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抗震節點及其制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抗震節點及其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安全性和適用性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既要確保結構的有效抗震、減震效果,又要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發生強震的情況下,最容易出現斷裂和被破壞的結構是建筑梁柱的剛性連接節點,梁柱的剛性連接節點通常是發生脆性破壞。加強梁柱連接節點的方式一般是對梁柱的焊接縫周圍進行加強,使得連接區域的面積擴大,提高節點延性,達到加強節點強度的目的。進行加強的方式有兩種使用螺栓連接支撐板件或者使用焊接方式連接支撐板件。螺栓連接方式受力好,但安裝施工成本高。焊接方式施工操作簡單,但安裝質量難以保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建筑抗震節點及其制造工藝,通過重新設計支撐板件的形狀結構來實現以焊接方式達到高質量節點的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建筑抗震節點,用于建筑粱柱連接節點,包括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上加強板呈L型,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頂部。下加強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斜向板的兩端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肋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在一個實施例中,上加強板為鋼制,具有短邊和長邊,短邊焊接在柱的側邊,長邊焊接在粱的頂部。在一個實施例中,肋板呈梯形。下加強板為鋼制。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建筑抗震節點的制造工藝,包括鑄造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上加強板呈L型,下加強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在建筑粱柱連接節點焊接上加強板,將上加強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頂部;在建筑粱柱連接節點焊接下加強板,將斜向板的兩端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將肋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在一個實施例中,上加強板為鋼制,具有短邊和長邊,短邊焊接在柱的側邊,長邊焊接在粱的頂部。在一個實施例中,肋板呈梯形。下加強板為鋼制。本發明的建筑抗震節點及其制造工藝通過合理的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的結構設計,使得通過焊接方式形成的抗震節點具有高質量和高強度,在滿足建筑要求的情況下降低了成本。
圖I揭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建筑抗震節點的結構圖。
圖2揭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建筑抗震節點中上加強板的結構。圖3揭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建筑抗震節點中下加強板的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圖I 圖3所示,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建筑抗震節點,用于建筑粱柱連接節點,即柱202和梁204的連接處,對于鋼結構建筑來說,就是柱202和梁204焊接處。該建筑抗震節點包括上加強板102和下加強板104。參考圖I和圖2所示,圖2揭示了上加強板的立體圖。上加強板102呈L型,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202的側邊和粱204的頂部。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上加強板102為鋼制,具有短邊121和長邊122,短邊121焊接在柱202的側邊,長邊122焊接在粱204的頂部。上加強板102與柱202的側邊的焊接處位于梁204的上方。參考圖I和圖3所示,圖3揭示了下加強板的立體圖。下加強板104包括斜向板141和垂直于斜向板141的肋板142,斜向板141的兩端分別焊接至柱202的側邊和粱204的底部,肋板142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202的側邊和粱204的底部。下加強板104與 柱202的側邊的焊接處位于梁204的下方。肋板142呈梯形,在斜向板141的中部垂直向上延伸。下加強板104為鋼制。本發明還解釋了一種建筑抗震節點的制造工藝,包括如下的步驟鑄造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上加強板呈L型,下加強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肋板呈梯形。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均為鋼制,上加強板具有短邊和長邊。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的結構可以參考圖2和圖3所示。在建筑粱柱連接節點焊接上加強板,將上加強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頂部。其中短邊焊接在柱的側邊,長邊焊接在粱的頂部。上加強板與柱的側邊的焊接處位于梁的上方。在建筑粱柱連接節點焊接下加強板,將斜向板的兩端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將肋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下加強板與柱的側邊的焊接處位于梁的下方。本發明的建筑抗震節點及其制造工藝通過合理的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的結構設計,使得通過焊接方式形成的抗震節點具有高質量和高強度,在滿足建筑要求的情況下降低了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抗震節點,其特征在于,用于建筑粱柱連接節點,包括 上加強板,上加強板呈L型,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頂部; 下加強板,下加強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斜向板的兩端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肋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抗震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強板為鋼制,具有短邊和長邊,短邊焊接在柱的側邊,長邊焊接在粱的頂部。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抗震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呈梯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抗震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強板為鋼制。
5.一種建筑抗震節點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 鑄造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上加強板呈L型,下加強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 在建筑粱柱連接節點焊接上加強板,將上加強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頂部; 在建筑粱柱連接節點焊接下加強板,將斜向板的兩端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將肋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粱的底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抗震節點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強板為鋼制,具有短邊和長邊,短邊焊接在柱的側邊,長邊焊接在粱的頂部。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抗震節點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呈梯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抗震節點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強板為鋼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建筑抗震節點,用于建筑梁柱連接節點,包括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上加強板呈L型,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梁的頂部。下加強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斜向板的兩端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梁的底部,肋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梁的底部。還揭示了一種建筑抗震節點的制造工藝,包括鑄造上加強板和下加強板,上加強板呈L型,下加強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在建筑梁柱連接節點焊接上加強板,將上加強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梁的頂部;在建筑梁柱連接節點焊接下加強板,將斜向板的兩端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梁的底部,將肋板的兩個側邊分別焊接至柱的側邊和梁的底部。
文檔編號E04B1/58GK102776957SQ20121029692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朱若蘭, 楊凡, 畢輝 申請人:上海通用金屬結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