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括三組分速凝體系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以及包括一種這樣的膠凝材料的砂漿和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包括三組分速凝體系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以及包括一種這樣的膠凝材料的砂漿和混凝土本發明通常提供基于高爐礦渣和熟料或波特蘭水泥(爐渣水泥)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呈現出的2天后機械強度(抗壓)為至少8MPa并依據EN197-1標準優選達到32.5R、42.5N、或42.5R級,本發明還提供用這類水硬性凝膠材料得到的砂漿和混凝土。更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基于含有20-80重量%的高爐礦渣的爐渣水泥并包括速凝添加劑的水硬性膠凝材料,所述礦渣水泥相當于EN197-1標準中的CEMIIIA(含有36-65重量%的高爐礦渣)和CEMIIIB(含有66-80重量%的高爐礦渣)級的水泥,所述速凝添加劑為包括至少一種堿金屬氫氧化物、至少一種堿金屬硫酸鹽和至少一種硫酸鈣源的三組分體系。依據本發明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可通過現場混合熟料或波特蘭水泥、高爐礦渣和三組分促凝體系的必要組分在水泥廠制造或在混凝土攪拌站級別重組。依據本發明的水硬性膠凝材料被用于在5°C-30°C溫度下、更特別在5°C-20°C溫度下制造砂漿和混凝土,所述砂漿和混凝土在10小時和28小時之間展現出至少可與用典型的促凝劑得到的那些相當的早期機械強度。使用高爐礦渣作為熟料或波特蘭水泥(爐渣水泥)的替代物顯著地降低了每噸凝膠材料釋放進大氣的C02,這一發展對未來表現出巨大的經濟利益。然而,使用爐渣水泥通常導致得到低的早期機械強度,當高爐礦渣的含量高而溫度低時尤其如此,這引起性能有規性的問題。另一方面,28天后得到的機械強度通常是足夠的。為了減輕這些不足的早期機械強度,通常使用促凝添加劑,特別是鈣鹽或堿金屬、鈉或鉀鹽如氯化物、硝酸鹽、亞硝酸鹽、甲酸鹽、硫氰酸鹽。這些促凝添加劑或者可在混凝土攪拌站級別(混凝土應用)用作外摻料,在攪拌器階段可能直接使用CEMIIIA或B型水泥,或現場制造波特蘭水泥和爐渣的混合物;或者可用在水泥廠級別(水泥廠應用),在爐渣水泥的生產過程中,其與熟料和爐渣混合。至今所用的促凝添加劑給出無規律的爐渣水泥性能,其顯著依賴水泥的類型、水泥的批次和應用溫度。在特定情況下,它們的影響甚至導致早期機械強度的喪失,這與想要的正好相反。特別是,氯化鈣和氯化鈉被認為是對爐渣水泥最佳的促凝劑,但是其在鋼筋腐蝕方面具有非常不好的影響。本發明的目的是減輕這些不便并同時得到短期足夠的機械強度,特別是制造具有的2天強度依據EN197-1標準達到32.5R、42.5N、或42.5R級或者可與用氯化物得到的那些相當的砂漿和混凝土。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通過水硬性膠凝材料來達到,所述水硬性膠凝材料基于包括相對于爐渣水泥的總重量20-80重量%的高爐礦渣或高爐礦渣的混合物,其余為熟料或波特蘭水泥的爐渣水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種促凝添加劑,它為三組分體系,包括-至少一種堿金屬氫氧化物,其量使得水硬性膠凝材料與水混合期間,水中的堿金屬氫氧化物的摩爾濃度為0.05N-0.60N,優選為0.20N-0.40N;-至少一種堿金屬硫酸鹽,以占爐渣水泥重量的0.2-3%的比率存在;和-至少一種硫酸鈣源,其比例使硫酸鈣(CaS04)的量相對于爐渣水泥的重量為2-7%。本發明也提供一種制造基于爐渣水泥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的方法,所述爐渣水泥包括相對于爐渣水泥的總重量20-80重量%的爐渣或高爐礦渣混合物,其余為熟料或波特蘭水泥,其給出的2天后機械強度為至少8MPa,并優選依據EN197-1標準達到32.5R、42.5N、或42.5R級,本發明還提供使用這類水硬性膠凝材料得到的砂漿和混凝土,所述使用這類水硬性膠凝材料包括向爐渣水泥中添加或在爐渣水泥的核中形成如上所定義的促凝添加劑。本發明還涉及包括骨料和如上所定義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的砂漿和混凝土,特別是優選表現出依據EN197-1標準達到32.5R、42.5N、或42.5R級的2天機械強度的這類砂漿和混凝土。1.三組分促凝體系在依據本發明的三組分促凝體系中的堿金屬氫氧化物可以是氫氧化鋰、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或者是兩種或多種這些堿金屬氫氧化物的混合物。在三組分體系并從而在水硬性膠凝材料屮的堿金厲氫氧化物的水平使在混合水中,堿金屬氫氧化物的摩爾濃度為0.05N-0.60N,優選為0.20N-0.40N。當依據EN196-1標準確定機械強度吋,混合水相對于水硬性膠凝材料的重量表示50重量%,通常在混凝土的情況下,混合水相對于水硬性膠凝材料的重量可表示20-100重量%。堿金屬硫酸鹽可以是硫酸鋰、硫酸鉀、硫酸鈉或者是兩種或多種這些堿金屬硫酸鹽的混合物。三組分促凝體系中含有的,并從而水硬性膠凝材料中含有的堿金屬硫酸鹽的用量相對于爐渣水泥的總重量為0.2-3%。硫酸鈣源可以是石膏、半水石膏、無水石膏或者是兩種或多種這些源的混合物。在熟料的石膏添加中的硫酸鈣可以用作部分或全部的硫酸鈣源。優選,來自熟料的石膏添加的硫酸鈣是部分源,并且與無水石膏相結合。在三組分促凝體系中,并從而在水硬性膠凝材料中硫酸鹽源或硫酸鹽源的混合物的水平使膠凝材料中硫酸鈣(CaS04)的量為爐渣水泥的2-7重量%。歐洲水泥標準EN197-1制定最多添加1重量%的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不是次要組分或硫酸鈣;對CEMIIIA和B級水泥,該標準還限制了S03的含量最高為4.5重量%。當在工廠中將添加劑直接添加入爐渣水泥時,在其生產過程中,將通過考慮以下情況來限制依據本發明的三組分促凝體系的組分的水平-在計算時不應考慮已經存在于熟料中的堿性硫酸鹽;只考慮被添加的堿性硫酸鹽。-硫酸鈣不算為添加劑,但是對于總S03的含量,將考慮其在內。當將石膏添加于熟料中時,在S03的最大容許水平的限度內,將部分或全部促凝體系的硫酸鈣添加入水泥是可能的。當三組分體系用在混凝土攪拌站級別時,作為外摻料,這些限制不適用,用量可以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三組分體系的組分的用量的最優化要考慮到己經通過爐渣水泥引入到混凝土中的硫酸鈣和堿性硫酸鹽的含量。在混凝土應用的情況下,硫酸鈣作為對已經存在的硫酸鈣的補充通過水泥的石膏添加而調節。可能在特定水泥中已經存在的硫酸鈣就是充足的。此三組分促凝體系可以與其它任何常規促凝劑如鈣鹽或堿金屬鹽或成核添加劑(結晶核)結合,在爐渣水泥的水合期間構成優選的硅酸鈣和硫鋁酸鹽的成核點。這些成核劑可以是無定形或結晶化硅酸鈣,稱為CSH;堿土金屬碳酸鹽如CaCO;;堿土金屬硅酸鹽和它們的氧化物或氫氧化物。使用三組分體系替代氯化物改善了鋼筋腐蝕行為。2.三組分促凝體系的最優化在三組分促凝體系中,有以下兩種方式可能使組分的用量最優化-或者用三組分體系的組分的三個因素通過二度實驗設計完成。通過與抑制劑(constraints)的混合過程達到最優化。所述抑制劑可以是,例如,最大水平的堿性硫酸鹽和硫酸鉀以遵守在EN197-1標準中規定的最大水平。-或者通過兩階段過程來完成-第一階段的目的是通過制造與例如堿性硫酸鹽的不同的雙組分混合物來確定堿金屬氫氧化物的最佳用量,優選當水泥已經接受了其硫酸韋丐的石膏添加。-第二階段包括,用前面確定的堿金屬氫氧化物的最佳用量制造三組分混合物,其中比率和用量將在堿性硫酸鹽和硫酸l丐間發生變化。這樣,三組分促凝體系的組分的最佳用量被確定。隨后可進行相同的程序,在第一階段期間用硫酸鈣替代堿性硫酸鹽,優選還未將硫酸鹽添加于水泥中時。當這些試驗依據EN196-1在砂漿上完成時,并且當相應于32.5R、42.5N、或42.5R級要求的最小值的性能被設置時,可用組分的各種測試用量測量2天后的抗壓強度。3.高爐礦渣所有質量的高爐礦渣都可用來制造爐渣水泥。通常,這些高爐礦渣包括相對于爐渣的總重量至少80重量%的玻璃相。這些爐渣的主要化學組分及其相對于爐渣總質量的重量百分比如下Si0228-40%CaO3J-47%A12039-17%MgO0-16%Ti020-12%各種組分的含量可以通過混合若千高爐礦渣來調節。高爐礦渣可以或多或少具有活性。此活性通過由下式定義的水硬率HI來表征,所述水硬率根據活性程度給出分類HI=(CaO+MgO+A1203)/(Si02)所述水硬率以及其它爐渣活性指數已經通過H.G.Smolczyk在InternationalCongressofCementchemistryinParis1980,Vol1.Subject3的出版物中呈現。通常高爐礦渣的水硬率HI為1.22-2。正如所提及的,依據本發明的水硬性膠凝材料能通過與適合的骨料混合,特別是在5-30。C、優選5-20。C的溫度下,產生砂衆和混凝土,其呈現出2天后的抗壓強度為至少8MPa并且當依據EN196-l在20。C下進行試驗吋達到EN197-l標準中的32.5R、42.5N、或42.5R級。為了制造依據本發明的砂漿和混凝土,可以應用任何類型的通常用于制造砂漿和混凝土的骨料。作為實例,可提及巖石骨料(噴發巖、變質巖或水成巖)和人造輕骨料。通常依據本發明制造的混凝土將符合歐洲混凝土標準EN206-1的要求。砂漿是水泥組合物,其中最大骨料的最大直徑為5mm。對于這些組合物,水硬性膠凝材料滑料的重量/重量比率通常為1/4-1/2。依據本發明的砂漿和混凝土也可以包括任何常規的外慘料如增塑劑/減水劑、高效減水劑、引氣劑、留水劑等,例如用NF-EN934-2標準確定的。下述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在這些實施例中,除非另外說明,所有的百分比和份數都是以重量給出。實施例I實施例I中的試驗依據EN196-1在20°C下用標準砂漿來完成。水中的用量通過水/爐渣水泥的比率=0.50來確定。用于這些試驗的水泥A通過混合70重量%的水硬率HI為1.51的平均活性爐渣與30重量%的波特蘭水泥熟料來制備,所述水泥熟料含有70%的A-水泥石(C3S)、12.4%的B-水泥石(C2S)、9.8。/。的鋁酸鹽(C3A)和1.1%的鐵酸鹽(C4AF)。所述水泥A包括1.4%的石膏和1.2%的半水石齊以及0.6%的堿性硫酸鹽。-在試驗(1-1)中,限制三組分促凝體系的組分的用量使硫酸鉀不超過1%最大添加劑水平,允許在EN197-1標準的爐渣水泥水平,不包括添加硫酸鈣。-在試驗(I-2)中,三組分促凝體系被用作混凝土攪拌站的外摻料。這使得最優化硫酸鉀用量成為可能,而在含量方面不被水泥標準所限制。-采用最優硫酸鹽含量的實施例被認為顯著達到更富含堿性硫酸鹽的水泥的水泥標準。在所有實施例中,用量以相對于爐渣水泥的重量%給出。氫氧化鋰的含量等于在混合水中0.435N的摩爾濃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與空白相比,在這兩個情況下三組分促凝體系提供顯著的2天后強度(抗壓)增加。所得的抗壓強度達到32.5R和42.5N級的EN197-1標準要求。用水泥B進行同樣的試驗(I-3)。水泥B的制備通過混合50重量。/。的HI為1.89的爐渣與50重量M的來自水泥A的組合物的波特蘭水泥熟料。所得結果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三組分促凝體系達到42.5R級的2天機械(抗壓)強度。實施例II實施例II的目的是將用三組分促凝體系得到的與用氯化鈣得到的性能相對比;在所用的三組分促凝體系中的組分的量符合EN197-1標準允許的添加劑的最大含量。用與實施例I中相同的水泥A和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試驗。在所有試驗中,用量以相對于爐渣水泥的重量%給出。氫氧化鋰的含量等于在混合水中0.435N的摩爾濃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得到的結果顯示用三組分促凝體系得到的2天后機械強度(抗壓)稍高于用氯化鈣得到的;其達到32.5R和42.5N級的EN197-1標準要求的最小水平。實施例III實施例III中的試驗也用依據EN196-1的標準砂漿進行;爐渣水泥由30重量。/。的波特蘭水泥熟料和70重量。/。的具有不同活性的Ll、L2、L3爐渣所組成。所用的波特蘭水泥熟料與實施例I中的一致,但是石膏添加不同。其含有1.4%的石膏、1.2%的半水石膏和.0%的無水石膏。這些試驗顯示不管爐渣的活性如何,三組分體系加速波特蘭水泥和爐渣的混合。所用的三組分體系組合物的組成氫氧化鋰0.37%(禾目對于爐渣水泥以重量計)。硫酸鉀0.95%無水石膏1.6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得到的結果突出了三組分促凝體系的多價,其用不同爐渣給出相等的機械性能,甚至優于用氯化鈣得到的。實施例IV實施例IV中的試驗在20。C下在與攪拌站制造的預拌混凝土相同性能的砂漿上進行。用于這些試驗的水泥C通過混合65.4重量%的波特蘭水泥熟料來制備,所述水泥熟料含有67%的A-水泥石(C3S)、13%的B-水泥石(C2S)、5.3%的鋁酸鹽(C3A)和7。/。的鐵酸鹽(C4AF)。其含有-2.7%的石膏和1.4%的半水石膏以及0.52%的可溶性堿性硫酸鹽;-34.6重量%的水硬率HI為1.84的高爐礦渣。砂漿具有下述組成,單位kg/m、-5721^/013的水泥<:;-11458kg/m3的0/4mm硅質骨料.,產自Palvadeau;-309kg/m3的水。在振動臺上,樣品置于4x4x16cm的模型中。在這使用三組分促凝體系,不補加硫酸鈣,因為波特蘭水泥熟料中存在的硫酸轉是充足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氫氧化鋰的含量等于混合水中0.403N的摩爾濃度。這些實施例顯示在最優化促凝混合物的2階段中,2天后的強度(抗壓)增加。實施例V實施例V中的試驗用實施例IV中的砂漿在20。C下進行。這些試驗的目的是將用三組分促凝體系得到的性能與用通常使用的常規促凝劑得到的性能相比較。爐渣水泥為實施例IV的水泥C;所用的三組分促凝體系的組合物與實施例IV中的試驗IV-1的一致。沒有補充添加硫酸鈣,因為波特蘭水泥熟料中存在的硫酸纟丐是充足的。各種商用促凝劑商品,即氯化鈣、硫氰酸鈣、硝酸韋丐的用量都是相對于水泥c的o.8重量y。。<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氫氧化鋰的含量等于混合水屮0.403N的摩爾濃度。與11.8MPa的空白相比,這些促凝劑與三組分體系相反,沒有顯著改善強度。實施例VI實施例VI中的試驗用實施例IV和V中的砂漿在20。C下進行,但是在爐渣水泥的組成中波特蘭水泥熟料為實施例I中的波特蘭水泥熟料。在此系列中,三組分促凝體系的功效與氯化鈣在相同數量級,而略高于其它鈣鹽。與實施例V相比,對促凝劑的敏感度的差別歸因于所用波特蘭熟料水泥的組成的不同,特別是C3A的含量、游離石灰的含量和不同的硫酸鹽形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氫氧化鋰的含量等于混合水中0.403N的摩爾濃度實施例VII實施例VII中的試驗用實施例V中的砂漿和爐渣水泥的組合物在10。C一I進行。氫氧化鋰的含量等于混合水中0.403N的摩爾濃度。如在20。C下一樣,2天后三組分促凝體系提供顯著的強度(抗壓)增加。在相同條件下,基于0.8。/。的氯化鈣的空白給出3.6MPa。實施例VIII實施例VIII中的試驗依據EN196-1在20°C下用標準砂漿進行,其混合物對應于-70重量%的具有平均活性的爐渣,其水硬率HI為1.84。-30重量%的波特蘭水泥,其含有70%的A-水泥石(C3S)、12.4%的8-水泥石(C2S)、9.8。/。的鋁酸鹽(C3A)和1.1。/。的鐵酸鹽(C4AF)。所述砂漿包括1.4%的石膏和1.2%的半水石膏以及0.6%的堿性硫酸鹽。它舉例說明了使用不同氫氧化物,如氫氧化鋰、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和由混合物得到的所有氫氧化物源的可能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氫氧化鋰的含量等于混合水中0.310N的摩爾濃度。實施例IX實施例IX中的試驗用與在攪拌站制造的預拌混凝土具有相同性能的砂漿在20。C下進行。砂漿具有下列組成,單位kg/n^:-604kg/m3的水泥D-1438kg/m3的0/5mm的骨料,產自BrightonPit-4.83kg/m3的外摻料-276kg/m3的水。水的用量通過水/水泥爐渣比率=0.51來限定。用于這些試驗的水泥D通過混合20重量%的水硬率HI為1.70的平均活性的爐渣與80重量%的波特蘭水泥熟料來制備,所述水泥熟料含有53%的A-水泥石(C3S)、20%的B-水泥石(C2S)、6。/。的鋁酸鹽(C3A)和9。/。的鐵酸鹽(C4AF)。所述水泥D包括1.8%的石膏和0.2%的半水石膏以及1.35%的堿性硫酸鹽。在這使用三組分促凝體系無需補充添加硫酸鈣,因為在波特蘭水泥熟料中存在的硫酸鈣是充足的。在所有試驗中,用量以相對于爐渣水泥的重量%給出。氫氧化鈉的含量等于混合水中0.273N的摩爾濃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與對照砂漿相比,1天后三組分促凝體系提供顯著的強度增加(抗壓)。實施例X實施例X中的試驗用與在攪拌站制造的預拌混凝土具有相同性能的砂漿在20°C和10°C下進行(試驗X-l到X-3),還用普通混凝土在20°C下進行(試驗X-4)。用于這些試驗的水泥E通過混合35重量%的源自實施例IX的爐渣與65重量%的源自實施例IX的熟料來制備。水的用量通過有效的水/爐渣水泥比率=0.44來限定。在這使用三組分促凝體系無需補充添加硫酸鈣,因為在波特蘭水泥熟料中存在的硫酸鈣是充足的。在所有試驗中,用量以相對于爐渣水泥的重量%給出。氫氧化鈉的含量等于混合水中0.273N的摩爾濃度。砂漿與在實施例X中所用的具有一樣的組成。<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與在20和10°C下的對照試驗相比,1天后三組分促凝體系提供顯著的強度(抗壓)增加。在此情況下,該增加稍低于通過添加1%的氯化鈉得到的增加。混凝土具有下述組成,單位kg/m、-350kg/m3的水泥D-800kg/m3的0-5mm骨料,產自BrightonPit-605kg/m3的4-20骨料.,產自PointAnne-495kg/m3的12-20骨料,產自PointAnne-2.83kg/m3的外摻料-167kg/m3的水<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在20。C下,在砂漿上觀察到.的1天后強度增加在普通混凝土的配料設計上得到證實。權利要求1.一種基于爐渣水泥的水硬性膠凝材料,所述爐渣水泥包括相對于爐渣水泥總重量的20-80%的高爐礦渣或高爐礦渣混合物,所述水硬性膠凝材料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種促凝添加劑,所述促凝添加劑為三組分體系,其包括-至少一種堿金屬氫氧化物,其量使得在水硬性膠凝材料與水混合期間,水中的堿金屬氫氧化物的摩爾濃度為0.05N-0.60N,優選為0.20N-0.40N;-至少一種比率為爐渣水泥的0.2-3重量%的堿金屬硫酸鹽;和-至少一種硫酸鈣源,其比例使硫酸鈣(CaSO4)的含量相對于爐渣水泥的重量為2-7%。2.依據權利要求1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爐礦渣包括高于高爐礦渣80重量%的玻璃相。3.依據權利要求2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爐礦渣包括相對于高爐礦渣總重量的28-40重量%的Si02、31-47重量%的CaO、9-7重量%的八1203、0-16重量。/。的MgO、禾卩0-12重量%的Ti02。4.依據權利要求3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爐礦渣中水硬率HI(CaO+MgO+A1203)/(SiCb)為1.22-2。5.依據權利要求l一4之一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堿金屬氫氧化物選自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它們的混合物。6.依據權利要求l一5之一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凝劑的堿金屬硫酸鹽選自硫酸鋰、硫酸鈉、硫酸鉀和它們的混合物。7.依據權利要求l一6之一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鈣源選自硫酸鈣、石膏、半水石膏、無水石膏和它們的混合物,優選無水石膏或石膏、半水石膏和無水石膏的混合物。8.依據權利要求l一7之一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爐渣水泥達到依據EN197-1標準CEMIII/A或CEMIII/B級水泥的定義。9.依據權利要求一8之一少8MPa的2天后抗壓機械強度42.5N、或42.5R級。10.—種砂漿或混凝土,其包括骨料和依據權利要求l一8之一的水硬性膠凝材料。11.依據權利要求10的砂漿,其特征在于其呈現出達到EN197-1標準中的32.5R、42.5N、或42.5R級的2天后機械強度。12.—種制造基于爐渣水泥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的方法,所述爐渣水泥包括相對于爐渣水泥總重量量的20-80%的高爐礦渣或高爐礦渣混合物,補充物為熟料,并具有至少8MPa的2天后機械抗壓強度,所述方法包括向爐渣水泥中添加至少一種促凝添加劑或在爐渣水泥內形成至少一種促凝添加劑,所述促凝添加劑為三組分體系,包括-至少一種堿金屬氫氧化物,其量使得在水硬性膠凝材料與水混合期間,水中的堿金屬氫氧化物的摩爾濃度為0.05N-0.60N,優選0.20N-0.40N;-至少一種比率為爐渣水泥的0.2-3重量%的堿金屬硫酸鹽;和-至少一種硫酸鈣源,其比例使硫酸鈣(CaS04)的含量相對于爐渣水泥的重量為2-7%。13.依據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爐礦渣包括高于高爐礦渣80重量%的玻璃相。14.依據權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爐礦渣包括相對于高爐礦渣總重量的28-40重量%的Si02、3-47重量%的CaO、9-17重量%的A1203、0-16重量。/。的MgO、和0-12重量%的1102。15.依據權利要求12—14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爐礦渣的水硬率HI(CaO+MgO+A1203)/(Si02)為1.22-2。16.依據權利要求12—1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堿金屬氫氧化物選自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它們的混合物。17.依據權利要求12—1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凝劑的堿金屬硫酸鹽選自硫酸鋰、硫酸鈉、硫酸鐘和它們的混合物。18.依據權利要求12—17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鈣源選自硫酸鈣、石膏、半水石膏、無水石膏和它們的混合物,優選無水石膏或石膏、半水石膏和無水石膏的混合物。19.依據權利要求12_18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爐渣水泥達到依據EN197-1標準的CEMIII/A或CEMIII/B級的定義。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礦渣水泥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其中所述礦渣水泥包含相對于礦渣水泥總重量的20-80重量%的高爐礦渣或高爐礦渣的混合物。本發明的膠凝材料的特征在于其包含至少一種促凝添加劑,所述促凝添加劑為一種三組分體系,包括至少一種堿金屬氫氧化物,其濃度使在水硬性膠凝材料與水混合期間,水中的堿金屬氫氧化物的摩爾濃度為0.05N-0.60N,優選為0.20N-0.40N;至少一種相對于爐渣水泥為0.2-3重量%的堿金屬硫酸鹽;和至少一種硫酸鈣源,其濃度使硫酸鈣(CaSO<sub>4</sub>)為爐渣水泥的重量為2-7%。文檔編號C04B28/08GK101272995SQ200680035732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申請日期2006年9月27日優先權日2005年9月28日發明者M·泰斯圖德申請人:拉法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