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層節能防震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層節能防震墻。
背景技術:
一般建筑物的外墻構造或隔間構造是利用磚塊堆砌形成墻壁,再于所述墻壁的壁面上涂布水泥或貼覆磁磚而形成磚墻,然而,由于此磚墻并不具有隔絕熱量傳導的特性,因此,當夏季或冬季來臨時,室外的高溫或低溫即非常容易經磚墻而傳導至室內,致使室內的溫度非常容易的因室外的溫度而變化,導致室內必需持續以冷氣設備或暖氣設備來將室內的溫度維持于較舒適的狀態,進而造成能源的浪費,此對于處在寒或熱帶的建筑物更容易有此種現象。
因此,業界便研發出一種如圖1所示的節能墻1,所述節能墻1主要是于磚墻10的外壁面先行涂布上黏著劑11,此后再將熱傳導系數極低的保溫板12(如保麗龍)黏貼于壁面上,另外,再于保溫板12上在設置一塑膠織網13并再涂布一層水泥砂漿14,最后在于所述涂布有水泥砂漿14的壁面上黏貼瓷磚15,這樣,即可借助保溫板12的熱傳導系數極低的特性,使室外的高溫或低溫不易經節能墻1傳導至室內,同時室內的溫度也可保持較為舒適的狀態。
然而,此種節能墻1由于需在磚墻10施工完成后,才能于磚墻10壁面上設置黏著劑11、保溫板12、塑料織網13、水泥砂漿14、瓷磚15,因此,在施工方面非常的繁雜。同時,所述節能墻1于使用一段時間后,黏著劑11會非常容易因熱脹冷縮的因素而老化、剝落,導致借助黏著劑11而黏貼于磚墻10壁面上的保溫板12容易脫落,造成使用者需另行修繕施工的困擾。
另外,業界另有一種如圖2所示的節能墻2,所述節能墻2包括有二相對固設于上、下樓層面(未圖示)間且共同界定出一空間20的骨架21、21’,數個分別固設于兩骨架21、21’間且于兩骨架21、21’間形成模網狀態并進而可強化并定位兩骨架21、21’的固定件22,且還可在兩骨架21、21’間充填水泥砂漿,同時,所述位于室外的骨架21外側另依序借固定組件23而設置有保溫板24及擴張鋼網25,且再于擴張鋼網25外側涂布水泥砂漿26并貼覆瓷磚27,另外,所述位于室內的骨架21’外側也借固定組件23’將擴張鋼網25’定位于骨架21’上,并涂布上水泥砂漿26’,最后再對其進行粉光整平的動作。由于此節能墻2并不是借黏著劑而將保溫板24黏貼于骨架21上,因此本節能墻2即不會有會因黏著劑容易因熱脹冷縮的因素而老化、剝落,導致借黏著劑而黏貼于磚墻壁面上的保溫板容易脫落,造成使用者需另行修繕施工的缺失。
但此種節能墻2雖不具有前述的缺失,但是由于它是借助固定元件23、23’而將保溫板24及擴張鋼網25、25’固定于骨架21、21’上,且又因固定組件23、23’、骨架21、21’,以及墻化定位骨架21、21’的固定件22大多為熱傳導系數較高的金屬制成,這樣一來,即會導致室外的高溫或低溫會經固定組件23、23’、骨架21、21’、固定件22而傳傳導至室內,進而影響室內的溫度。
另外,所述的現有二種節能墻1、2在遭遇地震時,還會因樓層剪力作用的影響,節能墻1、2易因層間位移而產生生龜裂現象,甚至倒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能有效阻隔熱量傳遞且于地震時可有效避免層間位移的復層節能防震墻。
本實用新型的復層節能防震墻,包括有分別固設于上、下樓層面的上、下槽架,一設于上、下槽架間的第一立架組,以及兩網件,而所述第一立架組具有數個分離佇立的立架,同時所述立架的頂、底端與上、下槽架未固定連結,所述第一立架組還具有設于所述立架間的填充體,其特點是還包括一設于上、下槽架間且位于第一立架組側邊的第二立架組,且第二立架組也具有數個分離佇立的立架,以及可設于第二立架組的立架間的填充體,第一、二立架組的相對應內側邊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以及一設于第一、二立架組間的容置空間中的阻隔材,同時所述的兩網件是分別設置于第一、二立架組的外側邊。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及功效1.能有效阻隔室外的熱量傳遞至室內本實用新型由于第一、二上槽架與第一、二下槽架間所設置的第一、二立架組間設置有一熱傳導系數極低的阻隔材,因此,當室外的高溫或低溫傳導至第一立架組時,第一立架組的高溫或低溫即無法經阻隔材傳遞至第二立架組,這樣,室內的溫度即不會有升高或降低的情況,進而可維持室內的溫度于穩定的狀態。2.防震效果佳由于本實用新型復層節能防震墻,可利用立架與第一、二上、下槽架間未固結的結構設計,并配合第一、二下槽架底端的防震墊片的設置,這樣,當地震發生時即可充分發揮極佳的緩沖性與可撓性,以確實有效避免層間位移的現象。
下面通過較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復層節能防震墻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圖1所示是現有一種節能墻的剖視示意圖;圖2所示是現有另一節能墻的剖視示意圖;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5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另一剖視示意圖;圖6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3、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復層節能防震墻3包括有分別相鄰固設于上、下樓層面30、30’的第一、二上槽架31、31’及第一、二下槽架32、32’,分別設于第一上、下槽架31、32與第二上、下槽架31’、32’間的第一、二立架組33、33’,一設于第一、二立架組33、33’間的阻隔材34,以及兩分別固設于第一、二立架組33、33’側邊的網件35、35’(如擴張網),所述第一、二立架組33、33’均具有數個分離佇立且頂、底端與第一、二上槽架31、31’及第一、二下槽架32、32’未固定連結并開設有數個穿孔332、332’的立架331、331’,另外,所述第一、二立架組33、33’的相對應內側邊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36,而所述的阻隔材34是被第一、二立架組33、33’的立架331、331’夾設于容置空間36中,同時所述的兩網件35、35’是分別固設于第一、二立架組33、3’的每一立架331、331’的外側邊,使得所述網件35、35’可與阻隔材34及所述立架331、331’界定出數個填充空間37、37’,同時,所述填充空間37、37’中可充填有填充體38(如水泥砂漿),另外,所述第一、二立架組33、33’的每一立架331、331’底端與第一、二下槽件32、32’間另設置一具有撓性的防震墊片39。
如圖4、圖5并配合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復層節能防震墻于建構時,只需將第一、二上槽架31、31’及第一、二下槽架32、32’相互平行的設于上、下樓層面30、30’上,同時第一、二上槽架31’31’及第一、二下槽架32、32’間需預留一可容置阻隔材34的間隙,而后將數個立架331、331’分離立設于第一、二上槽架31、31’及第一、二下槽架32、32’間,進而形成可相互界定出容置空間36的第一、二立架組33、33’,同時,所述立架331、331’的頂端及底端與第一、二上槽架31、31’及第一、二下槽架32、32’間呈未固定連結形態,另外,所述立架331、331’的底端與第一、二下槽架32、32’間可再置放防震墊片39,這樣,當地震發生時,利用立架331、331’與第一上、下槽架31、32及第二上、下槽架31’、32’間未固結的結構設計,并配合第一、二下槽架32、32’底端的防震墊片39的設置,能充分發揮極佳的緩沖性與可撓性,以確實有效避免層間位移的現象。
在將立架331、331’設于第一上、下槽架31、32及第二上、下槽架31’、32’之后,即可再將熱傳導系數極低的阻隔材34設于第一、二立架組33、33’間的容置空間36中,并將網件35、35’分別借固定組件40分別固設定位于第一、二立架組33、33’的每一立架331、331’的側邊,這樣,立架331、331’、網件35、35’、阻隔材34即可界定出數個充填空間37、37’,以供填充體38填充于其中。最后,再于第一、二立架組33、33’的外側的網件35、35’上涂布水泥砂漿41,并施以粉光整平的動作,使得此復層節能防震墻3得以成形。本實施例的復層節能防震墻3借助在設于第一、二上槽架31、31’、第一、二下槽架32、32’間所設置的第一、二立架組33、33’,可利用其所界定出的容置空間36可供熱傳導系數極低的阻隔材34設置,使得室外的高溫或低溫無法經第一、二立架組33、33’而傳導至室內,進而達到能有效阻隔熱量傳遞的功效。
另外,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復層節能防震墻5,其第一、二立架組53、53’的充填空間57、57’中所充填的填充體58可為防火隔音棉,這樣,本實施例的復層節能防震墻5除了能達到有效阻隔熱量傳遞的功效外,還可再增進防火隔音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復層節能防震墻,包括有分別固設于上、下樓層面的上、下槽架,一設于上、下槽架間的第一立架組,以及兩網件,而所述第一立架組具有數個分離佇立的立架,同時所述立架的頂、底端與上、下槽架未固定連結,所述第一立架組還具有設于所述立架間的填充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設于上、下槽架間且位于第一立架組側邊的第二立架組,且第二立架組也具有數個分離佇立的立架,以及可設于第二立架組的立架間的填充體,第一、二立架組的相對應內側邊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以及一設于第一、二立架組間的容置空間中的阻隔材,同時所述的兩網件是分別設置于第一、二立架組的外側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層節能防震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設于立架間的填充體是防火棉。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層節能防震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設于立架間的填充體是水泥砂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層節能防震墻,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設置于第一、二立架組的每一立架底端與下槽件間且具有撓性的防震墊片。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層節能防震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立架組的立架均開設有數個穿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復層節能防震墻,其結構是在分別固設于上、下樓層面的上、下槽架間相鄰設置一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間的第一、二立架組,同時所述第一、二立架組均具有數個分離佇立且頂、底端與上、下槽架并未固定連結的立架,另外,所述立架間還充填有填充體,另外,所述第一、二立架組間的容置空間中還設有一阻隔材,而第一、二立架組的外側邊則可設置網件,借助具有熱傳導系數極低的阻隔材位于第一、二立架組間,使得室外的高溫或低溫無法經第一、二立架組而傳導至室內,進而可達到能有效阻隔熱量傳遞的功效。
文檔編號E04B2/56GK2509252SQ01234079
公開日2002年9月4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31日
發明者李清吉 申請人:李清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