8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染缸初始水溫為45 °C時,依次加入醋酸、染料和硫酸鹽,待缸內PH值調整至6.4-6.8之間時,升溫至70°C,并于染色完成后冷卻排水。10.根據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超薄保暖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后期定型整理時,還在面料上加入至少一種功能性助劑。
【文檔編號】D06M15/01GK105887295SQ201610315817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2日
【發明人】張貴, 魯勇
【申請人】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