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的豎向混凝土結構拉結筋設置技術。
背景技術:
框架結構墻體拉結筋的設置有預埋和植筋兩種方法。以往拉結筋預埋方式,有預先將拉結筋彎折固定在模板內表面、設置預埋螺栓或螺母、設置預埋鋼板等方式,這些方式均改變了拉結筋的正常狀態,不宜提倡。由于預埋法施工困難,所以施工中常用植筋法,但植筋法質量難以保證,成本高。墻體拉結筋的設置是長期困擾建筑界的難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公開號為CN105350773 A,名稱為“一種用于建筑二次結構拉結筋裝置及施工方法”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將拉結筋固定在塑料模板上的方法,該方法在模板需要設置拉結筋的部位設置連接底座,將拉結筋通過連接底座穿入模板,用穿心螺栓連接件套在拉結筋上,把穿心螺栓與連接底座旋緊固定拉結筋。該方法可以較方便地安裝拉結筋,但還存在以下缺陷:①拉結筋安裝時需要旋入穿心螺栓,耗時較多;②拉結筋經常需在端部預先彎鉤,但彎鉤后穿心螺栓無法套在拉結筋上,若在拉結筋彎鉤前套上穿心螺栓,則穿心螺栓無法拆除,所以只能在模板拆除后對拉結筋彎鉤,這會降低施工效率;③拉結筋在穿心螺栓旋入連接底座的過程中沒有對拉結筋的緊固作用,固定后的拉結筋只是約束了拉結筋的徑向位移,但沒有約束其軸向位移,即使拉結筋固定時調整好了軸向位置,也容易因碰撞發生軸向位移,影響拉結筋錨固深度;④需要在模板上設異型孔來安裝連接底座,難度較大。
為解決上述問題,公告號為CN103152306 B,名稱為“一種采用錨固法預埋墻體拉結筋工具式模板”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拉結筋的錨固工具,其技術方案是將模板鉆錐形孔后,將帶有錐形筒體的固定錨環嵌入式安裝在該孔處,拉結筋用錐形夾持體為主構成的內錨塞夾緊固定。該技術方案可以較方便地將拉結筋固定在模板上,但存在以下問題:①需要在模板上鉆錐度和孔徑與固定錨環適配的錐形孔,實施成本和技術難度都比較大;②內錨塞在夾緊鋼筋的過程中要向模板內側移動,與混凝土接觸的內錨塞的內表面與模板內表面的距離不斷變化,將拉結筋夾緊后內錨塞的內表面位置不穩定,從而導致拉結筋處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不穩定;③內錨塞在沿軸線方向推進過程中,內錨塞的外表面圓錐面與固定錨環的內表面圓錐面,只有在一個位置上為面接觸,在其他位置上均為線接觸,受力狀態不穩定;④當模板要改為他用時,錐形孔不便于補孔。因此有必要發明一種更為合理的錨固夾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服以上技術方案的缺點,兼備其優點,固定拉結筋快捷,拉結筋端部設彎鉤時仍可方便地拆除夾具和模板,拉結筋緊固可靠,模板鉆孔簡便,緊固過程不影響拉結筋處混凝土表面平整,夾具受力狀態穩定,模板開孔后補孔方便,制造成本低的拉結筋固定夾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建筑用預埋拉結筋夾具,由外形為圓柱形的夾具體和楔塊組成,夾具體設有與所述圓柱形同軸的夾具體通孔,在外端面設置外端面凹槽,外端面凹槽的一側為斜側面,該斜側面對所述圓柱形的軸線的夾角等于楔塊的升角,另一側為以平面截夾具體通孔形成直側面槽的直側面,夾具體被過所述圓柱形的軸線的截平面分為第一塊夾具體和第二塊夾具體。
本實用新型建筑用預埋拉結筋夾具的使用方法是:在模板上鉆圓孔作為穿筋孔,然后用兩塊夾具體夾住拉結筋穿入穿筋孔,調整好拉結筋的錨固深度,再將楔塊壓入凹槽即可將拉結筋牢固固定在模板上。拆除時抽出楔塊,再抽出夾具體,將其兩塊分開即可拆下。
本實用新型還可在楔塊底面上設有沿楔塊移動方向的楔塊凹槽。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夾具體上設有凸臺。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凸臺上設有企口。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夾具體的截面上設有相對的對接柱和對接孔。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夾具體上設有穿過第一塊夾具體和第二塊夾具體的穿棒。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將外端面凹槽開放的兩側面全部或部分封閉,在夾具體的內端面附近設平行于直側面的縫,在凸臺上設安裝孔,楔塊斜面只保留靠近尖端的部分。
由于采用以上結構,本實用新型之建筑用預埋拉結筋夾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與“一種用于建筑二次結構拉結筋裝置及施工方法”的專利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①緊固操作僅需按壓楔塊一個動作即可瞬間完成,比旋入穿心螺栓的方式快捷很多;②由于夾具體被過圓柱體軸線的平面截為兩塊,因此拆除夾具體時不受拉結筋末端彎鉤的影響,克服了因拉結筋有末端彎鉤時穿心螺栓無法拆除,只能在模板拆除后對拉結筋彎鉤的缺陷,提高了施工效率;③拉結筋用楔塊固定,具有很大的緊固力和良好的自鎖效果,拉結筋被可靠固定,克服了穿心螺栓沒有對拉結筋的緊固作用,安裝后的拉結筋容易軸向位移的弊端;④僅需在模板上鉆普通的圓孔,比在模板上設異型孔來安裝連接底座簡便的多。
本實用新型與“一種采用錨固法預埋墻體拉結筋工具式模板”的專利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①僅需在模板上鉆普通圓孔,比在模板上鉆錐度和孔徑與固定錨環適配的錐形孔,成本和技術難度都小很多;②楔塊在夾緊拉結筋的移動過程中始終在夾具體內端面之內,克服了內錨塞在夾緊鋼筋的過程中內表面與模板內表面的距離不斷變化,從而導致拉結筋處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不穩定的弊端;③楔塊在壓入夾具體外端面凹槽的過程中,楔塊的斜面與夾具體的斜側面始終為面接觸,受力狀態穩定,克服了內錨塞在推進過程中,內錨塞的外表面的圓錐面與固定錨環的內表面圓錐面,接觸形式主要為線接觸,受力狀態不穩定的缺陷;④當模板要改為他用時,可用圓棒補孔,比錐形孔補孔方便。
整套夾具在造型上只有圓柱形和平面,沒有現有技術方案中的螺紋或圓錐形,因此制造簡便成本較低。
在楔塊上設置凹槽,可使楔塊在擠緊拉結筋的過程中方向和位置穩定。
在夾具體上設置凸臺,可使夾具體推入模板上的穿筋孔后快速準確定位到預期的深度。
在夾具體上的凸臺上設置企口,可使夾具體在拆卸時便于撬出。
在夾具體截面上相對設置柱和孔,可使夾具體在拼合后保持對齊。
在夾具體上設置穿過第一塊夾具體和第二塊夾具體的穿棒,既可以使夾具體在拼合時保持對齊,又可使夾具體推入模板上的圓孔后快速定位到預期的深度。
將外端面凹槽開放的兩側面全部或部分封閉,可約束夾具體外端面因楔塊壓入而產生的變形;在夾具體的內端面附近設平行于直側面的縫,可減少夾具體前端對楔塊推入時產生的變形的約束,這兩項措施都可使楔塊推入時產生的膨脹力更加有效地作用到模板上;在凸臺上設安裝孔,可在必要時用螺釘將夾具體更牢固地固定在模板面板上;楔塊斜面只保留靠近尖端的部分,可使楔塊壓入時產生的作用力集中于靠近夾具體內側的部位,以便更有效地將夾具體脹緊在模板面板上。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夾具立體圖。
圖2是實施例1的夾具使用過程示意立體圖。
圖3是實施例2的夾具立體圖。
圖4是實施例3的夾具立體圖。
圖5是實施例3的夾具體展開后的立體圖。
圖6是實施例4的夾具立體圖。
圖7是實施例5的夾具立體圖。
附圖標號說明:1-夾具體、2-楔塊、3-楔塊斜面、4-楔塊底面、5-夾具體通孔、6-夾具體外端面、7-外端面凹槽、8-斜側面、9-直側面槽、10-直側面、11-第一塊夾具體、12-第二塊夾具體、13-夾具體接縫、14-夾具體內端面、15-加強塊、16-模板豎楞、17-穿筋孔、18-模板面板、19-拉結筋、20-拉結筋彎鉤、21-凸臺、22-凸臺內端面、23-企口、24-楔塊凹槽、25-夾具體截面、26-對接柱、27-對接孔、28-穿棒、29-偏移后的面、30-內端縫、31-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是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外徑為30mm的圓柱形的夾具體1和楔塊2共同組成建筑用預埋拉結筋夾具,夾具體設與所述圓柱形的軸線同軸的直徑為6mm的夾具體通孔5,夾具體外端面6上設有外端面凹槽7,外端面凹槽的一側為斜側面8,該斜側面對所述圓柱形的軸線的夾角和楔塊斜面3對楔塊底面4的夾角即楔塊的升角均為6°,另一側為截夾具體通孔形成直側面槽9的直側面10,夾具體1被過所述圓柱形的軸線的截平面分為兩塊,形成第一塊夾具體11、第二塊夾具體12,這兩塊夾具體對合后形成夾具體接縫13,使用前在模板需要設置拉結筋的部位設置加強塊15,對于有模板豎楞16的部位或模板足夠厚時可以不設置加強塊,鉆上直徑30mm的穿筋孔17,拉結筋19安裝時將拉結筋夾在夾具體通孔處,然后將夾具體穿過穿筋孔,使夾具體的內端面14與模板面板18的內表面對齊,把拉結筋的錨固深度調整好,將楔塊從夾具體的外端面凹槽處壓入,所產生的力一方面將拉結筋壓緊在直側面槽上,同時將夾具體脹緊在穿筋孔中,從而將拉結筋牢固固定在模板上。夾緊拉結筋的操作只需要一個按壓動作即可完成,極為快捷。拆除時將楔塊抽出,然后將夾具體從穿筋孔中拔出,再分成兩塊拆下即可,完全不受拉結筋彎鉤20的妨礙。模板拆除時,由于穿筋孔的直徑大于拉結筋彎鉤的外包尺寸,所以可順利拆除。本實施例的夾具體構造簡單,便于制造。當模板要改作他用時,穿筋孔可用圓棒封堵,非常方便。圖2展示了使用過程,左側的夾具體1和楔塊2正在安裝過程中,右側的夾具體和楔塊已安裝到位。
下面是實施例2,如圖3所示,本例除了夾具體的截平面方向與實施例1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將夾具體分成兩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便于拆除,原因是夾具體的通孔直徑較小,而拉結筋的端部經常要設彎鉤,如果夾具體為一塊,拆除時便無法將夾具體從拉結筋彎鉤處抽出。夾具體的截平面過軸線即可,其方向可靈活設置,例如可采用實施例1的方式,使截平面平行于直側面10,也可以采用本實施例的方式,使截平面垂直于直側面。實施例1和實施例2均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但在使用性能上有以下差別:實施例1的優點是兩塊夾具體的外觀差別大,便于識別取用,在楔塊壓入時產生的力完全通過夾具體傳遞到模板上,夾具體與模板的緊固作用較好,缺點是兩塊夾具體的外觀不對稱,美觀性較差,在楔塊壓入過程中,可能使夾具體接縫變寬,夾具體內端面錯位;實施例2的優點是兩塊夾具體外觀對稱,比較美觀,在楔塊壓入時,楔塊產生的力不會影響夾具體接縫的大小,不會使夾具體的內端面錯位,缺點是兩塊夾具體外觀接近,取用時相對較難識別,在楔塊2的壓入過程中,產生的力會被夾具體自身的剛度約束,不能完全傳遞到模板上,夾具體與模板的緊固作用較差。當夾具體采用木材、塑料等剛度較小的材料時,可選用實施例2的方式,當夾具體采用金屬等剛度較大的材料時,宜選用實施例1的方式。
下面是實施例3,如圖4和圖5所示,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夾具體增加了凸臺21,這樣在夾具體插入穿筋孔時,凸臺內端面22將被模板外表面擋住,從而快速定位。凸臺上設有企口23,這樣拆除夾具體時可用工具從企口處將夾具體撬出。楔塊在楔塊底面4上沿著楔塊移動方向設置了楔塊凹槽24,這樣楔塊在壓入時,其位置被拉結筋約束,不會發生偏移和旋轉。兩塊夾具體展開后如圖5所示,夾具體在夾具體截面25上相對設有對接柱26和對接孔27,這樣在兩塊夾具體對合后,其沿著結合面的相對運動被約束,從而可保持夾具體內端面的平整。本實施例的夾具性能較完善,但形狀較復雜,比較適合用金屬鑄造或注塑制造。
下面是實施例4,如圖6所示,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楔塊2設置了楔塊凹槽24,夾具體增設了穿過第一塊夾具體11和第二塊夾具體12的穿棒28,穿過的方式有:①在第一塊夾具體和第二塊夾具體上事先鉆孔,使用時將穿棒從孔中穿過;②預先固定于第一塊夾具體或第二塊夾具體之一,使用時穿過另一塊夾具體上預先鉆好的孔中。該穿棒一方面可使夾具體在拼合后對齊,又可使夾具體推入模板上的圓孔后速準確定位到預期的深度。本實施例結構較簡單,功能較完善,也比較容易制作。
下面是實施例5,如圖7所示,適合在不設置加強塊或模板木楞的情況下,直接在模板面板上使用。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將夾具體的截平面的方向改為與直側面10垂直,楔塊斜面3的后端向底面偏移,形成偏移后的面29,使楔塊的后端變薄,楔塊斜面只保留靠近尖端的部分,目的是為了使楔塊壓入時,夾具體產生的膨脹力的位置前移,主要作用在與模板的面板接觸的部位。夾具體的凸臺使外端面凹槽的開放的兩側面的一部分封閉,這樣可約束夾具體后端因楔塊壓入而產生的變形,更有效地將膨脹力作用到模板的面板上。夾具體的前端設有平行于直側面10的內端縫30,以減少夾具體前端對楔塊推入時產生的膨脹變形的約束作用,使膨脹力更加有效地傳遞到模板面板上。在凸臺上設置安裝孔31,必要時可用螺釘穿過此孔將夾具體固定在模板上,使夾具體與模板面板的連接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應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顯然可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實質精神和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某些改良或改型,如可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使夾具體通孔的直徑略大于拉結筋直徑,以便在拉結筋在安裝時調整拉結筋的錨固深度時減小阻力,而將夾具體通孔在內端面附近的直徑適當縮小以減少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漿滲入夾具體,或在夾具體的外端面凹槽斜面上設置楔塊導向槽,使楔塊壓入時方向更為穩定,所有這些改進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所要求保護的權利要求之內。