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設施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凝土電桿。
背景技術:
電桿是電力運輸的最基本設施,傳統的電桿為木制電桿,由于木制電桿壽命較短、強度不夠且材料越來越稀缺,而逐漸被混凝土電桿和鐵質電桿所取代,其中混凝土電桿主要由混凝土和鋼筋骨架形成,其生產時其中一個必備工序就是制作鋼筋骨架,現有的鋼筋骨架均包括若干直的主筋和若干鋼圈或一個螺旋筋,制作時需要先將主筋進行定位,然后將鋼圈或螺旋筋焊接或用鋼絲綁扎在主筋上,使得若干主筋組合形成一個整體的鋼筋骨架,由于鋼筋骨架的制作完全依靠人力手工完成,因而需要耗費較多工時,限制了混凝土電桿的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混凝土電桿,其結構更加簡單,生產時縮略掉了鋼筋骨架的制作工序,因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更加節約材料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混凝土電桿,包括混凝土主體和主筋,其中混凝土主體為柱狀結構,主筋為若干條狀結構并嵌入在混凝土主體中,且主筋的延伸方向與混凝土主體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若干主筋之間為不設置連接結構的離散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混凝土主體為中空的柱狀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混凝土主體為錐形或等徑的柱狀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主筋為十六條且繞混凝土主體的中心軸呈均勻分布。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①本實用新型生產時先在模具中灌漿形成混凝土主體,再將主筋打入到混凝土主體中,然后對混凝土主體進行離心、蒸氣養護和脫模,即可得到成品,極大的節省了工序,提升了生產效率;
②本實用新型無需使用鋼圈或者螺旋筋對主筋進行固定,因而結構更簡單、用料更少、成本更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混凝土電桿,包括混凝土主體1和主筋2,其中混凝土主體1為中空的錐形的柱狀結構;主筋2為十六條條狀結構并嵌入在混凝土主體1中,主筋2可采用鋼筋制成,且主筋2繞混凝土主體1的中心軸呈均勻分布,且主筋2的延伸方向與混凝土主體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若干主筋2之間為不設置連接結構的離散狀態。
本實用新型生產時,先在模具中灌漿形成混凝土主體1,再將主筋2打入到混凝土主體1中,然后對混凝土主體1進行離心、蒸氣養護和脫模,即可得到成品,因而省略了現有混凝土電桿生產中的鋼筋骨架制作過程,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偏見,開創了一種新的混凝土電桿結構及水產方法,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由于本實用新型無需使用鋼圈或者螺旋筋對主筋進行固定,因而結構更簡單、用料更少、成本更低。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