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面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記憶面料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記憶面料是一種功能性面料,使用記憶絲織造,記憶絲具備很強的回復能力,在同等張力下、同樣細度的絲線上,記憶絲有更好的柔軟性,更佳的回復性和伸縮性,記憶絲的回復度為93%,普通滌綸的回復度為63%,因此記憶面料具備保持原本的形態的能力,但記憶絲的強力較低,生產工藝不當,會損失記憶絲的伸縮功能,也就是記憶效果,在織造過程中,記憶長絲易起毛、伸長等諸多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記憶面料的生產工藝,簡化了生產流程,并能有效地降低色差,并且能將記憶絲的記憶性能最大限度地保留。
技術方案:一種記憶面料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步驟:纖維長絲染色——加捻——絡筒——整經——穿綜插筘——上機織造——后整理;具體操作如下:
(1)纖維長絲染色
記憶長絲的染色在染廠進行。采用長絲染色工藝,染料均勻分布在纖維長絲中,染色更均勻,更易滲透。由此染色得來的記憶色絲不會產生浮色和色差。
采取纖維長絲染色的優點是:一是能防止后道工序生產時,由于單根絲經絲張力差異,造成染色不均勻的疵點;二是能簡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預處理過程:快速溫度升至70℃,然后以1.5℃/min速度升至80℃,并保溫15min,再繼續以1.5℃/min速度升至100℃,保溫25min,使PTT長絲在染色前得以充分收縮定形,最后循環降溫至70℃以下,排液加水,準備染色;
染色過程:升溫至40℃,按順序加入染料和助劑,循環10min,然后以2.5℃/min速度升至80℃,保溫10min,接著以1.0℃/min速度溫度升至100℃,保溫15min,再繼續以1.5℃/min速度溫度升至110℃,保溫25min,最后循環降溫至70℃以下;
(2)加捻
選用310G倍捻機,310G倍捻機的錠速為9500r/min,捻度設置為700T/M,
加捻時,記憶絲張力為10cn;
(3)絡筒
選用村田NO21自動絡筒機,絡筒速度為800m/min,記憶絲張力
控制在0.11CN/dtex,絡筒張力控制在12CN;
電子清紗器被用來檢測記憶絲的接頭大小,接頭截面增量超過120%,長度超過1cm,將被清除,以保證記憶面料的品質;
(4)整經
選用貝寧格ZC-L型分批整經機,整經速度控制在600m/min,同時采用集體換筒,筒子架容量為800只,黑色記憶絲的總根數為9286根,配12個軸,配軸為774×10+773×2,白色記憶絲總根數為1386根,配2個軸,白色整經配軸為693×2,整經結束前留6米經絲用電熨斗燙平,以防解捻便于穿綜;
(5)并軸
選用機型:XB150并軸機,設定并軸速度為100m/min,并軸張力為80kg,應隨時檢查經紗的松緊程度,避免并軸質量下降;
(6)穿綜插筘
本織物總經根數為10672,織物組織為平紋,取8頁綜框,每筘穿入數4入,穿綜方法為順穿,鋼筘號數161#;
(7)緯絲的準備
將緯絲加工成大筒子,以減少換筒停機,提高產品的質量,本織物織制時,緯絲加工成5kg的大筒子;
(8)上機織造
選用津田駒ZAX型噴氣織機,織機車速為:560r/min,選用早開口工藝,開口時間為300°;
引緯工藝:緯紗始飛行角設定為95°,緯紗到達角設定為225°,拉伸噴嘴的噴氣時間為:200°-310°;
引緯時間:本織物上機筘幅較小,僅為167cm,因而可以使用晚引緯工藝,用5組輔助噴嘴,本織物所用的各噴嘴噴氣時間為:主噴70°-200°;輔噴,第一組輔噴嘴:70°-140°,第二組輔噴嘴:97°-170°,第三組輔噴嘴:124°-195°,第四組輔噴嘴:150°-220°,第五組輔噴嘴:180°-250°;
輔噴間距:第一組輔噴嘴與主噴嘴間距為3㎝左右,其余輔噴間距6cm以內;
噴嘴壓力的設定:主噴壓力0.32Mpa,輔噴壓力0.4Mpa;
微風設置:一般噴氣織機,常用的微風壓力為0.08Mpa,對于回彈大的織物,微風設置為0.1-0.12Mpa,本織物為加捻記憶絲,彈性較大,因而選用較大的微風,以防止緯絲從噴嘴中滑脫,微風設定為0.1Mpa;
后梁高度:選用1刻度,屬于高后梁,多臂開口機構織制平紋織物時,后梁高度常用0刻度,織織制本織物時,由于經緯密度較大,采用高后梁可減少筘痕的發生,便于打緊緯紗,并使織物比較豐滿;
選用中等的上機張力:張力為1400N;
廢邊紗的間距及選用:常規織物織制時,短緯檢測器與廢邊的距離大約在1cm左右,記憶面料織制時,短緯檢測器與廢邊的距離擴大為8cm,廢邊與布邊間的實際距離為10cm,克服邊緯縮疵點,為了增大廢邊紗對緯紗的夾持力,防止記憶絲收縮,使用12根廢邊紗。
有益效果:本發明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纖維長絲染色,簡化了生產流程,并能有效地降低色差;選用較低的車速、較小的上機張力,能將記憶絲的記憶性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早開口、晚引緯、增大廢邊紗與布邊的間距等一系列工藝措施,提高了成品的質量,保證了織造的順利進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具體實施例:
一種記憶面料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步驟:纖維長絲染色——加捻——絡筒——整經——穿綜插筘——上機織造——后整理;具體操作如下:
1、纖維長絲染色
長絲染色在染廠進行。
采用長絲染色工藝,染料均勻分布在纖維長絲中,染色更均勻,更易滲透。由此染色得來的記憶色絲不會產生浮色和色差。
采取纖維長絲染色的優點是:一是能防止后道工序生產時,由于單根絲經絲張力差異,造成染色不均勻的疵點;二是能簡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預處理過程:快速溫度升至70℃,然后以1.5℃/min速度升至80℃,并保溫15min,再繼續以1.5℃/min速度升至100℃,保溫25min,使PTT長絲在染色前得以充分收縮定形,最后循環降溫至70℃以下,排液加水,準備染色。
染色過程:升溫至40℃,按順序加入染料和助劑,循環10min,然后以2.5℃/min速度升至80℃,保溫10min,接著以1.0℃/min速度溫度升至100℃,保溫15min,再繼續以1.5℃/min速度溫度升至110℃,保溫25min,最后循環降溫至70℃以下。染色溫度不能超過120℃,高了會影響織物的手感,使織物發硬,嚴重時會喪失記憶效果。
2、加捻
記憶絲聚合物大分子具有彈簧狀螺旋形結構,經過加捻后其內在的回彈性能更好。加捻還可以提高強力,使織物懸垂性比更好,記憶效果更佳。
選用310G倍捻機,310G倍捻機的錠速在8000---15000r/min,考慮效率及紗線斷頭伸長等問題,選用較低的倍捻速度。本織物選用9500r/min。
捻度設置為700T/M,過大會造成牽經困難,加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記憶效果。
記憶絲的強力只有普通滌綸絲的70%左右,因此設計張力時,張力以小為宜,以保證不損失記憶絲的伸縮性能。加捻時,記憶絲張力為10cn,過小筒子松跨、易塌邊,過大損失纖維的記憶性能,在退繞時易產生斷頭。
3、絡筒
選用村田NO21自動絡筒機,絡筒速度為800m/min。村田絡筒機的速度可高達2000m/min,本織物生產時,選用800m/min,這個速度遠低于棉型紗線的絡筒速度,同等粗細的棉型紗線,絡筒速度通常在1200m/min左右,選擇低速生產,一是為了保持記憶絲的彈性、伸縮性能;二是為了減少記憶絲靜電的產生。
記憶絲張力通常控制在0.1-0.15CN/dtex,絡絲張力過大,會影響記憶絲的回復功能,絡絲張力小,易引起塌邊。本織物選擇0.11CN/dtex,絡筒張力控制在12CN。
電子清紗器被用來檢測記憶絲的接頭大小,接頭截面增量超過120%,長度超過1cm,將被清除,以保證記憶面料的品質。
4、整經
選用貝寧格ZC-L型分批整經機,整經速度控制在在600m/min。整經速度低于棉型紗線,同類棉型紗線的速度都在670m/min以上,選擇適中的整經速度,以保持記憶絲的伸縮性能,同時采用集體換筒。
筒子架容量為800只,黑色記憶絲的總根數為9286根,配12個軸,配軸為774×10+773×2,白色記憶絲總根數為1386根,配2個軸,白色整經配軸為693×2,整經時要注意通道暢通,防止長絲起毛。整經結束前留6米經絲用電熨斗燙平,以防解捻便于穿綜。
5、并軸
選用機型:XB150并軸機,該型并軸機最大速度為130m/min,實際生產時,設定并軸速度為100m/min,倒軸速度大,影響記憶絲的伸縮性。并軸張力為80kg,應隨時檢查經紗的松緊程度,避免并軸質量下降。
6、穿綜插筘
本織物總經根數為10672,織物組織為平紋,取8頁綜框,每筘穿入數4入,穿綜方法為順穿,鋼筘號數161#。
7、緯絲的準備
緯絲加工成大筒子,以減少換筒停機,提高產品的質量。本織物織制時,緯絲加工成5kg的大筒子。
8、上機織造
選用津田駒ZAX型噴氣織機,織機車速:560r/min。記憶面料織造過程中,速度要盡量慢些,選擇較低的車速,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記憶絲沒有上漿,織造速度快,記憶絲摩擦強度大,易起毛,損失記憶效果;二是織物本身經密大,梭口不易清晰,容易產生短緯疵點,低車速有利于梭口清晰。記憶絲織造時,速度選擇不宜超過600r/min。
開口時間為300°。因為織物經密大,而且記憶絲的伸縮性也大,為了便于梭口清晰,選用早開口工藝。
引緯工藝:緯紗始飛行角設定為95°。噴氣織機織制時,常用的緯紗始飛行角為90°。緯紗始飛行角早,引緯時間足,對引緯有利,可降低引緯氣壓,能節省用氣量,但緯絲進梭口時,由于梭口有效高度小,可能會產生邊三跳疵點及短緯停臺;緯紗始飛行角晚,梭口有效高度大,能防止短緯疵點,但需要較大的噴氣壓力。因為本織物的門幅較窄,經密又比較大,梭口不易清晰,使用晚引緯工藝,以增加引緯時的梭口有效高度,對引緯比較有利,確定緯紗始飛行角為95°。
緯紗到達角設定為225°。常用的緯紗到達角為230°,本織物織制時,由于經密大,中等的上機張力,容易產生短緯疵點。但織物的門幅較窄,因此我們可以采用較早的緯紗到達角,有利于減少短緯疵點的產生。
拉伸噴嘴:保證引緯結束后,緯紗處于伸直狀態,而不會引起縮緯,短緯的問題。拉伸噴嘴的噴氣時間為:200°-310°。
引緯時間:本織物上機筘幅較小,僅為167cm,因而可以使用晚引緯工藝。用了5組輔助噴嘴,本織物所用的各噴嘴噴氣時間為:主噴70°-200°;輔噴,第一組輔噴嘴:70°-140°,第二組輔噴嘴:97°-170°,第三組輔噴嘴:124°-195°,第四組輔噴嘴:150°-220°,第五組輔噴嘴:180°-250°。
輔噴間距:常用的輔噴間距為4-8cm,由于記憶絲伸縮大,因此必須采用較小的輔噴間距,同時采用較小的噴氣壓力。較小的輔噴間距,有利于記憶絲順利通過梭口,較小的噴氣壓力,能防止記憶絲伸長,影響記憶性能。第一組輔噴嘴與主噴嘴間距3㎝左右,其余輔噴間距6cm以內。
噴嘴壓力的設定:主噴壓力0.32Mpa,輔噴壓力0.4Mpa,長絲相比于棉型纖維,更加光滑,氣流對長絲的控制能力更弱一些,因此長絲織物織制時的噴氣壓力要大于棉型紗線。本織物生產過程中,采用了較小的輔噴間距,因而可以選用較低的噴氣壓力。經過反復試驗,最終確定主噴壓力為0.32Mpa,輔噴壓力0.4Mpa。采用較小的噴氣壓力,只要能保證記憶絲及時到達右側布邊,這對于產品的質量、節省用氣量都是有利的。采用較大的噴氣壓力,一方面增加用氣量,另一方面緯絲退捻多,影響記憶絲的彈性回復能力。實際生產過程中,可根據緯紗到達角的遲早,對噴氣壓力進行微調。
微風設置:一般噴氣織機,常用的微風壓力為0.08Mpa,對于回彈大的織物,微風設置為0.1-0.12Mpa,本織物為加捻記憶絲,彈性較大,因而選用較大的微風,以防止緯絲從噴嘴中滑脫。微風設定為0.1Mpa。
后梁高度:選用1刻度,屬于高后梁。多臂開口機構織制平紋織物時,后梁高度常用0刻度,織織制本織物時,由于經緯密度較大,采用高后梁可減少筘痕的發生,便于打緊緯紗,并使織物比較豐滿。
選用中等的上機張力:張力為1400N,選用中等的上機張力,同等情況下,長絲的張力要大于棉型紗線,,因而織造時,可選用較大的上機張力,上機張力大,有利于梭口清晰,對引緯有利。本織物織制時,由于記憶絲的強力僅有普通滌綸絲的70%,沒有經過上漿,長絲不耐磨,而且伸縮性大,上機張力大,會影響長絲的伸縮性,因此經過權衡,采用中等上機張力。
廢邊紗的間距及選用:常規織物生產時,右側廢邊與布邊的距離為3cm左右,廢邊距離短緯檢測器約1cm左右,本織物生產時,由于緯絲收縮大,織造時右邊布邊易產生邊緯縮疵點,因此我們將短緯檢測器與廢邊的距離擴大至8cm,廢邊與布邊間的實際距離達到了10cm左右,克服了邊緯縮疵點。為了增大廢邊紗對緯紗的夾持力,防止記憶絲收縮,使用了12根廢邊紗。
織物的設計規格如下:
坯布規格:162cm 95D*95D 658*286,上機筘幅167cm,機上經密638根/10cm,,機上緯密269根/10cm,邊紗根數為64根,且為黑色,布身4入,邊紗4入。經緯紗都有兩種顏色,A表示黑色,B表示白色。
經紗排列為:32A,6B,7A,3B,10A,6B,6A,6B,6A,5B,10A,3B,7A,6B,52A,9B,11A,4B,9A,3B,9A,3B,9A,2B,5A,1B,5A,1B,5A,1B,5A,1B,7A,1B,12A,1B,15A,1B,205A。一花中經紗循環數為490根,其中黑色記憶絲427根,白色記憶絲63根。
緯紗排列為:1B,10A,1B,6A,(1B,2A)*5,2B,5A,3B,6A,6B,38A,2B,4A,2B,6A,2B,4A,一花循環中緯紗根數為113根,其中A紗89根,B紗24根。總經根數10672根,筘號82#,全幅花數22花,減頭數172根,減紗顏色為黑色。白色記憶絲總根數為63×22=1386根,黑色記憶絲總根數為427×22-172+64根邊紗=9286根。織物組織為平紋。
織物成品規格如下:
織物成品規格為:95D×95D,經緯密(根/英寸):724×362,幅寬147cm。克重:132g/㎡,經織縮率aj=6%,緯織縮率aw=3.1%,染整幅縮率=9.1%,染整長縮率=21%。
本發明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纖維長絲染色,簡化了生產流程,并能有效地降低色差;選用較低的車速、較小的上機張力,能將記憶絲的記憶性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早開口、晚引緯、增大廢邊紗與布邊的間距等一系列工藝措施,提高了成品的質量,保證了織造的順利進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