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墻體結構的建筑塊。
特別地,本發明涉及具有自支撐結構的建筑塊。
背景技術:
在房屋、居住室、工業建筑物和其它建筑物的建造中,越來越多地關注到建造工藝本身應盡可能地有效并且成本應盡可能地低。
在目前的房屋的建造中,尤其使用能夠布置門和窗以及家具的完整的區段。這使得它們很重,有些導致需要使用起重機來組裝它們。由于它們對于單個建筑物而言是定制適配的,因此不能在裝配現場單獨適配。
最近已經越來越多的所使用的一些解決方案是所謂的“夾層部件”,其通常布置成用于固定到例如金屬或者木制的框架。夾層部件通常通過在中心具有絕熱材料而在兩側上具有覆蓋材料的方式形成。
還存在一些這種類型的夾層部件的解決方案,該夾層部件并不設計成用于固定到框架,但是該夾層部件通過通常按照樂高原理固定到其它的夾層部件而形成墻體。
EP0744507A1公開了這樣一種夾層部件,其中,采用絕熱材料形成墻體部件的芯部的夾層部件具有在面向上的一側上的突出部和在面向下的一側處的凹槽,該突出部和凹槽彼此適配,使得當兩個部件在彼此上布置時突出部和凹槽形成連接。
還由WO12056394已知類似的解決方案,但是在該解決方案中在面向上的一側處具有兩個突出部并且相應地在面向下的一側處具有兩個凹槽。
US2006/096214A1描述了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建造系統,其包括由板狀部件所構造的墻體,其中,所提及的板狀部件由含有植物纖維材料、特別是木屑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用于接收用于支承結構的柱體的凹槽。
由US2008/0236081A1中已知的是絕熱的建筑塊具有三部分配置,其中,第一膠結區段包括建筑塊的內部的芯孔,其與蛇形構造的絕熱插入件的第二區段鎖定。絕熱插入件可操作地布置成具有多個唇緣,所述多個唇緣在膠結區段的表面附近的位置中與在其它區段的每一個區段上的不同的鋸齒狀凸緣匹配。絕熱插入件還構造成具有楔形孔,所述楔形孔容納按壓到裝置中以保持建筑塊的連續性的楔形件。絕熱插入件具有與其它區段組合形成與排水孔流體連通的水槽的槽部,該排水孔延伸穿過絕熱插入件,所述絕熱插入件允許用于水凝結和滲透以從所述建筑塊排出。
US2002/0108336A1描述了用于構建墻體的模塊化墻體區段,所述墻體包括選定尺寸和形狀的兩個外部層,所述兩個外部層結合到多個鄰近放置的蜂窩狀水泥塊的相對兩面。該區段可形成有端面,所述端面限定了用于接收不同類型的緊固部件的不同配置的槽,以使得多個這樣的區段能夠以模塊化的方式緊固在一起。其它相應的解決方案的示例是EP0244312、EP2025823、EP2226444、EP2505730、US4833855A、US2014123583、IES67536B2、GB897995A、BE1016469A6、US2002/0108333A1以及GB2135708A。例如這些解決方案中的一些解決方案為澆注塊、即EPS塊,所述澆注塊為包含絕熱材料并且具有如放大的樂高塊一樣的形狀和尺寸的澆注塊。
這些解決方案具有一些缺點。第一個缺點是部件自身是對于所述部件而言是自支撐的,但是未布置成用于形成地板、天花板和其它地板的承載結構。第二個缺點是將覆蓋材料布置到有助于形成承載結構的絕熱層,而絕熱材料這樣只能以在豎直方向上調節可能的壓力的形式起作用。第三個缺點是這些部件不能處理可能產生的扭轉力。另一缺點是它們必須具有相對大的厚度以具有足夠的強度。此外,現有技術的一些這些部件面臨具有熱橋的挑戰。
另外的缺點是它們在組裝期間未提供能夠以簡單方式移動或者附接和分開的解決方案。
換句話講,現有技術的解決方案最好適用于非承載墻體,因為它們將不具有滿足目前承載結構要求的承載結構。
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墻體結構的建筑塊,所述建筑塊部分或者完全地解決以上提及的現有技術的缺點。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用于形成能夠支撐地板和天花板/屋頂的墻體結構的強度和硬度的建筑塊。
本發明進一步目的是提供具有一種具有抵抗扭轉的強度的建筑塊。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建筑塊,其中,絕熱材料是建筑塊的承載結構的一部分。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種建筑塊,所述建筑塊具有由承載墻體(板條)、絕熱材料和加強部件形成的承載結構。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是建筑塊應當具有盡可能小的重量并且同時具有期望的強度。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將從以下說明書、附圖和權利要求中體現。
技術實現要素:
解決了以上提及的目的的用于形成墻體結構的建筑塊在權利要求1中描述。建筑塊的優選特征將在剩余的權利要求中描述。
本發明基于通過內部結構/芯部和絕熱材料所形成的建筑塊,所述內部結構/芯部由豎直的承載墻體(板條)形成,所述絕熱材料具有用于接收承載墻體(板條)的凹槽。這些豎直的承載墻體還可被稱為板條,所述板條比常規的間柱薄得多。內部結構還由布置在絕熱材料和豎直墻體(板條)中的凹槽中的至少一個縱向加強部件形成。豎直的承載墻體、絕熱材料和將豎直的承載墻體(板條)結合在一起的至少一個加強部件一起形成建筑塊中的基本承載部,并且其中建筑塊的外芯部,即建筑塊的在加強部件外部的具有絕熱材料和豎直墻體(板條)的區域具有補充和加強的性能。建筑塊(通常)具有一個內芯部和至少一個外芯部。外芯部將用于特殊的建筑塊,同時常規的建筑塊將具有兩個外芯部,在內芯部的每一側具有一個外芯部。
此外,絕熱材料優選地是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具有高壓緊強度/承受高負載的類型的絕熱材料。
在建筑塊的內芯部中,具有水平承載功能的豎直墻體(板條)和承載墻體(板條)通過在內芯部中的絕熱材料保持就位并且通過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結合在一起,并且絕熱材料與承載墻體(板條)和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其有助于承載一部分水平負載)一起用于自身作為單個建筑塊,并且同時作為用于布置于其上的建筑塊的基礎。
絕熱材料與豎直墻體(板條)和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一起形成豎直承載結構,同時它們與一個或多個外芯部一起單獨地和/或作為組裝在一起成為墻體結構的整體來形成用于在建筑塊中的扭轉力的承載結構。
建筑塊的外部部分(外芯部)與豎直墻體(板條)的一個或多個外部部分和絕熱材料的一個或多個外部部分在內芯部的每一側一起或者單獨形成用于內芯部的穩定部,其中,進一步加強了用于建筑塊的內芯部的扭轉效應和豎直力。
建筑塊的水平承載由內芯部提供,其中,承載墻體優選地從兩側彼此重疊,并且其中絕熱材料和承載墻體的具有在絕熱材料和豎直墻體(板條)中的凹槽中的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的內部部分將承載墻體(板條)結合在一起,使得它們以固定且穩定的姿態與加強部件定位在一起。
建筑塊的豎直墻體(板條)以優選地分成兩個的承載墻體(薄板條)的模式來布置。通過這種方式,每個建筑塊能夠構造成一系列可轉向的建筑塊,使得建筑塊的兩個縱向側均可用作墻體的內部部分或者外部部分。
承載墻體(板條)能夠按照不同的模式或者形狀來布置,其中,確定了用于組裝的承載水平力,并且其中,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與內芯部適配并且所述內芯部靠著外芯部定位,其中,所述組裝提供的結果沒有比承載墻體(板條)與類似的外芯部布置在建筑塊的中部中的解決方案的結果更壞。
常規的建筑塊將因此具有四個、八個、十六個等豎直墻體(板條),使得建筑塊能夠被分開,并且在承載墻體(板條)中的所述結構與為絕熱材料和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的穩定材料保持在一起。
通過這種方式,承載墻體(板條)可布置在絕熱材料中,該絕熱材料在垂直于建筑塊的縱向方向的平面中延伸或者以相對建筑塊的縱向方向傾斜的給定的角度延伸,并因此形成期望的模式。
用于根據本發明的所有實施例的豎直的承載墻體(板條)在建筑塊的寬度方向上具有短于建筑塊的寬度的延伸部,使得在建筑塊的側墻體(縱向側)之間沒有接觸,以避免形成熱橋(冷橋)。豎直墻體(板條)將通常布置在建筑塊的兩側,但是為了適配塊,它們可只布置在建筑塊的一側。如上所述,承載墻體(板條)未延伸在建筑塊的整個寬度上,并且相應地絕熱材料中的凹槽未延伸在絕熱材料的整個寬度上。這是避免熱橋的重要特征,因為其接著將在建筑塊的承載墻體和相對側墻體(縱向側)之間將一直是絕熱并且它因此在建筑塊中形成沒有熱橋/漏熱通道的通道。
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同時在建筑塊的外芯部之間形成結合,使得墻體結構在火災中將不倒塌。
當在高度上組裝而可能出現建筑塊的位移并且承載墻體(板條)彼此不對齊時,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將單獨在建筑塊的內芯部中的承載墻體(板條)之間提供壓力負載平衡。
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和用于加強部件的一個或多個凹槽還可集成為在窗和門區域之上的頂檻、底檻和支撐梁。
關于用于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的絕熱材料中的凹槽,還優選地布置有一個或多個排水通道,因為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形成用于冷凝和冷凝水的頂部/底部屏障,使得水分不漏出到墻體結構中,而是經由布置成與一個或多個排水通道連接的排水孔離開。
一個或多個排水通道優選地具有到建筑塊的每一側的排水孔,使得建筑塊可轉向,使得排水孔的一個分支用于空氣進入而另一個用于在面向外的部分處排出。相反地,它將用作空氣進入和空氣出去。
排水通道還可(與加強部件和用于加強部件的凹槽一起)集成在包括排水孔的頂檻、底檻和支撐梁中,并且在所述檻/梁上的側部工件優選地具有作為整個檻/梁的絕熱材料的平衡工件。
除以上之外,加強部件將用作用于將布置到另一建筑塊的建筑塊的引導軌道。
建筑塊將在上側和下側處均還具有用于加強部件的凹槽。凹槽與加強部件的高度適配,使得當兩個建筑塊布置在彼此頂部上時,在最下面的建筑塊的上側上的凹槽和在最上面的建筑塊的下側上的凹槽將與加強部件的高度精確地配合,即凹槽具有對應于加強部件的總高度的一半的深度。
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還可具有用于側板或者覆蓋板的例如呈鎖扣系統的形式的緊固點,并且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將接著形成用于緊固側板或者覆蓋板的承載部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側板或者覆蓋板具有帶有鎖扣系統的緊固裝置,鎖扣系統布置成延伸穿過絕熱材料中的通孔或者管并且延伸到用于與之接合的加強部件中。通過這種方式,在側板或者覆蓋板部分地或者完全地靠著建筑塊推入時,獲得側板或者覆蓋板的牢固的緊固。在側板或者覆蓋板上的緊固裝置優選地以引起側板或者覆蓋板可與不同尺寸的建筑塊重疊的模式來布置。
側板或者覆蓋板能夠借助于膠合到承載墻體和絕熱材料或者通過螺栓連接到承載墻體而可替換地緊固到建筑塊。
本發明的重要特征是側板或者覆蓋板不負責承載任何負載或者壓力;這與現有技術相反,在現有技術中,建筑塊的側板或者外覆蓋件主要負責承載負載或者壓力。
一個或對個加強部件還優選地制造有不導熱材料的外表面以減少熱橋,同時內芯部可由不同的導熱材料構成,其中,膠不用于緊固加強部件。
一個或對個加強部件還可以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并具有用于將加強部件緊固到用于布置加強部件并通過水平或者豎直緊固而根據期望鎖定那一個來鎖定加強部件的絕熱材料和/或承載墻體(板條)中的凹槽的鎖扣系統。鎖扣系統可例如通過在建筑塊的一側將陰部分布置和固定在絕熱材料中的凹槽中以及通過將匹配到所述陰部分中用于牢固結合到其中的陽部分布置到將附接到的另一建筑塊的相應一側處的凹槽中而形成。一個或多個加強部件因此將用作鎖定件,用于防止膨脹膠使單獨的塊從組裝位置移位。
在側板或者覆蓋板在不同的建筑塊上重疊的情況下,這還通過使水平加強件通過鎖定件本身改進成加強部件以及通過側板或者覆蓋板能夠成為承載結構的用于豎直力和水平力的部分而形成結構的改進。
為了使建筑塊具有可能最高的強度,承載墻體(板條)不是隨機布置,而是承載墻體(板條)優選地布置成,使得它們不直接地相對彼此定位,但是它們在建筑塊的縱向方向上相對彼此存在位移,從而使得它們朝著建筑塊的另一側交替地延伸。承載墻體(板條)還可在建筑塊的相對于建筑塊的另一側的一側上具有不同的長度。通過人們在建筑塊的兩側能夠使用不同長度的承載墻體(板條),這引起能夠根據用于建筑塊的期望的規格朝著內部墻體或者朝著外部墻體移動通過定位加強部件所限定熱橋(冷凝點)。在溫暖區域中,將經常要求建筑塊應當隔熱并且承載墻體(板條)接著在外側墻體處的延伸部比在內側墻體處的延伸部長,人們能夠移動加強部件并由此朝著內側墻體向內移動熱橋(冷凝點)。在相反的情況下,在寒冷區域將經常要求其應該隔冷,通過使在朝著內側墻體的一側處的承載墻體(板條)的長度比在朝著外側墻體的一側處的承載墻體(板條)的長度長而能夠實現一些重要的特征,使得加強部件以及由此熱橋(冷凝點)朝著外側墻體移動。
換句話說,承載墻體(板條)在建筑塊的同一側的承載墻體(板條)之間或者在從建筑塊的兩側的承載墻體(板條)之間由加強部件以期望的模式結合在一起形成成組的承載墻體(板條)。
另外,承載墻體(板條)如上所述的可具有不同的長度,使得除以上所述之外通過在建筑塊中向內或者向外調整熱橋而形成若干列的組。
基于根據本發明的原理的建筑塊可具有任何寬度、長度和厚度。另外,建筑塊在需要時可布置另外的縱向加強部件。
建筑塊可優選地具有用于不同性能的不同形狀、例如底部塊、普通建筑塊、頂部塊、閉合塊以及用于樓層之間分隔的可能特別的適配塊。
底部塊將對應于以上所描述的建筑塊,但是還將具有在下側的適用于容納底檻的更大的對中布置的縱向凹槽,所述底檻用于將建筑塊附接到基礎墻體或者混凝土表面。
頂部塊也將對應于以上所描述的建筑塊,但是還將具有在上側的用于容納支撐梁的更大的對中布置的縱向凹槽。所述頂部塊將用在門或者窗的兩側,使得支撐梁可布置在窗或者門之上或者之下。通過這種方式,所述墻體結構將是牢固的并且壓力負載在門和窗上是均衡的。當頂部塊布置在所有門和窗之上時,普通塊可布置于它們之間。
此外,建筑塊可成形為適配塊,這對于在現有結構之間布置墻體結構將是很有利的。在靠著已有的頂檻對齊時,墻體結構在其達到頂部時將沒有用于普通建筑塊的位置。適配塊被分開兩個,或者具有適配頂檻的凹槽或著寬度適配成使得頂檻能夠布置在中間,使得這些適配塊能夠從正在建造的墻體結構的兩側布置并且緊固到頂檻以建造完成墻體結構。
此處應該注意的是,用于加強部件的凹槽和加強部件以及排水通道布置在縱向中心凹槽的內部。
用于在樓層之間的分隔的特殊的建筑塊將是頂部塊和底部塊的組合,通過這樣,建筑塊在建筑塊的上側和下側處都具有用于容納用于最終墻體結構的頂檻和用于下一樓層的底檻的縱向中心凹槽。
應該注意的是,關于適于檻或者梁的建筑塊,加強部件和用于加強部件的凹槽以及排水通道集成為檻或者梁的一部分,并且使得這些部件借助于以上所述的鎖扣系統布置到建筑塊。
順便應該注意的是,底部塊借助于以上所述的鎖扣系統以及優選地還借助于略微膨脹的膠布置到彼此并布置到底檻。相應地,當建筑塊布置在其它建筑塊的頂部上時,均使用鎖扣系統和略微膨脹的膠。
對于頂部塊,相應地應用了支撐梁借助于以上所述鎖扣系統布置到建筑塊并且使用了略微膨脹的膠。
對于用于樓層之間分隔的特殊的建筑塊,應用了與底部塊一樣的結構,但是用于下一樓層的底檻還借助于以上所述鎖扣系統布置到建筑塊的上側。
當建筑塊不使用帶有以上所述鎖扣系統的加強部件、即加強部件被膠合到用于加強部件的凹槽時,建筑塊可使用延伸穿過建筑塊并延伸到建筑塊下方或者檻下方的承載墻體中的螺釘并使用略微膨脹的膠。
建筑塊優選地由通過將它們切割成期望的長度而能夠很容易地適應現場的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根據本發明的建筑塊能夠在以期望的角度結合形成拐角的兩個平面中延伸。甚至更多的可替代的方式是,人們能夠想象建筑塊在多于兩個平面中延伸以形成另外的變型。
也能夠使用的可替代的解決方案是,與拐角有關的建筑塊分割成相鄰的建筑塊,所述相鄰的建筑塊將以45°角度形成拐角,用于形成90度的拐角。當然能夠將所述建筑塊分割成使得用于拐角的期望的角度不同于該一般的可替代方式的角度。
根據本發明的建筑塊能夠以不同厚度制造并且根據承載能力和絕熱的要求具有不同的強度。承載墻體(板條)的尺寸可根據需要適配,但是原則上承載墻體(板條)的尺寸隨著建筑塊的尺寸增加而增加。
在加強部件不具有以上所述鎖扣系統的情況下,本發明還可包括布置成將建筑塊可拆卸的緊固在一起的緊固機構。這可例如由特別適配的鎖定部件來提供,所述特別適配的鎖定部件通過單向運動在水平方向上或者在豎直方向上或者同時在兩個方向上使建筑塊彼此鎖定,同時在相反方向上的移動使建筑塊的鎖定彼此釋放,并由此提供用于加強部件的相應的鎖扣系統。這可例如通過特別適配的鎖定部件以及優選地與所述鎖定部件有關的布置在建筑塊的上部和下部或者側墻體或者其端部墻體中的凹槽來實現。
此外,本發明的優選特征和有利細節將從以下示例性描述中來展示。
附圖說明
以下,將參考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在附圖中: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建筑塊的原理圖;
圖1b進一步地示出第一實施例的細節;
圖1c示出了形成鎖扣系統的加強部件的細節;
圖1d示出了從上面看的圖1中建筑塊;
圖2a至圖2c是以建筑塊形成成組的承載墻體的原理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例的在端側處具有加強部件的建筑塊的原理圖;
圖4a至圖4d示出了具有根據本發明的具有不同尺寸的側板/覆蓋板的建筑塊的墻體結構的不同的結構;
圖5a至圖5b示出了用于特定適配的建筑塊的不同的實施例;以及
圖6示出了具有供用于將建筑塊布置到彼此的可替代的鎖定機構使用的凹槽的建筑塊。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圖1a、圖1b以及圖1d,圖1a是示出了本發明的原理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建筑塊11的原理圖,圖1b示出了第一實施例的細節,圖1d示出了從上面看的視圖。建筑塊11由內部結構或者芯部20和一種類型的絕熱材料30形成,所述內部結構或芯部由呈薄板條形式的豎直承載墻體21形成,這種類型的絕熱材料在豎直和水平方向具有高的壓緊強度/承受高負載,所述絕熱材料具有用于容納承載墻體21的凹槽31,承載墻體通常由略微膨脹的膠膠合到絕熱材料30中或者鑄造到絕熱材料30中并借此牢固地固定于此,并且同時確保它圍繞絕熱材料30和承載墻體21完全地密封。用于絕熱材料30的合適的材料的示例是XPS(擠出聚苯乙烯)、EPS(膨脹聚苯乙烯)或者類似物,還稱之為Styropool或者泡沫聚苯乙烯(Styrofoam)。
內部結構或者芯部20還由至少一個縱向加強部件40形成,所述縱向加強部件適于布置于在絕熱材料30和承載墻體21中均向下延伸的凹槽32中。在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使用兩個加強部件40和兩個凹槽32。凹槽32和加強部件40彼此適配,使得在兩個建筑塊11布置在彼此頂部上時,凹槽32與加強部件40的高度一致。如在圖1a中所示,建筑塊11在建筑塊11的上側和下側處在絕熱材料30和承載墻體21中將具有凹槽32。在內部結構中承載墻體21(板條)具有水平承載功能,同時絕熱材料30使承載墻體(板條)21保持就位并且縱向加強部件40與承載墻體21結合在一起,并且縱向加強部件40將有助于一部分水平承載。通過這種方式,由絕熱材料30和承載墻體21和縱向的加強部件40一起形成的建筑塊11的是自支撐的;無論是作為單獨建筑塊還是同時作為布置于此的用于建筑塊的基礎,其將在以下進一步地描述。
在示例中,承載墻體21從建筑塊11的相應的縱向側12、13在朝著相對的縱向側12、13的方向上大體上垂直向外延伸。承載墻體21在豎直方向具有與建筑塊11的高度一致的延伸部并且在建筑塊11的寬度方向上具有短于在建筑塊11的縱向側12、13之間的距離的延伸部,用于避免形成熱橋,使得在建筑塊11的縱向側12、13之間一直具有絕熱材料30。承載墻體21的數量和承載墻體21的尺寸適于建筑塊11的所期望的性能/強度。
此外,建筑塊11由至少一個外部結構或者芯部50形成,在示例中具有兩個外芯部50,在內芯部20的每一側上具有一個外芯部。外部結構或者芯部50由承載墻體21和絕熱材料的在加強部件40外部的部分形成。通過這種方式,承載墻體21(板條)和絕熱材料30的外部部分在內芯部20的每一側處一起或者單獨形成用于內芯部20的固定部,其中,進一步地加強了用于建筑塊11的內芯部20的扭轉效應和豎直力。
建筑塊11的水平承載由內芯部20提供,該內芯部20通過承載墻體21在建筑塊11的寬度方向上彼此重疊而從兩側彼此重疊,其中,具有在絕熱材料30和豎直墻體21(板條)中的凹槽32中的加強部件40的內部部分與承載墻體21(板條)結合在一起,使得它們以固定且穩定的姿態與加強部件40定位在一起。
承載墻體21(板條)能夠以不同的模式或者設計布置,其中,確定了用于組裝的水平承載力,并且其中,加強部件40與內芯部20適配并且所述組裝提供的結果沒有比承載墻體21(板條)與類似的外芯部50布置在建筑塊11的中部中的解決方案的結果更壞。
現在參考示出了進一步公開了本發明的細節的原理圖的圖2a至2c。布置在絕熱材料30中的承載墻體21布置成使得它們在建筑塊11的一側或者在建筑塊11的兩側形成成組的至少兩個承載墻體21,成組的至少兩個承載墻體增加了建筑塊11的強度。圖2a示出了可認為是一組(用虛線環表示)的五個不同的示例,即使它可被解釋成這個的無數的示例。在圖2b中,示出了加強部件40如何有助于形成該組的示例。縱向加強部件40可在由兩個或者多個承載墻體21在建筑塊11的同一側形成的組上延伸或者可在承載墻體21的從建筑塊11的兩側所形成的組上延伸。通過這種方式,加強部件40將在形成組的承載墻體21之間調整壓力/加載點。如在圖2b中所示,加強部件40可在只一組上或者在若干組上在整個建筑塊11上延伸。加強部件40還將有助于使建筑塊具有更大的扭轉穩定。在大多數情況下,建筑塊11將具有在建筑塊11的整個長度上延伸的至少一個加強部件40。
在圖2c中示出了在具有加強部件40和不具有加強部件40的情況下多個組如何由傾斜的承載墻體21形成的示例。應該提到的是,傾斜的承載墻體21在多個組形成時將為所述組提供了比當承載墻體21按照在圖2a至圖2b中所布置的組更大的區域,同時它將使建筑塊11更具方向穩定性,借此,如在圖2c中的最后一副圖中所示的,多個組接著能夠將力調整到兩個方向(即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
如何布置承載墻體21、所述多個組的模式和加強部件40的使用將取決于建筑塊11的尺寸和建筑塊11的強度要求。
在圖1a至圖1b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加強部件是如在圖1c中所詳細示出的呈陰部分41和陽部分42的形式的兩個部分組成的。陰部分41具有在開口處向內變窄一些的大體上U形形狀并且適于容納陽部分42,陽部分例如成形為具有基部43,其中,對中地布置有兩個從基部43縱向向上突出的柔性部件44和兩個從基部43縱向向下(未示出)突出的柔性部件44(在圖1c中的陽部分42顛倒),該兩個突出的柔性部件44可通過從一側施加力而朝著彼此移動,并且它們具有內部強度,所述內部強度引起它們將被迫遠離彼此,從而回到它們的初始狀態。通過這種方式,陰部分41和陽部分42可在建筑塊11的相對兩側分開布置并固定在絕熱材料30和承載墻體21中的凹槽32中從而布置到彼此。例如在圖3中所示,所有的建筑塊11在下側具有在凹槽32中的陽部分42并且在上側處具有在凹槽32中的陰部分41。通過這種方式,建筑塊11可布置在下面的建筑塊11上,因此具有類似鎖扣系統的另外的建筑塊11可再布置于其上。通過這種方式提供了分成兩部分提供鎖扣系統的加強部件40,所述鎖扣系統成形為使得能夠通過在一個方向上拉動它們遠離彼此而從彼此釋放建筑塊11,同時它們使得不能在另一方向從彼此釋放建筑塊11。通過這種方式,在這些建筑塊通過將柔性部件44按壓在一起而組裝時,陽部分42將牢固地固定到另一建筑塊11的陰部分41。由于柔性部件44回復到它們的初始狀態的要求,它們將在豎直方向上鎖定到陰部分41。這樣的鎖定機構將防止建筑塊11在豎直方向上分開,但是同時允許在水平方向上運動,使得建筑塊11可拖動下面的建筑塊11。除此之外,人們可在建筑塊11的端部側14、15處布置同樣的解決方案,使得人們接著將實現與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運動均有關的鎖定,并且接著將不能拆卸所組裝的建筑塊11。這樣的解決方案在圖3中所示,其示出了建筑塊11的端部側14中的一個端部側如何具有用于容納所提及的陰部分41或者陽部分42的絕熱材料30中的凹槽32,用于借此使得在豎直方向上能夠固定到具有陽部分42或者陰部分41的其它建筑塊11。
以上所提及的具有兩個部分的加強部件40的使用的可替代方式是如在圖6中所示的具有大體上矩形形狀的加強部件40的使用,并且該加強部件膠合到絕熱材料30和承載墻體21中的凹槽32以及可能地膠合到建筑塊11的端部側14、15處的凹槽32中。加強部件40此處將例如膠合到建筑塊11的上側,同時下側具有用于容納加強部件40的凹槽32,或者建筑塊11在上側處具有凹槽32,并且在下側處的凹槽32具有加強部件40。
現在參考示出了建筑塊11的細節的圖1b。關于在絕熱材料30和承載墻體21中的用于加強部件40的凹槽32,在加強部件40形成用于冷凝和冷凝水的頂部和底部屏障時,優選地在用于加強部件40的凹槽32中布置縱向排水通道60,使得水分不漏出到墻體結構中。在所示的示例中,在凹槽32的每一側均布置有兩個縱向排水通道60a-b。另外,它可布置連接凹槽32的排水通道60a-b的排水孔或者排水通道60c。為了引導水分排出所述結構,將排水孔61a-d布置到排水通道60、60a-c。排水通道60、60a-c優選地布置到排水孔61a-d到建筑塊11的每一側,使得建筑塊11能夠在所有方向上轉向,使得排水孔61a-b的一個分支用于空氣進入并且另一側61c-d用于面向外的部分的流出/排水。封閉排水通道60、60a-b的加強部件40的可替代的方式是排水通道60、60a-b由管道形成。
圖1b還示出了側板或者覆蓋板70緊固到建筑塊11的細節。根據本發明,加強部件40還具有用于形成用于側板70(覆蓋板)的緊固點的例如呈鎖扣系統的形式的緊固機構(未示出),并且加強部件40接著將形成用于緊固側板70的承載部件。在這種情況下,側板70具有插入螺釘71,所述插入螺釘在端部處具有卡入式功能,從而通過布置在絕熱材料30中的引導管72進入加強部件40中。加強部件40具有用于從側板70卡入的接收部件并且在側板67被完全地或者部分地推入時進入鎖定位置中。如在圖4a至圖4d中所示,側板70具有緊固件插入螺釘71,所述緊固件插入螺釘以引起側板70能夠與具有相同或者不同尺寸的建筑塊11重疊的模式來布置。
側板70借助于膠合到承載墻體21和絕熱材料30或者通過用螺栓連接到承載墻體21來可替換地固定到建筑塊。
現在參考示圖4b至圖4d,其示出了本發明的呈建筑塊11′在兩個平面中延伸的形式的另一實施例的示例,兩個平面以期望的角度結合形成拐角。甚至更多的可替代的方式是,人們能夠想象建筑塊11′在多于兩個平面中延伸以形成另外的變型。
現在參考圖4a至圖4d,其示出了本發明的另外實施例的細節。根據該實施例,建筑塊11的上側、建筑塊11的下側或者建筑塊11的上側和下側均具有適于容納頂檻或者支承梁或者底檻的縱向凹槽33。在該實施例中,用于加強部件40的凹槽32將布置在凹槽33的內部。通過組裝所述實施例,加強部件40可與凹槽32和排水通道60、60a-c以及在檻自身中的排水孔61a-d集成,并且檻的側部工件包括作為整個檻的隔熱的平衡工件。換句話說,頂檻或者支承梁如上所述的將具有陰部分41或者陽部分42,使得檻/梁如上所述的在緊固到建筑塊11時可使用鎖扣系統。
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提供具有盡可能低的重量的建筑塊11,其中側板或者覆蓋板70能夠稍后布置并且甚至被更換,同時它構造成用于建筑物自身的承載結構,這與現有技術不同,在現有技術中,建筑塊/墻體部件能夠自身承載并且側板/覆蓋板形成承載結構。根據本發明的建筑塊還具有高的豎直強度和水平強度,并且扭轉穩定。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建筑塊11、11′具有穩定且牢固的建筑塊11、11′,該穩定且堅固的建筑塊還具有如此低的重量以致于它可以由一個人來搬運。
當墻體結構100采用根據本發明的建筑塊11、11′來建造時,將優選地在所述底檻所固定到的混凝土墻體或者混凝土表面處布置底檻。采用呈底部塊的形式的所示的建筑塊11、11′確保正確地組裝底部塊并因此將另外的建筑塊11、11′布置到底部塊。同樣在這里,將優選地的是,加強部件40與凹槽32和排水通道60、60a-c以及在底檻自身中的排水孔61a-d集成,并且底檻的側部工件包括作為整個梁的隔熱的平衡工件。換句話說,底檻如上所述可具有陰部分41或者陽部分42,使得底檻在緊固到建筑塊11時可使用以上所描述的鎖扣系統。底部塊11接著可借助于以上所描述的鎖扣系統固定到底檻,并且將優選的是在將底部塊組裝到底檻之前涂覆略微膨脹的膠。
關于建筑物中的門和窗,優選地在窗或者門的每一側布置有在建筑塊11的上側具有對中延伸的凹槽33的建筑塊11,使得支撐梁可布置到建筑塊并分別在門/窗之上和之下延伸,并且借此所述結構變得牢固并且壓力負載在門/窗之上和之下是均衡的。凹槽33優選地和支撐梁的高度的一半一樣深。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再次在這些建筑塊11之上能夠布置如在圖4a下方所描述的底部塊類型的建筑塊11,所述建筑塊在下側處具有與支撐梁的高度的一半一樣深的凹槽并且借此建筑塊11將與支撐梁集成。支撐梁借助于以上所描述的鎖扣系統以及另外優選地略微膨脹的膠來緊固。
如果加強部件40/檻/梁不具有鎖扣系統,可替換地建筑塊11、11′可通過螺釘以及略微膨脹的膠固定到彼此或者固定到檻/梁。
現在參考圖5a至圖5b,其示出了根據本發明進一步地實施例的呈適配塊的形式的建筑塊11。適配塊采用與如以上所描述建筑塊11的實施例的相同的方式形成,但是另外它們被分成兩個,使得它們能夠以簡單的方式布置在靠著已有的屋頂或框架的布置有頂檻的終端處。通過將適配塊分成兩個,這使得它們能夠靠著頂檻從每一側布置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完成墻體結構100。適配塊接著將通過將螺釘穿過縱向側12、13插入到頂檻中而固定。正如可以從圖5a中看到的,適配塊可具有適于靠著頂檻布置的縱向凹槽/凹口33。在圖5b中示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在該解決方案中,適配塊而不是凹槽/凹口具有更短的寬度。應當注意的是,如果期望由根據本發明的建筑塊所形成的墻體具有額外的加強和強度時,人們可在期望的位置通過使用以上提到的底部塊和頂部塊布置支撐梁。
換句話說,通過本發明提供了建筑塊11,所述建筑塊具有低的重量,但是建筑塊同時具有能夠均適用于非承載墻體和承載墻體、內部墻體和外部墻體的強度和隔熱。建筑塊11將當它們通過它們包括內部承載墻體而布置在一起時來提供一結構,該結構滿足了所有的用于屋頂、樓層之間的分隔以及在其之上還具有其它樓層的布置的承載結構的要求。建筑塊還都具有豎直強度和水平強度,并且它們扭轉穩定。通過建筑塊具有使得能夠靠著底檻、頂檻和支撐梁很容易的組裝的具有不同的形狀的建筑塊,提供了能夠在實際建筑工地中很容易適配的建筑塊的建筑物系統。通過建筑塊還能夠在若干平面中形成有延伸部,這使得很容易形成正確的拐角。本發明的另一優點是人們能夠使用適于之后布置具有不同高度或者長度的側板/覆蓋板的建筑塊,用于由此獲得墻體或者建筑物的不同的設計或者形狀或者形式。建筑塊可根據期望的長度很容易地分開/切開,這些建筑塊使得很容易地適于可能的門或者窗,并且靠著其它墻體完成。
改進
建筑塊11的絕熱材料30可由具有不同性能的不同的層構成,例如絕熱材料的一部分可具有耐火性能或者隔音性能或者其它相關性能。
此外,從建筑塊11的縱向方向上看,絕熱材料30在建筑塊的一側上可延伸更長一些而在另一側延伸更短一些,由此具有呈現榫舌和凹槽的功能。
加強部件40即陰部分和/或陽部分可具有榫舌和凹槽的功能。
在圖6中,示出了用于以使用特別地適配的鎖定部件的形式用于將建筑塊緊固在一起的可替代的實施例,特別地適配的鎖定部件對應于以上所描述的用于加強部件40的鎖扣系統的陽部分42的變短實施例。通過在建筑塊11的上側和下側分別布置凹槽201,使得在組裝兩個建筑塊11時,鎖定部件將在水平方向上或是在豎直方向上或者同時在兩個方向上使建筑塊11固定在一起。鎖定則將如上所描述的。該解決方案與沒有鎖扣系統的加強部件40的使用特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