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高層建筑施工的整 體提升模板系統。
背景技術:
在國內超高層建筑結構施工領域,提模施工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模板施工系 統提升的方式。其中一種提模方式是在結構墻體內埋設型鋼柱,利用該鋼柱 作為提升機的支架,提動整個平臺整體提升,考慮到提升重量的限制, 一般鋼模板是等鋼平臺提升完成后,再采用葫蘆將鋼模板逐塊提升;另一種方式 是在新澆混凝土墻頂上放置門字形支撐架,利用門字形支撐架做支撐提升鋼 平臺,模板仍然是鋼平臺提升完成后利用葫蘆逐塊提升;再有一種是利用對 拉螺栓將支撐型鋼柱拉結在已澆筑混凝土的墻體兩側,多道對拉螺栓沿豎向 設置,由于多道螺栓同步受力的差異,從而導致每個支撐點位承載力比較小, 因此整個系統的荷載需設置多點來承受。目前上述三種提模方式都是先提升 鋼支架平臺,然后采用葫蘆將模板逐塊提升,從而導致施工工期消耗大且現 場勞動強度較大,拖延了施工工期增加了成本,而且在墻體變截面的位置對 模板和吊架進行調整非常困難。傳統提升系統中的主架平臺是由鋼梁連接形成的網狀平臺,需要耗費很多 鋼材,而且重量比豐支大。發明內容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同步并快速地提升所有模板并根據 建筑墻體結構沿縱向變化可調整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高層建筑施工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設置于所施工的建筑結構墻體的頂部, 包括平臺主架,掛設于所述平臺主架的掛架分系統,掛設于所述平臺主架的 模板分系統,至少三個支撐于所述建筑的墻體并支撐所述平臺主架的支撐分 系統,設置于所述支撐分系統中推動所述平臺主架、所述掛架分系統以及所 述模板分系統同步上升并調節所述平臺主架平衡的動力及控制分系統。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包括三至五 個所述支撐分系統。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平臺主架是由若干個桁架固定連接形成的 立體平臺,所述桁架的上弦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桁架的下弦位于同一平面。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動力及控制分系統包括液壓缸,該液壓缸 具有三百噸的頂升力。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液壓缸的最大行程大于一個工藝層高度。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支撐分系統包括支撐柱以及與支撐柱固定 連接的支撐橫梁,該支撐橫梁支撐于所述墻體的預留洞。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支撐分系統的上支撐橫梁與平臺主架之間 的距離不小于工藝層高度的兩倍。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模板分系統還包括若干個固定于主架平臺 下側并沿遠離所述墻體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導軌梁、可沿該導軌梁滑動的第一 導輪、與該第一導輪鉸接的第一導輪座、連接該第一導輪座與模板的吊桿。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掛架分系統還包括若干個固定于主架平臺 下側并沿遠離所述墻體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導軌梁、可沿該導軌梁滑動的第二 導輪、與該第二導輪鉸接的第二導輪座、連接該第二導輪座與掛架的立桿。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掛架分系統的局部成組的多個立桿可以沿 彼此平行的導軌梁整體滑動使各個立桿滑動的距離一致,所述掛架分系統的 局部成組的多個立桿可以沿導軌梁滑動不同的距離使得直線型分布的多個立 桿形成折線型分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中的動力及控制分系統包括三個具有三百噸的頂升力的液壓缸,大馬力的液壓缸動力使 得該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可以帶動整個模板分系統同步提升,而且 該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中的平臺主架是由若干個桁架固定連接形成 的立體平臺結構,在保證足夠的結構剛度前提下大大減輕了系統的整體重量, 可以節省頂升力,使得整個模板分系統的整體同步提升得以實現并且更加穩 定、快速,避免采用葫,逐塊提升模板,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并提升施工速 度。另外,模板分系統以及掛架分系統均掛設于主架平臺下的導軌梁上并可以 沿著導軌梁作局部滑動調整,使得建筑墻體結構沿縱向發生變化時,只需要 滑動掛架和模板就可以做相應的調整,操作筒單并極大的降低了高空改裝系 統的作業量,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使得施工過程安全、高效。再者,本發明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中,主架平臺與上支撐橫梁之 間多預留一個工藝層高度的空間,便于在等待混凝土凝固時可以進行上一個 工藝層的鋼筋綁扎,減少了施工過程的技術間歇時間,縮短了施工工期。
圖1是本發明 一種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其展示了導軌梁與模板系統、掛架系統的連接 結構;圖3是掛架與導軌梁組合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中的平臺主架的部分桁架組合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中的平臺主架的桁架平面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 一種用于高層建筑施工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設置于所 施工的建筑結構墻體的頂部,如圖l所示,其包括平臺主架IO,掛設于所述 平臺主架的掛架分系統50,掛設于所述平臺主架的模板分系統40,至少三個支撐于所述建筑的墻體并支撐所述平臺主架的支撐分系統20,設置于所述支 撐分系統中推動所述平臺主架、所述掛架分系統以及所述模板分系統同步上 升并調節所述平臺主架平衡的動力及控制分系統30。更佳地,參考圖4、圖5,所述平臺主架IO是由若干個桁架12固定連接 形成的立體平臺。桁架是由直桿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單元的平面或空間結 構,在本發明中采用的是平面桁架,其由上弦14、下弦16以及該上弦和下弦 之間的若干直桿18組成,上弦14、下弦16和直桿18連接形成若干個三角形 單元,從而形成堅固穩定的三角形結構。所述桁架的上弦14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桁架的下弦16位于同一平面。在荷載作用下,桁架12的桿件主要承受 軸向拉力或壓力,從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在跨度較大時可比實腹梁節 省材料,減輕自重并增大剛度。該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中的平臺主架10是由若干個桁架12固定 連接形成的立體平臺結構,在保證足夠的結構剛度前提下大大減輕了系統的 整體重量,可以節省頂升力,使得整個模板分系統的整體同步提升得以實現 并且更加穩定、快速,避免采用葫聲逐塊提升模板,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并 提升施工速度。更佳地,所述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包括三至五個所述支撐分系 統,該支撐分系統的分布可根據實際建筑核心筒平面形狀設置,從而使其受 力分布更加均勻。更佳地,參考圖1,所述動力及控制分系統30包括液壓缸,該液壓缸具 有三百噸的頂升力。本發明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中的動力及控制分 系統包括三個具有三百噸的頂升力的液壓缸,大馬力的液壓缸動力使得該多 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可以帶動整個模板分系統同步提升。更佳地,所述液壓缸的最大行程大于一個工藝層高度,使得每次提升的高 度大于一個工藝層高度,減少了提升的頻率,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效率,也避 免了因提升一個工藝層高度需要多次提升而需要開設多個墻體預留洞,減弱 了墻體的強度,從而減少安全隱患。更佳地,所述支撐分系統20包括支撐柱22以及與支撐柱固定連接的支撐 橫梁24,該支撐橫梁24支撐于所述墻體80的預留洞82,從而間接地把整個 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支撐于墻體的預留洞82中,后一個工藝層的混 凝土凝固后,利用動力及控制分系統30的液壓缸驅動整體模板提升系統提升 一個工藝層高度,使得支撐橫梁24提升到上一個相應的預留洞中。
更佳地,所述支撐分系統20的上支撐橫梁與平臺主架IO之間的距離不小 于工藝層高度的兩倍。本發明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中,其中的工藝 層高度是指相鄰兩個預留洞的縱向間距,該工藝層高度相當于一次澆注的混 凝土 84的高度,預留了兩個工藝層高度就可以在澆注混凝土后等待混凝土凝 固的時候可以在其上方所預留的一個工藝層中進行后續的施工,例如綁扎鋼 筋86等工作,也就是在主架平臺與上支撐橫梁之間多預留一個工藝層高度的 空間,便于在等待混凝土凝固時可以進行上一個工藝層的鋼筋綁扎等工作, 從而有效的利用了技術間歇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施工工期。
更佳地,參考圖1、圖2,所述模板分系統40還包括若干個固定于主架平 臺10下側并沿遠離墻體80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導軌梁45、可沿該導軌梁滑動 的第一導輪42、與該第一導輪42鉸接的第一導輪座44、連接該第一導輪座 44與模板48的吊桿46。吊桿46下端連接模板48,在完成鋼筋86綁扎后, 墻體80兩側的模板通過對拉螺栓進行安裝固定,然后在其中澆注混凝土 84。 其中的吊桿4 6可以采用繩索、鋼索等柔性連接件來取代。
更佳地,參考圖1、圖2、圖3,所述掛架分系統50還包括若干個固定于 主架平臺下側并沿遠離所述墻體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導軌梁45、可沿該導軌梁 滑動的第二導輪52、與該第二導輪52鉸接的第二導輪座54、連接該第二導 輪座54與掛架的立桿56。該掛架分系統還包括安裝于立桿56之間的橫桿58、 支承板60以及防護網62,由上述配件組成的掛架系統在對模板進行安裝或者 拆卸的施工過程中為工人站立提供了施工平臺。相應地,掛架系統在縱向方 向上應設置不小于兩個工藝層的高度,從而可以同時為對上一個工藝層進行 模板的裝拆以及上一個工藝層進行鋼筋綁扎等工作提供施工平臺。其中的橫桿58與立桿56安裝的位置具有長圓孔(圖未示),調整立桿56在此長圓孔 中的安裝位置,靠近墻體的立桿的間距小于遠離墻體的立桿的間距,因此呈 直線布置的一組立桿就可以改裝成為折線布置形式。
本發明中,所述掛架分系統的局部成組的多個立桿可以沿彼此平行的導軌 梁整體滑動使各個立桿滑動的距離一致,從而使整面架體滑動一起滑動相同 的距離,滿足墻體厚度變化時或者整體平移時操作面施工位置變化的要求。 所述掛架分系統的局部成組的多個立桿可以沿導軌梁滑動不同的距離使得直 線型分布的多個立桿形成折線型分布,滿足墻體有平面墻體變化成弧形墻體 時操作面施工位置變化的要求。因此本掛架系統可隨意調節,滿足不同墻體 施工位置的變化的要求。
模板分系統40以及掛架分系統50均掛設于主架平臺下的導軌梁45上并 可以沿著導軌梁45作局部滑動調整,使得建筑墻體結構沿縱向發生變化時, 例如墻體向外凸出、向內凹進或者平面墻體變成弧形墻體,此時只需要沿導 軌梁45滑動掛架和模板48就可以做相應的調整,操作非常簡單,極大的降 低了高空改裝系統的作業量,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使得施工過程安全、 高效。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 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 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高層建筑施工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設置于所施工的建筑結構墻體的頂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臺主架,掛設于所述平臺主架的掛架分系統,掛設于所述平臺主架的模板分系統,至少三個支撐于所述建筑的墻體并支撐所述平臺主架的支撐分系統,設置于所述支撐分系統中推動所述平臺主架、所述掛架分系統以及所述模板分系統同步上升并調節所述平臺主架平衡的動力及控制分系統。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包括三至五個所述支撐分系統。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平臺主架是由若干個街架固定連接形成的立體平臺,所述桁架的上弦位于 同一平面,所述桁架的下弦位于同一平面。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動力及控制分系統包括液壓缸,該液壓缸具有三百噸的頂升力。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液壓缸的最大行程大于一個工藝層高度。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撐分系統包括支撐柱以及與支撐柱固定連接的支撐橫梁,該支撐橫梁支 撐于所述墻體的預留洞。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撐分系統的上支撐橫梁與平臺主架之間的距離不小于工藝層高度的兩 倍。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模板分系統還包括若干個固定于主架平臺下側并沿遠離所述墻體的水平方 向延伸的導軌梁、可沿該導軌梁滑動的第一導輪、與該第一導輪鉸接的第一 導輪座、連接該第一導輪座與模板的吊桿。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掛架分系統還包括若干個固定于主架平臺下側并沿遠離所述墻體的水平方 向延伸的導軌梁、可沿該導軌梁滑動的第二導輪、與該第二導輪鉸接的第二 導輪座、連接該第二導輪座與掛架的立桿。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 述掛架分系統的局部成組的多個立桿可以沿彼此平行的導軌梁整體滑動使各 個立桿滑動的距離一致,所述掛架分系統的局部成組的多個立桿可以沿導軌 梁滑動不同的距離使得直線型分布的多個立桿形成折線型分布。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高層建筑施工中同步并快速地提升所有模板的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該系統設置于所施工的建筑結構墻體的頂部,該系統包括由若干桁架固定連接形成的平臺主架、掛設于所述平臺主架并可沿導軌梁滑動的掛架分系統、掛設于所述平臺主架并可沿導軌梁滑動的模板分系統、至少三個支撐于所述建筑的墻體并支撐所述平臺主架的支撐分系統、設置于所述支撐分系統中推動平臺主架和掛架分系統以及模板分系統同步上升并調節所述平臺主架平衡的動力及控制分系統,該多功能可變整體提升模板系統還可以根據建筑墻體結構沿縱向變化對模板以及掛架進行自由調整。
文檔編號E04G11/22GK101319559SQ20081002957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8日
發明者葉浩文, 向小英, 季萬年, 瑋 楊, 蘇廣洪, 袁愛珍, 顧國榮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建筑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