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外墻體保溫復合層及其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物外墻體的內、外保溫復合層以及該種保溫復合層的施工工藝,屬建筑保溫材料及工藝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建筑物外墻體保溫層的施工主要是將聚苯乙烯保溫板固定于建筑物外墻體上,再進行外表面裝飾處理,這樣的保溫措施拼縫較多,比較容易出現表面開裂、脫落及空鼓的現象。另外為保證保溫層較低的導熱系數,該保溫層的厚度也較大,通常為30毫米左右,因此尤其是對外墻體進行內保溫施工時,占用室內空間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設計一種使外墻體表面連續完整,不易開裂、脫落、空鼓的建筑外墻體保溫復合層。同時,該保溫層的厚度不大,導熱系數較低。
為解決所提出的技術問題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建筑外墻體保溫復合板的構成為,自建筑外墻體由內至外分別是水泥砂漿層1、硬泡聚氨酯保溫層2、聚合物膩子涂層3。為保證其性能,所述水泥砂漿找平層的厚度應為3~5毫米,硬泡聚氨酯保溫層的厚度為12~17毫米,聚合物膩子涂層厚度為5~8毫米,整個外墻體保溫層的厚度為20~30毫米。在此厚度范圍內,可進一步保證該保溫復合板的牢固性。
其施工工藝是,首先在建筑外墻體表面用水泥砂漿找平,其厚度為3~5毫米,然后現噴12~17毫米的硬泡聚氨酯保溫層,之后在該保溫層的麻面外表面刮涂聚合物膩子涂層,其厚度為5~8毫米。
作為本發明技術的一種改進,在對建筑外墻內保溫進行該種施工時,對內墻與外墻交接處和各層樓板與外墻交接處的保溫復合層分別向內墻和樓板處延伸至少300毫米。這樣可以有效解決該兩處位置的熱橋問題。
因該復合保溫層可以直接在建筑物外墻體表面連續施工,而不需進行預制板塊安裝,保證了建筑外墻體保溫層的連續完整性,同時最外層的聚合物膩子涂層3本身所具有的抗裂性能以及所具有的一定的延伸性,也可使該保溫板不易出現開裂、脫落、空鼓等現象。另外,硬泡聚氨酯保溫層本身具有的優異的保溫隔熱性能,其導熱系數為0.022,因此,使用該種材料作為保溫層,僅需12~17毫米的厚度即可符合建筑保溫標準。
圖1-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保溫層剖面結構示意2-本發明實施例2中對外墻內保溫施工時保溫層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用來進一步說明技術解決方案。
實施例1,參考圖1。由圖1看出,對建筑外墻體保溫復合層的施工中,首先在建筑外墻體表面用水泥砂漿找平,其厚度為3毫米,然后現噴12毫米的硬泡聚氨酯保溫層,之后在該保溫層的麻面外表面刮涂聚合物膩子涂層,其厚度為5毫米。該復合保溫層可以直接在建筑物外墻體表面連續施工,而不需進行預制板塊安裝,保證了建筑外墻體保溫層的連續完整性,同時最外層的聚合物膩子涂層3本身所具有的抗裂性能以及所具有的一定的延伸性,也可使該保溫板不易出現開裂、脫落、空鼓等現象。
實施例2,參考圖2。由圖2看出,在對建筑外墻內保溫進行該種施工時,對內墻與外墻交接處和各層樓板與外墻交接處的保溫復合層分別向內墻和樓板處延伸300毫米。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外墻體保溫復合層,其特征是,該保溫層自建筑外墻體由內至外分別是水泥砂漿層、硬泡聚氨酯保溫層、聚合物膩子涂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外墻體保溫復合層,其特征是,所述水泥砂漿找平層的厚度為3~5毫米,硬泡聚氨酯保溫層的厚度為12~17毫米,聚合物膩子涂層厚度為5~8毫米,整個墻體保溫層的厚度為20~30毫米。
3.一種建筑外墻體保溫復合層的施工工藝,其特征是,首先在建筑外墻體表面用水泥砂漿找平,其厚度為3~5毫米,然后現噴12~17毫米的硬泡聚氨酯保溫層,之后在該保溫層的外表面刮涂聚合物膩子,其厚度為5~8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外墻體保溫復合層的施工工藝,其特征是,在對建筑外墻體的內保溫進行該種施工時,對內墻與外墻交接處和各層樓板與外墻交接處的保溫復合層分別向內墻和樓板處延伸至少300毫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物外墻體的內、外保溫復合層及其施工工藝,屬建筑材料及工藝領域。其特點是在建筑外墻體表面用水泥砂漿找平,其厚度為3~5毫米,然后現噴12~17毫米的硬泡聚氨酯保溫層,之后在該保溫層的麻面外表面刮涂聚合物膩子涂層,其厚度為5~8毫米。本發明可使外墻體表面連續完整,不易開裂、脫落、空鼓,而且該保溫復合板的厚度小,導熱系數較低,保溫性能好。
文檔編號E04B1/76GK1538015SQ0311231
公開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15日
發明者趙太峰, 張彬 申請人:趙太峰, 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