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的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 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具有天然洞石的質感,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現
有技術中所采用的制備天然洞石的質感的瓷質磚或人造石材的方法所報道的有中國專利 2007100263238是在現有瓷質磚生產基礎上,改進配方采用仿天然格柵紋路以及采用"間歇 層疊平鋪式"下料方式而制成仿天然洞石的瓷質磚;中國專利2006101673625是采用拋光 渣作為發泡材料,并用石灰石高溫下產生的二氧化碳擴大氣泡形成具有天然洞石效果洞石 瓷質磚產品;中國專利2007100793215是采用軟性材料制模,利用軟性材料良好的可變形 性,從而仿制出具有與天然洞石類似的真實孔洞的人造洞石。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方法存在 工藝復雜、操作麻煩、產量低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在制備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方法
上所存在的工藝復雜、操作麻煩、產量低的缺陷,為人們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操作容易、產量
高的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是將不飽和聚酯樹脂或環氧樹脂或甲 基丙烯酸甲酯、天然石渣與石粉的混合物、水溶性制孔劑混合后加入模具中,在常溫下或加 熱固化,然后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再經磨、拋、切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或先 經磨、拋、切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再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
上述方案中,所述原料配比為不飽和聚酯樹脂或環氧樹脂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占 總重量的5 40%,水溶性制孔劑占總重量的1 30%,余為天然石渣與石粉的混合物。
上述方案中,所述天然石渣與石粉可以是碳酸鈣、石英、花崗石及其它無機礦物質 中的任意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 上述方案中,所述天然石渣與石粉的大小較好為1目 600目。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溶性制孔劑可以是無機類結晶鹽,如鈉鹽、工業鹽、食鹽或尿
素、冰糖、冰塊等水溶性或能溶入溶劑的無機鹽類。 本發明的加工設備可以利用現有的人造石加工設備,通過澆注法、荒料法、壓板法
等人造石加工工藝進行加工成型。通過調節制孔劑的顆粒大小和形狀以及加入量可以改變
產品孔洞的大小、形狀以及稀疏密度。通過添加染料還可以改變產品的顏色。 本發明是發明人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科學實用的技術方案,在具有孔洞的人造石
材的制備領域具有獨創性,該方法不但工藝簡單、操作容易、產量高,而且成本低。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不僅限于所述實施例。
圖1為本發明產品截面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發明產品截面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發明產品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人造石本體;2、孔洞。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 將不飽和聚酯樹脂8份、水溶性制孔劑18份、余為天然石渣與石粉,共計原料100 份,充分混合后加入模具中,在常溫下固化,然后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再經磨、拋、切等 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或先經切、磨、拋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再用水洗 去水溶性制孔劑。 本例所述天然石渣與石粉是碳酸鈣、石英、花崗石及其它無機礦物質中的任意一 種,石粉的顆粒大小為1目 600目不等。天然石渣的形狀各異,天然石渣與石粉可以任意 比例配合。 本例所述水溶性制孔劑是尿素。加工設備可以利用現有的人造石加工設備,通過
澆注法、荒料法、壓板法等人造石加工工藝進行加工成型。 實施例二 將環氧樹脂20份、水溶性制孔劑10份、余為天然石渣與石粉,共計原料100份,充 分混合后加入模具中,在常溫下固化,然后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再經磨、拋、切等常規工 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或先經磨、拋、切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再用水洗去水溶 性制孔劑。 本例所述天然石渣與石粉是碳酸鈣、石英、花崗石及其它無機礦物質按 1:3: 2.5的混合物,石粉的顆粒大小為4目 325目不等。 本例所述水溶性制孔劑是冰渣。加工設備可以利用現有的人造石加工設備,通過
澆注法、荒料法、壓板法、等人造石加工工藝進行加工成型。 實施例三 將甲基丙烯酸甲酯30份、水溶性制孔劑3份、余為天然石渣與石粉,共計原料100 份,充分混合后加入模具中,在常溫下固化,然后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再經磨、拋、切等 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或先經切、磨、拋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再用水洗 去水溶性制孔劑。 本例所述天然石渣與石粉是碳酸鈣、石英、花崗石及其它無機礦物質中的任意一 種,石渣與石粉的顆粒大小為1目 600目不等。 本例所述水溶性制孔劑是可溶于水的鈉鹽。加工設備可以利用現有的人造石加工
設備,通過澆注法、荒料法、壓板法等人造石加工工藝進行加工成型。 實施例四 將不飽和聚酯樹脂30份、水溶性制孔劑6份、余為天然石渣與石粉,共計原料100 份,充分混合后加入模具中,在常溫下固化,然后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再經磨、拋、切等 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或先經切、磨、拋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再用水洗 去水溶性制孔劑。 本例所述天然石渣與石粉是石英、花崗石的混合物,石渣與石粉的顆粒大小為400
目 600目不等,石渣與石粉的顆粒大小還可以根據需要任意調整,沒有嚴格限定。 本例所述水溶性制孔劑是工業鹽或食鹽。加工設備可以利用現有的人造石加工設備,通過澆注法、荒料法、壓板法等人造石加工工藝進行加工成型。
實施例五 將不飽和聚酯樹脂40份、水溶性制孔劑30份、余為天然石渣與石粉,共計原料100 份,充分混合后加入模具中,在常溫下固化,然后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再經磨、拋、切等 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或先經切、磨、拋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再用水洗 去水溶性制孔劑。 本例所述天然石渣與石粉是碳酸鈣、石英、花崗石的混合物,石粉的顆粒大小為10 目 350目不等。 本例所述水溶性制孔劑是通用的可溶于水的鈉鹽。加工設備可以利用現有的人造
石加工設備,通過澆注法、荒料法、壓板法等人造石加工工藝進行加工成型。 如圖1所示整個產品內都有不定形的孔洞。
如圖2所示只有產品的一面或兩面具有不定形的孔洞,中間層可以不設孔洞。
如圖3所示本例為產品平面示意圖,整個表面可見各種大小的不定形的孔洞。也 可以設計孔洞大小形狀相同的產品,不一一例舉。
權利要求
一種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將不飽和聚酯樹脂或環氧樹脂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天然石渣與石粉的混合物、水溶性制孔劑混合后加入模具中,在常溫下或加熱固化,然后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再經磨、拋、切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或先經磨、拋、切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再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配比 為不飽和聚酯樹脂或環氧樹脂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占總重量的5 40%,水溶性制孔劑占 總重量的1 30%,余為天然石渣與石粉的混合物。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石渣 與石粉可以是碳酸鈣、石英、花崗石及其它無機礦物質中的任意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石渣 與石粉的大小較好為1目 600目。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制 孔劑是無機類結晶鹽,如鈉鹽、工業鹽、食鹽或尿素、冰糖、冰塊等水溶性或能溶入溶劑的無 機鹽類。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的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備方法,它是將不飽和聚酯樹脂或環氧樹脂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天然石渣與石粉的混合物、水溶性制孔劑混合后加入模具中,在常溫下或加熱固化,然后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再經磨、拋、切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或先經磨、拋、切等常規工序獲得所需形狀的產品,再用水洗去水溶性制孔劑,原料中不飽和聚酯樹脂或環氧樹脂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占總重量的5~40%,水溶性制孔劑占總重量的1~30%,余為天然石渣與石粉的混合物,天然石渣與石粉的大小較好為1目~600目,所述水溶性制孔劑可以是水溶性或能溶入溶劑的無機鹽類,本發明工藝簡單、操作容易、產量高,成本低,是人造洞石制備方法的新開拓。工藝簡單、操作容易、產量高,而且成本低。
文檔編號C04B38/00GK101734942SQ20081014760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9日
發明者李偉, 王勇, 王蘇華, 石匯玉 申請人:石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